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_高二作文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的故事。
曹操非常厉害,他有许多士兵,还有很多谋士。
袁绍也很厉害,他的士兵比曹操多很多,武器也很多。
我不但很喜欢曹操,还因为他比较聪明。
他用计谋战胜了袁绍,还烧掉了袁绍的粮草。
袁绍的士兵没得吃,都饿着,最后只得主动投诚。
曹操真厉害,他很聪明,像我的爸爸一样,总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还记得老师说,官渡之战是关键的一战,曹操赢了官渡之战,就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很厉害吧!
当然了,我感觉袁绍也很可怜,他明知道自己比曹操没有钱,也有更多人,为什么还输了?我好像听说他有点儿伤心,虽说他很坏,但他也是个父亲呢!
书上的画尤其好看,一幅画画的是官渡之战,红色的火焰燃烧了起来,士兵们在战斗,黑烟滚滚,好壮美!我真想亲眼看看当时的场景,一定很震撼!
以后我要多读书,也要多学习历史,这样我才能像曹操一样聪明,将来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的喜爱。
其中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看点,它展现了曹操和刘备两位历史上的名将在官渡之地的一场生死较量,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智谋和勇气。
读完官渡之战,我深感震撼,对于这段历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役,也是曹操和刘备两位主要角色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大军占据了优势地形,而刘备则凭借着智谋和勇气,与曹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和刘备都展现出了他们的智谋和勇气,他们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的,而每一次战斗都是生死攸关的。
在这场战斗中,曹操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兵力优势,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刘备则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读完官渡之战,我对于曹操和刘备这两位历史上的名将有了更深的认识。
曹操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决断力的人,他在战场上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最合适的战略,并且能够迅速做出决定,这使他在战场上总是能够占据上风。
而刘备则是一个非常勇敢和有担当的人,他在战场上总是能够冷静应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使他在战场上也总是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这两位历史上的名将在官渡之战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让我深感震撼和敬佩。
官渡之战也让我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那个时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战争中,智慧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这段历史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在战争中展现出智慧和勇气,才能够取得胜利。
这段历史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在战争中展现出智慧和勇气,才能够取得胜利。
总之,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看点,它展现了曹操和刘备两位历史上的名将在官渡之地的一场生死较量,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智谋和勇气。
《官渡之战》读后感(精选12篇)

《官渡之战》读后感(精选12篇)《官渡之战》读后感篇1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
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
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
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
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
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
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三国演义官渡之争作文
曹操,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他,他可厉害了!他就像个大英雄,跟着他走的士兵,战胜了袁绍,真的太棒了!袁绍呀,他有很多兵,还很狂妄,但是一直赢不了曹操。
我最喜欢的战役就是官渡之战,曹操的计谋真让人赞佩!他利用粮草,还用火攻,袁绍的士兵都慌了阵脚,然后还被活捉了!曹操的士兵可英勇无敌了,他们在战场上拼力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后,曹操就像一匹黑马,突围而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非常喜欢看曹操的上阵杀敌,那真太精彩了!他就像一个会变魔术的魔法师,每次都能用计谋打败敌人。
但,我不得不承认曹操好像有点坏,他在打起仗来的时候,会用一些很狡猾的招数,有时候会对敌人很不公平。
可是,我又很佩服他,他确实很厉害!
官渡之战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挥散不去,我仿佛看见了曹操亲自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他们个个勇猛无比,最终取得了胜利!那场面真的太壮观了!。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你会写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600字(篇1)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任拿一本阅读都让人赏心悦目。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闲来随意翻看一两回都会感慨万分、回味无穷。
感叹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各类人物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想想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逼皇帝禅让帝位给自己,成就自己一番帝业,到最后,后辈子孙也受到当初的待遇,辛苦得的天下拱手相让于司马炎,成就晋国一通天下,可谓是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不知曹操地下有知,做何感想?刘备,编草鞋出身,无非占了一个汉皇朝的宗亲,找到几个好兄弟:关羽、张飞、马超、赵子龙、黄忠,一个好军师,一路带着老百姓逃命,一路哭,最后在四川落脚,成就一个蜀国。
在三国里面蜀国最弱,但是评价却最好。
可以说刘备是玩弄权术的顶尖高手,看看赵子龙万军之中救出刘禅,刘备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扔到万军之中,明知道肯定有人接,肯定死不了,但是,这一举动,却得到所有将士的拥护:自己服侍的君主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大将而不管自己孩子死活的人;另,在白帝城,战败后托孤,对诸葛亮说,刘禅可以扶则扶之,不可扶则废之,君可代之,害的诸葛亮从此没有二心的辅佐明知道不是皇帝那块料的刘禅,六出岐山,七擒七纵孟获,写下《后出师表》,到最后搞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重义,在和大哥失去联系时候,曹操接纳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斗银,下马一斗金,送赤兔马给他,但是,留不住,一有刘备消息,关羽连闯五关,连曹操派人来通知放行的都赶不上,却赔上六员大将;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候,关羽放曹操一马,还却以前的人情,成为性情中人的楷模,历史留名的英雄。
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看完三国演义,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吗?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的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等一系列的故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篇1)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还让我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朝廷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起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除掉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们打的赢了就打,打不赢的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后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知道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来是张飞和刘备汇合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杀死了。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病死了,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些贪官被抓,我真高兴,想到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死的时候又是多么怀念。
想想现在的我们,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很心痛,战争连老百姓都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各种计谋,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常有短,总的来说,读了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战官渡读后感500字(精选篇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题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知道这首词是明朝才子杨慎为哪本书写的吗?对,就是《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你可别小看它,就凭这句话,已经为整本书做足了铺垫。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只有大一统才能结束这种不安定的局面。
纵观三国人物,真正有智谋又有实力解决这种分裂局面的只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而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局面的重要战役就是官渡之战,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曹操兵少,贵在速战;袁绍,粮草充足,兵多将广,将士数量差不多是曹操的五倍。
所以,袁绍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虽兵少,但兵士以一挡百,三军用命;袁绍虽将广,但军心涣散,各怀鬼胎。
而且最大的败笔是袁绍不听谋士之言,居然派喜欢喝酒的淳于琼守乌巢之粮。
淳于琼自视甚高,眼中只有喝酒,根本没有把守护粮草的事情放在心上。
而许攸得不到袁绍的重用,一气之下投靠了曹操,毕竟他和曹操曾是就旧相识。
许攸的到来,曹操激动地连鞋都没顾得上穿就出帐迎接,许攸感动之余献计:派兵五千突袭乌巢屯粮之所,粮草不济,袁军必败!曹操采用许攸之计,派兵假扮袁绍部下蒋奇的部队,赚开了乌巢大寨之门,冲杀而入,淳于琼部队没有丝毫准备,混乱间死伤众多,粮草也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
乌巢一役之后,袁军内乱四起,很快曹操就消灭了袁绍主力部队,不仅得到了谋士许攸,猛将张郃和高览,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在敌强我弱之时未必会败,调动一切有利资源,统筹规划,果敢执行,有信心,有勇气就有取得胜利得可能!另外,当别人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时候,要冷静思考合理采用,不能一意孤行,要做到用人不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困难很强大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官渡之战的启示,以历史为鉴可以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困难,不犯袁绍那样的错误,无论对手是谁,无论什么困难,都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妄自菲薄,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有成功的方法等待我们去找出来!。
官渡之战读后感

官渡之战读后感官渡之战,这场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著名战役,一直以来都让我心潮澎湃。
想象一下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曹操和袁绍,两位乱世中的巨头,在官渡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生死较量。
说起这场战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的谋略和决断。
他在兵力、资源都远远逊于袁绍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
那时候的曹操,就像是一个在狂风巨浪中掌舵的船长,虽然面对着几乎要将他吞噬的风暴,但他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和果敢。
袁绍呢,手握重兵,粮草充足,看起来占尽了优势。
可他这个人呐,刚愎自用,听不进谋士的良言。
他的手下不乏有智谋之士,比如田丰、沮授,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
可袁绍呢,觉得自己了不起,根本不把这些建议当回事。
结果呢,大好的局势被他自己一点点地给葬送了。
我还记得书中描述的一个细节,曹操这边粮草都快没了,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
这时候的曹操心里也着急啊,可他没有乱了阵脚。
他一方面安抚士兵,给大家鼓劲;另一方面,派出间谍去打探袁绍那边的情况。
你说这曹操得多聪明,多沉得住气。
而袁绍那边,士兵们虽然吃喝不愁,但军纪涣散。
将领们之间互相猜忌,都想着为自己捞好处。
有一次,袁绍居然因为一点小事就大骂自己的谋士,搞得人心惶惶。
再说说战场上的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双方的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对方,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胆战心惊。
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少,但个个都勇猛无比,抱着必死的决心战斗。
有一个小卒子,我印象特别深。
他个子不高,瘦瘦的,但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
在冲锋的时候,他被敌人砍了一刀,胳膊上鲜血直流,可他咬着牙,继续往前冲,最后硬是把对方的一个将领给拉下马,同归于尽了。
这场战役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从此,曹操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回过头来想想,官渡之战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更是许多宝贵的启示。
比如说,不能骄傲自大,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困难面前不能轻易放弃,要勇敢地去拼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
----金文博
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
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
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
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
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
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
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
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
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
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
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
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
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从近代来看,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为之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要奋斗自己的人身,就像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们只有立下远大理想,
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付出一切,年华才不会虚度。
二○○九年五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