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
读《正说清朝十二帝》有感_1000字.docx

读《正说清朝十二帝》有感顶着窗外的炎炎烈日,坐在清新舒适的空调间内,不禁想起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酷热难耐的夏季的。
出门太热,待在家又闷得慌,于是热爱历史的我翻开了手边的一本关于清朝历代皇帝的著作——《正说清朝十二帝》。
看完这本书后觉得清朝是一个充满波折的朝代,列朝历代皇位之争的血雨腥风在这本书中也毫不逊色地展现了出来。
从八旗贝勒共商大汗,到慈溪一言定皇位,每一件事情都不离开紫禁城中那把神圣龙椅的主人,当然这本书也简单明了地告诉了我这样一个道理:皇位的花落谁家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你是否有能力登上皇位。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清朝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且举足轻重、承上启下的朝代。
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在清朝,封建君主权利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它历经康乾盛世,领土庞大,百姓富足,使万国瞩目、万国来朝。
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的国策也为这个泱泱大国埋下了灭国的祸根。
随着西方各国逐渐完成工业革命,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开始寻求海外市场时,清朝领导者的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也逐渐显现出来,自认为的天朝上国却在鸦片战争中两度的失利、在中日甲午海战也频频失败,招来的许多不平等条约都给清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通过这本书,我觉得清朝的繁荣和灭亡有许多原因,其中跟统治者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清朝入关前后的100年中,每个皇帝都精通骑射,甚至尊崇西方文化和先进的科研成果,政治较为开放。
但到雍正朝时却因为要保护中国传统的儒学,从而对天主教大开杀戒,自己关闭了一扇同世界交流的窗子。
乾隆帝后期,英国使者马戛尔尼率团访华,但乾隆帝高傲自大,固守封建,造成了马戛尔尼的访华失败,同时也亲手关起了另一扇学习西方的窗子。
在清朝的中后期,皇室中竟出现无人继承的问题,老皇帝只能从皇室中过继一个来承接大统。
当然在那种十分危急的时候,皇室的生活依旧奢侈,为了庆祝老佛爷的70大寿,挪用了海军军费几百万两银子,使北洋舰队数年未增添一舰一炮一枪。
同时这种不合理也能在清朝的科举制中发现,在那时盛行的八股文科举禁锢了每一个考生的思想,使他们停滞不前,无法为国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正说清朝十二帝书评2000字

正说清朝十二帝书评2000字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共有12位皇帝。
这12位帝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清朝12位帝王的简要书评。
1.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号称清太祖。
他是满洲女真族的首领,通过各种手段巩固了自己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
努尔哈赤实行了一系列内外政策,推动了满洲的统一,奠定了清朝的基础。
他在政治、军事和法律等方面的改革对后来的清朝治理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 天命皇帝:皇太极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也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被尊为“天命皇帝”。
皇太极在位期间进一步巩固了清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成功征服了明朝的东北边疆,并最终消灭了明朝。
他在建立满汉联姻政策、勤政爱民和振兴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3. 世祖:顺治帝顺治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继位时只有5岁,即位年号为顺治。
顺治帝在位期间,清朝康熙年间的“十年内战”结束,他改革经济政策,修建灵渠、直隶长堤等水利工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4. 圣祖:康熙帝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被尊为“圣祖”。
他在位期间,推行文治政策,进行各项改革,广泛招纳人才,实行“康熙议政”,提高了统治的效能。
他进行的南巡考察进一步巩固了清朝对南方地区的统治,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清朝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5. 世宗:雍正帝雍正帝是清朝第五位皇帝,被尊为“世宗”。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朝纲、肃清贪官污吏的政治改革,增进了社会的稳定。
雍正帝还对经济进行了调整和发展,改善民生,并对农业、工商业等领域进行了监管。
6. 敬皇帝:乾隆帝乾隆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被尊为“敬皇帝”。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的改革。
乾隆帝继续推行了“圣祖遗制”,加强了统治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他的统治时期也是清朝的一个黄金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7. 高宗:嘉庆帝嘉庆帝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被尊为“高宗”。
《话说清代帝王》心得札记

《话说清代帝王》心得札记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历史的书和电视剧。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话说清代帝王》的历史书,让我知道了清朝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史称“康乾盛世”。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记的事件就是《少年天子,铲除鳌拜》。
鳌拜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一心想夺取皇位,但被康熙的智慧打倒了。
康熙也是一个勤奋好学、体贴民意的君主,对自己要求很高。
我想:一个皇帝都能爱学习,那我不是更应该爱学习了吗?他这一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治理了黄河。
以前的黄河被人们称为灾河,因为河岸经常发生水灾,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康熙用自己的才能治理了黄河,让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其中出现过很多明君,如果没有他们的治理,就没有如今的祖国。
他们的治理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读《清朝十二帝》有感

读《清朝十二帝》有感
前段时间,电视上正在热播(宫锁心玉)这部电视剧,他说了清朝的一段历史。
我看了一点后,便对清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于是,请妈妈就帮我买了一本(清朝十二帝)。
这本书的作者是阎学年先生。
他真实客观地讲述了清朝十二帝的身世、家庭、*格、素质、悲喜与成则。
他们有的雄才大略,有的大治不凡,有的大*阔斧。
有的软弱无能。
这些皇帝中,我最欣赏康熙大帝。
他的童年多灾多难:八岁丧父,十岁丧母,还出过天花落下一脸麻子。
但是他却在这样的灾难中,培养了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
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成为一代少年天子。
他智勇双全,擒拿鳌拜;他运筹帷幄,削平之番,兴修水利…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恩:康熙帝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皇帝,是因为他从小就玄下了宏伟的志向:“唯愿天下太平,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己。
”
我们这一带青少年学生,肩负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历史重任,只有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像康熙大帝一样,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为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长大后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才。
大清十二帝读后感

大清十二帝读后感读完这大清十二帝的故事啊,就像看了一场超长又超复杂的大戏。
先说说努尔哈赤吧,这人可真是猛,从一个部落首领开始,就像开了挂一样。
那时候的东北大地上,各个部落打得不可开交,他就像个超级玩家,把那些部落一个个收服,就跟玩拼图似的,最后拼成了一个大大的后金。
感觉他就像是在一片乱糟糟的草丛里,硬是开辟出了一条路,而且这条路还越走越宽,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超级厚实的基础。
皇太极呢,接过老爸的接力棒后也不含糊。
他一边继续扩大地盘,一边还搞起了汉化,把后金改名为清,就像给这个新兴的势力换了一身更帅气的行头。
他这种做法很聪明啊,知道光靠武力可不行,文化这东西也得跟上。
而且他还几次打进关内,给明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像一个拳击手,一直在给对手出组合拳,打得明朝晕头转向的。
然后就到了顺治帝,这小皇帝登基的时候还啥都不懂呢,全靠他老妈孝庄太后和那些大臣撑着。
不过他也赶上了好时候,明朝已经被李自成搅得乱七八糟,清军一入关,就像是坐收渔翁之利。
他在位的时候呢,虽然国家大事很多时候他还不能完全做主,但也算是清朝正式定鼎中原的关键时期,就像一颗小树苗终于在中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康熙大帝就厉害了,简直就是清朝的超级明星皇帝。
他小时候就干掉了鳌拜,那场面就像一个小毛孩单挑一个大恶霸,还赢了,真的是超级酷。
然后他又平定三藩之乱,那三藩就像三个调皮捣蛋的邻居,老是在康熙的地盘上搞事情,康熙大手一挥,就把他们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还有收复台湾,就像把离家出走的孩子又给找回来一样,让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在位的时候,清朝的疆土那是越来越大,而且他还很重视文化教育,搞了很多文化工程,感觉他就是一个全能型的皇帝,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雍正在历史上有点像个神秘的人物。
他能在康熙那么多儿子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在位的时候,那是超级勤奋,就像一个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工作狂。
他大力整顿吏治,就像给朝廷这个大机器做了一次超级大扫除,把那些贪官污吏都给清扫出去。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作文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作文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作文正说清朝十二帝这本书,顾名思义里面是说清朝十二个皇帝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你都从中感悟到了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篇一清朝,占据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八分之一。
清朝,12个皇帝,他们各有长处、短处,各有自己的政绩。
先来介绍十二个皇帝的优点。
天命帝努尔哈赤,宽容大量、心胸豁达、胸怀开阔;皇太极善于谋略,取得松锦之战的胜利;康熙孜孜不倦,好学不倦,看书看到咳血,向西洋人细心请教,十分仁;雍正诚孝父母。
人无完人,十二个皇帝也有过错。
天命帝在晚年被权力红冲昏了头脑,导致兵败宁远;皇太极太任性,爱发脾气;雍正在父亲死后,对兄弟狠下毒手,只有几个幸免于难;明明英国的船队和道光的差不多,就只是先进一些,道光还有优势,可是,道光帝害怕了;前面的皇帝严令禁烟,可咸丰却沉迷于此,贪酒、女色、丝竹、鸦片,把政事置之不理,以至于三山五园被焚毁,造成重大的文明损失。
十二个皇帝,各有长处值得大家。
康熙孜孜不倦,对自己的子孙也仍不放松,可谓是一大榜样。
天命汗努尔哈赤,宽容大度,在中,难免会和别人有小的摩擦,就需要这样“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原谅别人。
雍正孝顺父母,孝心值得学习,在父母生病之时送上一份关心,他在皇位的争夺中,雍正处处谨慎。
这种谨慎,可以防止自己的结出什么仇家,对自己争夺皇位不利,你在和人交往上,也需要这样的谨慎,使自己不会有什么坏处。
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大家各自有自己的见解。
可以从十二个皇帝了解他们的长处,仔细思考,在生活中,你就可以学着十二个皇帝的长处。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篇二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从古代向现代发展的转型时期,当时的欧美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进行工业革命,中国的近邻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有人说,清军的入关使得中国历史倒退了300年,也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潮起潮落自有时——《大清十二帝》读后感一

[潮起潮落自有时——《大清十二帝》读后感一]《大清十二帝》这本书是在我饭后的椅子上和睡前的床上陪我渡过了些许的时日,现在总算可以将本书回归在书架子上了,平时自己就这样在椅子上或者床上时而翻阅几个篇章用以消遣,同时也可以算是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吧,潮起潮落自有时——《大清十二帝》读后感一。
《大清十二帝》这本书主要是介绍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十二个皇帝。
大清共有12位皇帝,分为入关前的两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入关后的十个皇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光绪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
《大清十二帝》分为十二个章节,分别是:“野皮猪”努尔哈赤——天命汗、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身许佛门——清世祖顺治帝、雄才大略的盛世君王——清圣祖康熙帝、铁腕惹下的千古骂名——清世宗雍正、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清高宗乾隆帝、谨守祖业的守成之君——清仁宗嘉庆帝、崇俭倡廉的平庸皇帝——清宣宗道光帝、内忧外困的苦命天子——清文宗咸丰帝、因人成事的短命皇上——清穆宗同治帝、无力回天的囚徒皇帝——清德宗光绪帝、见证历史变迁的末代君王——清宣统帝溥仪,读后感《潮起潮落自有时——《大清十二帝》读后感一》。
清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后被称为“康乾盛世”。
康熙讲究以柔克刚,雍正要求严肃,而乾隆则是刚柔并济,在他们的统治期间,清朝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但到了乾隆后期,乾隆帝有些沾沾自喜,开始玩乐起来,其中最大的例子就是大贪官和珅的出现,由此,清朝开始转衰。
到嘉庆帝时,他虽然积极打击贪官,但当时的风气已形成,嘉庆帝只得郁郁而终。
道光帝的一辈子只能用节俭来形容,他没有历代帝王奢侈的习惯,也曾勤俭治国但无奈清朝已经走向衰败。
到了“苦命天子”咸丰帝的时候,清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发生。
同治帝时,清朝早已腐朽不堪。
光绪帝只是个傀儡皇帝,国家大权都掌握在慈禧手上,光绪帝虽主张“维新变法”,却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镇压了。
清朝皇帝读后感

清朝皇帝读后感清朝皇帝读后感(一)说到清朝的皇帝,挂在嘴边的无非就是康熙、雍正、乾隆等。
在我们自己的心目中清朝是一个不争气的时代,它葬送了我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它埋没了我们华夏民族的荣誉与自豪。
所以从内心来说,对清朝是排斥的,对清廷是痛恨的。
唐代的繁荣,汉朝的安宁,似乎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就连残暴的秦始皇也有着他令人欣慰的一面,中华民族的统一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朝皇帝那些事儿》拣选清朝皇帝生活片断,通过紫禁城中的生活细节描摹不为人知的帝王隐秘,展示权力塔尖上的皇帝们的悲喜人生,我们会发现生活幸福与地位身份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
《清朝那些事儿》大体以时间为顺序,全方位的介绍了清朝各个年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文化、艺术乃至礼仪、饮食文化等。
它主要分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篇、清太宗皇太极篇、清世祖顺治篇、清圣祖康熙篇、清世宗雍正篇、清高宗乾隆篇、清仁宗嘉庆篇、清宣宗道光篇、清文宗咸丰篇、慈禧篇、清穆宗同治篇、清德宗光绪篇、宣统篇和大清杂谈十部分。
但每部分的时间顺序并不十分鲜明,且许多故事是发生在那个年代但跟当时的皇帝没多大关系,还有一些是讲一些着名历史人物的事儿。
以正史为第一手材料,以小说的文本方式,这本书详尽讲述了一个个短小却血脉清晰的故事。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又分门别类地堆积起每个君王时代的逸闻秘史,系统又完整,塑成了一个个君王清晰立体的帝王生涯轮廓。
局部文本貌似戏说,却有铁的史实为依据。
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无论宏大或卑琐,全都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域中。
尽管文中对于各类事实描述的并不详尽,作者的初衷也就是作为老百姓的历史常识的推介,但却让我们对大清的概貌有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生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
但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作者自己的鲜明的见解,给人的感觉就是单纯的把一些史料进行整合,有些故事在其他材料中早已出现过,而有些故事作者并不能保证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这些故事到底是出自正史,野史还是民间传说我们不得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一)
我读了一本书叫《正说清朝十二帝》,里面讲了清朝十二个皇帝的所作所为。
第一位皇帝是大家最熟悉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他是开国者,但他在没有当上皇帝就撒手而去了。
只留下了他的十六个儿子和还未建造好的清朝。
第二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皇太极。
由于在他父亲晚年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这引起辽东汉民强烈反对,皇太极平定了汉民,为清朝建立了汗马功劳。
公元1643年,仅五十二岁的皇太极悄然离世。
第三位皇帝便是爱新觉罗·福临。
年号为顺治。
福临幸运地当上了皇帝,而这位皇帝还没来得及自己处理事务就撒手人间了,那一年才24岁。
第四位皇帝是爱新觉罗·玄烨,史称康熙大帝。
他聪明过人,从除鳌拜就可以看得出。
鳌拜原是辅佐康熙的大臣,但他过于猖狂,康熙抓住他以后免了他的死刑,从宽处置。
第五位皇帝是爱新觉罗·胤禛。
年号雍正。
雍正是一代明君,但他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有人说雍正是篡位而不是传位的,谜终究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第六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弘历。
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太上皇当了4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了文字以后最长寿的皇帝。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乾隆是一代明君,他和康熙、雍正一起创建了清朝“康雍乾盛世”。
第七位是一位昏庸的君主,他使清朝由盛转衰,他名叫爱新觉罗·颙焱,史称嘉庆皇帝。
第八位是道光皇帝,他叫爱新觉罗·旻宁。
在道光年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第九位皇帝是咸丰帝。
在咸丰年间,清朝签订了《北京条约》,圆明园被焚掠。
第十位皇帝是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他是昏君,就在同治年间,中国被-迫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
第十一位皇帝是光绪帝。
他在位时甲午战争失败,清朝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第十二位皇帝是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继位时年仅三岁,六岁退位,清朝灭亡。
我觉得清朝的皇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忧国忧民、开创盛世:比如皇太极、玄烨、胤禛、弘历。
二是昏庸无道、安图享乐:比如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称皇帝,到1912年宣统退位历时2132年,有492位皇帝。
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宣统退位是中华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从此,共和代替帝制,民-主代替君主。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书《正说清朝十二帝》,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因为我相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使我对清帝有一个更透彻、更全面也更严谨的认识。
没读过之前,我对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印象只是一个建国大英雄,拥有雄才武略。
现在我才知道,他成功的背后原来还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正是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自古以来,中国曾涌现多少杰出的帝王,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建立过不朽的功绩,为世人所称颂。
但是努尔哈赤始终是中国甚至国外历史学家们所更钟情于研究的对象。
这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都是由汉人统治的,像努尔哈赤这样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以汉族为主的、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努尔哈赤一生经过十二次大的战役,打了十次大的胜仗。
先是统一了女真各部,继而统一了东北全境,成为后金大汗,为今后大清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十分来之不易的,这过程中的艰苦卓绝,我想只有努尔哈赤大汗本人才能体味得到吧,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和谐非常幸福的社会里。
家庭和睦,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愁吃穿,可谓是无忧无虑。
和我们现在相比,努尔哈赤青年时期的生活简直是无法可想,幼年丧母,继母寡恩,祖父和父亲同时死在明军攻城的炮火中。
为了得以生存,努尔哈赤吃尽了苦头―挖人参,采蘑菇,拣棒子,摘木耳,拾松子,然后将拾来的东西
运到抚顺马市去卖,才维持了生活。
和他相比,我们真是幸运得多,可是他却能成就那样一番大事业,其中成功的原因不得不令我思考。
也许正应了“逆境出人才”这句话吧,努尔哈赤甘于吃苦,父、祖的死更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的成功,我认为一个很大的前提应该是苦难生活对他的磨砺:继母的寡恩,使他很早就养成了独立的性格;马市的交易,使他大开眼界,广交朋友;父、祖蒙难,刺激他毅然摆脱常人的平庸生活,踏上亡者的征服之路二他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要成功,吃点苦只会有百益而无一害。
因此,当我再遇到什么挫折的时候,我都会想一想天命大汗努尔哈赤,这样我就会怀着一颗平常之心去应付每一件事了。
努尔哈赤成功的秘密也可以归为这四个词: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努尔哈赤的性格是他一个很大的优点。
对他人的和气,对自己的和气,不仅有助于各个民族的团结,还有助于健康长寿。
不同于明万历帝的好发脾气、荒淫无度以及皇太极的任性、高血压。
努尔哈赤值得我们学习。
今后在待人处世上,我要像努尔哈赤那样和气待人、顾全大局、心胸开阔,才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努尔哈赤的晚年不太尽如人意,打了一生中最失败的一场仗。
可是细想想,他与袁崇焕的这场仗,完全是以卵击石之举―以矛攻炮,必亡。
这场战争若影射到现代生活中,苦戒我们要随时保持竞争心理,面对强大的敌人不可自不最力,否则只会自取灭亡。
总之,读过《正说清朝十二帝―天命汗努尔哈赤》之后,我不仅对历史有了深一步的了解,还可分析出许多做人真谛,真是令我受益
一生啊。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三)
我下午看了《正说清朝十二帝》,了解了康熙帝玄烨的故事。
他对历史有八大贡献:一、削平三藩,巩固同意;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四、亲征朔满,善治蒙古;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六、移天接地,兴建园林;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这都是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他好学不倦,这是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是康熙开创大业秘密的一把要是。
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喜好书法。
康熙帝重视史籍,留下一千一百四十七收诗词。
他对医学很有兴趣,因为他的国几场大病。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