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查法

合集下载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

附录ⅩⅢB 无菌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应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 2 ℃~25 ℃、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 1.0 ml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75g(或硫乙醇酸) (0.3 ml) 水1000 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 ± 0.2 。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 ,否则,须经100 ℃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无菌检查法-2022版中国药典-电子版

无菌检查法-2022版中国药典-电子版

无菌检查法-2022版中国药典-电子版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

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气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适用于真菌和需气菌的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C、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胰酶水解)15.0g酵母浸出粉5.0g葡萄糖5.0g氯化钠2.5gL-胱氨酸0.5g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1.0ml硫乙醇酸钠0.5g琼脂0.75g(或硫乙醇酸)(0.3ml)纯化水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2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C培养。

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胨17.0g氯化钠5.0g大豆木瓜蛋白酶消化物3.0g磷酸氢二钾2.5g葡萄糖(一水合/无水)2.5g(2.3g)纯化水1000mL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H值使灭菌后在25C的pH值为7.3土0.2,加入葡萄糖,分装,灭菌。

无菌检查法课件

无菌检查法课件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培养法
通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观察 其生长情况,进行检测。
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大小、染色等情况,进行检
测。
生物发光检测法
利用生物发光原理,检测微生 物的存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微生 物的存在。
03
无菌检查法的操作流程
样品采集
采样前准备
霉菌
常见的无菌检查对象,包 括酵母菌、霉菌等。
病毒
体积较小的微生物,需要 特殊的方法进行检测。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需要各种营养 物质,如碳源、氮源、水 、无机盐等。
温度
不同微生物需要在不同的 温度下生长,一般温度范 围在20℃-45℃之间。
pH值
微生物生长的酸碱度条件 ,不同微生物适应的pH值 范围不同。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样本处理
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去除杂菌并保留所需检测的微生物。
培养条件
确保培养基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观察记录
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操作步骤、观察结果等。
实验后的处理
器具清洗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器具进行彻底清洗 和消毒。
防止污染
在接种和培养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 止培养基和培养物受到污染。
结果观察与判定
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定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 长特征和菌落形态等信息。
菌落计数
结果判定
根据检验目的和标准要求,对观察到 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判定,如是否 符合无菌要求或特定微生物的存在与 否。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2015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B 级背景下的局部A 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

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气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适用于真菌和需气菌的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 (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 0.5g 新配制的 0.1% 刃天青溶液 1.0ml硫乙醇酸钠 0.5g 琼脂 0.75g(或硫乙醇酸) ( 0.3 ml) 纯化水 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2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无菌器具及适用于药典要求无菌检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温控18℃~26℃,相对湿度45%~65%,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无菌室的清洁与消毒应符合《质保部洁净室清洁消毒规程》(10-G-07404)的规定。

无菌室无菌程度的检查应符合规定:见《洁净区沉降菌监测规程》(10-G-09113)、《洁净区尘埃粒子监测规程》(10-G-09114)。

实验设备及用具:电热干燥箱、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试管、注射器、针头、试管架、刻度吸管、手术剪、手术镊、砂轮、注射器盒、搪瓷托盘、双碟、75%酒精棉球、碘酒棉、无菌工作服(衣、裤、帽、口罩等)。

微孔滤膜:直径50mm、孔径μm~μm,应符合规定。

除菌滤器所有进入无菌室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或灭菌,应严格按照《物品进入质保部洁净室清洁消毒规程》(10-G-07403)进行操作。

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培养基: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真菌培养基。

培养基的使用,配制、管理及灵敏度检查应按照《培养基管理规程》(10-G-07406)、《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规程》(10-G-07408)、《培养基配制规程》(10-G-07407)进行操作。

在使用前,细菌培养基须经30~35℃培养不少于14天,真菌培养基经20~25℃培养不少于14天,证明无菌后方可使用。

本检查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对照用菌液: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occus s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无菌检查法-2010版中国药典

无菌检查法-2010版中国药典

附录Ⅻ A 无菌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应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 1.0 ml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75g(或硫乙醇酸) (0.3 ml) 水1000 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 ±0.2 。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 ,否则,须经100 ℃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2.改良马丁培养基胨 5.0g 磷酸氢二钾 1.0g酵母浸出粉 2.0g 硫酸镁0.5g葡萄糖20.0g 水1000 ml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值约为6.8 ,煮沸,加入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6.4 ±0.2 ,分装,灭菌。

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

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

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是指检测医疗器械是否达到无菌状态的一项重要工作。

无菌状态是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医疗器械无菌检查方法。

1. 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最常用的无菌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医疗器械外观是否完整、无污染、无破损等情况来判断其无菌状态。

外观检查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仔细观察器械的各个部位,特别是接触患者体内的部分,如针头、导管等,以确保其没有明显的缺陷。

2. 包装完整性检查法包装完整性检查法是通过检查医疗器械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来判断其无菌状态。

包装是保护医疗器械不受外界污染的重要屏障,因此包装完整性对于无菌状态的保证至关重要。

检查时应注意包装是否有破损、破裂、渗透等现象,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

3. 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是一种直接判断医疗器械无菌状态的方法。

它通过将医疗器械暴露于一定时间的培养基中,观察培养基是否出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来判断器械是否无菌。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业的实验室设备。

4. 物理化学检测法物理化学检测法是通过检测医疗器械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指标来判断其无菌状态。

常用的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渗透测试、密封性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等;化学指标检测方法包括:气体浓度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判断器械是否无菌,还可以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

5. 辐射灭菌检测法辐射灭菌是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辐射杀灭医疗器械上的微生物。

辐射灭菌后,可以使用辐射灭菌检测法来判断器械是否达到无菌状态。

常用的辐射灭菌检测方法有:D值测定、剂量监测、生物指标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评估辐射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无菌检查是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无菌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无菌检查制度,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无菌检查的方法和技巧,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保障患者的安全。

1101 无菌检查法

1101 无菌检查法

1101 无菌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必须达到无菌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

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的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或成品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胨15.0g 氯化钠 2.5g酵母浸出粉 5.0g 新配制的0.1%刃天无水葡萄糖 5.0g 青溶液 1.0mlL-胱氨酸0.5g 琼脂0.75g硫乙醇酸钠0.5g 水1000ml(或硫乙醇酸)(0.3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红色塞子
滤膜
黄色塞子
夹子
取样针
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约为50mm 。根据供试品
及其溶剂的特性选择滤膜材质。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③实验操作:
• 操作时,首先点燃酒精灯,用75%乙醇棉球擦拭双手和供试品外壁及瓶塞。
5.实验结果判定
•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 否则,试验无效。 •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细菌生 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 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非 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供试 品所含。当符合下列至少1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 果无效: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 结果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 染的因素。

过滤器安装:在超净工作台内打开过滤器的包装,将滤筒分别放于引流盘 的插口上,将过滤器的导管安装在过滤泵泵头上。
红色胶塞

引流盘 预湿膜:将过滤器上的针插入到冲洗液中,倒转冲洗液瓶,打开过滤系统的电 源开关,确认滤筒的呼吸器畅通后启动蠕动泵。当每个滤筒中有大约80ml 液体时,把倒转的冲洗液瓶转正,再在呼吸器上套上红色胶塞,待滤筒中 液体大约剩下20ml时,停止蠕动泵。
供试品过滤
• 取样针自冲洗液瓶中拔出后插入供试品中,调节泵速为10,确认滤筒的呼吸 器上套有红色胶塞后启动蠕动泵,操作过程中取样针要始终置于液面以下, 避免吸入外部的空气,待供试品全部过滤后停止蠕动泵。将供试品平均过滤 至三个滤筒。
加入培养基
• 过滤完毕后(注意导管中残留的液体也要全部打尽),三个滤筒底部用黄色 的塞子塞住,并确认滤筒的呼吸器上没有红色胶套。用夹子在尽量靠近取样 针的分叉处夹住一根导管,将取样针插入装量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启 动蠕动泵,倒转培养基瓶,往两个滤筒中加入培养基,并及时用记号笔于滤 筒上标记培养基的名称。 夹子夹住 黄色胶塞
5.实验结果判定
(3)阴性对照有菌生长。 (4)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 依法检查若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 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无菌检查法
2011.09.09
目录
1. 2. 3. 4. 5. 6.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无菌检查操作 培养及观察 实验结果判定 结束语
1.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配制
• 培养基可按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 的脱水培养基。 • 无菌检查用的培养基包括: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
培养基。
• 稀释剂包括:(1)0.1 %蛋白胨水溶液,(2)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
液(3 ) 0.9 %氯化钠溶液 (仅用于上述2 种溶液不适用时使用)。
• 配制后的培养基和稀释液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 一25 ℃ 避光的环境,若保存 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3 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 器中,一般可在1 年内使用。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5ml ,改良马丁培养基每管装且不少
于10ml 。培养基的用量和高度同方法验证试验。
3.无菌检查操作
薄膜过滤法
① 实验仪器:
3.无菌检查操作
②实验准备:
• 无菌检查室每次操作前应开启房间和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运行30 分钟以上才可使用。实验结束后用消毒剂将超净工作台面和桌面擦 拭干净并且开启紫外灯运行30分钟以上。 消毒液:无菌试验前应准备好消毒液,常用的消毒液有0.1% 新洁 尔灭溶液、75%乙醇、0.02%二氧化氯及0.05%碘伏溶液等。 需要灭菌的用品:无菌衣、裤等洗净晾干,放入包装袋中,然后灭菌。 所有灭菌物品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其它:操作室准备好75%乙醇棉、酒精灯、打火机、镊子和剪刀常用 工具、记号笔等。 无菌操作前培养基、冲洗液、过滤器、供试品等物品应先用消毒液擦 拭表面,然后放入传递窗,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后传入无菌检查室。 操作人员先用肥皂清洗双手,进入缓冲间,换鞋,再以消毒液浸泡双 手,然后按相关规定穿戴无菌衣、口罩进入无菌检查室。
分叉处
• • 同法操作,放松夹住的导管,用夹子夹住另外两根导管,往滤筒中加入改良 马丁培养基。 最后,用夹子在距离滤筒呼吸器约10mm的地方分别夹住导管,再用灭菌剪 刀在距离夹子约40mm的前端剪断导管,最后把剪开的管口插入套桶的呼吸 器上。
3.无菌检查操作
• 水溶液供试品 取规定量,每支(瓶)供试品装量为5ml 及以下者,全
3.无菌检查操作
无菌检查分类: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直接接种法:
• • 等量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的供试品。 取规定量供试品,分别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中 (2 种培养基的接种支数或瓶数之比为2:1 ) 。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中培 养基的用量应符合接种的供试品体积,不得大于培养基体积的10%,同时,
2.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 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O 代),试验用菌 种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 的生物学特性.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所用到的菌种: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孢梭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菌液制备
1. 2. 3. 4. 5.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 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 培 养18~24 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 基上,20~25 ℃ 培养24~48 小时。 上述培养物用0.9 %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 含菌数小于100CFU (菌落形 成单位)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 ℃ 培养5~ 7 天,加入3~5ml 无菌的含0.05 % (ml/ml)聚山梨酯80的0.9 %氯化钠 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用无菌的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 的0.9 %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 含孢子数小于10OCFU 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于2~8 ℃ 可在24 小时 内使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 ℃ ,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6.
灵敏度检查方法
• 取每管装量为12ml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 支,分别接 种小于100CFU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 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 支,另1 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 照,置30~35 ℃ 培养3 天 • 取每管装量为9 而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 支,分别接种小于 100CFU 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 支,另1 支不接种,作 为空白对照,置20~25 ℃ 培养5 天。 • 逐日观察结果。结果判定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 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 定。
部转移至含适宜稀释液100ml 的无菌容器内,混匀,立即过滤;每支(瓶) 供试品装量为5ml 以上者直接过滤,或全部转移至含适量稀释液的无菌容 器内,混匀,立即过滤。如供试品具有抑菌作用或含防腐剂,须用冲洗 液冲洗滤膜,冲洗次数一般不少于3 次,所用的冲洗量、冲洗方法同方法 验证试验。
• 水溶性固体供试品 取规定量,加适宜的稀释液溶解或按标签说明复溶,
然后照水溶液供试品项下的方法操作。
• 装有药物的注射器供试品 取规定量,将注射器中的内容物(若需要
可吸人稀释液或标签所示的溶剂溶解)直接过滤,或混合至含适量稀释液的 无菌容器内,混匀,立即过滤,然后按水溶性供试品项下方法操作。
4.培养和观察
• 阳性对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菌。取其中1份硫 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加入小于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 34±1℃培养48~72小时应生长良好。 • 阴性对照:用与供试品同量的0.1%蛋白胨水代替供试品,同法 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 另一份接种后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 ~35 ℃ 培养14 天; 另一份接种后的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0 ~25 ℃ 培养14 天,培养 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 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14 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细菌生长,可取该培养液转种至 同种新鲜培养基中及营养琼脂斜面和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 上,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观察接种的同种新鲜培养基 及营养琼脂和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是否有菌生长;或取 培养液(物)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菌,必要时做菌 种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