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原植物鉴定及药材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材辨别如何区分真假白芍

中药材辨别如何区分真假白芍

中药材辨别如何区分真假白芍白芍是中医药中应用广泛的一味常见药材,具有活血调经、止痛、抗炎等功效。

然而,在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白芍产品,这给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了解如何准确辨别真假白芍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辨别真假白芍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辨别白芍的真伪。

一、外观特征辨别白芍真伪的第一步是观察其外观特征。

真正的白芍应该是呈现黄白色或淡黄色的颗粒状物质,形状规整、质地坚实,无杂质。

若发现白芍颜色过于纯白或者呈现其他颜色,或者发现颗粒形状不规则、松散,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怀疑其真伪。

二、气味辨别真正的白芍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味道辛辣、微苦,具有独特的香气。

如果发现白芍没有任何气味或者气味异常,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白芍。

此外,若闻到刺鼻的异味或者其他不正常的气味,也应怀疑其真伪。

三、药材形态辨别真正的白芍药材应该是以横切面为标准切成的片状或块状,切面应呈现较光滑的状态,无明显的纤维,质地坚实。

同时,白芍的色泽应该均匀,不应该存在明显的斑点或者色差。

若发现白芍形态异常或者存在明显的色差,可以怀疑其真伪。

四、理化性质辨别对于药材辨别来说,理化性质的检测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可以通过检测白芍的熔点、溶解度、挥发性等指标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白芍熔点较高,溶解度低,挥发性较小。

而假冒的白芍往往熔点偏低,溶解度较高,挥发性较大。

因此,通过理化性质的检测可以初步判断白芍的真假。

五、镜检辨别借助显微镜观察白芍的显微形态也是一种常用的辨别方法。

真正的白芍显微形态应该呈现长条状、片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而假冒的白芍可能会有明显的不同,显微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或者存在杂质。

因此,通过镜检辨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白芍的真伪。

总结起来,辨别真假白芍需要综合运用外观特征、气味辨别、药材形态、理化性质和镜检等多种方法。

在购买白芍时,建议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或者药店进行购买,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

白芍药材标准检验操作规范(2020版药典)

白芍药材标准检验操作规范(2020版药典)

白芍药材标准检验操作规范(2020版药典)BɑishɑoPAEONIAE RADIX ALBA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鉴别】(1)本品粉末黄白色。

糊化淀粉粒团块甚多。

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

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20~65μm。

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4.0%(通则2302)。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1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通则2331)测定,不得过400mg/kg。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0%。

中药材辨别分辨优质白芍的技巧

中药材辨别分辨优质白芍的技巧

中药材辨别分辨优质白芍的技巧在中医药领域,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的白芍产品,这给药材的辨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优质白芍的技巧,以帮助人们购买到真正的好品质材料。

一、外观特征辨别:优质白芍的外观特征主要包括花茎完整、根部饱满、色泽光亮、无虫蛀或斑点。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白芍的茎部是否完整,若花茎完好无损,说明白芍的生长环境良好。

接着,注意观察白芍的根部,优质白芍的根部均匀饱满,表皮无明显裂纹。

其次,应该注重观察白芍的色泽,优质白芍具有光亮的自然颜色,无明显褪色或变黄现象。

最后,需要确认白芍的表面是否有虫蛀现象或斑点,这些瑕疵往往是质量不佳的表现。

二、气味辨别:优质白芍的气味应该独特、清香而不杂。

可以将一小撮白芍放在掌心,轻轻揉搓数秒后,用鼻子闻气味。

好的白芍通常有一种独特的香气,类似于草木的清香,而不是刺鼻或异味。

若白芍有异常的气味,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或经过了不当的加工处理。

三、质地辨别:白芍的质地是辨别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白芍应该柔软细腻,质地均匀。

我们可以将一小块白芍握在手心,用手指轻轻捏压,观察其变形和弹性。

若白芍质地柔软,触感细腻,且具有较好的弹性表现,说明品质较好。

相反,质地粗硬、弹性不佳的白芍往往是较差的品种。

四、砂石掺杂辨别:白芍中的砂石掺杂是市场上常见的一种欺诈手段。

购买白芍时,可将一小块白芍放入清水中,用手指轻轻摩擦,观察水中是否有沉淀物或悬浮物。

若观察到水中有砂石颗粒,说明白芍可能存在掺杂现象。

此外,也可选择将白芍放入容器中摇晃,听听是否有类似砂石的碰撞声音,以进一步判断其质量。

五、化学成分分析: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一步鉴别白芍的真伪。

通过检测白芍的特定成分,如白芍苷、黄酮类等,可以对其品质进行科学评估。

但这涉及专业仪器和技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容易操作。

总结: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辨别优质白芍与劣质产品的差异。

传统中药白芍原植物分类鉴定及根形态解剖研究

传统中药白芍原植物分类鉴定及根形态解剖研究
2h ( 透蜡 : ; 5) 先后使用等 量的二 甲苯与石蜡 昆合物 和石蜡包 裹 样本 ; 6) 片 : ( 切 使用切 片机 将样本 切成薄 片 , 进行 贴 片 , 将 薄 片放入烘 箱内 , 4 ℃的条件下 干燥 2d ( 染 色 : 在 0 ; 7) 将样 本 薄片放入适量 的番红水溶液 中浸泡 2d 进行染 色后 , , 将薄 片放 入烘箱 内 , 4 %的条件 下干燥 2d ( 脱蜡 : 在 0 ; 8) 使用 二 甲苯溶 液对样本进行脱 蜡处理 ; 9) 片 : ( 封 先后使 用二 甲苯 、 乙醇 与二

药 品鉴 定 ・
2 23第卷 5 0 i月 2第期 1- f
传 统中药 白芍 原植 物分 类鉴 定及根形态解剖研究
杨 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 术学 院, 贵州凯里 560 50 0
【 摘要 】目的 研究 白芍各 产地 、 各居群花色 的原植物及根形 态解剖 , 为其鉴别提供 参考 。 方 法 对 6个产地 1 0个居群 花 色 的白芍原植物及 根部解剖 特征进行研 究分析 , 总结各 产地及 居群花色 的特性 , 比较彼此之 间的异 同。 结 果 各产地 各 居群花 色白芍原植物及根 部的形态解剖存在显 著差异 。 结论 产地 、 居群 花色不同的 白芍在原植 物及根形态解剖之 间存 在着显 著差 异 , 为药 物的鉴别及相关研究 提供 了鉴定方法 和参考数据。 【 关键词 】 白芍 ; 原植物 ; 态解剖 ; 形 中药材 【 中图分 类号 1 2 25 8. R 【 献标 识码 】 文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0 - 0 - 2 2 9 - 6 6( 0 2) 5 1 4 0 将样本用 7 % 的酒 精漂洗 2次 , 后依次放入 7 %,0 9 % 5 之 0 8 %,5

白芍(杭芍,毫芍,川芍)

白芍(杭芍,毫芍,川芍)

白芍(杭芍,毫芍,川芍)【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

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

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被白毛。

�u��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

花期6月,果期8~9月。

多栽培。

主产浙江、四川、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水煮,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8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化学成分】: 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 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 rin)、芍药甙元酮(paeoniflorigenone)、丹皮酚原甙(paeonolide)、丹皮酚(paeonol);尚含苯甲酸、胡萝卜甙及多种鞣质类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量6~15 g。

英文名: White Peony Root学名: Radix Paeoniae Alba。

中药鉴定白芍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白芍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白芍实验报告白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对中药材白芍进行主要成分的分析和鉴别。

实验原理:白芍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也是一种常见的清热镇痛的中草药。

其主要成分是芍药苷、白芍苷、红芍苷等,具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

实验方法:1. 提取白芍中的有效成分:取适量白芍粉末,加入50%乙醇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8小时,过滤收集提取液。

2. 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取一定量的提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3. 对提取液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将提取液定量挥发至干燥,加入适量的苯甲酸乙酯制备试样,经过薄层色谱分析。

实验结果:1. 提取液的吸光度为0.8(以红外光为基准)。

2. 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白芍中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苷、白芍苷和红芍苷。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白芍中含有丰富的芍药苷、白芍苷和红芍苷等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活血祛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一些与炎症、疼痛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到白芍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分析鉴定出主要成分为芍药苷、白芍苷和红芍苷。

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适量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疗效。

但在使用时仍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实验不足与改进:1. 本实验只依靠了颜色和薄层色谱分析来进行鉴别,可以进一步通过质谱等技术来进行确证,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中提取液的浓度可能会影响吸光度的测定,可以通过进一步稀释提取液来消除这种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白芍作为中草药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

这对于合理使用白芍及其他中草药,并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芍

白芍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 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 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 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 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 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 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COCH3 O Dpaeoniflorin)
[理化鉴别]
1.取白芍的乙醇提取液,加三氯化 铁试液振摇,溶液呈青紫色-青绿色, 最后变为暗绿色(鞣质反应)。 2.Tlc鉴别 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40∶5∶10∶0.2)
1 2 3 4 1.白芍(对照药材) 2.白芍(炮制品) 3.白芍(商品) 4.芍药苷(S)
赤芍 Radix Paeoniae Rubra
[来源] 本品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和川赤芍 P . veitchii 的干燥带 外皮的根。 多为野生。 [化学成分] 主含芍药苷,较白芍含量高。 [功效] 性微寒,味苦。 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 肋痛,跌打损伤,闭经疼痛。
[显微特征]
白芍根横切面
[显微特征]
粉末
类白色
1.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纵向连接,簇晶排列成行。 2.木纤维长梭形。 3.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4.导管为具缘纹孔或网纹。
[化学成分]
1.单萜苷类 主含芍药苷(paeoniflorin),另含 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苯甲酰羟基芍药甙等。 2.鞣质类:没食子鞣质等。 3.其它:苯甲酸、挥发油、胡萝卜甙等。
主产于浙江(杭白芍)、 安徽(亳白芍);四川(川白芍) 河南、山东、湖南、贵州等地亦 有栽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肥大圆柱形。茎 直立, 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二回 三出复叶,全缘。花大, 单生于 茎枝顶端,白色、粉红色或红色。 蓇葖果3-6,卵形,先端外弯成钩 状。

中药材辨别如何鉴别白芍与白术

中药材辨别如何鉴别白芍与白术

中药材辨别如何鉴别白芍与白术中药材辨别:白芍与白术的鉴别
导语: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正确辨别中药材的质量
和真实性对保证中药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准确鉴别白
芍与白术两种中药材。

一、外观特征
1. 白芍
白芍,又称白芍药,为毛茛科植物白芍的根。

外观呈现灰白色或微
黄色的块状,表面有皱纹,略带黑色斑点。

质地松软,易折断。

2. 白术
白术,又称阿术、地朮,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块茎。

外观呈现黄
白色或灰黄色的块状,表面光滑,有分叉芽苏,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二、气味鉴别
1. 白芍
白芍的气味呈香气,具有独特的芍药香味。

2. 白术
白术的气味较为特殊,具有辛香的气味。

三、质地与断面特征
1. 白芍
白芍质地松软,易折断。

断面呈现黄白色或灰白色,根中心韧皮束明显。

2. 白术
白术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呈现黄白色或灰黄色,有条纹、孔隙等特征。

四、水浸出物鉴别
1. 白芍
将白芍用水浸泡,取出浸泡液观察,浸泡液呈黄色,有明显的芍药香味。

2. 白术
将白术用水浸泡,取出浸泡液观察,浸泡液呈黄色,无明显香味。

五、药理活性
1. 白芍
白芍具有止血、清热、镇痛、抗炎等功效。

2. 白术
白术具有健脾胃、提神醒脑、止呕止泻等功效。

结论:通过外观特征、气味、质地与断面特征、水浸出物以及药理活性等多个方面对白芍与白术进行综合鉴别,可以准确判别这两种中药材的差异,确保中药配伍的正确性及药效的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白芍的原植物鉴定及药材形态观察周义峰 杭悦宇3 陈丙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4) 摘要 对我国10个主产区的不同类型白芍原植物及药材,制作标本,进行形态鉴别。

结果表明,我国主产区白芍原植物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和毛果芍药ctiflora Pall.var.trichocarpa(Bunge)Stern。

前者的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类白色至红棕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棕红色,木质部具有放射状纹理,味酸;后者的药材,多呈长条形,外皮棕色,断面粉性足,味甘。

关键词 白芍;原植物鉴定;药材形态 白芍(Radix Paeoniae)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1〕。

据《中药辞海》等记载,我国白芍历来有三大传统品种,即产区为安徽亳州的亳白芍、浙江东阳等地的杭白芍以及四川中江等地的川白芍。

我国东北(海拔480~700m)、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海拔1000~2300m)及朝鲜、日本、蒙古及俄罗期西伯利亚地区均有分布。

金昌东等认为我国白芍主要来源于芍药的变种毛果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var.trichoca rpa(Bunge)Stern〔2〕。

我们在芍药花期对安徽亳州、浙江东阳、四川中江、山东荷泽、陕西韩城、江苏东海等地区10个栽培居群的白芍原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采集了标本及活植物,结果表明我国白芍主产地原植物为芍药和毛果芍药并存,同时每个产地有稳定的以花色为特征的种内变异类型,如原植物为毛果芍药的红花、粉红花、白花类型(杭白芍);原植物为毛果芍药和芍药的粉红花、白花类型的川白芍等,同时形态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RAP 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研究表明,白芍原植物各栽培类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

1 材料及方法2001年调查及采集的安徽亳州、浙江东阳、四川中江、山东菏泽、陕西韩城、江苏东海等地区10个栽培类型白芍活植物,压制标本,经杭悦宇鉴定后,存放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同时将活植物栽培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质圃;并于当地购买白芍药材。

2 原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经鉴定,我国的白芍原植物主要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和毛果芍药ctiflora Pall.var.tri2 chocarpa(Bunge)Stern,但在各生长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种内变异类型。

211 川白芍21111 白花类型: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分枝,棕褐色。

茎高40~70c m,无毛。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窄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

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而近顶端叶腋处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8~1115c 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3~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15c m,宽1~117c m;花瓣9~13,倒卵形,长315~6c m,宽115~415c m,白色;花丝长017~112c m,黄色;部分雄蕊瓣化成条形的花瓣;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4~5,密生柔毛。

蓇葖果长215~3c m,直径112~115 c m,顶端具喙。

花期5~6月;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112 粉红花类型: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根较短,花粉红色,心皮无毛,原植物为芍药。

21113 药材:四川产白芍约占全国市场的20%。

清光绪初年(1875)在四川中江、渠县已开始种植白芍,为全国主产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1,000吨,常年产量400吨左右。

其中中江产量约占全省产量的50%,中江白芍根肥壮,体坚质重,粉性足,切片不脱圈,表面光滑,色泽黄白适度,内心色白,称为“银心白芍”。

商品川白芍根较细短,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不齐,头粗尾细,长5~18c m,直径1~215 c m。

外表细嫩光滑,粉红或白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粉白色,细腻光滑,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气微,味微苦、酸。

白花居群根加工成药材的质量较粉红花居群的差。

生晒芍在花期采收,直接阴干或晒干,出口日本。

销国内则按传统方法加工。

212 亳白芍21211 线条品种:线条是安徽亳州药农据根的形态划分的农家品种之一,特点为:花红色,单瓣;雄蕊无瓣化现象。

原植物为芍药。

21212 蒲棒品种:蒲棒是安徽亳州药农据根的形态划分的另一农家品种。

蒲棒与线条的区别为:前者的根较后者的根稍短而粗,根数少。

原植物为芍药。

21213 药材:亳白芍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

亳白芍主要分布在距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以南8公里处的十九里镇和大寺镇以及城西的十八里镇。

亳白芍呈圆柱形,多顺直,两端平截。

长5~18 c m,直径1~215c m。

表面类白色至红棕色,外表较粗糙,不光滑,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硬,但较川白芍体轻,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灰白色,细腻。

木部具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酸。

213 杭白芍21311 红花类型:杭白芍红花类型特点为:花红色,雄蕊多数,无瓣化成花瓣的现象,心皮4~5,密生柔毛,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312 粉红花类型:粉红花类型与红花类型区别为:花粉红色,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313 白花类型:白花类型与前两者的区别为:花为白色,原植物为毛果芍药。

21314 药材:杭白芍以浙江东阳、缙云为主产区。

杭白芍根粗直而长,两端等大整齐,外表粗糙,淡棕色或红棕色,有顺直纹理,质坚体重,断面粗糙,灰白色。

尚有磐安白芍,历史上称为东芍,形美质优,断面菊花纹,又称菊花芍。

红花居群的根加工的药材表面常有皱纹。

214 山东菏泽白芍21411 原植物形态:花红色;雄蕊全部瓣化成花瓣,原植物为芍药。

21412 药材情况;山东菏泽栽培白芍的历史已有四五百年。

商品白芍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粗细均匀,皮厚,表面光滑。

粉性足。

215 江苏东海白芍21511 原植物形态:花红色;雄蕊多数,无瓣化成花瓣的现象,原植物为芍药。

21512 药材:江苏东海最早是从安徽亳州引进种质,已栽培四十多年。

目前主产于东海县城附近及赣榆的门河地区,栽培面积约三千亩。

药材性状与亳芍蒲棒相似,原药材表皮颜色深。

216 陕西韩城白芍21611 原植物形态:花红色,单瓣;雄蕊多数,无瓣化成花瓣的现象,原植物为芍药。

21612 药材:在陕西韩城当地药农直接从山上挖取芍药栽种于地里,栽培时间只有两三年。

原药材根茎粗壮,下部多分枝。

3 原植物检索表1 心皮密生柔毛…毛果芍药ctiflora var.trichocarpa 2 雄蕊部分瓣化,花白色川白芍白花居群…………2 雄蕊无瓣化3 花红色杭白芍红花居群………………………3 花白色杭白芍白花居群………………………3 花粉红色杭白芍粉红花居群…………………1 心皮无毛芍药ctiflora………………………………2 雄蕊全部瓣化或部分瓣化3 雄蕊全部瓣化,花红色荷泽居群………………3 雄蕊部分瓣化,花粉红色…川白芍粉红花居群2 雄蕊无瓣化,花红色3 根纺锤形亳白芍蒲棒居群……………………3 根圆柱形4 栽培324年后根少分叉东海居群、韩城居群………………………4 栽培324年后根分叉且木质化明显亳白芍线条居群…………………………4 来源于白芍和毛果芍药的药材的主要区别411 来源于芍药的白芍药材性状为:呈圆柱形,多顺直,两端平截。

长5~18c m,直径1~215c m。

表面类白色到红棕色,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棕红色,木部具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酸。

412 来源于毛果芍药的白芍药材性状为:多呈长条形,上粗下细,两端不平整。

长约10~20c m,直径115~2c m。

外皮棕色,深浅不等,栓皮未除尽处呈棕褐色斑痕。

质坚硬,体重,不易折断,断面粉性足。

气微,味微苦、甘。

5 讨论《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9)记载栽培芍药的花瓣具有各种颜色,本调查结果与其一致。

金昌东(1997)认为亳白芍、山东菏泽白芍的原植物均为毛果芍药。

但本调查及鉴定的结果,亳白芍、山东菏泽白芍的原植物均为芍药,可能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这两种原植物有混淆情况,药农无法区分,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年份栽培的种质不同。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K200032) 3通讯作者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2 金昌东,等1反相HP LC 法测定不同采集期毛果芍药根中苷类和苯甲酸的含量1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2(5)∶2793 陈丙銮,等1白芍传统品种原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2)∶17(2005-06-01收稿)Study on the O r i g i n a l Pl an ts and M acroscop i c Characters of Rad i x Paeon i a eZhou Yifeng,Hang Yueyu,Chen B ingluan(I nstitute of Botany,J iangsu Pr ovince and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The J iangsu Pr ovincial Key Laborat ory f or Plant Ex Situ Con 2servati on,Nanjing 210014)Abstract Objective:For the identificati on of botanical origin and macr oscop ic characters of Radix Paeoniae .Methods:D 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p lant and crude of Radix Paeoniae sa mp les were collected fr om 10main p r oducing areas .Results:By taxonom ical and mor phol ogical researches,Paeonia lactiflora and P .lactiflora var .trichocarpa could be identified .Conclusi on:The r oot of P .lactiflo 2ra is cylindrical,pale white t o reddish br own in surface col or,with l ongitudinal furr ows,flat borken secti on,with radial r ows in xyle melements,s our taste 1W hile the r oot of the variety can be differ fr om its irregular 2cylindrical shape,br ownish surface,fl oury transverse secti on and s weet taste .Key words Radix Paeoniae;O riginal p lant;Macr oscop ic characters叶下珠的生药鉴定张秀桥 田峦鸢 李胜波(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 摘要 本文对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生药性状与根、茎、叶、果实的组织结构及粉末的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可作为叶下珠的鉴定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