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方程式专题
高二暑期提高班专题008——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应用专题(三)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应用专题(三)1、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又已知:H2O(g)=H2O(l);△H2=-44.0 kJ·mol—1,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2、知(1)H2(g)+1/2O2(g)=H2O(g);△H1=akJ/mol,(2)2H2(g)+O2(g)=2H2O(g);△H2=bkJ/mol(3)H2(g)+1/2O2(g)=H2O(l);△H3=ckJ/mol,(4)2H2(g)+O2(g)=2H2O(l);△H4=d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 B.b>d>0 C.2a=b<0 D.2c=d>0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可表示如下:H+(aq)+OH-(aq)=H2O(l);△H=-57.3kJ/mol向1L1mol/L的NaOH(aq)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为△H1、△H2、△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2>△H3>△H1C.△H1=△H2=△H3D.△H1>△H3>△H24、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 + 49.0 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1,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1) =2H2(g)+O2(g) ;△H=+285.5KJ/mo1B.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CH4(g)+O2(g)= 1/2CO2(g)+H2O(1);△H=-445kJ/mol C.已知2C(s)+O2(g)=2CO(g);△H=-221kJ·mol-1,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1 D.HF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1);△H= 一57.3kJ/mol 6、对于反应C2H4(g)→C2H2(g)十H2(g),2CH4(g)→C2H4(g)+2H2(g)当升高温度时都向右移动①C(s)+2H2(g)→CH4(g);△H1②2C(s)+ H2(g)→C2H2(g);△H2③2C(s)+2H2(g)→C2H4 (g);△H3。
1.1.2 热化学方程式(解析版)

1.1.2 热化学方程式1.已知:H2(g)+F2(g)====2HF(g) ΔH=-546.6 kJ·mo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的氢气和22.4 L的氟气吸收546.6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546.6 kJC.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高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 mol H—F键的键能比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的键能之和大546.6 kJ【答案】A【解析】只有在标准状况下,A才正确;1 mol H2(g)和1 mol F2(g)反应生成2 mol HF(g)放出546.6 kJ热量,而HF(g)→HF(l)是放热过程,B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正确;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546.6 kJ·mol-1,D项正确。
2.已知在101kPa、25℃条件下,已知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 + O2(g) ═ 2H2O(l);△H=﹣142.9kJ/molB.2H2(g) + O2(g) ═ 2H2O(l);△H=﹣571.6kJ/molC.2H2 + O2 ═ 2H2O;△H=﹣571.6kJ/molD.2H2(g) + O2(g) ═ 2H2O(l);△H=+571.6kJ/mol【答案】B【解析】已知1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4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kJ热量,△H<0,则A、D项错误;C项中各物质为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B正确。
3.lmol碳完全燃烧后可放出393.5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O2(g)=CO2(g) △H=+393.5kJ/molB.C(s)+1/2O2(g)=CO(g) △H=﹣393.5kJ/molC.C+O2=CO2 △H=﹣393.5kJ/molD.C(s)+O2(g)=CO2(g) △H=﹣393.5kJ/mol【答案】D【解析】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应小于0,为负值,A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B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C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反应放热,△H<0,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H=393.5kJ/mol,D项正确。
高考化学专题强化练试题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

专题强化练(二) 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l) ΔH 1=-571.6 kJ ·mol -1,则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 2O(l)===2H 2(g)+O 2(g) Δ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分子数B .该反应中ΔH 2>0C .该反应中ΔH 2=-571.6 kJ ·mol -1D .该反应与题述反应互为可逆反应解析:选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
该反应是2H 2(g)+O 2(g)===2H 2O(l) ΔH 1=-571.6 kJ ·mol -1逆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ΔH 2=+571.6 kJ ·mol -1,但该反应与题述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因为二者的反应条件不同。
2.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O 2(g)===SO 2(g) ΔH 1=-297.16 kJ ·mol -1②S(正交,s)+O 2(g)===SO 2(g) ΔH 2=-296.83 kJ ·mol -1③S(单斜,s)===S(正交,s) ΔH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 3=+0.33 kJ ·mol -1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S(单斜,s)===S(正交,s) ΔH 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 .S(单斜,s)===S(正交,s) ΔH 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解析:选C 由已知,反应③=①-②,则由盖斯定律可得三个反应的焓变关系为ΔH 3=ΔH 1-ΔH 2=(-297.16 kJ ·mol -1)-(-296.83 kJ ·mol -1)=-0.33 kJ ·mol -1,故A 错;反应③焓变小于零,为放热反应,S(单斜)所含能量高于S(正交)所含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故B 、D 错,C 正确。
考点02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测

考点02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核心考点梳理】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示例: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表示的意义是在25 ℃、101 kPa下,1 mol 气态H 2与0.5 mol 气态O 2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若在25 ℃、101 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特别注明。
(2)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固体)、l(液体)或g(气体)、aq(溶液)。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同一反应的ΔH 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注意可逆反应的ΔH 和实际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区别: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ΔH 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二、燃烧热1.燃烧热的概念:在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 -1。
2.注意事项:“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是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物质。
完全燃烧时,下列元素要生成对应的物质:C→CO 2(g),H→H 2O(l),S→SO 2(g),N→N 2(g)等。
生成的水为液态不能是气态。
3.燃烧热的意义:甲烷的燃烧热为ΔH =-890.3 kJ·mol -1,它表示在25 ℃、101 kPa 时,1 mol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H 2O 时放出890.3 kJ 的热量。
燃烧热指1 mol 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无关。
配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先把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再配平其他物质。
【核心归纳】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要求2.“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一看方程式是否配平 二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三看ΔH 的“+”“-”符号是否正确 四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 -1” 五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3秋·广东揭阳·高二统考期末)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
1.1.2 热化学方程式【含答案及解析】

1.1.2 热化学方程式【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 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 H 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也不相同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焓变单位是kJ•mol −1 ,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 .当反应放热时Δ H >0,反应吸热时Δ H <0C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 H 为“−”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 H 为“+”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 2SO 2 +O 2 2SO 3 ΔH = − 196 . 6 kJ/molB . H 2 (g)+ O 2 (g) H 2 O(l) ΔH = − 285 . 8 kJ/molC . 2H 2 (g)+O 2 (g) 2H 2 O(l) ΔH = − 571 . 6 kJD . C(s)+O 2 (g) CO 2 (g) ΔH = +393 . 5 kJ/mol4. 热化学方程式C(s)+H 2 O(g) CO(g)+H 2 (g) ΔH=+131 . 3 kJ·mol − 1 表示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 . 3 kJ能量B . 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 . 3 kJ热量C . 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 . 3 kJD .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 . 1 kJ5.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会产生误差的是A .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用Ba(OH) 2 代替NaOH,用H 2 SO 4 代替HClB .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某溶液的pHC .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D .使用天平称量时误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6. 已知1 g火箭燃料肼(N 2 H 4 )气体燃烧生成N 2 (g)和H 2 O(g)时,放出16 . 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 N 2 H 4 +O 2 N 2 +2H 2 O ΔH= − 534 . 4 kJ·mol − 1B . N 2 H 4 (g)+O 2 (g) N 2 (g)+2H 2 O(g) ΔH= − 534 . 4 kJ·mol − 1C . N 2 H 4 (g)+O 2 (g) N 2 (g)+2H 2 O(g) ΔH=+534 . 4 kJ·mol −1D . N 2 H 4 (g)+ O 2 (g) N 2 (g)+H 2 O(g) ΔH= − 16 . 7kJ·mol − 17. 已知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 S(g)+3O 2 (g) 2SO 2 (g)+2H 2 O(l) ΔH=a kJ·mol − 12H 2 S(g)+O 2 (g) 2S(s)+2H 2 O(l) ΔH=b kJ·mol − 12H 2 S(g)+O 2 (g) 2S(s)+2H 2 O(g) ΔH=c kJ·mol − 1下列关于a、b、c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a>b>c B.a>c>b C.c>b>a D.b>a>c8.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 . 3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练习一本专题的复习同学们应该抓住以下几点的复习:(1)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①△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符”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一般为kJ/mol。
②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在25℃.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⑤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 也要加倍。
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2)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计算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 单一反应的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数据列比例关系式。
2. 多步反应的计算:运用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包括△H)进行加或减,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后,再列比例关系式。
3、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 计算反应热的规范书写:(1)设未知量,写方程式,列比例式,求解,答。
(2)必须代数据,且数据后必须带单位。
(3)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每种物质的聚集状态。
(4)注意正负号:放热反应的△H必然为负,但题目要求放出的热量时,放出的热量必须为正!(5)△H为对应于某一特定反应的反应热,而不是某种物质的反应热,因此不能在△H 后用下标或加括号代表某种物质的反应热!(6)不能出现“3molC2H2的燃烧热”类似的表述!(7)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用数字代表即可,不需要写出中间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的经典讲解与习题

热化学方程式的经典讲解与习题热化学方程式一、考查内容及方式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般热化学方程式书写:⑴ 必须注明各过渡态、生成物的状态(s 、l 、g 、aq ),另外不标“↑”和“↓”符号。
(2)△H 中“+”“-”运用准确;数值与系数对应;单位都用kJ/mol 如 SO3(g)+H2O(g)= H2SO 4(l) △H=-286 kJ/mol表示燃烧热或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有特殊要求. 表示某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要求可燃物系数为1,且燃烧中间体为稳定状态. 如C 应转化为CO 2, H 2应转化为H 20(l).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强酸强碱生成1mol H20(l)且不伴随其他离子反应如沉淀生成。
2. 反应热的比较( 1)比较△H 大小时,要带“+”“-”比较;比较反应热大点小时,要去掉“+”“-”看绝对值.3. 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A 利用能量变化图像计算 B 利用键能计算C 利用科特定律计算D 混合物燃烧能量计算。
4. 中和热测定掌握实验装置,所需仪器,计算原理。
∆H=-cm(t1-t2)/ n H2O kJ/mol,二基础练习1、25 ℃,101 k Pa时,强酸强碱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2-A.2H +(aq) +SO 4(aq)+Ba 2+(aq)+2OH(aq) =BaSO4(s)+2H2O(1) ; ∆H=-57.3 kJ/mol -11H 2 SO 4(aq) = K 2SO 4(aq)+H2O(l); ∆H=-57.3kJ/mol 2225C.C 8H 18 (l)+ O 2(g) = 8CO2 (g)+ 9H2O (g); ∆H=-5518 kJ/mol 2D.2C 8H 18(g)+25O2 (g) =16CO2 (g)+18H2O(1); ∆H=-5518kJ/mol B.KOH(aq)+2、已知31g 白磷变成31g 红磷放出18.39KJ 热量,下列两个反应中:4P (白磷,s )+5O2(g )=2P 2O 5(s )△H 1= -Q 1 KJ/mol4P (红磷,s )+5O2(g )=2P 2O 5(s )△H 2= -Q 2 KJ/molQ 1和Q 2的关系为△H 1 和△H 2的关系为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确知在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 4) 为燃料和NO 2作氧化剂, 这两者反应生成N 2和水蒸气. 又已知:①N 2(气)+2O2(气)==2NO2(气); △H=+67.7kJ/mol①②N 2H 4(气)+O2(气)=N2(气)+2H2O(气); △H =-534kJ/mol②试写出肼与NO 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能表示对应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 、CO(g)+B 、C(s)+1O 2(g)=CO 2(g);△H =-283.0 kJ/mol 21O 2(g)=CO(g);△H =-110.5 kJ/mol 21C 、H 2(g)+O 2(g)=H 2O(g);△H =-241.8 kJ/mol 2D 、2C 8H 18(l)+25O 2(g)=16CO 2(g)+18H 2O(g);△H =-11036.0 kJ/mol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1-CH 4(g)+O 2(g)=CO 2(g)+H 2O(l);△H =-445.15 kJ·mol 1 223-CH 4(g)+O 2(g)=CO(g)+2H 2O(l);△H =-607.3 kJ·mol 1 2CH 4(g)+2O 2(g)=CO 2(g)+2H 2O(l);△H =-890.3 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g);△H =-802.3 kJ·mol 1则CH 4的燃烧热为--A 、445.15 kJ·mol 1 B 、607.3 kJ·mol 1--C 、890.3 kJ·mol 1 D 、802.3 kJ·mol 13、已知:C (金刚石)=C (石墨);△H =-Q (Q >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大的是-A 、C (金刚石)+B 、C (石墨)+1O 2(g)=CO(g);△H =-Q 1 21O 2(g)=CO(g);△H =-Q 2 2C 、C (金刚石)+O 2(g)=CO 2(g);△H =-Q 3D 、C (石墨)+O 2(g)=CO 2(g);△H =-Q 44、发生原电池的氧化钙反应通常是生成物,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 、C(s)+H 2O(g)=CO(g)+H 2(g);△H >0B 、Ba(OH)2·8H 2O(s)+2NH 4Cl(s)=BaCl 2(aq)+2NH 3·H2O(l)+8H 2O(l);△H >0C 、CaC 2(s)+2H 2O(l)→Ca(OH)2(s)+C 2H 2(g);△H <0D 、CH 4(g)+2O 2(g)→CO 2(g)+2H 2O(l);△H <05、前述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 (石墨)→C (金刚石);△H =+1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持久5C 、在25℃,1.01×10Pa 时,2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 2(g)+O 2(g)=2H 2O(l);△H =-571.6 kJ/mol+-D 、H (aq)+OH (aq)=H 2O(l);△H =-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 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s)+O 2(g)=CO 2(g);△H =-393.5 kJ/mol;2H 2(g)+O 2(g)=2H 2O(g );△H =-483.6kJ/mol。
高中化学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101kPa 和25℃时,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 s +1/2O g =CO g -11=-110.5kJ mol H ∆⋅, ()()()222H g +1/2O g =H O g -12=-241.7kJ mol H ∆⋅, ()()()222H g +1/2O g =H O l -13=-285.8 kJ mol 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C s +H O g =CO g +H g -1-131.2 kJ mol H ∆=⋅B.2H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22H g +O g =2H O l -1=-571.6 kJ mol H ∆⋅C.()()()2222H O g =H g +O g -1=-483.4 kJ mol H ∆⋅D.()()22H O g =H O l -1= -44.1 kJ mol H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稀溶液中,1mol 3CH COOH 和1mol NaOH 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3.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和O 生成2CO 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2COD.状态I→状态III 表示CO 与2O 反应的过程4.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2H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122212H O(l)=2H (g)+O (g)571.6kJ mol H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1222C(s)+H O(g)=CO(g)+H (g)131.3kJ mol H ∆=⋅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14223CH (g)+H O(g)=CO(g)+3H (g)206.1kJ mol H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3H ∆减小D.反应42CH (g)=C(s)+2H (g)的-174.8kJ mol H ∆=⋅ 5.已知:① C(s)+O 2(g)=CO 2(g) ΔΗ1=-394kJ·mol -1 ② H 2(g)+12O 2(g)=H 2O(g) ΔΗ2=-242kJ·mol -1 ③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g) ΔΗ3=-2510kJ·mol -1 ④ 2C(s)+H 2(g)=C 2H 2(g) ΔΗ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放出197kJ 的热量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N AB.由反应②可知,1mol 水蒸气分解放出的热量为242kJC.反应③是表示C 2H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D.ΔΗ4=2ΔΗ1+ΔΗ2-12ΔΗ3 6.臭氧层中臭氧的分解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① 、② 均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不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C.ClO 是总反应的催化剂D.在总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7.已知一定温度下:① N 2(g)+O 2(g)=2NO(g) ΔΗ1=+180kJ·mol -1, ② N 2(g)+3H 2(g)2NH 3(g) ΔΗ2=-92.4kJ·mol -1,③ 2H 2(g)+O 2(g)=2H 2O(g) ΔΗ3=-483.6 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