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14届高三5月质量检查(历史) Word版含答案
01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历史真题——解析版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件类型:试卷+综合科目:历史年份:2014-6试卷名称: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适用年级:高三试卷类型:高考真题适用省市: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学校:题数:18质量评分:关键词:历史,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已解析:是解析:王洪章解析时间:2014-06-12编辑:编辑时间:(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的,商鞅、吴起等在变法运动中初步实践了君主专制的思想,秦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确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直到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所以A错误;祖先崇拜,或称敬祖,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所以C错误;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祭天是为了神化和强化统治而非为了强化宗法制度,所以D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举行祭天大典,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反映出了君与臣民的等级差别(即人伦秩序),且皇帝‚承天‛而‚子民‛(承奉天道,治理百姓之意),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正确。
河南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笞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新石器时代遗址来看,辽宁阜新沙拉乡查海村的氏族遗址中心有一条龙,它是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摆塑而成的;湖北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西北部有用不同色彩的河卵石摆塑的巨龙形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也出土了陶盘彩绘龙。
这说明新石器时代A.各氏族都出现龙图腾B.龙的形象源于神话传说C.已经产生龙崇拜观念D.区域文化交流活动频繁2.春秋时期,管仲先高价收购鲁、梁、莱、莒之涕(丝织品),促使鲁、梁、莱、莒之人纷纷弃农而织,而后禁齐人穿娣服,鲁、梁、莱、莒之君因缺粮而请服于齐;管仲还高价购进滕、鲁之粟,滕、鲁之粟流归齐国,以致滕、鲁“非岁凶而民饥”。
这反映出当时A.贵族垄断诸侯国间的贸易B.区域贸易兼具政治意义C.齐国称霸以经济手段为主D.商人社会政治地位提升3.录囚制度肇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
州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县邑囚徒,皆阅录视,参考辞状,实其情伪,有侵冤者,即时评理”。
东汉光武帝也曾亲录囚徒。
录囚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强化地方监察C.保障平民权益D.维护社会安定4.唐朝后期,逐步形成朝廷和地方分割赋税的制度,国家税收的一部分上交中央政府,一部分输送给节度使,一部分留作本州用度。
两税钱物有2/3-4/5归地方支配,留使钱物先以辖区的赋税充,剩余的皆输于度支。
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福建卷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福建卷(课标历史)13.[2014·福建卷]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13.C[解析] 本题以明清皇帝举行祭祀农神的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是描绘清朝皇帝祭祀农神时的纪实绘画作品。
祭祀农神充分表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故选C项。
14.[2014·福建卷]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14.D[解析] 本题以乾隆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关东”应该指的是现在的辽东一带。
从材料描述的现象判断,A项正确;从辽东到上海,路途遥远,B项正确;原先辽东的经济相对落后,到乾隆时期,大量农产品南运,表明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从未改变过,D项错误。
故选D项。
15.[2014·福建卷]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5.B[解析] 本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的流行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旗袍是在中国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基础上,结合西方服饰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服饰。
A项错在“完全西化”;旗袍本身具有高开叉的特点,不符合传统纲常伦理对妇女的着装要求,但由于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而逐渐被人们接受,B项正确;C项错在“开始”;D项不是社会原因。
2014年南平市5月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质量检查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英语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1. 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this Saturday?A. To go to a concert.B. To review lessons.C. To go to the cinema2.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A. Find a better job.B. Save some money.C. Earn more money.3. What may cause the man's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woman?A. Pressure of study.B. Pressure from workC. Diseases.4.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Clothes.B. Vehicles.C. An exhibition.5. How much should the woman pay for the computer?A. 53,500.B. $3.600.C. $4,000.第二节(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6.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Husband and wife.B. Boss and secretary.C. Doctor and patient7.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A. Laugh at the man.B. Cheer the man up.C. Give directions to the man.8.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 from the conversation?A. He is probably busy.B. His finger is broken.C. He will drive as usual.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9. What was Mark doing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ed this time?A. Skiing.B. Walking.C. Sailing.10. What part of Mark's body got hurt last time?A. His leg.B. His arm.C. His foot.11. What do we know about Mark?A. He is m hospital at present.B. He was seriously hurt this time.C. He was injured twice within a yea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12.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Britain.B. In America.C. In Germany13. When did the man's own record come out?A. last spring.B. Last summer.C. Last autumn.14. What did the man forget to mention?A. His record The Living Years.B. His tours to other countries.C. His record Groove Approved.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18题15. When will the guests enter the hall?A- At 8: IS am. B. At 8:30 a.m . C. At 9a.m.16. What should the principal's name be written as?A. Mr. Leung.B. Mr. F. Leung.C. Mr. Aldebaran Leung17. Why won't Miss Vurci Lok attend the ceremony?A. She has other work to do.B. She is not willing to go.C. She is not in good health.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题18. What is the speaker's first language?A. Polish.B. English.C. Portuguese.19. What was the speaker laughed as about when she was 12?A. Her eyes.B. Her parents.C. Her nationalities.20. Where do the speaker's parents live now?第二节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15分)从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顶,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023届福建省南平市(三模)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平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Im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逃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是E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滞后,再i在涂其官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囚。
一、选择题:本题共16,J、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l.四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敞氏盆、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
这反映当时A.土地私有制己确立8.司法判决依据明晰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2.汉文帝采纳晃锚的建议,实行“入粟拜爵”之策,“募天下入粟县宫,得以拜爵,得以除嚣。
”这一政策A.有助于缓解汉初农业生产的困挠c.有利于西汉外儒内法理念的实施日导致了汉朝社会政治风气的败坏D弱化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影响3.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
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
由此可知,《J去本主在》的编修A.强调中医的辨in:论治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ii[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4.明代是城院信仰发展的转折点。
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发诏书,所有县级以上的城市都要建边城隐庙,后向下扩展到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锁,构建起了和行政等级完全一致的城隐信仰建制。
城随信仰建市1]旨在A.强化君权神授的主流意识c.促成城院文化的全面繁洁B利用民间信仰为统治服务D. 顺应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5.《福建通志》载,建宁府浦城县,民“焚LLJ而栋,掘根株,种苞谷(玉米),泉竭商枯,土松溪积,旱涂(涝)可虞(预料)”。
这说明了A玉米种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c.小农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B土地开发利用需要统筹兼顾D人为灾害频繁导致民生艰辛6.鸦片战争后,魏源将西方的强大归于兵工,主张师夷兵工以筹海,可i罚睁眼看世界之“近谋”x徐继命则更深入探究西方兵工赖以产生的制度基础,提出师法毒草西文明以自强,司i自睁眼看’世界之“远略”。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所给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为最佳选项1、“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2、“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C.私学的兴起D.士大夫的崛起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5、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6、“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7、韦尔斯曰:“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年5月份高三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 D B B D C B C B C C A C B B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61718192021答案A D B B A C1.A【解析】A是春秋时期管子提出的主张,要求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符合题意。
B虽然属于民本思想,但却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C是墨家的“尚贤”思想,不符合题目要求。
D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不符合题目要求。
2.D【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湘水”、“离水”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工程为秦朝修建的灵渠。
秦朝修建灵渠的主要目的运输物资,方便对岭南地区的军事征服,所以选D。
ABC均不符合灵渠的实际情况,排除。
3.B【解析】材料体现儒家“原心定罪”说,即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材料里面的时间“东汉”和鲍昱“精通《尚书》(儒家经典))”都是对解题有用的线索提示,结合所学可知,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得出答案为B。
A、D材料都无从体现,C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4.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南方地区早期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但到了南朝的时候,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
沈约的《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宋书》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南方开发的情况。
结合所学可知,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排除A。
材料未涉及到宋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C。
中国古代各封建王朝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5.D【解析】长期分裂局面下,社会动荡,政府控制力下降,影响人口统计,A是正确的解读,不选。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商朝末年,商王广泛开展赐贝活动,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
史载“甲寅,子(族长)赏小子(分支族长)省(人名)贝五朋,省扬君赏”。
这旨在()A.完善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C.维系政治秩序D.推动经济发展2.汉高祖时期,“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这说明当时()A.重视社会教化B.凸显豪强的经济实力C.强化中央集权D.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3.日本史书记载:“渤海国大使乌孝慎新贡《长庆宜明历经》,云是大唐新用经也”。
历学家真野麻吕试用唐宣明历之后,建议推广使用。
861年,日本宣布停旧历,改用宣明历。
这体现了()A.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B.周边国家全盘吸收唐代文化C.中华先进文化的辐射D.日本大化改新推动历法变革4.宋代,兼并之家“物业不一,或有邸店、房廊,或有营运钞物,初无田亩,坐役乡里”,并通过进纳、科举、联姻等形式进入“贵”的行列。
社会用官名称呼富人成为时尚,如员外、承务、郎等较为普遍。
这可用于说明宋代()A.科举制度向全社会开放B.商品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松弛D.商人挑战士大夫的地位5.下表关于“流求”空间指向的演变(节选)朝代内容元朝1349年汪大渊撰《岛夷志略》:“琉球”位置记为“自彭湖望之甚近”,与泉州地方文献相同。
明嘉靖年间,时任工部尚书的雷礼诗作:“水环赤(尾)屿尽闽疆”。
朝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中琉双方共同认定的《琉球三十六岛图》《琉球地图》等东海舆图明确记载了钓鱼诸岛属中国疆域,“姑米山”(今称久米岛)为中琉界山。
该表是当代中国某学者为研究“元明清东海疆域的形成”搜集的相关史料。
由此可知,该学者()A.围绕着官修正史开展研究B.重视文献与口述史料的互证C.坚持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D.立足治史情怀确定研究主题6.下表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不包括满洲和台湾省)时间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843年2072 5.11893年23506据表推知,当时中国()A.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B.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城市体系发展呈现不平衡7.清末,以进化论为指导的“新史学”思潮兴起,史学撰述更加关注边疆史地、外国史地、中外关系,以及欧美革命史的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13.《左传•哀公二年》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对史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设立郡县,改变地方管理B.奖励军功,冲击分封制度C.军功授爵,摧毁血统观念D.制定标准,实行等级奖励14.姚芒父曾说:“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以下作品符合这一描述的是(隋)展子虔《游春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朱耷《松石图》A B C D 15.清末科举策问:“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
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
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
试陈教农之策。
”据此,表明清政府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强调重农抑商③关注西方农业④推广农学理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根据图X信息,可推断出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两汉B.隋唐C.宋元D.明清图X 中国古代人口密度图17.1875年《纽约时报》刊载:“清国人迷信,不管在任何时候,如果有一户住宅或商铺被另一幢比它更高的新房子的影子遮住,那么厄运就会光顾这幢房子,……化解办法就是在两个建筑物之间树立木墙以阻挡新建筑物的影子。
”该现象表明A.华人生活习俗引起外媒的重视B.国人缺乏崇尚科学的生活理念C.民间建筑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D.传统宿命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18.福建某班学生在做“口传历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时,收集到如下材料:泪别长汀、遵义光芒、雪山草地、拥抱会宁、精神遗产。
该课题探讨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C.红色政权建立D.革命战略转移19.图X漫画的寓意是A.抨击了日本法西斯侵华过程中的暴行B.揭露了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阴谋C.体现了作者对战胜日本侵略充满信心D.表达了民众期盼国共合作抗战的愿望图X 看你横行到几时(1936年)20.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称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
十四届三中全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C.推出中国深层次的改革政策D.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梭伦说自己“好象是一群猪狗包围中的狼”。
这一比喻说明了A.改革得不到民众支持B.梭伦对改革环境不满C.改革触动了利益集团D.梭伦崇尚正义与法制22.成书于1560年的《平凉府志》记载:“番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番麦”传入中国源于A.明政府的对外开放B.中外经贸往来频繁C.西方传教士的引进D.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3.一位美国宪政学家曾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与该制度相符的国家是A.17、18世纪的英国B.17、18世纪的美国C.18、19世纪的德国D.18、19世纪的法国24.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宣称:“为了保障自由的生存和胜利,我们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一切重担,面对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和反对任何敌人。
”这里的“任何敌人”是指A.黑人民权组织B.共产主义国家C.极端宗教势力D.国际恐怖集团38.(36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现代各文明国家的立法愈来愈承认,第一,为了使婚姻有效,它必须是一种双方自愿缔结的契约;第二,在结婚同居期间,双方在相互关系上必须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现代的个体家庭建立在公开的或隐蔽的妇女的家庭奴隶制之上,而现代社会则是纯粹以个体家庭为分子而构成的一个总体。
……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摘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随着“人和世界”的发现,一种新的价值观——“个体主义哲学”在16、17世纪工业化步伐仍然蹒跚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这种个体主义思潮也表现在婚姻家庭变革上。
核心家庭存在的根本要素是夫妻关系高于大家庭利益,年轻人只有自己选择配偶才能建立这样的家庭。
当时在核心家庭体制过渡中也呈现出年轻人选择配偶自由程度的演进,在当时出现了把爱情作为美好婚姻基础的趋向。
以爱情为基础的“友爱婚姻”是英国18世纪初的新现象,并且与过去所谓的家长制婚姻的区别。
——摘自丁雪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家庭体制变迁》——摘编自胡湛《当代中国家庭模式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孟氏家庭结构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因素。
(8分)(2)提炼材料二中恩格斯关于“现代家庭”的观点。
以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8世纪英国“友爱婚姻”形成的历史背景。
这种婚姻状况对英国家庭模式产生什么影响?(8分)(4)材料四体现了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哪些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就家庭社会功能谈谈你的认识。
(8分)41.(16分)历史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诸如自由买卖,依法开办和经营工厂以及开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加入行会、同业公会,参加选举和服兵役等等。
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不必取得地主的同意。
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
——摘编自《一般法令》材料二由于解放农民前提未完全成熟,因此未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真正解放,不能认为是资产阶级改革。
1861年法令是一种苟安的办法,对农业无重大社会意义,制约了国家近代化,结果注定不妙。
改革失败是农业革命发展和1905—1907年农民运动高涨的基本原因。
——摘自姆希尔德迈埃尔《俄国1905—1921年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民获得的权利。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俄国1861年改革“不能认为是资产阶级改革”?说明理由。
(10分)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地说,什么是主权的协约呢?它不是强者和弱者的协约,而是政体和每个公民之间的协约。
它的合法性来自其所根据的社会契约基础,它的公平性是因为它对所有人一律平等,它的实用性是因为它除了共同利益之外不含其他对象,它的强制性是来自公众力量和最高权力的支持。
在这种约定下,公民除了遵从自己的意志之外,不受限于任何人,主权者和个体各自权利的延伸,就看每个公民自愿的义务奉献能走多远了,每个人对全体负责,而全体也对每个人负责。
——摘自《社会契约论》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第四条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条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摘自《人权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权协约”的特点。
(6分)(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材料一所叙述的“主权协约”?指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0分)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
……听间(谏)勿塞,审智(知)民能,善度民力。
——摘自《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材料二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
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不以身尊以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恃才傲物)。
茂茨不剪,采椽不斫(雕饰),舟车不饬,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古代祭祀所用的肉汁)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
——摘自(唐)李世民《帝范〃崇俭篇》(1)材料一反映出秦始皇哪一治国思想?实际上他采用的又是何种治国之道?(6分)(2)指出材料二出处中“帝范”的含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为吏之道”和“帝范”的共同之处。
(10分)13.C 14.D 15.B 16.A 17.B 18.D 19.C 20.D 21.C 22.D 23.A 24.B38.(36分)(1)特点:夫权家长制;三代同堂;纳妾;蓄奴。
(4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因素:宗法制度;自然经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国家政策。
(4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观点:法律保障;双方自愿;夫妻平等;妇女参与公共事务。
(6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变化:权益受法律保护;婚姻自主;受教育权;经济趋于独立。
(6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背景:“人和世界”的发现;个体主义思潮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影响;民主政治的确立;文化教育的发展;传统观念的演变。
(6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影响:大家庭向小家庭模式过渡;核心家庭的大量出现;家庭结构趋于简化。
(2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4)特征:家庭户数增加(家庭规模缩小);单身家庭比重增大;家庭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流动性大(人户分离严重)。
(4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认识: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社会管理;经济生产;人口繁衍;社会教育;精神保障。
(4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1.(16分)历史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权利:人生自由权;政治参与权;自主经营权;财产拥有权。
(6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赞同。
(1分)理由: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生产力未得到真正解放);保留农奴制残余;农民没有真正自由;工业化进程受阻;农村市场没有形成;社会矛盾尖锐。
因而不是资产阶级改革。
(9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不赞同。
(1分)理由:改革使农民获得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实现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化;促使政治体制向资产阶级专制体制转变。
因而是资产阶级改革。
(9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特点:合法性;公平性;实用性;强制性。
(6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体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法律意识。
(6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体现。
(4分)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儒家思想。
(3分)以法为本思想(法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