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高温;高压;天然气;2.减小;增加;3.薄片法 筛析法 沉降法4.少;多;多;5.动力; 阻力;6.重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7.温度 压力 原油和天然气组成8.基底胶结 孔隙胶结 接触胶结 基底胶结 9.正向燃烧;逆(反)向燃烧;湿式燃烧;10.饱和蒸汽压 临界点 11.小12.对应温度 对应压力 压缩因子 13. 主要的驱油能量14.宽 ])/[(g P h o w cR ρρ-= 15.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16.亨利二、名词解释1.砂岩的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2.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3.润湿: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沿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4.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系统中气液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某一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

5.贾敏效应:液珠或气泡通过孔喉时产生的附加阻力。

6.两相体积系数:当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地层油和其释放的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7.压缩因子: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的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8.溶解气油比:在某一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地面油中溶解天然气的标准体积。

9.相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10.波及系数:注入工作剂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

或工作剂驱扫过的油藏体积占整个油藏体积的百分数。

11.润湿反转:岩石表面由于性质发生变化,使得润湿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13.驱替过程:非湿相驱替湿相的过程。

14.吸附:溶质在相界面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15.相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1.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以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筛析法、沉降法)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

曲线尖峰越高,表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粗颗粒越多。

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上升段越陡表明岩石颗粒越均匀。

2。

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

(砂岩的砂砾越细,其比面越大,骨架分散程度越高.)3。

胶结物:碎屑岩中除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泥质、钙质、硫酸盐最常见.4.空隙:岩石颗粒间未被胶结物充满或未被其它固体物质所占据的空间。

5。

岩石的孔隙类型1)按孔隙大小的分类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

25mm;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的孔隙;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或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的孔隙.2)孔隙按连通性的分类:连通孔隙和死孔隙3)岩石孔隙按生成时间分类:原生孔隙、次生孔隙4)孔隙按组合关系分类:孔道、吼道6。

孔喉比:孔隙直径与喉道直径的比值.孔喉比越大对采油越不利,渗透率越低。

7.孔隙配位数:每个孔道所连同的喉道数,配位数越高采油越有利。

8.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a)是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 a与岩石外表体积V b的比值。

9。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φe)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 e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10.岩石的流动孔隙度(φf) 在含油岩石中,流体能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V f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绝对孔隙度φa〉有效孔隙度φe>流动孔隙度φf)11.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液体(水或煤油)饱和法,方法及步骤:a。

将已洗净、烘干的岩样在空气中称质量为W1;b.将岩样抽成真空然后饱和煤油,在空气中称出饱和煤油后的岩样质量记为W2;c.岩样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的质量记为W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期末题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期末题库

判断题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中所蕴藏的弹性躯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液气共存的最高压力。

(×)4.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同温同压等量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与理想气体的体积之比。

(√)5.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6.地层的单相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的。

(×)7.海水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水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大多数都是亲水油藏。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剖面。

(×)1、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尖峰愈高,则粒度组成愈均匀。

(y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 y )3、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 y )4、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 y )5、对于同种原油,甲烷的溶解度大于丙烷的溶解度。

(f )6、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y )7、平行于层理面的渗透率小于垂直于层理面的渗透率。

(f )8、润湿现象的实质是表面张力的下降。

( y)9、储层埋藏愈深,则孔隙度愈大。

( f)10、亲油油藏的水驱油效率高于亲水油藏。

( f )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和油藏流体中所蕴藏的总的弹性驱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气液共存的最高压力。

(√)4、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5、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地下天然气体积与标况天然气体积之比。

(×)6、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总大于1。

(×)7、海水的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的润湿性大多数是亲水的。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细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底层剖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答案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

由于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

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

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

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

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地层温度为50C O 。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1)视相对分子质量836.16)(==∑i i g M y M(2)相对密度58055202983616..M M ag g ===γ (3)压缩因子244.3624.415===c r p p p 648.102.19627350=+==c r T T T3.2441.6480.84(4)地下密度)(=)(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ρ (5)体积系数)/(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ZnRTV V B sc sc scsc gscgf g 标-⨯=++⨯⨯=⋅⋅===(6)等温压缩系数3.2441.6480.52[])(==1068.0648.1624.452.0-⨯⋅⋅=MPa T P T C C rc rgrg(7)粘度16.836500.01171.41.6483.244[])(01638.00117.04.1/11s mPa g g g g ⋅=⨯=⨯=μμμμ(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答案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地层温度为50C O 。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1)视相对分子质量836.16)(==∑i i g M y M(2)相对密度58055202983616..M M ag g ===γ (3)压缩因子 244.3624.415===c r p p p 648.102.19627350=+==c r T T T(4)地下密度)(=)(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ρ(5)体积系数)/(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ZnRTV V B sc sc scsc gscgf g 标-⨯=++⨯⨯=⋅⋅===(6)等温压缩系数3.2441.6480.52[])(==1068.0648.1624.452.0-⨯⋅⋅=MPa T P T C C rc rgrg(7)粘度16.836500.01171.41.6483.244[])(01638.00117.04.1/11s mPa g g g g ⋅=⨯=⨯=μμμμ(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知识点汇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4 分)1.地层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的减减小;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降低而增大。

2.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条件是:岩石孔隙空间 100%被某一种流体所饱和体与岩石不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渗流为最稳定的层流。

3.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通常测定的孔隙有效孔隙度。

4.根据苏林分析法,地层水主要分为硫酸钠(Na2SO4)水型,碳酸氢钠(NaHC水型,氯化镁(MgCl2)水型,氯化钙(CaCl2)水型。

5.在储层岩石中,不同胶结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泥质胶结物的特性是遇水膨灰质胶结物的特性是遇酸反应,硫酸盐胶结物的特性是高温脱水。

6.某油藏为封闭的未饱和油藏,随着油藏的开发,油藏压力降低,这会导致孔隙体积变小(变大,变小,不变),束缚水体积膨胀(膨胀,缩小,不变原油体积膨胀(膨胀,缩小,不变),从而使原油排出油藏,这是天然能量的弹性能。

而当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油藏中出现油,气两相,而且溶体积增加(增加,减小,不变),推动原油流动,这种驱动方式为溶解气7.颗粒平均直径小,则岩石比面大,则化学驱过程中吸附的化学剂多。

8.水驱油时的流度比越小,波及系数越大,采收率越大,在表面活性聚合物驱,碱驱中,用此机理的是聚合物驱1粒度曲线包括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2流体饱和度的主要测定方法有常压干馏法,蒸馏抽提法,色谱法3岩石比面越大,则平均粒径越小,对流体的吸附阻力越大4油藏原始地质储量是根据有效孔隙度来记称的,而油藏可采地质储量是根据流动孔隙度来记称的。

5已知空气分子量为29,若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6,则天然气的分子量为17.46在饱和压力下,地层油的单相体积系数最大,其粘度最小7地层水化学组成的两个显著特点是总矿化度高,它是与地表水的主要区别:溶解气量少,它是与地层油的主要区别8亲水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驱油过程的动力,亲油油藏中,毛管力是水驱油过程的阻力9在水油固体系中,若润湿接触角大于90°则润湿相是油相10在自吸吸入法测定岩样润湿性时,若被水驱出的油相体积大于被油驱出的水相体积,则该岩样的润湿相是水相11由于受毛管滞后现象的影响,必定使得自吸过程的湿相饱和度小于驱替过程的湿相饱和度。

油层物理复习

油层物理复习

油层物理复习油层物理复习一、名词解释1、溶解系数:当温度肯定时,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解气量的增加值。

2、溶解度:压力为p 时,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的气量。

3、溶解气油比:地层油在地面进展一次脱气,将分别出的气体标准〔20°C,0.101Mpa〕体积与地面脱气油体积的比值。

4、压缩因子: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抱负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5、压缩系数:在等温的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6、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的颗粒的相对含量。

一般以重量分数表示。

7、比面:单位体积岩石的总外表积。

8、确定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一种流体完全饱和的时测得的渗透率。

9、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力量。

10、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确定渗透率的比值。

11、气体滑脱效应: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上的分布偏离流体流淌特征,消灭气体分子在管壁处速度不等于零的流淌现象。

12、界面张力: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力。

13、润湿反转:由于活性物质的吸附,使固体外表的润湿性发生转变的现象。

14、润湿滞后: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外表移动的缓慢而产生润湿角转变的现象。

15、毛管压力: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毛管中两相流体弯曲界面上存在的附加压力,一般用 pc 表示。

16、楔压效应:珠泡或气泡静止时,由球形弯液面产生的毛管力。

17、滞后效应:当珠泡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抑制摩擦阻力欲在孔隙中流淌时,由于润湿滞后,弯液面发生形变,产生其次种毛管阻力。

18、贾敏效应:珠泡通过孔道狭窄处变形产生的附加阻力效应,包括液阻、气阻效应。

19、综合压缩系数:油藏有效压力每降低 1Mpa 时,单位体积油藏岩石由于岩石孔隙体积缩小、储层流体膨胀而从岩石孔隙中排出的总体积。

二、简答题1、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剩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答: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有岩石的孔隙构造、岩石中的泥质质量分数、润湿性。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流体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一流体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2.岩石的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相对含量。 3.有效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4.波及系数:工作剂驱扫过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5.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单位体积地面油在油藏条件下溶解的气体的标准体积。 (或: 地层油在地面进行一次脱气,分离出的气体标准体积与地面脱气油体积的比值) 6.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 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7.润湿滞后: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的迟缓而产生的润湿角改变的现象。 8.迂曲度:流体质点实际流经的孔隙长度与岩石外观长度之比。 9.贾敏效应:液珠或气泡通过孔隙喉道时 , 产生的附加阻力称为贾敏效应。 10.油藏的饱和压力:在油藏温度下,地层油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11.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2.残余油饱和度:被工作剂驱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孔隙中不可流动油 的体积占孔隙体积的比例。 13.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当地层压力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岩石中由于岩石孔 隙体积的缩小和孔隙中流体的膨胀而变化的总体积。 14.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 100%饱和不与岩石发生任何反应的单一流体时,岩石 允许流体层流状态下通过的能力。 15.泡点:指温度 ( 或压力 ) 一定时 , 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 或温度 ) 。 16.微分分离: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逐渐变到某一特定压力、温度状态 , 引起油 气分离 , 并随着气体的分离 , 不断地将气体放掉 ( 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 的过程。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1、掌握油藏流体的特点,烃类主要组成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地层水矿化度高。

石油、天然气是由分子结构相似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和少量非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统称为储层烃类。

储层烃类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非烃类物质(指烃类的氧、硫、氮化合物)在储层烃类中所占份额较少。

2、掌握临界点、泡点、露点(压力)的定义临界点是指体系中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点。

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3、掌握画出多组分体系的相图,指出其特征线、点、区,并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变化;三线:泡点线--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露点线--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等液量线--虚线,线上的液相含量相等四区:液相区(AC线以上-油藏)气相区(BC线右下方-气藏)气液两相区(ACB线包围的区域-油气藏)反常凝析区(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凝析气藏)J点:未饱和油藏I点:饱和油藏,可能有气顶;F点:气藏;A点: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Condensate gas ):温度位于临界温度和最大临界凝析温度之间,阴影区的上方。

1)循环注气2)注相邻气藏的干气。

4、掌握接触分离、多级分离、微分分离的定义;接触分离:指使油气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

特点:分出气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

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微分分离: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特点: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5、典型油气藏的相图特征,判别油气藏类型;6、掌握油田常用的分离方式及原因多级分离分出的气少,获得的地面油多,而且其中轻质油含量高,测得的气油比小。

7、相态方程的推导应用,确定饱和压力的方法有几种?8、掌握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压缩因子、等温压缩系数、体积系数的定义,组成表示方法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标准条件(20摄氏度、0.101MPa)下,天然气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的比值。

(49页)压缩因子: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52页)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的体积岁压力的变化率。

(67页)体积系数Bg: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01MPa)的体积之比。

(70页)9、天然气状态方程的灵活运用,R单位记住。

R(通用气体常数,MPa*m3/(kmol*K)51页)10、掌握SK图版法计算压缩因子的已知条件和步骤,对应状态定律对应状态定律:在相同的对应温度、对应压力下,所有的纯烃气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查表1-4-7得各单组分烃的临界参数;根据临界参数公式计算视临界参数;计算对应参数,查图版求Z。

(58页)11、天然气粘度在高、低压下的变化规律(79、80页),给定图版或公式会计算(74-78页)12、掌握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相对密度、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等温压缩系数的定义地层油的溶解起气油比:把地层油在地面条件进行(一次)脱气,分离出的气体在标准条件(20度0.101MPa)下的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

Rs—(标)m3/m3地层油相对密度: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元有的相对密度(=地层条件下油密度/4度的水密度)。

“原油相对密度”--表示地面有相对密度。

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Bo—m3/(标)m3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溶解气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唾脱气厚的体积之比。

Bt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体积随压力变化的变化率。

Co13、掌握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86页)、体积系数(87页)、等温压缩系数(92页)、粘度(93、94页)等参数随地层油的组成、溶解气油比、温度、压力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14、掌握地层水矿化度的定义,常见的水型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水中无机盐含量的表示方法,mg/L。

水型:碳酸氢钠型、硫酸钠型、氯化钙型、氯化镁型(114页)15、地层水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的定义地层水体积系数:在底层温度、压力下地层水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之比,Bw。

压缩系数:在地层温度下,单位体积地层水的体积随压力变化的变化率,Cw。

地层水粘度(119页)第二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内容小结第一节砂岩的骨架性质一、砂岩的骨架性质1、掌握砂岩的粒度组成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常用的筛析法、沉降法)的基本原理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相对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

测定方法:筛析法、薄片法、沉降法。

筛析法的基本原理:不同直径颗粒可通过的网孔不同。

(不准确)沉降法的基本原理:不同直径的颗粒在相同液体中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

2、掌握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及其对粒度组成的定性评价(131页)3、掌握不均匀系数、分选系数的定义不均匀系数: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累计质量分数所对应的颗粒直径的比值。

(131页)。

分选系数(131页)4、掌握砂岩比面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砂岩比面:指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的总内表面积,S=A/V.影响因素:随颗粒直径变小,比面变大;岩石中泥质含量越多,岩石比面越大;岩石骨架颗粒越不规则,岩石比面越大。

5、了解等径球形颗粒正方体排列模型的比面公式的推导过程(136页)二、岩石的胶结物及交接类型1、掌握不同类型胶结物的特点及对储层和开发的影响泥质胶结物:微粒性、带电性、阳离子交换性质、吸附性、亲水性、膨胀性、絮凝和分散性影响(208页)灰质胶结物(209页)硫酸盐胶结物(210页)2、常见的胶结类型有哪几种?如何按照胶结强度、孔隙度大小排序。

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杂乱胶结按照胶结强度: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孔隙度大小:接触胶结>孔隙胶结>基底胶结3、了解储层的敏感性只外界流体进入储层,引起储层伤害、渗透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碱敏性、其他敏感性(212-216页)第二节储层岩石的渗透性1、掌握达西公式(一维线性、平面径向流)的表达式、单位,如何利用达西公式求产量、求渗透率等。

掌握达西实验测渗透率的三个条件。

达西公式表明:通过岩心的流量与岩心的渗透率、岩心的截面积、岩心两端的折算压力差成正比,与流体的粘度、岩心的长度成反比。

三个条件:岩石孔隙空间100%被某一种流体所饱和;流体不与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渗流为稳定的层流。

一维线性表达式(163、164页)平面径向流的表达式(164页)求产量求渗透率见例题和章末练习题2、掌握渗透性、绝对渗透率的定义渗透性:岩石中流体可以在孔隙中流动的性质。

绝对渗透率:渗透率仅与岩石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与所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此时的渗透率称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3、掌握气测渗透率大于液测渗透率的原因:气体滑动效应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

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道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4、了解渗透率的影响因素,了解地层平均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渗透率的影响因素:沉积作用影响、成岩作用影响、构造地应力作用的影响、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169页-173页)地层平均渗透率的计算方法(182页)5、储层渗透率差异的描述方法有哪几种?掌握渗透率级差、单层突进系数的定义储层渗透率差异的描述方法: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单层突进系数:即储层渗透率非均质系数,为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其平均渗透率的比值,βk。

渗透率级差:只渗透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αk。

(186、187页)第三节储层岩石的孔隙性1、掌握孔隙结构、孔隙、喉道、配位数、迂曲度的定义孔隙结构:指岩石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孔隙:一般将碎屑颗粒包围的较大空间称为孔隙。

吼道:在颗粒之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称为吼道。

配位数:表示孔隙与吼道的相互配置关系,数值上等于单个孔隙所连同的吼道数。

迂曲度:表示流体质点在孔隙中实际流经的路程长度与岩石外观长度的比值,1.2~2.5. 2、掌握不同类型孔隙度的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体积(连通与不连通)或绝对孔隙体积Vap与岩石外表以及Vf 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Vep与岩石外表体积Vf的比值。

流动孔隙度:在一定压差作用下,饱和于岩石孔隙体积中的流体流动时,与可流动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Vlp与岩石外表体积Vf的比值。

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孔隙度的影响因素:颗粒的排列方式、颗粒的分选性和磨圆度、胶结物、岩石的压实程度、成岩后生作用(149-151页)3、了解等径球形颗粒正方体排列模型孔隙度的推导(148页)第四节油藏岩石的压缩系数1、掌握岩石的压缩系数、综合压缩系数、弹性采油量、弹性采收率的定义及表达式2、掌握综合压缩系数、弹性采油量、弹性采收率的计算第五节储层流体饱和度1、掌握储层流体饱和度、束缚水、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残余油饱和度的定义储层流体饱和度:当岩石孔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某一相流体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束缚水:不能被油、气驱走的水。

它吸附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微细孔隙中。

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束缚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残余油:经过某一采油方法或者驱替作用后,波及区中不能被采出而滞留或闭锁在岩石孔隙中的油,该部分油在给定的驱替方式下是不能流动的。

残余油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2、掌握地质储量的计算(190页 例题2-4-1)第六节 毛细管渗流模型及应用重点了解掌握渗透率和孔隙度、孔隙半径的关系表达式。

(217 、218 、219页)例题1:(章末习题3)某油藏含油面积A=10.0km2,油层有效厚度h=10m ,孔隙度φ=0.2,束缚水饱和度Sw=40%,地面脱气原油密度ρo=800kg/m3,原始压力Pi=15MP ,泡点压力Pb=10MP ,原始压力及泡点压力下原油的体积系数Boi=1.2,Bob=1.22;Pi 与Pb 间岩石及束缚水的压缩系数分别为Cf=4.0×10-4/MPa ,Cw=1.5×10-3/MPa 。

求:求:(1)该油藏的地质储量;(2)该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3)该油藏的弹性采收率;(1)储量 )m (1057.102.1%)201(%20101010)1(376地面⨯-⨯⨯⨯⨯=-=oiwi B S Ah V φ (2) )1(10913.80.105.1502.1025.102.1114MPa P P B B C b ob o O -⨯=--⋅=-⋅=)1(10426.3%8010913.8%20102444MPa S C C C C C oo f lf ---⨯=⨯⨯⨯+⨯=+=+=φφ(3) 弹性储量 )m (10838.1025.1)105.15(10101010426.3)(3564地面⨯=-⨯⨯⨯⨯⨯=-=∆-obb i B P P CAh V(未完)例题2:(可参考章末练习题7)一柱状岩心长5cm ,直径2cm ,用粘度为1mPa.s 的盐水通过该岩心,加在岩心两端的压差为0.05MPa,测得的流量为18.84ml/m(毫升/分),求该岩心的渗透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