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7首诗词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7首诗词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7首诗词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7首诗词!!!【转】

37 《桃花庵歌》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35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33《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0.《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9.《沁园春·长沙》太祖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8.《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6.《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5.《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4.《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2.《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2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裳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0.《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名的《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19.《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8.《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7.《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6.《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琵琶行》·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

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2.《短歌行》其一·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1.《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09.《离骚》(太长节选)·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0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0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04.《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武穆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1.《将进酒》·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P4,P17,P22) (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 1

历史上最高水平首诗词

历史上最高水平首诗词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民日报》评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40首诗词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最绚烂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最高水平,这些诗词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人民日报》,品评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4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9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必考40首古诗词,详解及练习题

一《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2)穹庐是指______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 二《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1、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相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丝绦________ (2)本诗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七《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在青云端。

孤芳自赏的诗句40首_诗词

孤芳自赏的诗句40首_诗词 孤芳自赏的诗句40首 孤芳自赏的诗句(一): 1、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皇甫松《采莲子》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仅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

珠何限恨,倚栏干。--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5、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6、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腾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李白《赠郭将军》 7、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9、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李存勖《阳台梦》 10、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李白《赠崔侍郎》 1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12、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二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及近代化的探索 一、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一)鸦片战争(第1课) 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3.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4.简要经过:课本P4 5.重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中国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2)最根本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3)其他原因:清军军备废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 1.根本原因(目的):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3.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4.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原因(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和称霸世界的梦想。 2、起止时间:1894年9月至1895年4月。 3、重要战役:(1)平壤战役;(2)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3)辽东战役;(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重要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4月;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5、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5课)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起止时间:1900年6月至1901年 3、大至经过:课本P20。 4、重要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抗日战争中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学习列强侵华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 1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前20首注音版)

1 水shu ǐ调di ào 歌ɡē头t óu · 丙b ǐn ɡ辰ch én 中zh òn ɡ秋qi ū 宋s òn ɡ代d ài · 苏s ū轼sh ì 丙b ǐn ɡ辰ch én 中zh òn ɡ秋qi ū,欢hu ān 饮y ǐn 达d á旦d àn ,大d à醉zu ì,作zu ò此c ǐ篇pi ān ,兼ji ān 怀hu ái 子z ǐ由y óu 。 明m ín ɡ月yu è几j ǐ时sh í有y ǒu ?把b ǎ酒ji ǔ问w èn 青q īn ɡ天ti ān 。不b ù知zh ī天ti ān 上sh àn ɡ宫ɡōn ɡ阙qu è,今j īn 夕x ī是sh ì何h é年ni án 。我w ǒ欲y ù乘ch én ɡ风f ēn ɡ归ɡu ī去q ù,又y òu 恐k ǒn ɡ琼qi ón ɡ楼l óu 玉y ù宇y ǔ,高ɡāo 处ch ù不b ú胜sh èn ɡ寒h án 。起q ǐ舞w ǔ弄n òn ɡ清q īn ɡ影y ǐn ɡ,何h é似s ì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 ? 转zhu ǎn 朱zh ū阁ɡé,低d ī绮q ǐ户h ù,照zh ào 无w ú眠mi án 。不b ù应y īn ɡ有y ǒu 恨h èn ,何h é事sh ì长ch án ɡ向xi àn ɡ别bi é时sh í圆yu án ?人r én 有y ǒu 悲b ēi 欢hu ān 离l í合h é ,月yu è有y ǒu 阴y īn 晴q ín ɡ圆yu án 缺qu ē,此c ǐ事sh ì古ɡǔ难n án 全qu án 。但d àn 愿yu àn 人r én 长ch án ɡ久ji ǔ,千qi ān 里l ǐ共ɡòn ɡ婵ch án 娟ju ān 。 评: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可谓设景清丽雄阔。 2 沁q ìn 园yu án 春ch ūn · 雪xu ě 近j ìn 代d ài · 毛m áo 泽z é东d ōn ɡ 北b ěi 国ɡu ó风f ēn ɡ光ɡu ān ɡ,千qi ān 里l ǐ冰b īn ɡ封f ēn ɡ,万w àn 里l ǐ雪xu ě飘pi āo 。 望w àn ɡ长ch án ɡ城ch én ɡ内n èi 外w ài ,惟w éi 余y ú莽m ǎn ɡ莽m ǎn ɡ;大d à河h é上sh àn ɡ下xi à,顿d ùn 失sh ī滔t āo 滔t āo 。 山sh ān 舞w ǔ银y ín 蛇sh é,原yu án 驰ch í蜡l à象xi àn ɡ,欲y ù与y ǔ天ti ān 公ɡōn ɡ试sh ì比b ǐ高ɡāo 。 须x ū晴q ín ɡ日r ì,看k àn 红h ón ɡ装zhu ān ɡ素s ù裹ɡu ǒ,分f èn 外w ài 妖y āo 娆r áo 。 江ji ān ɡ山sh ān 如r ú此c ǐ多du ō娇ji āo ,引y ǐn 无w ú数sh ù英y īn ɡ雄xi ón ɡ竞j ìn ɡ折zh é腰y āo 。 惜x ī秦q ín 皇hu án ɡ汉h àn 武w ǔ ,略lu è输sh ū文w én 采c ǎi ;唐t án ɡ宗z ōn ɡ宋s òn ɡ祖z ǔ,稍sh āo 逊x ùn 风f ēn ɡ骚s āo 。 一y í代d ài 天ti ān 骄ji āo ,成ch én ɡ吉j í思s ī汗h án ,只zh ǐ识sh í弯w ān 弓ɡōn ɡ射sh è大d à雕di āo 。 俱j ù往w ǎn ɡ矣y ǐ,数sh ù风f ēn ɡ流li ú人r én 物w ù,还h ái 看k àn 今j īn 朝zh āo 。 评: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p án ɡ礴b ó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 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收复新疆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⑶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浅析明清翻译高潮出现的原因

陈墨 08级3班 0801010301 Course: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structor:潘旭州 Date: 22/06/2010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there existed a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Abstract: Many translation works are charged to be unfaithful in modern translation climax, especial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1840 to 1911.They are lack of background of western language culture, which lead to the mis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seiz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I will talk about it from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its reasons, processes and characters. Key words: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The school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school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Brief Introduction: The disadvantages of study of the reasons why there existed a translation climax

让人意乱情迷的40首诗句

让人意乱情迷的40首诗句 1、点一滴墨,倾一世魂。用一辈子的桃花运,换一场不分手的恋情。 2、一朝风雨,满地残红。湿了花香,几许悲凉,奈何世间无常。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 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当我牵你衣袖,与你执手,我的生命便尽赋与你,相依相伴,或生,或死。 5、落花不解伊人苦,谁又怜惜伊人情。空伤悲,独愁怅,怎解此心凄凉。风吹,心冷,思念 长;凝眸,望川,人断肠。同是断肠人,不知心伤几许。 6、执子之手,与子成说,终只是浮烟;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都只是无果;红尘深处,我应 劫而来,抽身,却已是心痕累累。 7、溪水落叶随风去,咿擎纸伞赴情约,迷离飘渺林雨间,夕红染指心间木。 8、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几回知君到人间。 9、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思。 10、雾绕山,雨敲伞。茫茫迷途不知返,徘徊人沧桑。抬头望,思难忘,纷纷落花水中残。 梦空泣中恋。 11、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境花水月弹指间。和雨烟雨 两不胜,天上人间一样愁。若有来生,为君倾城。 12、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与你相见。 13、十里桃花霞满天,玉簪暗暗惜年华。对花影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14、今夕隔世百年一眼,相携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遍。 15、月伴星,星傍月,繁星闪闪,月痴迷。花醉蝶,蝶恋花,蝶舞翩翩,花嫣然。 16、人生如旅,亦哭亦歌,曲终人散时,不过是痛者自痛,伤者自伤。一场梦境,一场繁华, 荣华谢后,君临天下。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我用一辈子来忘记。谁放了谁的手,谁比谁更难受?今生今世,来生来世,都会一直挂在心上。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17、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8、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 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0、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莫。待把相思 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1、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知识要点: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一、选择题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A.换取中国商品B.掠夺中国白银 C.扭转贸易逆差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2、道光帝派()到广东禁烟。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穆彰阿 3、火烧圆明园的两个国家是() A、英法 B、美俄 C、英俄 D、法美 4、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5、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贵 6、1876年收复新疆的是() A、沈葆桢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左宗棠 7、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战激战的是() A、南洋水师 B、北洋水师 C、福建水师 D、东海水师 8、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壮烈牺牲。 A、刘步蟾 B、萨镇兵 C、丁日昌 D、李鸿章 9、台湾在()条约被日本占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0、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是() A、华尔 B、西摩尔 C、义律 D、瓦德西 二、填空题 1、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_______逐步变成__________________社会。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侵入新疆建立政权。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期中有、、、、、、、。 三、简答题 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1、“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摘自某清朝大臣 请回答: ①这位大臣是谁? ②哪一位皇帝派他去禁烟? ③派他去哪禁烟? ④禁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什么? ⑤禁烟的影响如何? 2、请回答: ①这幅图反映了被焚烧的什么地方? ②这个地方在什么时候被烧的? ③是由哪两国家焚烧的?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写尽世情,写尽古今再赏中国诗词巅峰之美(二)编辑荷塘月色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写尽世情,写尽古今。再赏中国诗词巅峰之美。(二)编辑荷塘月色 曹操 三国魏政权奠基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

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本名曹操别称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汉族陈子昂[chén zǐáng]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中文名陈子昂 别名陈伯玉,陈拾遗 国籍唐朝(武周) 民族汉族 出生地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动图 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

尽显中华诗词巅峰之美的40首诗词

写尽世情,写尽古今。 再赏中国诗词巅峰之美。 《静夜思》 01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是回不去的家,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是渐渐陌生的他乡…… 《沁园春·雪》 02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虞美人》 03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天净沙·秋思》 04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念奴娇·赤壁怀古》 05 宋·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是岁月衰老的凄凉;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生命结束的悲壮;这些皆是每个人都无一幸免的经历。跟曾经说再见是痛苦的,跟旧人道离别更是辛酸的,所以我们总不能忘记过去,忘却旧事。 《水调歌头》 06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 片 战争 中英 《 南 京条约 》 火 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一课 鸦 片 战争 第 二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中国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中国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第一次高潮始于东汉至唐宋时期,佛经翻译盛行。据史家考证,最早的佛典汉译始于东汉桓帝年间的安世高,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五部佛经,开后世禅学之源,其译本“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梁皎慧,高僧传),但其主要偏于直译。继安世高之后译经的是支娄迦谶,其所译经典,译文流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到了前秦时代,佛经翻译由私人事业转入了译场翻译,释道安在朝廷的支持下首创译场制度,采用“会译”法来研究翻译。他主张严格的直译,并总结汉末以来的译经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理论,指出五种容易使译文失去原来面目的情况和三种不容易处理的情况。释道安晚年时请来天竺人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继道安之后创立了一整套译场制度,开集体翻译、集体审校的先河。到了唐代,佛经翻译事业达到顶峰。出现了以玄奘为代表的大批著名译者。玄奘即通称的“唐三藏”或“三藏法师”,他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远度印度学佛求经.十七年后归国。他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主持了比过去在组织制度方面更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译出七十五部佛经,共一二三五卷。他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但各民族的翻译活动在创造、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如:回回历书,《元秘史》以及《古兰经》等的翻译。 第二次高潮直至明末清初,欧洲的一批耶酥会士相继来华进行翻译活动,主要以传教为宗旨,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这次翻译高潮从延续时间及译著数量上都比不上先前的佛经翻译。但其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翻译了一些天文、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著作。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为中国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他们二人合作翻译了著名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其中,西士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总结出三条科技名词翻译的原则,颇有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语言学家马建忠就提出了所谓“善解”的翻译标准,即译者必须精通原文和译文,比较异同,掌握两种语言的规律,译书之前,必须透彻了解原文,达到“心悟神解”的地步,然后下笔,忠实地表达原义,“无毫发出入于其间”,而且译文又能够摹写原文的神情,仿效原文的语气。这些要求是很高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他本人专研究语法而没有搞翻译工作,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被后人忽略了。 第三次高潮当属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的西方思想和文学翻译。这一时期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严复和林纾。严复在《大演论·译例言》中首次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翻译标准。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串以求原意明

(完整版)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排版打印稿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1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可谓设景清丽雄阔。

2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评: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评: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它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4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评: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必背40首古诗词

必背40首古诗词及九下课外8首古诗词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诗(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

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