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培训课件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同特性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同特点
结构上都有β内酰胺环 都是时间依耐型药物 半衰期多为1h左右,需多次给药 杀菌剂 临床应用指征广,可用于各类细 菌感染
。。。。。。
分多个亚类,不同品种之间各有 千秋。
不同药物,代谢途径各异,对于 肝肾功能不同情况,推荐剂量不 一。
不良反应区别也较大
1、建立多学科抗菌药物管理与诊疗团队,由行政干预转为多学科干 预。
2、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应用重点环节管理,继续实施重点抗菌药物专 档管理,鼓励青霉素等经典药物的使用,加大围术期和输液抗菌药物 管理。
3、加强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管理。
4、加强抗菌药物监测评价和公众宣传,提高公众认识。
5、阶段工作总结分析。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 适应症:
• 厌氧菌需氧菌混合感染
• 敏感细菌导致的感染
• 腹腔或盆腔手术预防用药
• 抗菌特性:
• 抗菌作用较二代稍弱
• 对产ESBL酶细菌可能有效
• 对厌氧菌有效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32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33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34
2/27/2021
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26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27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28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29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30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新版
31
2/27/2021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培训课件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培训课件

第二代如吡哌酸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较一代强;
第三代阴性杆菌增加了对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3. 微生物学 实验室结果的正确判断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
4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
5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
非典型 -内酰胺类
青霉素G 半合成 耐酶
广谱 抗假单胞菌 一代:头孢唑啉 二代:头孢呋辛 三代:头孢噻肟、曲松、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
1
预示着抗菌药物时代的结束?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
2
合理用药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敏感,脆弱拟杆菌耐药;
对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抗菌活性比广谱青霉素强, 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活性不 如广谱青霉素;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
20
一代头孢菌素
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其他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 半衰期短,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有一定肾毒性; 常用品种: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硫脒; 头孢硫脒体外对肠球菌属有较好的作用;
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抗菌活性,但脆弱拟杆菌、艰难梭
菌耐药;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宣讲
25
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对革兰阳性菌敏 感,但较头孢噻肟、曲松等差,对铜绿假单胞菌 有效,以头孢他啶最强,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效.

农村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课件

农村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课件

政策法规
介绍国家和地方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的政策法规,强调其重要性。
培训与教育
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用药水平。
监督与评估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与评估机制, 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 查和评估。
奖惩措施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优秀医务人员 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惩处。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报告抗菌药物使用不良事件,及时处理和改进。
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宣传与教育活动
01
02
03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宣传海报、手册和视 频等资料,宣传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
举办宣传活动
通过义诊、讲座等形式, 向农村基层群众宣传抗菌 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头孢菌素类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 杀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氏阳 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抗 菌活性。
大环内酯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 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 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活性 。
氨基糖苷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 杀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氏阴
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
开展互动式教育
组织医务人员与农村基层 群众进行互动,解答群众 疑问,提高群众对抗菌药 物的认知水平。
05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
总结词
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需谨慎,需根据病情和病原体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详细描述
肺炎的病原体有多种,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对于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应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在选 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不良反应等因素,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 行个体化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医学应用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医学应用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医学应用
17
危害
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使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被贻误,影响病人的康复和 预后
2.增加不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 压力;增加二重感染及不良反应
3.临床经验的积累被大打折扣,或被扭曲 4. 增加医疗纠纷
抗菌药物的合理医学应用
18
不合理用药表现(一) ——诊断方面
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
• 特点:当抗生素浓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 随浓度增高而加强。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 合, 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
• 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 • -L Abx(P、Cef、氨曲、碳烯类),克林和大环
(红、克)
抗菌药物的合理医学应用
9
T>MIC 模式图
•给药方案
对细菌MIC
药效学
•时间/浓度依赖型 •杀菌剂/抑菌剂 •组织渗透 抗菌•抗药菌物时的合效理医学应用
结果
•临床效果 •细菌清除 •患者依从性 •耐受性 •耐药产生
7
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
• 抗生素PK/PD
分类
抗生素分类 PK/PD 参数
药物
时间依赖型 T>MIC (短PAE)
抗菌药物的合理医学应用
12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
• 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 • 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 • 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 • 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一次给药 • 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
抗菌药物的合理医学应用
13
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
• 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 后,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仍能受到持续抑 制的现象。这是一种非致死性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11
需要进行TDM的抗菌药物
药物毒性大,其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者(氨 基糖苷类)
新生儿期使用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氯霉素) 肾功能减退时易发生毒性反应者(氟胞嘧啶等) 某些特殊部位的感染,确定感染部位是否达有效
药物浓度,或浓度过高有可能导致毒性反应发生 (如青霉素在脑脊液中浓度)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5
排泄:大部分经肾排泄
尿药浓度高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多数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胆汁中药物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林可霉 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四环素、氨苄西林等需进行 肝肠循环;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经粪便排泄较多。
透析后需要加量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部分青霉 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磺胺药。
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7
抗菌药物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特殊人群用药: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 类等易透过胎盘屏障,并可能损害胎儿,妊娠期不 宜使用。
尿路感染的用药: ❖ 单纯性尿路感染:选用毒性低、价廉且可口服药物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定义
❖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 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 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 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 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 案。因此,又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rnitoring,CPM)。
括:①预防性用药;②局部用药;③联合用药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β-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 类 ,均具有β-内酰胺环。
母核中β-内酰胺环是抗菌作用所必需,侧链 则决定此类抗生素的抗菌及药理作用特点。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6
抗菌药物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选 用在相应组织或体液中分布良好的抗菌药物(尤其是 特殊部位感染,如脑组织、骨、前列腺等)
用药途径:口服吸收良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 致的轻、中度感染时,不必用注射剂;但处理严重感 染时,静脉给药保证疗效。
19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感染性疾病:
➢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 肺炎双球菌感染 ➢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 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 G+杆菌感染 ➢ 淋球菌感染 ➢ 螺旋体感染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20
。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发生率3~10%)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多见,过敏性休克:5-10/10万, 死亡率1/10万。
回归热螺旋体、牛放线杆菌等。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18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少,遇胃酸易分解。肌注吸收迅速而 完全,约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t1/2约为0.5~1小 时,有效血浓度维持4~6小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 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部分原形经肾排泄。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生理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骨组织中以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和氟喹诺酮的浓
度较高。 前列腺中以碱性脂溶性药物较易进入:大环内酯类、磺胺
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 浆膜腔和关节腔: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50%-100%。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4
代谢:多经肝脏代谢
原形代谢: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类(大部分)
治疗感染时应根据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的不 同合理选用。(轻、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时宜采 取不同的给药途径)
药物
体内
游离状态(具抗菌活性) 与血浆蛋白结合(无抗菌活性)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3
分布
一般血流丰富的组织(肝、肾、肺)中抗菌药物浓度较高, 在血供相对较差的部位(脑、骨、前列腺)浓度较低。
16
抗菌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 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进而抑制转肽酶 的转肽作用,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不断向 高渗的胞浆内渗透,致使细菌膨胀、变形,在自 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17
一、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G
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很强,在细菌繁殖期低浓度抑菌, 较高浓度杀菌。对下列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8
药效学、药动学与疗效的关系
根据药敏试验中抗菌药对细菌的MIC值结合药物 在常用剂量时的血药浓度判断该菌对某抗菌药敏 感或耐药,从而指导临床选用合适抗生素。
抗菌药的体内杀菌活性:抗菌药物依照药效学特 征可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两大类。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9
抗菌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任何抗菌药物,除口服或局部应用不吸收者外,在 体内均有ADME过程,即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 A:absorption ➢ D:distribution ➢ M:metabolism ➢ E:excretion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2
吸收:包括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
1、大多数G+球菌 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 链球菌、不耐药的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
2、G+杆菌 如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破伤风杆菌、乳酸杆菌等;
3、G-球菌 如脑膜炎奈瑟菌、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等; 4、少数G-杆菌 如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等; 5、螺旋体、放线杆菌 如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1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27/2021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汇总
13
基本原则
1. 细菌性感染者才可使用抗菌药 2. 尽早查明病原体,根据病原种类和药敏试验结
果选用抗菌药
3. 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体内过程和不 良反应选择抗菌药
4. 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制定给药方案 5. 抗菌药使用中应严格控制或尽量避免的情况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