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
给水新技术-膜处理

给水新技术—膜处理随着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不断加剧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给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在以微污染水源作为处理原水时,很难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
为保证出厂水水质,目前给水厂多采用增加预处理工艺或深度处理工艺以及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方法,预处理主要包括生物预处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以及化学预氧化,而深度处理主要有臭氧-活性炭吸附过滤和膜滤等。
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指标是浊度和细菌,其他水质指标包括色度、嗅味、氨氮、铁、锰以及天然有机物和氯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等仅靠常规处理工艺,它们的去除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生物预处理对氨氮和部分有机物有很显著的去除效果,但是其对总的有机物去除率并不高。
化学预氧化按氧化剂不同,分为氯预氧化、臭氧预氧化以及高锰酸钾预氧化等,预氧化在氧化掉一些大分子有机物的同时,也会氧化一些低价的金属离子。
预氧化适应于轻微污染水源水,对于水源污染稍重的水源,受制于投加量(预氧化剂投加量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副产物生成),预氧化效果不大。
投加粉末活性炭对于原水的色度、嗅味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另外其对部分小分子有机物还有吸附去除作用,但是由于粉末活性炭在水处理工序中的停留时间受水厂各自情况的限制,并且其对氨氮、金属离子以及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好,所以粉末活性炭单独使用情况不多。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作为一种深度处理工艺,由于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以及生物降解作用,其对各种有机物、色度以及嗅味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是生产运行过程中,活性炭滤池存在微生物泄漏的风险,另外,如果原水中溴离子浓度高,臭氧化过程中会有溴酸盐生成,造成水质进一步下降。
膜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水处理关键技术之一,作为新兴的给水深度处理工艺,其有以下基本性能:①它是一种物理过滤作用,不需要加注药剂;②它是一种绝对的过滤作用;③它不产生副产品;④它运行的驱动力是压力,容易实现自动控制,且其弥补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缺点,不存在微生物泄漏的问题。
油田水处理中的新技术

油田水处理中的新技术作者:陈宇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0期【摘要】随着我国油田开采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工作也日益繁重,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油田处理工作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引进新的油田水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油田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在油田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油田水处理中采用的新技术,最后介绍了油田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油田水处理新技术应用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从采出液中去除油,悬浮物等易影响注水和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的成分。
我国的油田开采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今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的开采阶段,其中采出液中的含水量高达70%及以上。
这给传统的水处理技术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传统的设备,处理工艺相对比较单一,而且具有消耗成本高、管理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等缺点。
因此对于油田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是十分紧迫而且必要的。
1 油田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1 去油效果差在对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重力沉降以及压力沉降的原理,通过重力沉降除油罐以及降压沉降罐来完成除油工作。
但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的种种因素,例如重力沉降过程很短、压力沉降的除油效果差。
往往使得除油效果达不到设计值,在重力沉降罐中,除油率一般小于60%,远小于设计值60%到90%;在压力沉降罐中,除油效果更只有20%,与设计值相差甚远。
1.2 去悬浮物效果差悬浮物主要是通过重力混凝沉降罐以及压力混凝沉降罐去除,一般的悬浮物的去除率只有0.3%左右,有些甚至出了设备之后悬浮物的含量升高。
影响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沉降罐的容积比较小,而且污水停留的时间比较短,由于重力混凝沉降罐的构造原因,内部的混凝反应器极易腐蚀,影响混凝反应甚至增加悬浮物;在压力混凝沉降罐中,由于无机混凝剂,在投产中易腐蚀材料和产生杂质,因此去悬浮物效果很差。
1.3 没有完整的处理工艺在传统的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工艺的配套性和整体性很差。
浅谈污水处理新工艺及技术

浅谈污水处理新工艺及技术赵海江(资源环境学院08环境工程一班,XXXXXXXX)摘要:简要介绍了最近国际及国内在废水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并对今后的污水处理工艺或技术做出预测。
关键词:水处理污染物新技术新工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的污染日益严重,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有害废物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目前,许多有毒有害废物、生物污泥和有机生产废水,特别是难降解、高毒性等有机物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得到彻底处理,并且投资费用较高,因此,发展一种新型的实用环保处理新技术势在必行,例如BIOSTYR法,CWSBR法等。
一、超临界水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水作为介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由于超临界水对各种有机物和氧气都是很好的溶剂,有机物的氧化可以在富氧的均一相中进行,反应不会因为相间的转移而受限制;同时较高的反应温度(通常采用的反应温度为400~600℃)也使反应速度加快,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对有机物达到很高的破坏效率。
到目前为止,此法共有4种反应器,即管式反应器、箱式反应器、漂洗壁式反应器和水热燃烧器。
可以用来处理含酚工业废水、含硫工业废水、多氯联苯等有机物,同时还可以降解聚苯乙烯泡沫,处理污泥。
超临界水氧化法与传统焚烧法、湿式空气氧化法(WAO)相比,在处理一些常规方法难处理的污染物方面,尤其在有机废水、废物处理中具有明显的优点。
处理效率高并且彻底,反应速率快,停留时间短,反应器结构简洁,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应用范围广,不产生二次污染,操作维修费较低,单位成本较低等。
二、CWSBR法CWSBR工艺,即恒水位序批式反应器。
该工艺由德国G.A.A公司开发,它在保留了传统SBR工艺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SBR工艺间歇进水、排水和水位变化的缺点,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保持水位恒定运行,连续进出水。
CWSBR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两力面:一是在传统SBR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水帆,将整个处理区域分割为3部分:控制区、反应区、平衡区。
给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水厂发展的新理念观后感

给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水厂发展的新理念观后感1. 引言1.1 概述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其安全和可持续供应则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清洁、安全的饮用水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的给水处理方法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水质问题时显露出局限性,并且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
因此,寻找新技术和新理念以提高给水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在给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膜过滤、高级氧化、电化学、纳米材料等,在去除污染物、杀灭病原体及改善水质方面表现出极大潜力。
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传统水厂也面临新理念引领下的改革与创新。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水厂发展的新理念对提升水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对具体新技术的介绍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解其带来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同时,深入研究水厂发展的新理念演变历程,探讨这一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分享成功案例。
最后,在观察整个行业现状之后,我们将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展望未来给水处理领域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可以为相关专业人士、环境保护部门、决策者等提供有关给水处理新技术和水厂发展新理念的重要参考信息,进而推动我国和全球给水处理领域更加高效、可持续地发展。
2. 新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2.1 具体新技术介绍: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给水处理领域,为提高水质和提供可持续的清洁饮用水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
以下是一些在给水处理中常见的新技术:1.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是一种通过物理屏障来分离悬浮物、胶体、溶解物和微生物等杂质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有害污染物和微生物,并能够保留有益矿物质,提供高品质的饮用水。
水处理物化新技术

微波、超声波和复合电磁场水处理技术摘要微波水处理技术、超声波水处理技术及复合电磁场水处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常规水处理技术的不足,在未来的水处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三种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微波水处理技术超声波水处理技术复合电磁场水处理技术内部水处理的任务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多种处理方法联用的技术,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并进行回收利用。
常规的水处理技术往往存在工艺流程长、废水处理设施庞大、废水处理工程总投资巨大以及处理后的水质不稳定,对难降解的可溶性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处理不彻底等缺陷。
这些缺陷常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常规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而近年发展起来的微波水处理技术、超声波水处理技术及复合电磁场水处理技术等新型水处理技术,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成为更简单、有效、经济并颇具发展前景的水处理新技术。
1. 微波水处理技术微波是指频率为300 MHz~300 GHz的电磁波。
微波水处理技术是把微波场对单相流和多相流物化反应的强烈催化作用、穿透作用、选择性供能及其杀灭微生物的功能用于水处理的一项新型技术。
微波水处理技术与常规水处理技术的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微波废水处理技术可使废水处理工程小型化、分散化,省掉城市建设中现行废水处理工程长距离埋设的庞大排污管网,废水经微波处理后可100% 回收,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
微波加热破乳可进行油水分离。
加入化学试剂对油水乳浊液进行破乳会带来二次污染,而利用微波加热破乳进行油水分离则不会有此问题。
Fang等研究了植物油-水-硅藻土乳浊液的微波加热分离,并与常规加热及不加热重力沉降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明显加快了油水分离,且在相同条件下微波加热比常规加热有更高的油回收率。
微波加热可加速油水分离过程,一方面是由于其加快了水中油滴的上升速度(或油中水滴的下降速度),另一方面,微波加热可加速凝聚过程,使油滴凝聚速率加快。
水处理新技术

水班的兄弟姐妹们,版权所有,剽窃必究啊 .暂且不收你们钱了超声波除垢技术与电子除垢技术的比较一.超声波除垢技术SLGP型高频电子水处理仪(器),又名除垢防垢仪,是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不断改进、最新研制开发的升级换代产品。
该设备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物,安装使用非常简单,可广泛用于锅炉、中央空调、换热设备、循环水系统、工业通用水处理设备等,对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的垢类均有明显的预防和清除效果。
1。
超声除垢仪主要特点①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②除垢效果明显.该设备安装在水循环系统,对原有垢厚在2mm以下的,一般情况下30天左右可逐渐使其松动脱落,处理后的水垢呈颗粒状,可随排污管路排出,不会堵塞管路系统,。
旧垢脱落以后,在一定范围内不再产生新垢。
③设备体积小,安装简单方便,可长期无人值守使用。
④水流经设备以后,可使水变成磁化水,而且对于水中细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⑤不腐蚀设备,可延长伺服设备的使用寿命。
2.超声除垢仪工作原理当水流经高压、高频电磁场时,水中的重碳酸盐中的钙、镁离子和各重碳酸根离子会在高压、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失去化学性、物理性和相互吸引的能力,逐渐形成晶体团沉入底部,随排污排出,从而达到防垢的目的。
水处理设备是应用在反渗透系统之后,它利用模块两端电极使水中的带电离子移动,并配合离子交换树脂及选择性树脂膜,以加速离子移动去除,进而达到水的纯化,产水电阻率可达到15——18M。
而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所需的氢根及氢氧跟则来自于高压电下,由水中的解离所供给,这样就无需用酸、碱来进行再生还原。
3。
超声除垢仪技术参数①输入电源电压:220V 50-60Hz②输出频率:900KHZ—5。
5MHZ③输出波形:正弦波谐波〈15%④辅机工作压力:0.1—1.6MPa⑤进水水温:10-95℃⑥进水硬度:<900mg/L水系统中的灰尘有三个来源,第一个就是补给水中包含的如沙石、藻类、淤泥、树叶及微生物。
水处理技术综述

水处理技术综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带来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给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水处理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会就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综述。
第一章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水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自然水源的净化、废水的处理等多个领域。
在水处理的基本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步骤:预处理、净水、消毒和再处理。
其中,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大量悬浮、沉淀和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
而净水则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菌类、氨氮、总磷等难以去除的物质;消毒则是为了达到杀灭细菌等杂质的目的。
最后再处理则主要目的是针对已经净化处理了的水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利用。
第二章水处理技术的分类水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四个主要分类方法:1. 生物水处理技术生物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膜反应、微生物代谢等生物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方式。
这种水处理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和一般性工业废水等。
2. 物理水处理技术物理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了过滤、吸附、沉降、气浮和超过滤等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利用了不同的物理原理,如颗粒大小、密度和分子速度等,来实现水处理的目的。
3. 化学水处理技术化学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品,如氯气、次氯酸钠、硫酸铁等,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水处理技术适用于水质污染较严重、有机物及总磷和氨氮较高的水处理。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工艺技术,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膜过滤方式,可以达到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水处理设备介绍

三、辅助设备: 9.絮凝
原水中存在尺寸小于 5 微米的细小胶体离子(如胶体铁、胶体硅) ,并带有电 荷互相排斥,很难沉淀或直接预过滤去除。为此,在预过滤前需加入絮凝剂, 中 和胶体悬浮物电性, 使分散的胶体粒子凝结成大的团子以去除。常用的絮凝剂有 三氯化铁、硫酸铝、明矾等,使用三氯化铁时, pH=6-8.4 为宜,硫酸铝 =5-7.5 为宜。 为了提高絮凝效果,可添加少量高分子助凝剂,如聚丙烯酰胺。
8.电混床(EDI)
8.1 简介 EDI,electrodeionization,意为“电去离子” ,是一种不耗酸、碱而制取纯水 的新技术,俗称“电混床” 、 “填充床电渗析” 。它依靠电能,连续制取高/超纯水, 无需消耗酸碱, 是替代传统混床的新一代绿色环保的深度脱盐技术。 8.2 工作原理 在 EDI 设备中, 进水中的各种离子通过树脂层交换后被脱除, 水得到了纯化。 此时是利用离子交换原理来脱除水中的离子。 由于膜堆两边加有电压,水分子被 电解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去持续再生树脂, 同时,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交换 下的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被迁移至浓水室而排放,从而实现连续使用的目的。
水处理设备介绍
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水处理设备将被污染的工业废水或者其他类型的原水 进行净化处理, 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由于社会生产、 生活与水密切相关, 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 水处理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 质的过程。 常说的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和纯水处理两种。本文仅对纯水处理中的各种水 处理设备做详细的介绍。
一、预处理部分: 1.介质过滤器
1.1 简介 介质过滤器是利用一种或几种过滤介质,在一定是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 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状材料,从而有效的除去悬浮杂质使水澄清的过程, 常 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锰砂等,主要用于水处理除浊,软化水、除盐水的 前级预处理等,出水浊度可以达到 3NTU 以下。 介质过滤器主要由过滤器体、配套管线和阀门构成。 其中过滤器体主要包括以下组件:过滤器本体,布水组件,支撑组件,反洗 气管,滤料,排气阀等。 1.2 工作原理 1.2.1 过滤过程 当系统处于过滤状态时,未经过滤的水通过三层布水器,配合特殊设计的外 壳,以接近平流的状态到达过滤器内的填料层。当水流过填料层时,杂质被截留 在填料层内。 过滤器底部蘑菇状的过滤集水器, 将过滤后的水均匀地收集并流出。 平流过滤,决定过滤器可以在高的流速下过滤,仍可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 1.2.2 反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