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石油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岩性特征B.储集单元C.地球物理特征D.沉积旋回2.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矿产,是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A.错误B.正确3.供水区无泄水区的背斜油藏中,油层中部海拔相同的井,钻遇流体性质相同时,原始油层压力相同,反之不同。
()A.错误B.正确4.计算油气储量时,预测储量的可靠性比探明储量的可靠性高。
()A.错误B.正确5.沉积旋回常表现为韵律性,下图是某一口井的岩性剖面,纵向上具有()的特点,反映水动力能量的有规律变化。
A.三个正韵律B.三个反韵律C.一个正韵律6.绘制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时,假如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线,不在剖面线上的井,应当沿着地层走向线方向投影到剖面线上,若校正前后井位标高不变,则不能正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A.错误B.正确7.下列几项中,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时所需要的参数为()。
A.累计产气量B.地层压力C.折算压力D.异常压力8.下列给出项中,()是油层对比的成果图。
A.栅状图B.岩相图C.小层平面图D.油砂体连通图E.古地质图9.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等地质特征。
A.岩性特征B.构造特征C.油气水分布D.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10.()是度量和描述圈闭的大小、规模的参数,它们的大小影响油气藏的储量规模。
A.溢出点B.构造幅度C.闭合高度D.含油面积E.闭合面积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CD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AB8.参考答案:ACD9.参考答案:ABCD10.参考答案:ACE。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钻井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P41)1、简述地下各种压力的基本概念及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和基岩应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P6~P82、简述地层沉积欠压实产生异常高压的机理。
答:P10答:地层在沉积压实过程中,能否保持压实平衡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上覆岩层沉积速度的大小,(2)地层渗透率的大小,(3)地层孔隙减小的速度,(4)排出孔隙流体的能力。
在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如果沉积速度很快,岩石颗粒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排列,孔隙内流体的排出受到限制,基岩无法增加它的颗粒和颗粒之间的压力,即无法增加它对上覆岩层的支撑能力。
由于上覆岩层继续沉积,岩层压力增加,而下面的基岩的支撑能力并没有增加,孔隙流体必然开始部分地支撑本应有岩石颗粒所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
如果该地层的周围又有不渗透的地层圈闭,就造成了地层欠压实,从而导致了异常高压的形成。
3、简述在正常压实地层中岩石的密度、强度、空隙度、声波时差和dc 指数随井深变化的规律。
答:密度、强度、dc 指数随井深增加而增大(见P10上、P25下、P15中);空隙度、声波时差随井深增加而减小(见P12下)。
4、解释地层破裂压力的概念,怎样根据液压实验曲线确定地层破裂压力?答:地层破裂压力:P17中。
根据液压实验曲线确定地层破裂压力:见P21中(步骤4、5)。
5、某井井深2000m ,地层压力25MPa ,求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解:根据P13、式(1-12),地层压力D p p p ρ00981.0=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274.1200000981.02500981.03m g D p p p =⨯==ρ6、某井井深2500m ,钻井液密度1.18 g/cm 3,若地层压力27.5MPa/m ,求井底压差。
解:井底压差=井底钻井液液柱压力-地层压力静液压力: P6、式(1-1))(94.28250018.100981.000981.0MPa h P h =⨯⨯==ρ井底压差:)(44.15.2794.28MPa P P P h h =-=-=∆7、某井井深3200m ,产层压力为23.1MPa ,求产层的地层压力梯度。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
鲜本忠(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E-mail: xianbzh@
第二篇 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 碎屑岩成分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 第五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第七章 砂岩及粉砂岩 第八章 粘土岩 第九章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斜长石,方解石交代,中原油田 下第三系,200(+)
微斜长石,加大 LD-22-1
3、重矿物(Heavy Mineral)
• 指碎屑岩中比重大于2.86的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很少, 一般<1%,主要分布在0.25~0.05mm的粒级范围内(细 砂—粗粉砂岩) 根据风化稳定性 • 稳定重矿物 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石榴石、榍石、磁 铁矿等 • 不稳定重矿物 重晶石、磷灰石、绿帘石、黄铁矿等
•
各类岩石的轻重矿物组合
母岩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安山岩和玄武 岩 橄榄岩和辉长 岩 变质岩 重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沉积岩 重矿物 轻矿物 尖晶石 蓝晶石 矿物组合(包括部分岩屑) 锆石 榍石 正长石 辉石 安山岩或玄武岩岩屑 铬铁矿 十字石 基性岩岩屑 磷灰石 微斜长石 角闪石 中性和基性斜长石 橄榄石 基性斜长石 硅线石 紫苏辉石 蛇纹石 石榴石 黑云母 酸性斜长石 轻矿物 石英
碎屑岩的成分 碎屑成分 (颗粒) 填隙物成分
(Interstitial Material)
矿物碎屑 (Mineral Clastics) 岩石碎屑(岩屑)(Rock Fragments) 杂基 (Matrix) 胶结物 (Cement)
孔隙( Pore)
碎屑
孔隙
胶结物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二)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储集岩的岩石类型 (1)主要岩石类型: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 (2)其他岩类: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和硅质 岩类等。 2、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岩的基本性质,包括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3、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含油)饱和度等,是岩石储 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4、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 研究很重要。成岩作用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对孔隙的保存、 发育或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储集岩的微观特征 研究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以及孔喉的配置关系。 6、储集岩体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 研究不同成因储层岩石的体形态、分布、规模及连续性等。 7、储层形成条件 研究储层形成的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背景,构造作用,储 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介质特征,岩性、物源、古气候的影 响,其他岩石储层的形成条件及岩相特征与分布等等。
4、在分级储层评价中,通过研究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 量,建立储层模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等。 5、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沉积岩石学、 岩石学、古生物和古生态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有机 地球化学、油层物理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矿场地球 物理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学科。 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又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用实践(研究实例)
储层地质学——绪论
一、储层及储层地质学的概念 (一)储集岩与储层的概念 1、储集岩 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
简单地,能够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详细地,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通过沉积物的沉积和 成岩作用,或是由岩浆侵入和喷出作用或变质作用及其后期次 生变化,又经历了构造地质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的一部分岩体, 它不仅具有储集流体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可使流体渗滤的能力。
油层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复习资料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1、掌握油藏流体的特点,烃类主要组成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地层水矿化度高。
石油、天然气是由分子结构相似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和少量非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统称为储层烃类。
储层烃类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非烃类物质(指烃类的氧、硫、氮化合物)在储层烃类中所占份额较少。
2、掌握临界点、泡点、露点(压力)的定义临界点是指体系中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点。
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3、掌握画出多组分体系的相图,指出其特征线、点、区,并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变化;三线:泡点线--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露点线--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等液量线--虚线,线上的液相含量相等四区:液相区(AC线以上-油藏)气相区(BC线右下方-气藏)气液两相区(ACB线包围的区域-油气藏)反常凝析区(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凝析气藏)J点:未饱和油藏I点:饱和油藏,可能有气顶;F点:气藏;A点: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Condensate gas ):温度位于临界温度和最大临界凝析温度之间,阴影区的上方。
1)循环注气2)注相邻气藏的干气。
4、掌握接触分离、多级分离、微分分离的定义;接触分离:指使油气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
特点:分出气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
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微分分离: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特点: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5、典型油气藏的相图特征,判别油气藏类型;6、掌握油田常用的分离方式及原因多级分离分出的气少,获得的地面油多,而且其中轻质油含量高,测得的气油比小。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质构造B:褶皱C:断层D:节理答案:A2.造山带属于A: 全球构造B: 大型构造C: 中型构造D: 小型构造答案:B3.大型建筑的施工是工程问题,与构造无关。
A:错B:对答案:A4.构造地质学研究以时间为线索地质构造的A: 运动学B: 古环境C: 几何学D: 动力学答案:ACD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等。
A:磁力勘探B:遥感技术C:重力勘探D:地震勘探E:野外地质调查F:GPS技术答案:ABCDEF第二章测试1.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A:倾角B:倾伏角C:视倾角D:侧伏角答案:C2.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地质界线表现为()A:与地层等高线平行B:封闭曲线C:直线状D:不确定答案:C3.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傾角时,则露头宽度()A:越大B:不确定C:无变化D:越小答案:A4.两套地层间接触关系反映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角度不整合B:平行不整合C:假整合D:整合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足以说明不整合存在的是()A:轻微褶皱B:古风化壳C:强烈地震D:底砾岩答案:A6.野外测量某一单斜岩层走向为330°,倾向北东,倾角45°,其产状用方位角表示法表示为()A:N60°E<40°SE>B:SE35°/70°NEC:N30°W/25°SWD:60°∠45°答案:D7.在垂直单斜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视倾角()真倾角。
A:等于B:不确定C:小于D:大于答案:A第三章测试1.物体中过一点正交截面上()个分量决定一点应力状态A:18B:9C:6答案:C2.在进行点应力状态表征时,一般选取一个体积趋于零的A:长方体B:八面体C:立方体D:十面体答案:C3.截面上,正应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对其求导可得到应力极值A:合应力B:截面法线方向C:截面法线与X轴的夹角D:剪应力答案:C4.通常,规定立方体六个面上受到的三对正应力大小顺序是?A:σ2>σ1>σ3B:σ2>σ3>σ1C:σ1>σ2>σ3D:σ3>σ2>σ1答案:C5.以主应力矢量σ1、σ2与σ3为半径所作的一个椭球体,用来代表作用于该点的应力状态。
石油工程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绪论单元测试1.关于石油工程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石油工程研究与工作和油气生成、油气藏类型及其特征等无关B: 石油工程包括油气藏工程、钻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地面工程等多方面内容C:石油工程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D:石油工程是经济有效地将深埋于地下的油气从油气藏中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术的总称答案:BCD第一章测试1.油藏流体是指存在于地下油藏岩石中的石油、石油伴生气(天然气)和地层水;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A:错B:对答案:B2.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中的三线包括()。
A:露点线B:等压线C:等液量线D:等温线E:泡点线答案:ACE3.地层油的粘度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
()A:对B:错答案:B4.表征天然气与理想气体差异的主要参数是()。
A: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通用气体常数C:天然气的压缩系数D:天然气的压缩因子答案:D5.关于地层水的高压物性说法正确的是()。
A:同样温度压力条件下,溶有天然气的地层水较不含气的地层水的压缩性大B:地层水的体积系数可近似视为1C:地层水的压缩系数与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定义形式相似D: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量一般比较少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可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等。
()A:错B:对答案:B2.关于流体饱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油气藏中,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之和小于1B:剩余油饱和度不随时间变化C:残余油饱和度是指被工作剂驱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孔隙中的油的体积占孔隙体积的比例D:油藏中若已知束缚水饱和度就可以求出原始含油饱和度答案:CD3.岩石的压缩系数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值;该值很小,油田开发过程中常被忽略()。
A:错B:对答案:A4.关于油藏岩石渗透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在古代,石油用于( )。
A:防腐 B:照明 C:建筑 D:化工原料答案:防腐;照明;建筑2.世界上的常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深度中。
A:>7000m B:>10000m C:<1000m D:500-3500m 答案:500-3500m3.中国新疆的含油气盆地包括()。
A:准噶尔盆地 B:松辽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渤海湾盆地答案: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以下哪些可能来源于石油石化产品()。
A:油漆 B:医药 C:化妆品 D:衣服答案:油漆;医药;化妆品;衣服5.开发地质学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
A:开发井位的调整 B:开发前的评价 C:开发井监控 D:油藏研究答案:开发井位的调整;开发前的评价;开发井监控;油藏研究6.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包括()。
A:注采井网调整 B:部署井位 C:解决开发矛盾 D:分层开采答案:注采井网调整;部署井位;解决开发矛盾;分层开采7.目前,石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医药等领域。
()A:错 B:对答案:对8.油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9.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位置、时代、埋藏深度等方面,总储量的一半分布在少数几十个特大油田中。
()A:对 B:错答案:对10.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A:错 B:对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石油中碳和氢累计含量的平均值约为。
A:51% B:87.5% C:67% D:97.5% 答案:97.5%2.一般,源于陆相烃源岩的石油具有以下特征?A:V/Ni 大于 1 B:Ni/V 等于 1 C:Ni/V 大于 1 D:V/Ni 等于 2 答案:Ni/V 大于 1 3.石油中的钒卟啉和镍卟啉属于()。
A:含氧化合物 B:含氮化合物 C:烃类化合物 D:含硫化合物答案:含氮化合物4.关于石油的颜色,下面那句比较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用资料:
岩性(矿物)、古生物、沉积旋回、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地层对比方法:
1、岩石地层学方法
依据地层本身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旋回类型、地 层所含重矿物等标志对比地层的方法 ——生产实际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
● 适用范围:岩相横向变化不大, 或者
岩性变化较大,但有规律可循的地区。
● 注意:不能用于不同盆地间的地层对比; 同一盆地,岩性变化太大,也不能单独使用。
s33top s3
通过对比追踪,古近系可识别出五个地层界面
东营组顶界 东营组底界 沙二段底界
沙三段底界 古近系底界
碎屑岩电测曲线对比示例图
2、生物地层学方法
--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 鉴别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
基础:生物演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不可逆性、迁移理论
岩性对比法、岩石组合法、矿物(组合)法,等。
(1)岩性对比
● 原理:① 沉积成层原理; ② 沉积过程中相邻地区岩性的相似性、 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常用依据——岩性标准层(标志层)、岩性特征
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 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 ★★★
⑵ 应尽量参照岩心、岩屑、试油等第一手资料;
⑶ 覆盖区,岩性对比大多数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2)沉积旋回对比
● 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 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 ★★★
周期性重复→颜色、岩性、结构(如粒度)、构造等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 : 如海水进退,湖水进退所形成的旋回 受气候变化控制 :引起沉积物的周期性变化
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学方法 …
二、碎屑岩油层对比
油层对比概念、对比资料选择、对比依据及程序, 对比单元的划分、对比方法、成果图的编制及应用
三、碳酸盐岩油层对比
储集单元的概念 储集单元划分与对比 产层细分与对比
一、区域地层对比
区域地层对比--指勘探过程中利用古生物、岩性、测井、
地震、地球化学资料和古地磁等资料,在油区范围内,进 行全井段的对比。
如:稳定的黑色页岩;
砂泥岩组合中的灰岩、白云岩; 鲕粒灰岩、竹叶状灰岩、煤层等。
岩性对比工作中, 首先,确定各个剖面中 的标准层; 其次,依标准层将各剖 面连接起来; 然后,根据相似或相同 岩性段逐层对比。
含砾砂岩 砂泥互层 黑色页岩
标准层
砂泥互层
★ 注意事项
灰岩
岩性对比示意图
⑴ 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
10~12、13~16
11、12、13、14、15+16
SⅢl~3、4~7、8~lO SⅢ1、2、3、4、5+6、7、8、9、10
PⅠ1~4、5~7
PⅡ1~3、4~6、 7~9、101~102 15
PⅠ1、2、3、4、5、6、7
PⅡ1、2、3、4、5、6、7、8、9、 101、102 45
2、沉积旋回级次与划分
1、岩性特征---2、沉积旋回 3、地球物理特征
▲ 岩性标准层 ▲ 特殊标志层 ▲ 矿物组合
1、岩性特征---标准层
● 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 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 辅助标准层(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较突出,在 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性(90~50%)。
等时面 正韵律 等时面
反韵律
根据沉积旋回韵律对比地层
正韵律 反韵律
(3)矿物对比--以重矿物对比最广泛
⑴ 原理:同一地区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条件及沉积环境 近似,其矿物组成及某些矿物含量基本不变或 有规律变化(或在平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
⑵ 矿物对比法的主要依据(标志) ● 矿物成分变化--用不同矿物组合作为对比标志; ● 矿物含量变化--用各种矿物含量百分数作对比标志; ● 特殊标准矿物--用特殊颜色、形状等特征作对比标志。
SP
IL
1281
2 3
4
(a)
SP
IL
SP
ML
7
8
5
9
6
7
1
(b)
(c)
孤东油田馆上段化石层(标准层)
2、沉积旋回
时间
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 现在升降的规模(时间、幅度、范 围)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 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
幅度
地壳升降运动振幅曲线
★ 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级次--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 碎屑岩剖面----一般选用1:200比例尺 测井图:2.5米(4米)底部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
曲线、微电极曲线,感应测井曲线等。
组合测井:微电极、声波时差、自然伽马、0.4米(4米)底部梯
度电极系视电阻率、自然电位、感应测井、 深感应、 中感应、八侧向、中子伽马、井径等曲线。
(二)油层对比的依据
区域地层对比的目的:
▲ 建立标准剖面; ▲ 通过井间剖面对比找出地层的区域变化规律;
--如: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等变化规律等
▲ 确定生、储、盖组合。
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资料(依据):
● 古生物资料; ● 沉积旋回; ● 测井资料; ● 古地磁资料;
● 岩性特征(矿物) ; ● 地层接触关系; ● 地震资料; ● 元素资料(微量、同位素)
静态资料
区域地质资料、各种地质录井资料 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电性资料) 分析化验资料
动态资料:试油、试采及生产资料 → 验证工作精度
注: 考虑局限性,应有主次选择、综合应用。
★电测资料获取速度快、易得连续剖面、深度准确等。
→电测曲线是油层对比时最为广泛采用的主要资料。
★砂、泥岩互层剖面中,两类岩层的电性差别大,曲线形态和岩 性对应关系清楚,油层易识别。
注:密度大于2.75(2.86)的矿物,锆英石、绿帘石、绿泥石、磁铁矿、重晶石等; 可指示沉积母岩的成分、沉积时水流方向等。
(4)地球物理资料对比--覆盖区
1、利用地震剖面对比(二维或三维) 井标定各反射标准层,并追踪(强反射同相轴)、闭合。
2、利用测井资料对比 ▲ 搞清岩性--电性关系,确定电性标志层; ▲ 对比电性标志层 或 相邻井的相似曲线特征。
缺点:因个体大,在岩心、岩屑中很难得到完整化石, 钻井剖面地层对比时受到限制。
(2)化石组合法--微体古生物对比
化石组合法--利用地层中所含全部化石或 某一类化石的自然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 微体古生物特点:体积小、分布广泛、种属繁多、演化
快、生物群分区现象明显;在岩心、 岩屑中易保存。
--适用于钻井地质地层对比
例如: 辽河欢喜岭油田杜家
台含油层系 ----Ⅰ、Ⅱ、Ⅲ油层组---ⅠⅠ1∼3砂层组ⅠⅠ1-1单 油层
大庆油田某区萨尔图、葡萄花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层 组 名 称
合计
油层组 萨Ⅰ组 萨Ⅱ组 萨Ⅲ组 葡I组 葡Ⅱ组
5
砂层组
单油层
SⅠ 1~5
SⅠ1、2、3、4+5
SⅡ1~3、4~6、7~9、 SⅡ1、2、3、4、5+6、7、8、9、lO、
等时面 正韵律 等时面
反韵律
3、地球物理特征
--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
◆ 电测曲线在地层对比中的特点:
● 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旋回)等。 ● 有自己的特殊对比标志(电性标志层)可用于油层对比。 ● 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
◆ 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 测井曲线;另有微电级、自然伽马、中子测井曲线等。
● 油层对比的最小单元,为沉积韵律中的较粗部分; ● 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岩性和物性基本一致; ● 单油层之间有隔层分隔,分隔面积>连通面积。
2)砂岩组-- 或称复油层或砂层组
▲ 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 ▲ 同一砂层组 内的油层岩性特征基本一致; ▲ 砂层组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隔。
● 原理:在同一盆地内,地壳升降运动过程大体一致, 且不可逆→同期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类型的沉积旋回。
5个低级次沉积旋回;
总体上:由下而上碎屑 岩逐渐减少,粘土岩逐渐 增多的趋势,是一个大的 沉积旋回。
单井沉积旋回的划分: 依据单层的岩性组合
→最低级次沉积旋回 →较高级次 →最高级次
对比顺序
碎屑岩沉积旋回示意图
▲ 常用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我国各油区地层对比中,常 采用介形虫、轮藻和孢粉。
3、层序地层学方法—自学
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结合有关沉积 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 解释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的一种新方法
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 主要观点:
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 T.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旋回的级次
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 从小到大按四级划分:
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从小到大可划分三级
1)四级沉积旋回(韵律)
※ 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 ※ 该组合中,油层粒度最粗; ※ 厚度、结构及层理随沉积相带的变化而变化。
2)三级沉积旋回 三级沉积旋回--指同一岩相段内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单
碎屑岩剖面:自然电位、微电极、电阻率、感应测井曲线等; 碳酸盐岩剖面:自然伽马、中子伽马测井曲线等。
单井合成记录
层位标定
ng
ed s2top s31top
在某工区的不同构 造单元均匀的选择30口 井,制作了合成地震记 录,通过井旁地震道标 定,建立钻井地质分层 与地震反射层之间的对 应关系。
s32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