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司法考试国际法冲刺复习:战争犯罪
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犯罪与国际法

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犯罪与国际法在回顾世界大战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看到了许多战争犯罪的发生,这些犯罪行为直接违背了国际法的规定和原则。
本文将探讨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犯罪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国际社会对于这些犯罪行为的追责与惩处。
一、战争犯罪的定义与种类战争犯罪,顾名思义,即指在战争期间或战争结束后,违反国际人道法或国际人权法的行为。
战争犯罪的种类繁多,可以包括战争中的屠杀、奴役、强奸、种族灭绝、战争贩卖人口等。
这些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人类的尊严和权利,给受害者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二、国际法对战争犯罪的规定与原则国际法作为国际社会约束国家行为的规则体系,为战争犯罪的追责与惩处提供了法律基础。
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作为国际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 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国际人道法强调保护在武装冲突中的无辜者及其他受到武装冲突影响的人们。
《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对战争期间应遵守的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残忍、不人道的手段,保护被俘人员和平民的权益。
2. 国际人权法的规定国际人权法主要通过《联合国人权宣言》和其他国际公约来确立和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禁止酷刑等。
在战争犯罪的背景下,国际人权法对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三、国际社会对战争犯罪的追责与惩处世界大战及其后的一系列战争犯罪导致了无数无辜者的伤亡,这些犯罪行为对于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宁构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这些犯罪行为,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进行追责与惩处,以确保战争犯罪行为不再被容忍。
1. 军事法庭的设立为了对战争犯罪进行惩处,国际社会成立了一系列军事法庭,例如纳粹战犯审判和东京审判。
这些军事法庭以独立、公正和透明的方式,对涉及战争犯罪的个人进行审判,以维护国际法的权威和尊严。
2. 国际刑事法庭的设立为了更有效地处理战争犯罪和其他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国际社会于1998年成立了国际刑事法庭。
该法庭负责审理涉及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及人道主义罪行等的案件,为全球追责和惩处战争犯罪提供了法律机制。
司法考试国际法战争武装冲突法试题及答案(2)

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国际司法实践开创了对战争犯罪通过国际司法机构进⾏追究的先例?()A.纽伦堡审判B.联合国前南刑事法庭C.联合国卢旺达国际法庭D.东京审判正确答案:A,D2、下列哪些犯罪属于国际法上的战争罪()A.掠夺罪B.屠杀罪C.危害和平罪D.危害⼈类罪正确答案:C,D3、设⽴国际刑事法院是⼈类法制的⼀个开创性尝试,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管辖权()A.所涉⼀⽅或多⽅是缔约国B.被告⼈是缔约国国民C.有关国际罪⾏是在缔约国境内实施的D.⾮缔约国接受国际刑事法院对其境内实施的或由其国民实施的⼀项具体犯罪的管辖权正确答案:A,B,C,D4、关于国际法院的管辖权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法院的当事⽅可以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也可以不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B.⾃愿管辖是指在现⾏条约或者协定中,各⽅⾃愿同意将有关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不需要再有特别的协定C.协定管辖是指在争端发⽣后,当事国达成协议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D.要接受任择性强制管辖,当事国必须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正确答案:A,D5、甲国是永久中⽴国,下列哪些⾏为属于其违反永久中⽴义务A.允许⼄国军队过境B.对来⾃丙的侵略⾏为进⾏⾃卫C.为了防⽌丁国的⼊侵,与戊国订⽴防御协定D.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允许联合国在其境内建⽴军事基地正确答案:A,C,D6、现代国际法禁⽌以战争作为推⾏国家政策的⼯具,第⼆次世界⼤战结束后,在德国纽伦堡成⽴了军事法庭,规定了战争犯罪,战争犯罪包括:A.破坏和平罪B.战争罪C.危害⼈类罪D.海盗罪正确答案:A,B,C7、第⼆次世界⼤战后,两个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以及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实践确⽴了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并得到了联合国⼤会的肯定。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其中的原则?A.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为的⼈承担个⼈责任,并因此⽽受惩罚B.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可以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C.被告的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D.政府或上级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责任的理由正确答案:A,C,D。
法学中的国际刑法与战争罪行

法学中的国际刑法与战争罪行引言国际刑法作为法学中的重要分支,以其对国际犯罪的追究和惩治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战争罪行的审判和处理过程中,国际刑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法学中的国际刑法与战争罪行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国际刑法的概念与原则1.1 国际刑法的定义国际刑法指的是一系列规范和国际机构对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进行追究和惩治的法律体系。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维护全球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1.2 国际刑法的原则在国际刑法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是不可或缺的,包括普遍管辖原则、不可放弃的国家主权原则和等级平等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国际刑法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第二部分:战争罪行的国际刑法框架2.1 战争罪行的定义战争罪行是指在武装冲突中,依照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法所规定的标准,任何有组织的团体、武装力量或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这些罪行包括战争罪、反人类罪等。
2.2 国际刑事法院的角色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法庭,负责审判涉及战争罪行的个人,以确保国际刑法的有效实施。
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刑法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三部分:战争罪行的案例分析3.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战争罪行纳粹战争罪行是二战期间最为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包括大规模屠杀、集中营的建立和种族灭绝等。
纳粹战争罪行成为国际刑法对战争罪行追究和惩治的重要案例。
3.2 卢旺达内战期间的种族灭绝罪卢旺达内战期间,种族灭绝罪在国际刑法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量的屠杀和种族清洗行为使得国际刑事法院对战争罪行的审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国际刑法对战争罪行的意义与挑战4.1 国际刑法的意义国际刑法对战争罪行的追究和惩治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维护全球社会的正义,也可以对战争罪行的加害者起到震慑作用,使其意识到犯罪行为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4.2 国际刑法面临的挑战国际刑法在追究战争罪行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国家主权的限制、设计和运作的复杂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克服。
法考《国际法》复习题集(第1401篇)

2019年国家法考《国际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乙两国边界附近爆发部落武装冲突,致两国界标被毁,甲国一些边民趁乱偷渡至乙国境内。
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33题,单选)A、甲国发现界标被毁后应尽速修复或重建,无需通知乙国B、只有甲国边境管理部门才能处理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C、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仅能由乙国边境管理部门处理D、甲乙两国对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责任>>>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边界和边境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边境制度。
A项,双方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界标被移动、损坏或灭失,若一方发现上述情况,应尽快通知另一方,在双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修复或重建,A项错误。
BC项,对于边境事件的处理,相邻国家通常通过协议,由双方代表成立处理边境地区事项的机构,专门处理边境和边民有关的问题,如偷渡、违章越界、损害界标等事项。
本题中,对于偷渡问题应由甲乙两国成立的共同机构进行管理,B、C错误。
D项,对于界标的维护,在已设界标边界线上,相邻国家对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责任,应使界标的位置、形状、型号和颜色符合边界文件中规定2.甲国公民詹某在乙国合法拥有一幢房屋。
乙国某公司欲租用该房屋,被詹某拒绝。
该公司遂强行占用该房屋,并将詹某打伤。
根据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一项是正确的?A、詹某应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请求B、詹某可以将此事件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C、詹某应向甲国驻在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D、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4节>国际保护人权机制【答案】:B【解析】:当国民权利受损时,请求外交保护是权利而非义务,选项A“应……请求”的提法错误;对乙国公司强行占有甲国公民詹某房屋的行为发生在乙国,乙国对该争端享有属人和属地管辖权,詹某当然有权将该事件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B项正确;外交团不是特别使团。
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必看(十一)

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必看(十一)11国际法第十一章战争与武装冲突法主讲教师:周建海第十一章战争与武装冲突法一、概述国际法作为调整国际关系的法律,它不仅调整和平时期的国际关系,也调整国家之间在发生战争或武装冲突时期的国际关系。
作为完整体系的国际法,包括和平法和战争法两大部分。
和平法亦称平时国际法;战争法亦称战时国际法。
有国际法上的战争,就有战时中立问题,所以传统的战争法还包括中立法。
近代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国际法著作——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即以战争法为重点,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法的主要内容。
今天,世界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武装冲突时有发生,战争法与武装冲突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也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着。
因此,在现代国际法中,研究战争法问题仍有其重要意义。
(一) 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概念国际法上的战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以武力推行国家政策造成的武装冲突事实和由此而产生的法律状态。
这一定义表明:1、战争是国家之间的行为。
2、战争是国家之间的武装敌对行为,即有武装冲突发生的事实。
3、战争是因武装冲突的事实而产生的一种法律状态。
武装冲突指未构成战争状态的武装对立,其往往表现为局部的,有时是偶然发生的、暂短时间的、未经宣布战争状态的的武装斗争形式。
在国际法上,战争与武装冲突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却往往难以截然分开。
一般而言,战争由武装冲突发展而来,但武装冲突不一定都发展为战争。
武装冲突只有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由“交战国的意向”(animus belligerence)表示战争状态开始时才发展为战争。
区分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标准取决于“交战意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被禁止,被宣布为国际罪行,因而,一些国家在以武力推行国家政策时往往避开“战争”的字眼,但从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来看,禁止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已成为国际的基本原则,而不论从事战争还是发生武装冲突,都有使用武力的事实,除非有法律依据,否则便不能推卸国际法上的责任。
法考《国际法》复习题集(第2223篇)

2019年国家法考《国际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国与乙国因种族冲突爆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根据国际法有关战争法的规定。
下列战争开始后引起的法律后果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交战是两国的国家行为,因此,私人之间的商业关系无须被废止B、两国问的互助条约立即废止,但两国参加的规定战争行为规范的条约自动生效C、两国可以对其境内对方人民即敌国人民的私产予以限制和没收D、交战国执行医院任务的船舶也在拿捕之列>>>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8章>第1节>战争状态与战时中立【答案】:D【解析】:甲乙两国间已处于法律上的战争状态。
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可予没收,但是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等除外,A错。
对于敌国国民的私产,无论是否位于其境内或占领区内,都不得予以没收。
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而对占领区内的敌国国民之私产仅可以对可供军事需要的财产征用,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BC错误。
战争状态对于敌国公民的影响:交战国对其境内的敌国公民可实行各种限制,如进行敢侨登记、强制集中居住等,D正确。
2.外交保护或外交保护权是指一国国民在外国受到不法侵害且依该外国法律程序得不到救济时,其国籍国可以通过外交方式要求该外国进行救济或承担责任,以保护其国民或国家的权益。
下列关于外交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甲国国民丁某在乙国受到当地歹徒的抢劫,甲国可直接对丁某进行外交保护B、甲国国民史密斯在乙国受到侵害,他同时具有乙国的国籍,甲国不能对其进行外交保护C、甲国国民约翰受到乙围不法侵害后,不需在乙国国内寻求司法或行政方面的救济,甲国可以直接提起外交保护D、国家的外交保护权只能应公民的请求而行使>>>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外交保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上的个人——外交保护。
2019年司法考试《国际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19年司法考试《国际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司法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能够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一、单选题1、历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法律文件是( )。
A、1907年的《海牙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B、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C、1919年的《国际联盟盟约》D、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争开始后的法律后果的是( )。
A、外交关系断绝B、条约关系断绝C、领事关系断绝D、经贸关系断绝3、《联合国宪章》第51条规定会员国为了______能够使用武力。
( )A、打击侵略者B、实行单独或集体的自卫C、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D、援助受侵略者4、下列关于战争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传统战争法只调整国家间的战争行为,现代战争法中的很多规则也被适用于非战争的武装冲突B.传统战争法中,海牙体系主要是关于规范作战手段和方法的条约和惯例,日内瓦体系则主要是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条约和惯例C.根据《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战争犯罪的罪名主要包括灭绝种族罪、反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D.根据纽伦堡原则,战争中受命对平民实行屠杀的士兵不能免除其国际法上的责任,且不适用追溯时效制度,他国不得以政治犯名义给予其庇护5、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现代国际法上,下列武器类型中哪一种武器本身尚未被战争法规则明确地直接禁止?A、核武器B、生物武器C、毒气化学类武器D、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6、甲国与乙国在一场武装冲突中,各自俘获了数百名对方的战俘。
甲、乙两国都是1949年关于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保护的四个《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
根据《日内瓦公约》中的相关规则,下列哪种行为不违背国际法?A、甲国拒绝战俘与其家庭通信或收发信件B、甲国把乙国的战俘作为战利品在电视中展示C、乙国没收了甲国战俘的所有贵重物品,上缴乙国国库D、乙国对被俘的甲国军官和甲国士兵给予不同的生活待遇7、______规定一切极度残酷的武器均须禁止,即使战争法条约没有规定。
法律知识:国际刑事司法中的战争犯罪和国际刑法机构

法律知识:国际刑事司法中的战争犯罪和国际刑法机构随着世界的发展,国际刑事司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战争犯罪作为国际刑事司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打击战争犯罪,国际社会成立了一系列的国际刑法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刑事法院。
本文将就战争犯罪和国际刑法机构进行阐述,并探讨国际刑事司法的发展,总结国际刑事司法的意义。
一、战争犯罪战争犯罪是指在战时或战争结束后,任何一方所犯的、毁灭性的、大规模的或针对特定人群的恶意罪行。
它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从事侵略的罪行。
即,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挑衅、入侵、占领等行动。
2.战争中的暴行。
即,故意杀戮平民、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屠杀、强奸等。
3.利用群众惨状的罪行。
即,在针对平民的战斗中,利用平民作为人质、盾牌。
4.在战争中的实施的罪行。
即,在战争中攻击证明不会再成为作战目标的建筑、设施。
战争犯罪严重危害人类的安全和尊严,影响正常的民间生活。
因此,国际社会已经引入了一系列措施,以便惩罚和预防这种罪行的发生。
二、国际刑法机构国际刑法机构是通过国际协议成立的、以打击战争罪行、种族灭绝和人道主义罪行为目标的法院、委员会、专家组或专门检察机构等国际司法机构。
这些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庭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真正国际性质的刑事司法机构,其处理的事项包括战争罪行、人类罪行和侵略罪。
2.或罗斯国际刑事法院或罗斯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3月成立,旨在对旷日持久的南苏丹内战中的罪行进行调查和起诉。
3.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特别法院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特别法院负责起诉和审判该部队在科索沃冲突、卢旺达种族灭绝等事件中犯下的罪行。
4.国际联合刑事法院国际联合刑事法院曾对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调查涉及罪行,也曾起诉东帝汶内战案。
这些机构的建立和运营对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我们预防和惩治战争犯罪等危险事件也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司法考试国际法冲刺复习:战争犯罪
一、战争犯罪的概念
(一)概念
传统国际法中的战争犯罪,仅指交战国军队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
的行为,包括使用有毒或其他被禁止的武器,杀害或虐待战俘,攻击、掠劫和屠杀平民等行为。
因为在传统国际法,国家有战争权,所以发
动或从事战争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对国际法的违背或国际罪行。
1928
年《巴黎非战公约》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特别是
《联合国宪章》规定不得以与宪章不符的方式非法使用武力,从而任
何非法从事战争或使用武力的行为都是违背国际法的,并可能涉嫌构
成战争犯罪。
这种发展扩大了战争犯罪的范畴。
基于此,也有人将传
统国际法中的战争犯罪的概念称为狭义用法,而扩大了范畴的战争犯
罪的概念称为广义的用法。
(二)对于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惩罚的实现在国际法中对于战争犯罪
的审判和惩罚的实现,开始于“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在此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对于战争期间德国野蛮暴行,受害国人民以前强烈要求审判和惩处作为罪魁祸首的德皇威廉二世。
协约国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组织了特别军事法庭。
但审判因
为荷兰拒绝引渡德皇而未果。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实行,开创了
追究个人战争刑事责任实践,确立和证实了一系列相关战争责任、战
争犯罪和惩罚的国际法原则。
其中1945年《伦敦协定》及《欧洲国际
军事法庭宪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等文件,对于国际法特
别是战争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纽伦堡原则
纽伦堡原则是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和审判
实践所确立和形成的关于追究战争责任、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
它构
成了现代国际法中相关战争犯罪和惩罚规则框架的基础。
该原则包括:(1)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应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
(2)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3)被
告的官职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4)政府或上级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5)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
权得到公平审判;(6)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
反人道罪;(7)参与上述罪行的共谋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
在纽伦堡原则的基础上,国际法对于战争犯罪实行追究的规则和
原则又有一些新的发展,如确立了战争罪行和危害人类罪不适用法定
时效,战争罪犯不得予以庇护,各国应在引渡战争罪犯和危害人类罪
犯的问题上实行合作等原则。
(四)战争犯罪的罪名
根据《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战争犯罪包括以下三类:
1.危害和平罪。
该罪是指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
反国际条约、协定或保证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任何上述行为的共同
计划或同谋。
2.战争罪。
该罪是指违反战争法规与习惯的行为,此种违犯应包
括但并不限于对在所占领土内的平民之谋杀、虐待,为使其从事奴隶
劳役或任何其他目的的放逐,对战俘或海上人员之谋杀或虐待,杀害
人质,劫掠公私财产,任意破坏城市、集镇或乡村,或从事非根据军
事需要之破坏。
3.违犯人道罪。
该罪是指在战争发生前或战争实行中,对任何居
民之谋杀、灭绝、奴化、放逐及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任何政治、种
族或信仰的原因所实行的迫害。
战后国际法的发展,持续确认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原则和确
立的罪名,并且对罪名下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明确和细化。
在此
领域中,迄今最为重要的发展是1998年《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该
公约对上述各项罪名的具体范围都作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
例如,
仅上述罪名中的战争罪一项,就包含了严重破坏1949年日内瓦公约
的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已确定的适用于国际武装冲突的法规和习惯
行为等四大类共40个子类的行为。
二、惩罚战争犯罪的主要国际司法实践
(一)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纽伦堡审判是根据1945年《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伦敦协定)及其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宪章)成
立的欧洲军事法庭(纽伦堡法庭),对“二战”中的德国主要战犯所实
行的审判。
法庭于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在纽伦堡先后对24名
被告(在审理过程中,2 人死亡或丧失行为水平)中的22人实行了审理
和宣判。
东京审判是由1946年远东盟军统帅部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设置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中的日本战犯实行的审判。
法庭自 1946年5月至1948年Il月,先后对28名被告(3人在审理过
程中死亡或丧失行为水平)中的25人实行了审理和判决。
法庭最后判
处了东条英机等7人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无期徒刑,东乡茂德等2人有期徒刑。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开创了对战争犯罪通过国际司法机构实行
追究的先例,其所确立的相关原则对于以后战争法乃至整个国际法的
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二)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和联合国卢旺达国际法庭
前南国际法庭全称是“起诉应对1991年以来前南斯拉夫境内所犯
的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负责的人的国际法庭”。
它是根据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