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导学单、反思、作业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概念、结构、类别;2.能根据比喻句的结构,按照不同的方法仿写比喻句;教学重难点:在了解比喻句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方法仿写比喻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上课伊始,请同学们来猜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
——(猜一自然现象)对,就是在天空中飘着的云,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
这样的方法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叫做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1.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
2.比喻的结构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3.比喻的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1)明喻典型的形式:甲像乙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宛如、犹如、如同、似的、好比、好似、像......一样、如...... 一般、仿佛......似的等。
例句:A、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B、阳光犹如一把利剑,穿过了树梢。
C、太阳好比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空。
(2)暗喻典型形式:甲是乙比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句:A、太阳成了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B、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C、书是智慧的钥匙。
(3)借喻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方法方法一:本体和喻体的`大小相似。
如: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
方法二:本体和喻体的形状或形态相似。
如:1.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上。
方法三:本体和喻体的颜色相似。
如:羊群走到哪里,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方法四:本体和喻体的声音或声音的大小相似。
如:他说话的声音像蚊子一样,怎么也听不清楚,听不明白。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喻句的辨识,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并了解比喻句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通过知识讲解,例句解析,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能准确辨识比喻句,了解比喻用的用途并能正确书写比喻句。
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喻句这种修辞方法,通过认识比喻句的特点,能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下面请跟随我一起走进修辞的王国来认识一下比喻句吧。
(二)新课过程1. 初识比喻,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东东和豆豆是怎么描述的:①东东说:“树上的苹果又红又大”。
②豆豆说:“那树上的苹果就像灯笼一样又红又大”。
树上明明是苹果,为什么豆豆说是灯笼呢?(引发学生探究)因为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能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引导学生明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优美的比喻句,一边欣赏一边看图,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观察比喻句的特点。
①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根香蕉。
②圆圆的月亮宛如一个大圆盘。
③枝叶上的露珠仿佛一颗颗宝石。
2、比喻句的特点及比喻词归纳讲解(引导学生归纳)①、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②、句中本体、喻体必须种类不同,但是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三)、小结方法、判断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三看一比,一看本体,二看比喻词,三看喻体,一比种类不同,只是相似。
①、试判比喻句;②、试写比喻句。
(四)、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比喻句,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一是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二是化抽象为具体,让事物更清楚明白;三是事物生动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四是能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下去以后同学们也试着写写比喻句吧,我的课就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通过这个小视频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再见!。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设计理念:通过情境让学生进入快乐的研究乐园,层层引导学生从形象、图文到句子,逐步认识比喻句。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认识比喻句”、“说说比喻句”、“辨辨比喻句”三个阶梯训练,让学生学会比喻句。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比喻句,由图到句,由浅入深,并研究说一说、辨一辨比喻句。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句。
教学难点:研究说一说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认识“比喻句”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今天天气真热,太阳就像个大火球。
出示句子:太阳像个火球。
引导学生感受到句子的意境和趣味。
2.找一找:在生活中寻找相似的事物,如蜻蜓像飞机、树叶像大扇子、蘑菇像雨伞等,培养学生对比喻句的感知能力。
3.复课文中学过的比喻句:如“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湖水像一面镜子。
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等,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
二、明确“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表达。
它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词和喻体。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构成。
三、看图说比喻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喻句,如“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分辨比喻句:通过给出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如“树上的柿子像个大灯笼。
”等,提高学生对比喻句的辨识能力。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第一篇: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教学目标:1、学习得体、贴切地说好比喻句。
2、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结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3、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说好比喻句。
教学难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说好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2、彩虹挂在雨后的天空。
同学们,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二、深入探究1、是的,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比喻句。
比喻,俗称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来进行说明或描写。
2、练习: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寻找共同点:月儿和小船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3、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词叫作比喻词。
4、练习:(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中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这个句子中的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船,比喻词是像。
(2)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句话中的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3)判断下面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并说出理由。
a、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b、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分析: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这个句子的比喻词是像,本体是妹妹,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分析: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该是不同类别的,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个类别的,都是人,不构成比喻句。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说明

3.总结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的特点。
1分30秒
4我会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2分
三、结尾
(30秒以内)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
微课设计说明
教师姓名
学校名称
微课名称
《认识比喻句》
视频长度
7分01秒
录制时间
2019-6-16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认识什么是比喻句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比喻句。
2、发现并归纳认识什么是比喻句。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如何应用比喻句。
2分
教学反思
比喻句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就开始出现,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在小学中低年段,如何让小学生认识比喻句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第一,在微课教学中,我是这样思考的:
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
小学二年级对比喻句有初步的了解,但是还不全面。另外,小学三年级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我用音乐开始导入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
内 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间
一、片头
(30秒以内)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句话,有什么特点?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写在学案上 。
30秒
二、正文讲解
(6分钟左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赵县沙河店镇中心小学张立哲
设计意图:1、使学生了解比喻句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比喻句
2、会判断一些简单的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微课的题目是----认识比喻句。
二、新授
(一)我们先来看两组句子
1、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2、蒲公英的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1、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2、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我们发现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更形象更生动更能感染人,我们把这样的句子成为比喻句。
(二)出示比喻句的定义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两种不同类的事物有相似点,便用甲事物比方乙事物。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月亮和小船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点。
前面的两组句子中“蒲公英的花”和“我们的手掌”,“橡树”和“哨兵”都是此种情况。
(三)了解比喻词
常用的比喻词好像、如、犹如、似乎、仿佛 ......它们都是像字的好朋友,都是常用的比喻词。
(四)判断比喻句
1、树上的苹果仿佛一个个的红灯笼。
2、树叶上的露珠仿佛一颗颗宝石。
3、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4、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苹果和红灯笼,露珠和宝石都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是比喻句。
第三句小明和爸爸是同类,虽然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第四句虽然有像,但是没有相似的事物,所以也不是比喻句。
(五)判断比喻句的方法
为了便于大家判断比喻句,老师编了一个顺口溜
判断比喻看仔细
别被像字所蒙蔽
定要甲物比乙物
同类事物不可比。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章“比喻句”。
内容: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定义、类型和作用,学会识别和运用比喻句。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喻句的概念,掌握比喻句的构成要素。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比喻句,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比喻句进行写作,提高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比喻句的类型和作用,比喻句在写作中的运用。
重点: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的构成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从而引入比喻句的概念。
2. 讲解:在黑板上写出比喻句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比喻句,讲解其构成要素和作用。
3. 举例:通过PPT展示一些比喻句的例子,让学生识别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比喻句,并解释其含义。
然后互相交流,评选出最有创意的比喻句。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喻句进行写作,可以是造句、写段落或写短文。
六、板书设计比喻句的定义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形象生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个比喻句,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示例:时间就像一把利刃,能够切割一切。
2.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句描述一个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答案:示例: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断地努力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喻句的概念和作用,并能识别和运用不同类型的比喻句。
但在实践中,学生可能对比喻句的运用还不够灵活,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比喻句的诗歌或故事,提高他们对比喻句的运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比喻句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引入环节,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从而引入比喻句的概念。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比喻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句群)中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前一节课“认识比喻”的延续和发展,它对以后正确认识事物,理解词句的意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点的特点,并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2、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并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难点: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四、教学准备小黑析若干块。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比喻,有关比喻的特点你们都掌握了吗?那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小黑板)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请在括号里打上“√”,不是的打上“×”。
(1)漓江的水真绿啊!()(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3)她的头发像缕稻。
()(4)索马里海盗真可恶。
()(5)他好像睡着了呢!()2、学习新课。
第一块:认识明喻句。
老师已经把这几句话作了分类,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一类句子,并告诉老师这一类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板书:明喻句)明喻句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这个“像”或“好像”就是明喻句的什么?(板书:比喻词)明喻句除了用“像”或“好像”作比喻词外,还常用哪些词作比喻词?谁能说几个?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我说一个明喻句,你们说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相似点。
(出示小黑板)如:狼急得在树林里团团转。
本体是“狼”,喻体是“团团转”,相似点是“无目的的着急”。
第二块:认识暗喻句和借喻句。
学习第二类句子: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为什么说月亮像小船?这里有什么相似点?(板书:形状)除了形状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作比喻?谁能说几个?如:他的脸红得像个红苹果。
这里是从哪个方面来作比喻的?(板书:颜色)第二类句子除了用“像”外,还常用哪些词来作比喻词?谁能说几个?如:(开得)像个火红的云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比喻句, 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 鉴于比 设
喻句教学的重要性, 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其思路是这样的: 计
首先归纳比喻句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 增 思
进理解。 最后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比喻句的初步理解。 当 路
老师和学生接触到一篇与比喻句较多的课文时就可以利用此微课。Fra bibliotek教学过程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教龄
24
微课名称
比喻句 视频长度 4 分 51 秒 录制时间
的认识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语教版
知识点描述 让小学生了解比喻句,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预备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
问答型 练习型
适用对象
三年级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比喻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基本能
开,合上。
第二部分内容: 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三、结尾 (30 秒以内)
自 我 教 学 反 思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 使事物更清 50 秒
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 给人
深刻的印象。
例: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 !
第三部分内容:
内容
时间
一、片头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比喻句的特
30 秒以内
(30 秒以内) 点、作用, 能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第一部分内容:
什么是比喻句?并举例
二、正文讲解
一种修辞方式。 就是打比方, 用浅显、具 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60 秒
(8 分钟左右)
例: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 可以张
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并举例讲解。
1、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上去
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
150 秒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
圆盘。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 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授课完毕,谢谢大家!
30 秒以内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 同时有他的局限性 和规律性。 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 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上学生找出“比喻句”中的 本体和喻体,发现他们相象的地方,对“比喻句”有个初 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辨别, 明白“比喻句” 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接着指导学生进 行比较、体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并通过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仿,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 说“比喻句”的时候出现了进一步的突破,使“比喻句” 这个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