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明确理解“观点明确”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掌握表达清晰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有条理地阐述观点,并能用论据支撑。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观点明确、论证有力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写作中融入个人见解和情感体验,体现对社会现象、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掌握“观点明确”的含义及其在写作中的具体要求。
•学习并运用表达清晰观点的方法和技巧,如开门见山、直接陈述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思考转化为简洁明了的观点表达。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用充分的论据支撑观点,形成有说服力的论述。
四、教学资源•教材《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及相关辅助材料。
•优秀范文示例,包括观点明确、论证有力的文章片段或整篇。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观点明确”的概念、重要性及表达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讨论,训练其提炼观点和论证能力。
•范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观点表达和论证技巧。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个观点模糊、表述不清的写作片段,让学生尝试提炼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但发现困难重重。
由此引出“观点要明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如何做到观点明确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明确概念:•讲解“观点明确”的含义,即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要清晰、具体,让读者一目了然。
•强调观点明确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文章质量的重要标准。
2.方法指导:•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学习在文章开头就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迅速把握文章主旨。
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议论文观点明确的内涵。
2.研究怎样提出明确的观点的方法。
3.通过实践使自己真正做到议论文观点明确。
【导入写作】:师:同学们,你知道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吗?正面我们来看一则消息。
10月28日,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坠入长江。
(多媒体展示) 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生答)师:当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写作指导】师: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我们先看下面的这段文字,你能判断哪一句是观点吗?板书:观点要明确(多媒体展示)常言道:勤能补拙。
XXX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
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
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师:这段笔墨会产生“勤能补拙”“惜时如金”两种观点。
问:这两种观点正确吗?“勤能补拙”的关键是是勤、拙两字,XXX是勤的,但她并不拙。
因此这个观点正确吗?师:观点提出后的材料并不能证实自己的观点。
所以议论文的观点明确,首先必必要作者对观点自己有一个恍惚的熟悉。
对观点似是而非的熟悉,是导致观点恍惚的原因之一。
过渡:那么什么叫观点?怎样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活动一: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将表达议论观点的分歧方式的语句补充完整。
(1)……是……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1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弊大于利)(2)……要/应当/……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1)……能够/将会……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给爸妈献一次爱心,将会(让我们学会感恩;让父母感到幸福;使父母感到开心)师:按照上面的句子,我们给观点下一个定义。
《写作 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

《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议论文如何是观点明确。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修改议论文,力争观点明确。
3学习写作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二、教学重点:学习确立明确的观点三、教学难点:学习写作议论文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初次接触议论文写作,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应做到连贯流畅,语言教学深入浅出,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吸收效率就会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同时,充分考虑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作为初中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欲较强,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大胆尝试,合作创新。
五、教学过程:整体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设计活动,有效实践环节1从一篇问题议论文《读书》导入,这是一篇观点不明确的文章,学生从中提取出议论文观点不明确的几种情况 1.态度不明确 2.论说范围过宽,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
3.语言不简洁;环节2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做到观点明确的讲解,学生认识到观点明确应做到1把问题想清楚,形成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表述出来。
2把问题想清楚,形成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表述出来;环节3整理搜集大家名篇吴晗《谈骨气》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雨果《就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心》来印证如何做到观点明确的;环节4学生活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了大家名篇,做一个练习,根据所给提示“好奇”---列提纲,在提纲中体现观点明确;环节5学生活动,在列提纲基础上,修改教师写的一篇失败的文章;环节6学生活动(作业),根据自己所列提纲,完善“好奇”这篇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观点要明确明确观点句式表达明确观点文中凸显。
写作 《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观点要明确》教案1.明确议论文观点明确的内涵。
2.把握议论文观点明确的方法原则。
3.通过实践使自己真正做到议论文观点鲜明。
1课时解题观点:对事物的立场、看法和出发点。
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明确: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
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鲜明清晰。
试练1.请根据下面材料,写一个明确的观点句。
边境冲突中,“00后”战士陈祥榕英勇战斗,寸土不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扶贫路上,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主动申请驻村,奔走在田间地头,“不忘初心,未负韶华”;亚洲杯决赛,女足姑娘敢打敢拼,“铿锵玫瑰,逆风绽放”;抗疫前线,青年志愿者守护人民安康,“闻令而动,'青'尽全力”。
他们,是时代的追光者——自信坚定追随光;他们,也是生活的发光体——心甘情愿散发光。
2.下面句子观点明确吗?①与时代共振,青春方能闪光②青春当如何?③微光与星河④与时代共舞,光彩耀中华⑤不负时代,青春自闪光⑥在时代大潮中闪耀青春学方法1.用肯定判断句表达观点。
常用句式:……是…………要/应当/必须…………能够/将会……根据提示,将相应的语句补充完整◎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
◎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
◎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为弱者献一次爱心,将会。
▲练习请以“挫折”为话题,用肯定句式,写出三个观点句。
①挫折是进步的阶梯②战胜挫折,才能成功③想要行稳致远,必先直面挫折④要做百炼钢2.用否定句表达观点。
常用句式:别……莫…………不……、不(要、能、可)…………要不得(不可取、使不得)①别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绪。
②聊天时不能总“嗯嗯”。
③不要把饭桌变成孩子的战场。
④消极怠工要不得。
⑤暂避风头不可取。
▲练习请以“挫折”为话题,用否定句式,写出三个观点句。
①莫让挫折战胜了你。
②不要害怕挫折。
③别在挫折面前低头。
3.用复句表达观点。
因果句:1.承压千钧,方能行稳致远。
2.与民争利,丢人!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假设句:1.你若浮躁,便无事成 2.若要持久,人生有度。
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观点明确的基本概念。观点明确是指在表达思想时,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它是有效沟通的关键,有助于避免误解和冲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作文中表达明确的观点,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从多元角度看待问题,尊重不同观点,培养包容和批判的精神。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合,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如何在作文中表达明确的观点,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点包括:
a.使用明确的立场词和语句,如“我认为”、“很明显”等,使学生文章的观点鲜明。
b.通过事实、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观点,让学生学会用论据充实文章,增强说服力。
c.运用反驳方法,对待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回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举例解释:
在进行作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是否应该限制学生使用手机”,让学生练习使用明确的观点表达,充足的论据支持,并对其他可能的观点进行反驳。
-例如,比较以下两句:“手机有很多好处。”与“我认为,手机在提高沟通效率方面有很多好处。”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明确观点的表达方式。
b.教师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论据,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引用权威数据、列举实例等。
-如在讨论“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话题时,可以指导学生查找关于手机使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使用明确的立场词和语句、充足的论据支持、有效反驳方法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二单元写作 观点要明确 教学方案

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方案1. 简介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明确观点,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练,学生将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论据和支持。
2. 教学目标- 研究如何明确观点,避免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表达- 研究使用恰当的论据和支持来加强观点的可信度- 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3. 教学内容和活动3.1 观点明确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观点明确对于有效的写作至关重要- 引导学生思考观点明确与写作准确性和逻辑性的关系3.2 观点的表达方式- 教授不同的观点表达方式,例如通过陈述、引用权威观点、引用统计数据等来明确观点- 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写作任务和文体3.3 论据和支持的运用- 解释什么是论据和支持以及它们在写作中的作用- 给出一些常用的论据和支持的例子,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练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论据和支持来增强观点的可信度3.4 写作练- 设计一系列的写作练,要求学生明确观点并使用恰当的论据和支持- 提供书面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技巧和表达准确性4. 教学评估- 设定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明确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论据和支持-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估,针对观点明确性、论据和支持的使用情况给予反馈和评分5. 教学资源- 提供案例分析和讨论材料- 准备写作练题目和范例答案- 提供书面反馈和评估标准6. 教学时间安排以上是本教学方案的大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将能够在写作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

《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观点明确的内涵。
2.把握议论文观点明确的方法原则。
3.通过实践使自己真正做到议论文观点鲜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议论文的特点1.什么是议论?什么是议论文?明确: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文还叫什么?明确: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
所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
3.议论文和其他文体有什么区别?明确: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目标导学二:把握观点明确的要点1.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明确: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将观点表述出来。
这样的语句,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断。
其次,有了明确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把它突显出来。
2.观点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在什么地方?(1)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表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有的文章,则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如《敬业与乐业》。
(3)有的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
总而言之,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3.观点不明确的几种情况一是态度不明确,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骑墙态度,和稀泥,没有鲜明的立场;二是论说范围过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三是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
写作观点要明确-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观点要明确-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文章的观点,能分析一篇文章的观点。
2.了解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文章的观点更加明确。
3.能够在写作中应用这些技巧,写出具有明确观点的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的观点,学会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展示出自己的观点。
2.了解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文章的观点更加明确。
教学内容
观看视频:“思考对话:什么是观点?”
通过观看视频,带领学生进入“观点”这一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观点在写作中的作用。
探讨优秀文章的观点
通过阅读范文,并从中找出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句子或段落表达了观点。
学习明确观点的方法
1.充分了解自己的观点
–在写文章前,先思考清楚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列出几个主要的观点,再选取最中心,最能代表文章主题的观点。
2.使用直接的表述方式
–在文中直接明确阐述观点,以作为文章的开始或结尾。
–不要让读者猜测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3.增加关注点
–使用比较,
–引用其他人的观点,
–增加细节等方法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观点。
实践演习
1.阅读一篇写作选择题并选择观点,分析题目,确定一个主旨
2.可以尝试写两篇短文,一篇没有明确的观点,另一篇具有明确观点
课堂小结
在本课时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文章的观点,学会了分析一篇文章的观点,并了解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文章的观点更加明确。
通过实践演习处,我们初步掌握了学习成果,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应用这些技巧,写出具有明确观点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
拨
归
纳
怎样做到观点鲜明?
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位置突显。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
2.每小组推出一篇优秀作文。
3.把选出来的作文指名朗读,最后全班评议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点评:本文是一篇相当成功的作文。文章观点鲜明:勿以亲疏定是非。作者旁征博引,深刻阐述了剔除私情影响、尊重事实、维护真理的重要性。论据翔实,对比鲜明,论证颇为有力。叙述自己的观点时,古今史料,作者颇有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史功底。
环节二
技
法
指
导
一、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将观点表述出来。这样的语句,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断。
二、在文章中把明确的观点突显出来。
1.用题目表明观点;2.源自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例如《敬业与乐业》;
《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论点的特征及出现方式,学习怎样提出明确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例文、现场写作、修改点评,做到观点明确。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提高思辨能力,力求说话简洁,一语中的。
学法
指导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课
导入
确立论点,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重要前提。因此,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一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3.在结尾处总结观点。
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态度不明确,和稀泥,没有鲜明的立场。
二是论说范围过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
三是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啰里啰唆。
环节三
佳
作
欣
赏
勿以亲疏定是非
《出师表》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教学反思
提出明确的观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作文教学中,我轻点拨,重写作。通过分析课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观点明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观点明确。并朗读典型范文,让学生有可资借鉴的对象。最后,通过写作、互改、互评、修改,使学生写出较满意的习作。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定是非。
纵观一部卷轶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畦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环节三
佳
作
欣
赏
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