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七巧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浅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特征

浅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特征

浅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特征辛峰内容摘要:曹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笔下的“英雄”,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恶”的一面和“金钱至上”极端病态思想,她的出身很卑微但生性争强好胜,生活的现实和情感的压抑,使她心理严重的扭曲和变态,围绕着对金钱的贪欲和占有,她逐渐丧失了正常的人性。

小说通过细致而深刻的描写,刻画了出一个被黄金腐蚀了灵魂的悲剧女性形象。

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个受害者。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又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她施害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生骨肉。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变态狂”,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对金钱的追逐、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并最终沦落为金钱的牺牲品,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直至人性的彻底泯灭。

关键词:金钱权利人性泯灭悲哀《金锁记》是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曹七巧是这部小说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

作者以金钱至上的旧上海为背景,叙述了曹七巧一生的命运。

七巧是乡村小镇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年轻时生得风流泼辣,对未来也有美好的憧憬,但为了金钱被兄嫂卖给了一个封建遗老家庭,给这个封建家庭的从小疯瘫在床的二儿子当了媳妇,从此她便成了这个家庭的牺牲品。

在别人的歧视、金钱的光圈和没有爱情的长期性压抑的驱使下,无意识地使自己的人格逐渐扭曲变形,变得没有人格,没有尊严,最后在反常的报复中走上了毁灭自己和亲生儿女的悲惨道路。

曹七巧追求的金钱,成为她的一切。

金钱主宰了她的命运,金钱扼杀了她的人性。

为了金钱,她无情地亵渎一切神圣的事物;为了金钱,她恶毒地嘲弄一切美好的感情,她甚至扼杀了自己的情欲,牺牲了一生的幸福;为了金钱,她实施封建家长的淫威,亲手葬送了一对儿女的理想和婚姻。

在曹七巧的身上,人性的虚伪、利欲的熏心、扭曲的心理、变态的人格以及旧式妇女对男人的依赖等体现的一应俱全。

现当代文学-人物分析

现当代文学-人物分析

《金锁记》曹七巧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

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

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

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原本是香油店的曹大姑娘,一直偶受哥哥和嫂子的欺负,但是她始终还是个善良的人。

当她遇到季泽后,她以为她的人生会有新的开始,可以很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事与愿违,她嫁给了季泽的哥哥——一个患有软骨病的病人,她和季泽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季泽一天天的堕落,他们之间的误会也越来越深,距离也越来越远,她每天尽心照顾她的丈夫,这是真心的,知道她的丈夫死去,大哥伯泽分家,她母亲的临终遗言对她有非常大的影响,她母亲告诉她钱最重要,从此,她不相信感情,一味地敛财,甚至拆散女儿姻缘、逼死媳妇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她没有感情只有金钱的一面,然而,她对季泽仍有感情。

所以,是她这一些列的遭遇,导致了她的性格开始扭曲,开始泯灭人情并套上金钱的枷锁,抽鸦片、敛金钱来寻求她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子夜》吴荪甫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一、果敢、自信。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

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

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

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

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1、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

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

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层阶级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

走过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堡垒,跌入了万丈的人生深渊,开始过着压抑人性,压抑情欲的暗无天日的地狱般生活。

最终造成了心理畸形。

〈一〉她的婚姻一开始并不是她自愿的,完全处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同所有女子一样,曹七巧也有过温情而美丽的青春,也曾有过对美丽爱情的憧憬。

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

如果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

七巧虽然粗鲁、泼辣,但她充满了青春、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活力四射!但进了姜公馆做了二奶奶之后,便走进了这座黑暗的牢房,便成了一只笼中好看的金丝鸟!在这里,谁都可以轻视她,瞧不起她,连个丫头也敢对她冷嘲热讽,她用青春换来的二奶奶的尊严,已是荡然无存。

再加上封建礼教和性欲的压制,这一切使她从“人”异化为“非人”,连母性也最终失落;〈二〉当美丽青春不在,爱情的憧憬也已破灭后,畸形的婚姻又使她有着严重的缺失性体验和孤独体验。

情欲的压抑是曹七巧个体心理变化的动因,安全的需要是使其成为金钱的奴隶。

同时,封建礼教与拜金主义是其心理变态的社会性因素,所以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礼教与金钱杂合而成的“奴隶”与“怪胎”。

她对金钱有强烈占有欲,为了攫取财富,可以不惜牺牲美好的人性,甚至以黄金这一“金锁”摧残儿女的爱情和幸福,肆意折磨儿子和儿媳,把金钱看得比儿女的婚姻更重要。

同时,用黄金的枷锁也“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她在牺牲了青春,爱情以至人生后,发现这枷锁是越来越重,越来越紧。

她的灵魂被挤压的变了形,成了一座废墟,她的生命也由此归于沉寂。

这个被金钱榨干了青春和蚀空了灵魂的悲剧人物终于在临死之前流出了干涩的泪;〈三畸形的婚姻是造成曹七巧人物心理扭曲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一切都源于这场没有任何感情的婚姻生活。

可怕的封建家长,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悲哀。

《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

《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

《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1、曹七巧具有粗野刁钻且泼辣的性格。

她颇有王熙凤泼辣,但是却没有王熙凤的贵族修养。

她尖酸、刻薄,说话总是含沙射影,粗俗不堪,拨弄是非。

从中表现出一种市井泼妇的刁钻、泼辣,甚至偷偷地抽鸦片。

她一出场,就抱怨在家里被人欺负,因为分给她阴暗的房子。

并且用黄色语言讽刺别人,发泄自己的不满。

别人都躲着她,她却总想和人搭讪。

她就是靠着这种泼辣刁钻的性格,在十年以后姜家衰败,分家的时候,连哭带闹,胡搅蛮缠,为自己争了一大笔财产。

这种粗野刁钻个性,是她性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曹七巧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

是一个令人憎恶,又令人同情的人物。

她原来是一个麻油店主的女儿,是一个小家碧玉。

但是,家里为了攀权附贵,把她嫁给了姜公馆患骨痨的二少爷,把她的青春像麻油一样出卖了。

曹七巧是一个正常人,因此患病的姜家二少爷无法满足曹七巧正常的情欲,在这里曹七巧是可怜的。

但是,曹七巧对于自己亲生儿女的伤害,又体现了她的狠毒。

她引诱自己的女儿抽鸦片,因为嫉妒自己的儿媳妇对儿媳进行精神上的虐待。

这也体现了她心理的扭曲与变态。

3、曹七巧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最后成为了男权社会以及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牺牲品。

曹七巧的一生都被金钱、情欲所支配。

在金钱与情欲的双重压力之下,心理极度扭曲、变态。

曹七巧就是身处封建这个枷锁之中,《金锁记》写出了她心灵扭曲的整个过程。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文化内蕴最为丰厚的作品,刻画了一个英狠毒辣的母亲形象,她是社会和家庭的牺牲品、受害者、但同时,又变成一个施暴者,仇恨一切美好,包括自己的子女。

可以说,她的一生就是一出悲剧。

曹七巧本来也是一个青春美丽、聪明伶俐、不乏人缘的“麻油西施”,自她被贪财的兄嫂卖入姜府,嫁给了患有骨痨的二少爷,她的悲剧命运正式拉开了帷幕,由于她的出身,她的遭遇不仅没有人同情,而且还遭到了排挤,老太太给他罪受,下人看不起她,在她们眼里,曹七巧就是一个语言粗鲁的人,而她的丈夫长期摊在床上,无疑是无能的,性方面的缺失让曹七巧关注到了姜家的三少爷身上,所以,看到姜家三少爷时,她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他就是她的精神支柱,然而,姜季泽虽是一名花花公子,但是他是不会动自己家里人的,更何况曹七巧在家里的人缘并不好,出了事没有人会帮她,所以一直躲着她,直到分了家,或许出于爱情,或许为了贪图钱财,他向曹七巧表白,但是此时的曹七巧不再相信任何人,她害怕他只是为了钱,那可是用她的半生换来的。

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学号:2135113865姓名:赵勇杰专业:13级临床班级:四班简介:曹七巧本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少女,却在兄嫂的手段下嫁给残疾人,30年的折磨,使她变成了一个嘴不饶人、泼辣、变态、充满物欲情欲的疯妇。

目录一.分家之前二.分家之后三.人生历程四.引用文献一。

分家之前曹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只因为兄嫂贪钱,便被兄嫂做主嫁到了姜家,做了二奶奶,承受“玻璃匣子里的标本"的不幸,这是曹七巧悲剧的开始,亲情在金钱面前是那样的脆弱。

面对亲情的遗弃和残废的丈夫这个现实,曹七巧不仅接受了摆在面前的残酷现实,而且还在姜家生存了下来。

说实话,做到这一点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从这一点上看来,曹七巧的遭遇不仅值得同情,而且她的忍辱负重恰恰是数千年中国女性命运的缩影.曹七巧很懂得生存之道.她知道姜家人都瞧不起她,因此,她很注意和新来的人搞好关系,争取取得好感。

另外,她还注意笼络兄嫂。

虽然兄嫂把她嫁到姜家,是造成她痛苦的直接原因,但她很清楚的知道只有娘家人才会帮她,才是她真正可以利用的.因此,每次兄嫂来探望她的时候,她都会给兄很他们多东西:新款尺头、金镯子、丝绵被胎……曹七巧的这些措施无疑显示了她自己的生存之道,无论作用是大是小,毕竟是生存之法。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在姜家生活的艰难,她所承受的苦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的多.而曹七巧的反抗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有直接的反抗,也有间接的反抗,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作为女人,自己的丈夫是个残废,她只能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回敬周围人对她的歧视。

“怎怪我不迟到”,“谁教我的窗户冲这后院子呢"?“不欺负我们欺负谁?”从这些语言中可以看出曹七巧对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很不满,然而她自己的力量有限,只能通过语言来反抗,这是一种间接的反抗,而她的这种反抗却是软弱无力的,换来的只是人们对她的更加厌恶.曹七巧除了在姜季泽——她爱的男人面前落过泪外,就只在兄嫂面前哭过了.她哭着向他们倾诉自己在姜家没有地位,处处受人歧视……这时的她又变成了一个受尽委屈的小媳妇,只有在娘家人面前才让她有了倾诉的地方,有了心理的归属,她才真正有了一丝慰藉,这也是曹七巧的反抗方式之一。

浅析《金锁记》人物形象

浅析《金锁记》人物形象

一、《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小家碧玉的大姑娘曹七巧,在世俗与命运的安排下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豪门大院。

而在畸形的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戕害中她逐渐丧失人性,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欲的极度膨胀,最后成为一个丧失了人性的“疯子”的母亲形象。

她是一位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的悲剧性人物,是一个体现了人性恶的典型。

一部《金锁记》,就是曹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

(一)社会底层的曹七巧活泼可爱的形象曹七巧生活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城市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生态”,它介于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之间,也介于才子佳人和现代文明生活之间,因此这种生活色调复杂,意蕴独特,并且在市民阶层的七巧身上有着集中的体现。

(二)嫁入豪门,成为“人上人”③的可悲二奶奶形象自从七巧嫁入姜家后,她的命运便有了重大的转变,内心便变得异常复杂起来。

她的娘家人来看她,她竟然不敢告诉老太太,只敢悄悄地会她的哥哥和嫂嫂,同时这一幕也最能表现七巧内心的复杂的挣扎。

自被许配给残缺的男人后,她在婆婆家所经历的轻蔑、委屈、嘲弄和压抑,都在这唯一的亲人面前倾吐。

这不仅是压抑自我再现的一种冲动,也是她想求得可以谴责或能够怜悯自己的对象。

七巧并不是天生爱钱,女人的本性让他对爱情对家更为重视、珍惜。

七巧也曾追求过心目中的家。

在她的潜意识里,家首先是需要一个男人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

这是女人的需要,也是简单的虚荣。

七巧做着名义上的二奶奶,和大奶奶玳珍、三奶奶兰仙平起平坐,实际上却被这个家族所拒绝,被贵族阶层排斥在外。

对这个婚姻,七巧没有一点希望,一进门她就死了心了,她唯一的盼望就是二少爷死后的那一份家产,这是她用青春换来的。

但是,面对年轻健壮又有点风流的三少爷季泽,年轻的七巧就忍不住要动心了,忍不住就爱上了三少爷,这是她当时唯一能够接触的年轻男子。

她把一腔深情都放到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身上,明明知道这位小叔子也是位轻浮之人,知道她不是一个好人,却还幻想着季泽能把她放在心上。

《曹七巧》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曹七巧》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曹七巧》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曹七巧》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曹七巧,是张爱玲一九四七年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

冰山之下的困厄——《金锁记》曹七巧形象浅析

冰山之下的困厄——《金锁记》曹七巧形象浅析

013[摘 要]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作品,她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展现了其扭曲的人性和病态的心理,最终酿成了悲剧。

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依据,对《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进行阐述分析,以期透过“冰山”来感受张爱玲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关 键 词] 萨提亚冰山理论;《金锁记》;曹七巧;人物形象冰山之下的困厄——《金锁记》曹七巧形象浅析杜沫函一、引言《金锁记》是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以油麻店出生的女孩曹七巧为主角,讲述了她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到男性法权和金钱社会的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唏嘘历程。

目前学界对《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的讨论主要从人物性格、女性意识、形象比较等角度入手。

其中,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三大理论作为依据的分析评判较多。

本文尝试运用维吉尼亚·萨提亚冰山理论,并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等理论,对曹七巧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被困冰山维吉尼亚·萨提亚冰山理论将“自我”比作冰山,而曹七巧的一生都受困于此,这座冰山如同心魔一样令她挥之不去。

形成这座冰山的缘由,其一是她的生存环境使然,其二是来源于生存环境变化之后衰落的自我意识。

就生存环境而言,曹七巧的少女时期都在麻油店里度过。

她并不像嫁入姜家的太太们那样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得体的谈吐,也没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社会,获得足够的社会阅历。

麻油店铺的一方小天地就是曹七巧的全部,同时和曹七巧在麻油店打交道的人也都是烟火气浓重的老百姓。

这样的成长环境,虽然也不缺乏朝气和生命力,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为曹七巧在姜家处处碰壁埋下了隐患。

当曹七巧进入姜家后,姜家公馆就像是一座牢狱关住了曹七巧。

首先,姜家等级森严又奢靡的生活和曹七巧先前充满人情味和清贫的生存环境大相径庭,这让她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导致她形成了物质上的落差感。

这样的落差,再加上姜家自上而下的冷眼,一系列负面情绪的积压让曹七巧对金钱和权势的迷恋越来越难以自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张爱玲经典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从一个美丽泼辣而充满生命力的姑娘转变为一个人性扭曲,尖酸刻薄﹑阴险疯狂的变态。

曹七巧在姜公馆众人的冷嘲热讽和对爱情的绝望之后成为一个金钱的奴隶,同时在金钱的枷锁下破坏了她儿子和女儿的幸福。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她人性的变异呢?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欲的压抑人性变异金钱的奴隶《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曹七巧从单纯可爱﹑泼辣美丽的女孩慢慢转变为一个阴险﹑粗俗的少妇的故事。

小户出身的七巧被迫嫁入姜公馆,门户的差异让她在姜公馆饱受了冷嘲热讽和不公平的对待,就连丫头也对她嗤之以鼻。

最终曹七巧转变为一个金钱的奴隶,在金钱的枷锁下度过她苍凉的一生,她使用计谋破坏了女儿的美好婚姻,媳妇亦被她折磨致死。

一曹七巧的人性变异是个慢慢转化的过程,那么导致她人性变异的原因有哪些呢?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因素:⑪首先导致七巧悲剧命运的是她的娘家哥哥曹年华,曹年华为了钱将七巧嫁入姜公馆做了“二少奶奶”。

曹七巧家是开麻油店的,那时的七巧是个泼辣美丽的姑娘,追求她的有肉店小伙,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也喜欢她,这样一个“麻油西施”跟所有年轻的姑娘一样希望嫁给一个爱她的小伙,度过幸福的一生。

但在那万恶的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多少说话的权利的,尤其是在婚姻这件事上。

曹年华的包办婚姻把一个年轻美丽而充满生命力的女孩推向那吃人的姜公馆中,并且她的丈夫还是个“骨痨”病人,她正常的情欲得不到满足,再加上那个封建家族给她带来的种种创伤,结局亦可想而知……⑫封建伦理森严的姜公馆是导致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无形杀手。

七巧是个让人憎恨而又同情的女性,她被当作商品交易一样嫁入姜家,对她来说一切都变了。

在姜家,由于封建阶级等级制度,连丫鬟都嘲笑她,“家里是开麻油店的。

龙生龙,凤生凤,你还没听见她的谈吐呢?她也配!”所以七巧就等同于一个高级丫鬟,不仅连金钱的边子都沾不上还遭受着上上下下不同人的嘲讽。

对于一个原本烂漫泼辣的少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创伤了,自尊﹑爱情﹑金钱都没有,甚至连别人最基本的关心呵护也没有了,生命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任何一个人在那灰色环境中都是会受不了而窒息的。

这种婚姻使她的性格扭曲。

也因为她在姜家生活中的人缘环境是如此的不如意,曹七巧便就形成了一种怪异的性格。

凡事,凡人她都看不顺眼,都要出一番尖酸刻薄的言语。

因而形成了尖酸刻薄的性格。

婚后,生理与肉欲得不到满足,她的心理变得更加"畸形"。

她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性格变得更加尖酸,刻薄.没有人关怀的她孤独,寂寞,只得靠鸦片来"消遣". 七巧和家中其它人说话,是到处讨好却到处讨嫌。

她常挖苦别人,以言语上的挑衅获得暂时的满足。

她嫉恨三少奶奶兰仙,就故意当兰仙的面 ,对季泽说”总算你一个月没出去胡闹,真亏新娘子留住了你,旁人跪下来求你也留你不住”等话,来刺激三少奶奶。

她又挑唆老太太早点将云泽嫁出去,还造出一些谣言,气的云泽躲到后房里大放悲声。

从这些可以看出曹七巧的人性已经在慢慢变异。

内在因素:性欲的压抑和身心的煎熬促使七巧变得乖戾,嫉妒,阴险。

七巧的丈夫一落地就是个残废,患的是软骨病骨痨,成天瘫卧在床,坐起来还没三岁的孩子高,这样的丈夫,用七巧的话来说“:还能拿他当个人看?”那没有生命的肉身,使她联想到肉店里“腻滞的死去的肉”。

这样的丈夫,这样的婚姻,如此没有性没有爱情的生活想想都让人觉得无望和惶恐。

曹七巧想在她的小叔子姜季泽的身上打主意,却得不到回应。

“多少回了,为了按捺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了。

”她活在一个冷冰冰的世界里,没有人疼,没有人爱,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

可悲,可叹!曹七巧竭力压制着她的感情,始终没有的到合理适度的发泄,她个人的需要在丈夫和姜季泽那都得不到满足。

传统封建的社会环境之下,曹七巧只能忍受对她的不公平,无法去寻找慰藉,即使在丈夫和婆婆死去后,她也不能得到幸福,感情的世界一片荒芜和苍凉……曹七巧是封建女性的代表,她在这样灰暗沉闷的姜公馆中挣扎,堕落,痛苦着,牺牲了她那原本该灿烂美丽的青春年华。

二曹七巧的人性变异及成为金钱的奴隶没有了爱情和亲情的曹七巧在姜家馆中只能乖乖的等着用她的一生来换取那不多的金钱,她等待着以金钱来弥补爱情上的不足。

分家之后,曹七巧终于成为金钱的拥有者,不再是连金子的边缘都够不着的人,她从此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也开始了她的迫害生涯。

当姜季泽试图骗取她的财产时说的那番曾恋爱她的话时,七巧心中有了些慰藉和小小的幸福。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

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

”这段描写将七巧的心理细致地刻画了出来,读来竟有些苍凉,就如七巧的人生一样苍凉。

但凡谈到银钱交易,七巧就觉得有点危险。

当她识破了季泽骗取她钱财的计量时也是她对爱情的彻底绝望之时,那最后一点火花被残酷的现实熄灭。

从此曹七巧生命的重心转到对金钱的追求上,以求得最后的一点保障。

七巧因这金钱性格也在继续慢慢变异最终成为一个怪胎……“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

然而在这金钱的枷锁下,七巧的人性已被腐蚀和扭曲。

她变态到破坏了她女儿的婚姻,让她的儿长白整夜陪她抽大烟,倾听他儿子的房事为乐,儿媳也被她折磨至死。

此时的曹七巧身上已无半点的人性。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

三十年来她带着金钱的枷锁。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七巧明白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婆家娘家的人恨她。

然而她早已成了金钱的异化物,仅有的人性也被现实抹杀掉了。

她的人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曹七巧心理变态的前因后果摘要:《金锁记》是传奇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原本青春活泼的麻油铺家的女儿曹七巧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对金钱的贪婪而嫁入深宅大院姜家,在活死人丈夫身边,因为性欲的压抑,府中主仆的鄙视嫌弃,由受害者变成害人者,内心渐渐歪曲,一步步走向变态的过程。

关键字: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心理变态张爱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在那样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张爱玲却把视角转向普通的市井生活,从人本性中的黑暗面,金钱欲,性欲等角度剖析了这个社会这群冷血的人物的生活百态。

而《金锁记》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作品。

《金锁记》成果的塑造了在种种压抑下最终导致其严重心理变态的曹七巧形象。

一、心理变态的前因1. 府中人的歧视曹七巧原是市井小户家的普通女孩,与姜公馆中人的社会地位有着天壤之别,而恰巧姜公馆的二少爷患有“骨痨”,“是个残废。

做官人家的女儿谁肯给他?老太太没奈何,打算替二爷置一房姨太太,做媒的给找了这曹家的”,“原是做姨奶奶的,后来老太太想着,既然不打算替二爷另娶了,二房里没个当家的媳妇,也不是事,索性聘了来做正头奶奶,好叫她死心塌地地服侍二爷。

”门不当户不对使七巧收紧家里男女老少的歧视,甚至连奴才也看不起她。

而七巧却是“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的”,在家人的鄙视下并没有忍气吞声,她粗野泼辣地以自己的方式反抗、争取,因见二小姐瘦了,自作主张跟老太太说是害了相思病,要老太太早点儿把小姐的婚事办了,自以为是好心,没想到却办了坏事,更招人厌了。

一个社会底层的弱者,在姜家这样的大家里,受到的不是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正确的引导,而是赤裸裸的歧视。

在那个还未完全开化的旧社会,女性仍是被压迫者,靠夫,夫是个活死人,靠子,子“还不满十四岁”,“无依无靠”的七巧无力抗争,心理开始慢慢变态。

2. 性欲被压迫“你碰过他的肉没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摸上去那感觉……”姜家二爷天生骨痨,她的性欲在正常渠道得不到宣泄,她转而将一腔爱欲宣泄给三爷姜季泽,而三爷却是”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

何况七巧的嘴这样敞,脾气这样躁,如何瞒得了人?她也许是豁出去了,闹穿了也满不在乎。

他可是年纪轻轻的,凭什么要冒这个险?”所以七巧的情欲无处宣泄。

佛洛依德说原欲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收到阻碍,就会溢向别的河道,直接导致错乱心理和性变态行为。

3 爱情的破灭老太太和二爷死后,姜家分了家,七巧带着长白、长安以及用青春换来的一点儿家产搬了出来。

没想到隔了几个月,姜季泽突然上门来了,他突然一改以前的态度,对七巧表现出爱意,“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七巧对季泽的爱又重上心头,然而季泽却并不是真心的爱七巧,只是为了她的钱,为了骗走她用青春,甚至一辈子的幸福换来的一点儿钱。

“他不是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

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

”然而在欺骗的爱和真实金钱面前,七巧选择了金钱。

她对季泽的爱,她对这世界最后的爱就这样被泯灭了,她不再相信任何男性。

就像《雷雨》里繁漪畸形的爱情一样,七巧这份没有结果错误的爱更促使她走上了心理变态的不归路。

二、心理变态的后果1 极度嫉妒甚至破坏他人的幸福生活因为自己的丈夫是活死人,七巧见不得别人好,当水仙嫁给了风流英俊的季泽时,七巧心里极度不平衡,“她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

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

七巧这种变态的心里更具体形象地表现在她对儿女幸福生活的妒忌和破坏上。

七巧的丈夫从未给过她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东西,她将希望寄托在季泽身上却没想到季泽只爱她的钱,她一生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一个男人,除了儿子长白之外,所以她有很强的恋子情节。

“长白在外面赌钱,捧女戏子,七巧还没甚话说,后来渐渐地跟着他三叔姜季泽在外面逛起窑子来,七巧才着了慌,手忙脚乱替他定亲,娶了一个袁家的小姐”⑨然而七巧见不得别人幸福,嫌弃儿媳的相貌,挑三拣四,抓着长白整夜为她烧烟,让新媳妇独守空房,还逼着儿子告诉她儿媳的隐私,并且当着外人的面添油加醋地宣布儿媳的秘密,最终害得芝寿得了肺痨,“七巧嫌她乔张做致,吃这个,吃那个,累又累不得,比自己似乎多享了一些福,自己一赌气便也病了。

”最后芝寿熬不过死了。

七巧为了把长白绑在身边将绢姑娘给了长白做姨奶奶,而绢姑娘在生了一个孩子后也受不了婆婆吞鸦片自杀了。

儿子长白的婚姻断送在七巧手中,女儿长安的婚姻更是被七巧杀死在了摇篮里。

自己一辈子不曾的得幸福快乐的生活,七巧更看不得同样作为女性的女儿得到丝毫快乐和幸福。

为了剥夺女儿的自由,在裹脚已经不时兴的年代,七巧将女儿的脚裹成了畸形。

为着和大房三房比赛,将长安送进洋学堂读书,但当看到女儿脸色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时,就已丢失小东西为借口要找到学校闹事丢长安的脸,最后长安没脸去学校,退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