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_0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习感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习感受一学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就要结束了。
总的来说,收获颇多。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把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脉络梳理清楚了。
对鲁迅,矛盾,沈从文,钱钟书,郭沫若,余光中等作家的作品,我在课本,课外阅读中看过一些。
我了解的都是作家和作品本身的特点,内容。
而对于作家的流派,思想渊源,他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很少,就像英国诗人约翰说的那样,他们都是一座座孤岛,无法相连。
学习完现当代文学后,我知道了五四文学,30,4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80.90年代文学,现代小说,散文,戏剧等等。
在时间上,流派上把这些作家放在了属于他们的位置上,算是大概理清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把一座座孤岛连成了一片大陆。
我比较喜欢历史,上高中的时候看历史书,就感觉很多地方没有说到,比如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国等内容,完全被省略了。
后来看了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才把这一块历史空白填补上。
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梳理清楚了一段时间的文学发展历史。
其次,是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几本书。
忘记了哪位大家说过:文学课就应该多读一些文学的书。
讲到现代散文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购物车正好有几本散文的书,就买了周国平《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山川岁月长》,还有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前两本已经读完。
我非常喜欢他们这种淡然却又富有激情的生活态度。
后来又简单回看了一遍台湾作家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书中对生与死的界限,自我存在的意义等进行了思考,我深受启发。
还有,是老师课上留出的思考时间我觉得很有用。
不仅可以用来思考讨论的问题,和大家互相讨论自己的观点。
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还可以用来复习上传的教学课件,找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行初步的记忆,节省了我们课下的复习时间。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完立刻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从长远来看,对通过期末考试也是有利的。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最后是我的一点想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理论性太强,单纯的学习时间,流派,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内容会感到很枯燥他们距离我们的生活还是太远了。
现当代文学课程感悟

现当代文学课程感悟
现当代文学课程感悟示例如下:
在现当代文学课程中,我学习了许多作家和作品,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了解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和背景下的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经典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老舍的《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展现了作家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我还学习了其他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余华的《活着》等,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矛盾。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文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现当代文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力量的课程,它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和历史,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

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现代文学心得现代文学心得:文学一个纯洁的代名词当身边充斥着灯红酒绿当大脑无止尽的被视屏灌输现在我令愿静静的捧这一本书慢慢品味。
在学习现代文学之后,我更深层次了解了文学以及其带给我的巨大的影响。
首先,在思想方面,文学作品可以让人品味到形形色色的人生:辛酸、幸福、贫贱、富贵,透过文学的窗口,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人生百态,让我们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更加得当的取舍,以豁达的心胸去面对。
其次,文学作品有助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提升人格魅力:正如古语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学作品的阅读意味着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意味着你能够体验你今生无缘亲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
而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少年人,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如正直、勇敢、忠诚、互助等,也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如母爱、爱情、友情、手足之情等,以及对美和理想的永恒的追求。
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人的心灵,帮助他们抵御世俗的种种侵染,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在我们学习现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许多中学里不知道的文学常识,比如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及其代表的文学社团等等。
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曾接触的著名作家,让我感觉到了文学世界的悠远而精深。
比如周作人,曹禺,郁达夫、林语堂、闻一多、徐志摩、朱自清、茅盾、巴金、老舍......以及他们的优秀作品,人生经历。
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更让我懂得了一些深层次的道理。
看一好本书对人的触动,就好比你在茫茫人海中,突然遇见一个让你怦然心动的那一位,他很独特,让你一眼钟情,那种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你心里十分清楚那种力量,但是你不一定会清楚地描述给别人。
期末总结现当代文学

期末总结现当代文学作为课程的最后一节,我要来总结一下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收获。
现当代文学,指的是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文学流派和形式。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对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文学的意义以及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现当代文学,我明白了文学对于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
文学是对人类经验和情感的艺术表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共鸣和分享作者的体验。
文学是一种跨越时空和文化的交流方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
其次,学习现当代文学也让我了解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限制,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现代主义作品追求形式的创新,弃用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和人物角色,以及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常规写作方法。
后现代主义则更加注重叙事的多样性和模糊性,通过拼贴和碎片化的手法,展示多样性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这些新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挑战了读者的理解和阅读方式。
此外,在学习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力。
文学作品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发思考和启示。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到各种情感和人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作家对于生活和人类状态的洞察和理解。
同时,文学也可以激起读者的反思和行动,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1984》和《动物庄园》,以及一些现当代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和《活着》,无不通过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探讨人类的苦难和追求,引发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学习现当代文学也让我充分认识到文学的艺术性和价值。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的精妙,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读书心得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读书心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之读书心得读一本好书,我会很愉快,因为我闻到了他的味道。
读书季伴随着开学悄悄的来了,为了寻找一本不错的好书,着实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我算是一个爱书的闲人吧,平常喜欢看书写小说,对中国文学很是喜欢。
对每一位有过贡献的作者,我除了仰慕,就是看完他们的作品,并试着去融入他们所处的环境,怎样的灵感能够孕育出有灵性的文学著作。
这仅仅是对文学的热爱,可以说,文学占据了我整个心灵。
当我在众多本中挑选出一本,我选择了它,这个囊括了两个时代的文学,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读者和作家,他们在文学的隧道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脚印,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财富。
从小学开始,语文课上会不间断地提起萦绕在耳畔的名家,像鲁迅,老舍等,也许他们就是我唯一崇拜的文学家。
随着不断地学习,更多的名家出现在我的视角,渐渐地我发现,文学是个无底洞,不是一天两夜就能读得完,看得透的。
从儒家文化到百花齐放,不同性格的作家名人写着贴近生活的作品,不是一时兴起,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寻。
家庭的不如意,社会的腐败以及自身的诸多不幸,常常会给那些有灵感冲动的作家,抛开一切,拿起笔,挥洒着那一行行对现实批判一季度未来美好的向往。
读一本带着书生气质的著作,往往会凝神细视,揣摩作者的性格和当时的背景,再想想如今的生活,是否是作者笔下神往的境地。
真正喜爱文学的读者闲人,不一定要认识名家,还有他们的著作。
只要能够看懂一本带有主观作者的书,我想这已经足够了。
如果能够与书中的灵感共鸣,我想这该到了疯狂的地步了。
现当代文学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可以想象拜托了古代封建制度的中国,文学浪潮不断的的冲击着人们新的思想,一代代有着时代背景的作者不断地涌现,让枯燥无味的儒家文化不再孤单,新文化的出现让文学的格局发生了改变,从此百花齐放。
许多名家对现当代文学有着一致的看法:过去是一个单调的声音,全都得按照某种既定的政治标准来研究,学术创造的通道被堵上了;现在则开放了,自由多了,但如果缺少基本的评判标准,“多元化”也只落下个众声喧哗,表面热闹,却无助于争鸣砥砺,还会淹没那些独特的学术发现。
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_0

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现当代文学自己总结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伤痕文学”是一批深刻地控诉十年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作品的涌现,这批小说被称为“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主体是短篇小说,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新写实小说,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对个性极力张扬是徐志摩诗歌创作最主要的浪漫主义特色,具体表现有四大特点:一是注重理想境界的创造与描绘;二是抒发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三是塑造了众多抒情主人公形象;四是大胆的幻想、新奇的比喻及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继伤痕文学后,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中西文化在时代大潮下不可避免的激烈碰撞中语言精英知识分子深刻驾驭语言的内在张力与根植于民族灵魂深处的传统人文素养追溯式裂变的产物。
寻根文学往往通过对某一落后观念、某一愚昧表征、某一缺憾心智、某一悲哀现实渗透血液歇斯底里的透视,频频质问单纯的生命与本真的生活中夹杂的惨淡的厚重,不断叩击整体国民心理接纳与反叛的底线。
韩少功《爸爸爸》展现的是楚地固有的与现代断裂的孤僻闭塞的僵性的文明、野蛮的风俗与落后的生存状态。
当代文学作品读后感

当代文学作品读后感当代文学作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文字和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
每一本好的当代文学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沉浸其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阅读了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后,我深深地被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所触动,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当代文学作品给予了我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作家们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微妙而真实的故事中。
例如,在某本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境,但他从不放弃,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内心恐惧和外部困难。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人性中的坚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我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他人,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成长历程。
其次,当代文学作品让我对社会和人类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一本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一个虚构的社会,展示了人类的贪婪和自私。
这个故事让我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社会、推动正义,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道德价值观。
当代文学作品在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希望和改变的力量。
此外,当代文学作品也让我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作者的精心构思和细腻的描写,一本好的当代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例如,在某本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中。
这样的阅读体验让我明白,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表达,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激励。
通过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我开始更加关注艺术和美的存在,并努力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当代文学作品给予了我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对人性、社会问题和艺术美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代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扇通往人类内心世界的窗户。
我相信,通过不断阅读和思考,我将继续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成为一个更加理解人性、关心社会和追求美的人。
文学学习个人心得800字(精选12篇)

文学学习个人心得文学学习个人心得800字(精选12篇)文学学习个人心得篇1转眼间,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或多或少还是学到了些东西,思考了些东西,也感受了些东西。
初上这门课,第一感觉是懵的。
啥叫现当代文学?经过老师简单的一番讲解,貌似明白了,就是现代和当代的文学研究嘛,有点说了当没说的感觉,不过,以后估计就会知道了。
开始上课了,第二感觉是新的。
张老师想法很新奇,教法很新奇,简直让我“耳目一新”,越发对这门课开始好奇了。
然后上了两回课,第三感觉来了,但是这感觉不太好,是“烦”。
既是“烦恼”的烦,也是“心烦”的烦。
烦恼的是,老师让我们自己下去收集资料、整理、找切入点上课时进行分析,但是具体咋整并没说明;心烦的是,想要做好吧,就得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准备,想敷衍了事吧,又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所以每每都在纠结复杂的心情中,把“任务”完成。
没错,就是“任务”,一开始我确实是这么认为也是这样去做的。
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其实也蛮有乐趣的,是种“痛并快乐着”的乐趣。
再来说说每次的发言,刚开始确实很不习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偶尔还要应对张老师的“提问”和“点评”,每每让人都觉得有些尴尬和紧张。
不过,熟能生巧嘛,也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了,多几次似乎还蛮享受那种发言的感觉,每次都能对自己有些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不足或者少有的“优点”,想想也还是有点小开心。
最让我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吸引我的,就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也可以说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貌似大多数时候没有逻辑可言,基本都是跟着感觉走),总之说来,是一种人格魅力吧。
就那么随便说说,首先把自己乐的不要不要的,然后也把我们逗乐了。
这种幽默感,或许也是欣赏文学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吧。
听张老师讲文学,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学习,他总能在字里行间发现许多我们发现不了的“秘密”,并且对其进行想象、联想、扩宽、凝练等等,简直是信手拈来,这也是极为让我佩服的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文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现当代文学自己总结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伤痕文学”是一批深刻地控诉十年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作品的涌现,这批小说被称为“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主体是短篇小说,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新写实小说,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对个性极力张扬是徐志摩诗歌创作最主要的浪漫主义特色,具体表现有四大特点:一是注重理想境界的创造与描绘;
二是抒发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三是塑造了众多抒情主人公形象;四是大
胆的幻想、新奇的比喻及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
继伤痕文学后,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中西文化在时代大潮下不可避免的激烈碰撞中语言精英知识分子深刻驾驭语言的内在张力与根植于民族灵魂深处的传统人文素养追溯式裂变的产物。
寻根文学往往通过对某一落后观念、某一愚昧表征、某一缺憾心智、某一悲哀现实渗透血液歇斯底里的透视,频频质问单纯的生命与本真的生活中夹杂的惨淡的厚重,不断叩击整体国民心理接纳与反叛的底线。
韩少功《爸爸爸》展现的是楚地固有的与现代断裂的孤僻闭塞的僵性的文明、野蛮的风俗与落后的生存状态。
全景式有条不紊的风情勾勒,又恰到好处融化吸收了西方荒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韩少功所寻之根是一种对纯粹民族认同归属精神渴意
的期盼,是一种对顽强蓬勃令人无限憧憬无限神往的审美潜规则的复苏。
篇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感想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
提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觉得这些作品影响的不仅是在文学方面,更影响的是中国人民的人心,激励的是人们的精神!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我认为他当之无愧!
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这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
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文章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
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
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
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
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
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鲁迅用文字去唤醒当时昏庸的人们,反省自身,《狂人日记》这篇富含深刻哲理的短篇小说值得我们去回味,值得我们去深思。
“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对社会的恐怖心理。
他认定现在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
他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吃人”的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小说详细的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柔和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所谓的狂人,就是指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语无伦次,意识好象也有些不清。
狂人出生于封建社会,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他对社会的恐怖心理。
他认定他处
在“吃人”的世界中。
绝望当中狂人呐喊、呻吟,发出“救救孩子??”的绝望之音。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
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的这种难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绝望,“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才不是一个“感叹号”
而是“省略号”。
在他看来,这呼声俨然如将封闭在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的将死之人唤醒,使他们感到无法解脱的痛苦。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
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虽然这呼声十分微弱,但却令人看到了人类世界的最后曙光。
在这篇白话文小说中,亲情、友情全都变成了泡沫,血淋淋的社会里,人性与人权化蝶而飞,笼罩着人们的只有腐败、冷漠无情。
鲁迅把日记与精神病病人的内心独白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表现出鲜明的启蒙思想特征。
鲁迅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对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封建思想感到悲愤,不满缺少道德与仁义的社会风气,把社会中打着'仁义道德'招牌、实质是一副虚伪的面具、是丧失理智的限制通过一个”狂人”的日记展现在人们眼前,痛斥了现实社会,体现出鲁迅对社会的愤怒、不满、焦虑以及希望,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鲁迅先生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人深思。
篇三:如何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
如何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
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授课教师,我在这里讲述几个方面问题,来帮助大家学好这一课程。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大学中文系的重要地位
1、大学本科中文系课程设置
a、公共课:这是面向所有非本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
在国内高
校目前主要有外语、政治、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
中文系学生只学外语和政治。
B、专业课:这是所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必修或选修的中文专业课程,也就是中文系的传统课程。
c、技能课:这是所有师范类院校都要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师范素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这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写字、口语、中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法,等等。
此外,咱校中文系还开设了民族学、满语、承德地方史等课程,体现了咱校的民族性、地方性特色。
2、中文专业课课程体系
中文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又可区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类课程。
语言类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
文学类课程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
选修课是根据教师本人的兴趣、专长和研究方向在中文学科范围内开设的供学生选择攻读的专门课程。
3、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必修课
对中文系学生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最容易入门、最基础的课程。
与其他中文专业课程相比,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容易理解和接受,是最少门槛的学科。
与古典文学相比,它没有文言文这语言工具上的门槛;与外国文学相比,它没有历史背景、民族差别上的门槛;与文学概论相比,它没有理论抽象、哲学思辨上的门槛。
我们这个学科所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