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ppt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变化中伴随的现象》PPT课件,共28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变化中伴随的现象》PPT课件,共28页

产生沉淀
多种现象
探索 活动2:记录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产生的现象
举例子
发光、发热 蜡烛燃烧
绽放的烟花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加热白砂糖 久置的香蕉 绽放的烟花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打开汽水 可乐混合牛奶 水壶产生水垢
探索 活动3: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
:铁钉3枚、试管3个(或透明塑料杯)、水、食用油
食用油有 什么作用?
课堂练习
1.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有 的变化会发光发热 ,有的会 改变颜色,有 的会产生气体,有的还会生成 沉淀 。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 同时 发生。
课堂练习
2.一种物质变化往往只伴随一种现象,如水烧开
时冒出“白气”。
( ×)
3.我们总是可以通过现象直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
化学变化。
( ×)
不同:
自来水本身 有溶解在水 中的空气
视频中的实验: 外界空气
煮沸蒸馏 水只有极 少量空气
铁钉生锈条件:水和空气
研讨 铁钉生锈的过程伴随的现象
有什么特点?
多种现象,缓慢的变化
生成新的物质——铁锈
化学变化
研讨
根据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并判断下列 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研讨 请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下面的变化现象
静置泥水、蜂蜜
物理变化
研讨 请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下面的变化现象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剧烈地 产生气体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 (无新物质产生)
水沸腾时
物理变化
小结
以上变化虽然都伴随着现象,但没有新物质产生, 所以都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看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还得要看变化过程 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情景导入
视频:一年四季变化的树
新课探究
(一)观察沙和豆子
沙子
豆子
新课探究
观察沙子和豆子的记录表
沙子的特点
豆子的特点
自然石经水的传染感动力持 久反复冲撞、摩擦产生的,其豆子是植物的一种果实, 成份较为复杂、表面有一定 它是黄色的,是圆状的。 光滑性,杂质含量多。 结论: 每粒沙、每粒豆的形状、大小都不尽相同,
新课探究
实验结论: 豆子和沙的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
还是豆。也就是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
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新课探究
(二)观察白糖的变化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 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 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 高。
新课探究
实验名称 观察白糖在加热后的变化 实验器材 白糖、金属汤匙、蜡烛
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两类。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堂训练 二、连线题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水变成冰 弯折铁丝 铁钉生锈 压扁易拉罐 白糖溶于水中
新课探究
观察加热后白记录表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白色固态颗 会变成液态 固态黑色胶体 粒状的物体, 红色的物体, 状的物体,有焦 有糖味。 有一些香味。味,冒黑烟。
新课探究
结论: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状态、形
状等会发生改变,也会产生新的物质。
新课探究
观察蜡烛燃烧中的变化
但它们都是沙、都是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一杯糖水
玉石加工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 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 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阅读第二部分的第1—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例举了哪些例子 说明物 1、加工木材制成桌子 2、泡一杯热茶 3、温度计的热胀冷缩 4、一杯糖水 5、玉石加工 6、食物进入体内成营养物质 7、水泥生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8、烟花爆炸
小 结
•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 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 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 巨大的压力。 • 看来,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
二、填空。
1、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______ 物理 变化。 化学 2、木炭燃烧时同时会发光发热是_______ 变化。 化学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 变化。 物理 变化。 4、把淀粉放入水中搅拌,最后淀粉会沉淀是 _____ 5、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 物产生是______ 化学 变化。 物理 6、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 变化。 7、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 ____ 物理 变化。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 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 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 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新物质。物质发 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 理变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 简单地归纳为以下的图表。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一、聚焦
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你能通过实验发现新物质是怎么产 生的吗?
2
二、探索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注意玻璃杯需要悬 空,不能把蜡烛封闭。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
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注意不 要被烫伤,观察玻璃片的变化。
20
谢谢观看 !
2022/3/15
19
小学科学教学环节方法解读
(一)质疑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发现所 要学的知识,通过各种质疑渠道和学生的积极思维,完成科学学习任务,达到科学教学目标,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学法指导: 1.学会抓住重点,巧妙疑问。 2.指导能够大胆质疑。 3.学会带着疑问去查阅资料变有疑为无疑。 4.能够将生活中的小疑问通过学生间的质疑利用科学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5.通过质疑,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培养敢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在学习了“探索宇宙”一文,了解了宇宙的奥秘,认识了探索 宇宙的意义。 6.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二)自学环节自学的目的在于学习科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的技能和技巧,并改变以 往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信息流程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互的信息流程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化学生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 1.学会阅读课文,根据导学提纲分析重点、难点。 2.学会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通过学习“巧妙的结构“能够对常见建筑物分类: 电视塔——屋架结构,凉亭——支柱结构,大坝——实心结构 3.学会实验操作,能独立完成一些小制作 4.学会科学活动的过程、分类。 5.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初步学会整理信息的方法。 (三)交流环节交流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善 于表达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优质教学课件
被磁铁 吸引。
铁锈是 红棕色的,没有金属光 泽,表面 粗糙,质地 较脆。不导 铁和铁锈
电,不被 磁铁 吸引。
不是同种物

铁制品的防锈措施
• 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把铁制品与水、空气进行隔绝。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常见方法:(防锈)
1.保持铁制品干燥和洁净 2.涂油; 3.刷油漆; 4.电镀或烤蓝:镀上其他金属的保护层; 5.制成不锈钢;(改变内部的结构) 6、烧制陶瓷。
实验结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水 有空气
铁生锈伴随了颜色的改变,产生了“铁锈”这种新物 质,是一种缓慢的化学变化。
空气与水交界处的 铁钉生锈最严重。
“铁钉生锈”实验
观察一下这两枚铁钉,他们有什么不同?铁和铁锈是同 一种物质吗?
铁是银白 色的,有金属光泽,表
面 光滑,质地 坚硬 。导电,能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复习课件
单元导航
1 2 3 4 5 6 7
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 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 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声音、空气、光、火焰、电流等也是物质。世界 是由物质组成的。
1、厨房中的物质。 水是透明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反应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 小苏打,是一种叫做醋酸钠的新物质。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你能通过实验发现吗?
碳酸钙
实验现象: 鸡蛋壳和贝壳浸泡在白醋中,其表面会出现大量 的气泡。
实验结论: 白醋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白醋和贝壳也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3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

产生了 新物质 又叫化 学反应。
物质的变化: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
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 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 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常见现象:生成 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 PH变化、状态变化等。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 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判断
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2、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 的营养 物质。( √ ) √ 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
黑火药发明于唐代,发展于宋末至明初。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伏火矾法” 。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可燃性 酸碱性 化学性质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晶体的熔点 气味 软硬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被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在米饭上滴碘酒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形状改变 没有明显变化 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变颜色有焦味 改变颜色 没有产生 新物质
只有形态、 状态的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产生气体及沉淀物
改变颜色性质改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美丽的化学变化》PPT课件,共13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美丽的化学变化》PPT课件,共13页

煤、石油、天然气 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生命体内每时每刻
化学变化
产生气体 改变颜色 发光发热 生成沉淀
教科版
谢谢观看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探索
3.关注我们的环境 我们要如何做呢?
探索
3.关注我们的环境
回收矿泉水瓶和其他 塑料废物,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探索
3.关注我们的环境 我们要如何做呢?
探索
3.关注我们的环境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呢?
研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物质的变化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物质的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常常伴随一些现象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
教科版
美丽的化学变化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探索 我们观察过哪些美丽的化学变化?
探索
1.感受化学变化的美丽
探索
1.感受化学变化的美丽 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吗? 这个变化美丽吗?
探索
2.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探索
2.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你还能想到其他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 美好的例子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