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谈读书》
谈读书作文(优秀8篇)

谈读书作文(优秀8篇)篇一:谈读书作文篇一书有很多种。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好朋友。
选择一本好书并阅读它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小时候,童年故事是我最好的伙伴。
看完一个故事,脑子里总会想起其中的一个故事。
有时候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觉得无比幸福。
刚开始看名著,尤其是古文,比较难懂,经常请教老师和长辈;慢慢读,细细品味;不仔细阅读分析,什么都抓不住。
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一种书。
你必须像蜜蜂一样摘很多花才能说出秘密。
如果在一个地方被咬了,收入很有限,很干。
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智慧的金钥匙,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要吸取它的精华,多读书,好好读书,这样才能帮助自己。
篇二:谈读书作文篇二水,灵动纯澈,有着一望无际蔚蓝的恬静;山,深厚高远,却也有漫山遍野浅绿的生机;书,神秘深邃,蕴含着先贤睿智的哲思,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气质。
读书实为人生之乐。
读书赏景,乐在书中。
且翻开古卷,江南春的盛景会呈现眼前:千里莺啼婉转清脆,绿树红花交相掩映,且看那远处依山而建的城郭上有座酒庄,酒旗迎风飘扬,人们在午后的闲暇里对酌共饮,推杯换盏间消磨半日春光。
可转过另一座山头,却与先前的明媚和煦截然相反,一派静默萧然。
有多少亭台楼阁的身影伫立在细如花针、密如牛毛的烟雨中,愈显空灵迷蒙。
我深信,读书可以领略胜景,体会异朝古旧的风雅,乐在读书赏景中。
读书怡情,乐在书中。
砌一壶清茶,点一盏明灯,推开窗棂,月光照进一小格窗洒到纸面上,那隽永的诗句竟被温润了棱角。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若虚凝望着如水的月色,不禁想起心心念念的人,此时也应该在守着这轮明月吧?虽无法相见,他却希望月色能伴身侧、留心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亦有同样的思绪,即使亲人远在天边,共赏一轮明月,足矣。
古人的思乡思亲令我心绪难平,从而更加珍视亲情。
我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乐在读书怡情中。
读书励志,乐在书中。
静夜安谧,轻启书卷。
匡衡正在一孔微弱的灯下夜读,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正聚精会神的温习功课,车胤囊萤映雪,孔夫子纬编三绝。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理解:谈读书

谈读书【文本一】读书的方法①朱熹说:“读书别无法,只管看去便是法。
”所以,读书首先要“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然后才可以去寻找合适的方法,讲求读书的效果。
多次讲到读书方法的胡适也说,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②其次,读书要有选择。
现代社会,书籍汗牛充栋,博览群书固然可敬,但有所选择既是必然,也更为重要。
选择什么书来读?一是选择有趣的书。
读书最大的动力是兴趣,哪本书有趣就读哪本,想看什么,就读什么。
这可能是最初读书的动机,也是养成读书习惯的最好选择。
二是选择有用的书。
读书除了追求有趣,也可以是为了增长知识,增进才干。
古人也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最终也把读书落实到“用”上。
三是选择经典。
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精华,是历史的沉淀,是时间的选择。
它既能带给阅读者极为有用的知识,又能带给阅读者巨大的精神享受。
③再次,读书要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是朱熹“读书六法”之一。
什么是“熟读”?按朱熹的说法就是针对一本书反复读,直到读懂弄通为止。
当然,要把一本书读上十遍甚至几十遍,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不可能,也不可取。
但是,一般人对经典书籍多读几遍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
经典著作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旨,或者说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领悟、新的收获。
④“熟读”还有一层意思是“精读”。
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胡适在朱熹的基础上又加上“手到”,成为“四到”。
“手到”主要是指标点分段、查参考书、做笔记等。
⑤只是“熟读”还不够,还要“精思”,还要认真反复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指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孟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强调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思考,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不能完全相信书上所说,应当认真考察分析,辨识论证。
孔子、孟子的话说出了读书做学问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敢于怀疑,独立思考。
培根《谈读书》原文及评析

培根《谈读书》原文及评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一、内容结构1. 读书的目的- 培根开篇指出读书有怡情、傅彩、长才三个目的。
这三个目的分别在不同的情境下得以体现,如怡情在独处时,傅彩在高谈阔论中,长才在处世判事之际。
他还强调了读书对于不同类型人的作用,明智之士善用读书,驳斥了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和无知者羡读书的错误态度。
关于谈读书议论文范文【5篇】

关于谈读书议论文范文【5篇】关于谈读书议论文范文(篇1)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有些人的心也随着快速发展的科技越来越浮躁,有些人认为读书无用。
若读书无用,古今中外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热爱读书?我个人认为,读书有益。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人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受限于空间和时间,但当你拿起书的时候,就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读《论语》,你可以和孔子讨论教育之道;读《本草纲目》,你可以和李时珍探讨救人之术;读《水浒传》,你可以同各路英雄豪杰交谈碰面。
书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总能让人为它着迷,就如陶渊明,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可以增长才干。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
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爱上了读书。
使自己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
还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美谈传世。
一个爱读书的人和不爱读书的人是有本质区别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可以明白道理。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
”既然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明白,那么这些道理是怎么来的呢?自然是从书中来的。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可见,书使人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人就像是树木,通过读书就可以剪去自己身上多余的枝桠,让自己健康茁壮的成长。
就如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在十二三岁时明白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道理,从而认真刻苦,最终成为伟人。
都德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_关于谈读书议论文范文(篇2)书籍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像大地没有了阳光,鸟儿失去了翅膀。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生如果没有书籍,就称不上完美的人生,读书让我们的人生更完美。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5篇)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5篇)篇一谈读书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
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
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
”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死书。
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第一,读书让人获得知识。
这是最浅显的作用。
我们从小到大所读的教科书目的也大于此。
它让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渊博的学识,也让人们得到学位和工作,这些无足轻重的“副产品”。
这一层的读书只是为了生活和学识。
不可否认,知识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第二,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
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了风味,他在写作中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着此间浅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读书中体味的素养吗?第三,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
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可以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地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
谈读书课文

《谈读书》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是朱光潜。
以下是《谈读书》的部分原文: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
比如看一张网,总不至当东牵一条,西扯一条,结果所得只是零零碎碎知识片段。
读书时,好比先看各作者的主张,即其中心,然后按主张分类组织,既可澄清自己头脑,又可使书为我所用,自能形成系统。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各有药石可治。
人们读书如同蜜蜂采蜜一样不必固定在一处采一处之花酿的蜜既甘又苦同样地若把所读之书换一种读法也许就会得出新鲜的见解。
关于谈读书议论文800字_议论文范文_

关于谈读书议论文800字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习能让人从中获得知识,知识能提高人的能力;从而改变命运,因此读书能改变命运。
读书,从学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谈读书】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习能让人从中获得知识,知识能提高人的能力;从而改变命运,因此读书能改变命运。
读书,从学开始。
古代劝学诗篇数不胜数。
春秋有《孔子劝学》,三国时期有,《孙权劝学》,唐代有《颜真卿劝学》等。
孔子曾说过:人非圣贤,并非一生出来就拥有丰富的知识,而是靠一点一滴学和积累出来的,就算你有聪颖的天赋也还需勤奋学习,多加实践,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自我。
在孙权劝学诗篇里,吕蒙经过孙权的劝勉,虚心学习,最后有了惊人的变化,不再是以前那个有勇无谋,鲁莽的吴下阿蒙,让人刮目相看。
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当然有人也会这么说:现在有许多人不读书不也照样当了大老板,赚了很多钱吗?而那些大学生、研究生、硕士、博士却回家务农的务农、卖鱼的卖鱼、卖猪肉的卖猪肉,读书那么苦那么累,我何必要让自己去受那个罪呢?呼……我差点吐血了,这些话差点让我无言以对了。
但是,有的人因为读书而改变其命运那我们又该怎么说呢?那沉醉于五物的六一居士――欧阳修不就是因为靠读书来改变其命运的典型例子吗?欧元修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此家里非常穷困,没有金钱可供他上学,但欧阳修为了改变他士人借书来读的命运,他要求祖母用树枝再地上教他认字,稍长大后他又向士人借书来读,为了更好地学习,有时会趁机抄下来读,他总认为惟有读书方能改变他得命运。
就这样,他宝贵的童年就这样与书为伴,虽然命运对他很不公,但是他通过读书来改变其看似不可改变的命运,因为他的刻苦学习让他名留于史。
也正是因为他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才成就他往后的成就,才能写出《醉翁亭记》等流传千古的佳作。
虽然我不敢说读书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我敢肯定地说:不读书肯定不会改变命运。
我们曾学过不少关于读书的诗歌,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都是告诫我们从小要努力读书、学习。
关于谈读书议论文600字(优秀)

关于谈读书议论文600字(优秀)【篇一】读书,读一本好书,不仅能充实一个人的灵魂,也能使那个人的灵魂变得高尚。
读书,能让我浮的心情变得平静,读书真好!每当读到一本好书,我就能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书的内容中。
好像身边的喧闹也会立马消失,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如停止了活动一般,只剩下我,去感受作者写作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境界。
***音在《窃读记》中写过,她每天都会去书店偷偷看书,下雨天和人多时是最好的读书借口,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和《我的“长生果”》都和读书有关。
前者可以只拿一本书,去环游世界;后者从小人书一直慢慢看到世界名著……这一切,都是源于对书的热爱。
虽然我没有办法拿着一本书,用不同的心情翻来覆去地看,也不能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但是,我对书的热爱并不亚于他们。
在书中,我能找到与作者引发共鸣的句子,好像作者明白我的内心想法,我们好似一堆从未谋面的知己。
在书中,我也能找到快乐,那些幽默通俗易懂的字句,也时常让我抿嘴一笑。
读书,就想是在与一位良师益友沟通交流。
它会告诉我做人的道德伦理,也会教导我应该如何处事,如何面对人生中必须经历的大风大浪。
我常常会为自己以前的做法而感到惭愧,因为从书中我读到了比我处理事情好一百倍的做法。
读书不只是单单地区“和尚念经”,二而是要用自己的感情去读,用心去读。
书是我一生的知己,读书真好!【篇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些名言是和读书息息相关的。
我们现在课程很多,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试抚心自问:我们每天真抽不出一点时间吗?只要你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多页,一年就可以读四五本书,这样的积少成多不但可以开拓你的视野,还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这也说明了,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社会有许多人都比你忙,但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弗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都是抽闲暇的时争分夺秒的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读书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
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弗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人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
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
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导出一种兴趣。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
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
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
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1.本文论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②段中列举了弗兰克林和孙中山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尔文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