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唱法,其他论文文档]民族声乐唱法间的主奴辩证法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析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析民族声乐是一种古老而充满魅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对于民族声乐的学习和演唱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技巧,以便更好地传承发扬这一文化遗产。
一、气息控制气息控制是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
合理控制呼吸是优美歌曲演唱的基础。
在民族声乐中,要求歌者从腹部气息深入呼吸,使声音更加稳定、自然、圆润。
另外,在演唱长音时,需要合理地控制呼吸,让音准稳定,延长音长。
二、喉部技巧在民族声乐中,喉部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发出深沉宏大的音色,需要用到深呼吸、发喹的技巧。
同时,通过舌根和声带的协调配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音效。
在演唱中,歌者需要对不同的音效有清晰的认识,并掌握相应的喉部技巧。
三、发音准确发音准确是民族声乐演唱中必不可少的技巧。
在演唱中,需要亲近原汁原味的音乐语言,用正确的发音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民族声乐中,要求歌者正确地发出元音、辅音和鼻音,在不同的曲调和语境中灵活变换和运用。
四、语调抑扬顿挫语调抑扬顿挫是民族声乐独特的技艺之一,也是表现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在演唱中,歌者需要注意掌握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演唱的语调自然流畅、生动有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和共鸣。
五、音乐表达音乐表达是民族声乐中最为关键的方面之一。
在演唱中,歌者需要把握不同的歌曲情感和意境,通过歌词和声音的交织,在细腻的表达中传达出真挚的内心感悟和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演唱需要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体察情感意境,通过语音、语调、喉部技巧等手段,发掘和展示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力。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传承、发扬和推广民族声乐文化的目的。
浅析歌唱中的辩证法

浅析歌唱中的辩证法用马克思王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研究歌唱艺术的规律,不难发现,歌唱中的许多环节之间存在不少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弄清楚这些关系,对于我们尽快掌握歌唱的科学规律大有益处。
一、歌唱中的“挂”与“沉”之间的辩证关系所谓“挂”指歌唱中的高位置,它是在高位置上获取头声的方法,而“沉”则是指在歌唱中气息要有一定的深度。
“挂”与“沉”可以说是一上一下,一反一正,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正确地处理好歌唱中“挂”与“沉”之间的关系,是使歌唱声音保持平街的关键。
在歌唱中如果片面地强调挂位置而忽略了沉气时,就会使声音状况失调,出现尖、挤、卡、虚的现象,造成歌唱吃力和音域扩展难等问题,长久下去歌唱的寿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反之,如果片面地强调沉气而忽略了挂位置时,歌唱中声音会失去头声,失去头腔共鸣的声音就会变得低沉而不明亮,音色上偏瞎,失去穿透力。
同时,由于失去了高位置和头声,声音无法产生混声效果,给各声区在声音上的统一和音域的拓宽造成困难。
因此,在歌唱中要正确处理好“挂”与“沉”的对立统一关系,既要重视声音的高位置“挂”,又要重视与高位置“挂”成反向运动的沉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歌唱中声音的高位置和沉气的平衡,达到气沉于底而声贯于顶的效果。
二、歌唱咬字中“动”与“不动”的辩证关系歌唱中的咬字是唱好歌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使声乐艺术完整美化的重要体现。
在歌唱中过分强调了每个字的个性,口口因腔在咬字中棱角太大,不该动的部位动得太多;脱离了科学发声的方法时,歌唱的状态和平衡就会受到破坏,声音不能统一、圆润、连贯,造成一个字一个部位,一个着力点,一种口形。
反之,歌唱中片面强调咬字的共性,口咽腔在歌唱中动的棱角太小,过份追求声音的圆滑、宏宽和通畅时,就必然造成咬字的含糊不清,声音“洋”得使听众不知在唱什么?因此。
我们说在保持良好的歌唱发声状态中,正确把握好口咽腔“动”与“不动”的辩证关系是唱好歌的重要内容。
歌唱中口咽腔“动”与“不动”的关系包含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前动后不动”,“横动竖不动”,“字头动韵母不动”,“下动上不动”。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中国民族声乐论文从声乐艺术的本质方面分析,声情并茂一直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本身就结合了演唱技巧和人类情感在内,是声乐艺术声情并茂的经典范例。
第一篇:民族声乐中的语言艺术一、民族声乐语言的审美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语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为创作基础,但和日常生活用语又有着很大不同,民族声乐语言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语言,是具有文学性韵文形式的歌唱或唱词,符合特有的文学语言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和文学特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诗化的语言。
民族声乐艺术的语言和演唱风格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其颇具文学性的诗化语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这也是构成民族声乐艺术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我国古代诗与乐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代诗歌大多数是可读可唱的,这在很多古代诗歌当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李白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杜甫的“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等,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歌”其实就是指能唱的诗。
诗化的民族声乐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以高度精炼的语言来抒发强烈的情感,民族声乐艺术中所包含的人类情感正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和精华所在。
在现代声乐作品中歌词诗化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例如内蒙古族民族歌曲《牧歌》中这样一段歌词:“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走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那斑斑的白云,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短短的四句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内蒙古大草原如诗如画的风景,使听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其次,优美的声腔。
中国民族声乐文化讲究声腔的不同,如昆山腔、海盐腔等。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所追求的原则和标准,其中“润腔”更是判断声乐艺术表现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
“润腔”以情为中心,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以各种手法对曲调进行润饰,对现代声乐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依字行腔”和“字正腔圆”强调读音和发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不仅是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规范,而且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腔更加优美。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技、情、韵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技、情、韵作者:刘燕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类型,民族声乐无论在演唱技巧,还是情感与风格的把握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为更好地、深入地了解民族声乐,我们要在了解民族声乐发声特点、歌唱内容等基础上,明晰与分析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情感与风格,为民族声乐的广泛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演唱风格;演唱情感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137-01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类型,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音乐形式的总称,包含歌曲、戏曲、小调等。
演唱技巧、情感与风格既是全面感知音乐的重要媒介,也是评价与衡量音乐的重要标准。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情感与风格表现,凸显民族音乐的魅力、优势与特色,力求民族声乐的传播得更远、更好。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技法1.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在演唱技法中是根本性的。
在它和气息方面,就是先找到口腔、胸腔等方面的共鸣,并且讲求音调和旋律之间的协和,最终运用气息实现声音的变化。
在它和情感之间,就是要运用好气息来带动情感上不同的变化。
当气息和情感配合默契时,声音就会表达出想要的高低快慢,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2.高位置共鸣。
是指在演唱时不仅仅要利用嗓子进行演唱,而且还要根据声音上的共鸣来完成作品。
在我们对民族声乐实践中。
可以清晰的看出,要完成好一个作品。
首先就是要极高的声音的共鸣。
如果一个作品可以实现高位置上的共鸣,不仅可让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清晰宏亮,还能使之声音更加柔和,更容易把握好音准。
3.咬字吐词和行腔。
咬字正确和吐词清晰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做到行腔上的字正腔圆的表达效果,才能体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字正腔圆是实现咬字吐词和行腔结合的多元性。
民族声乐要求演唱者在实践中做到高低抑扬、轻重强弱。
二、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1.地域风格。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民族声乐是指以特定民族的语言和乐曲为基础,融合该民族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唱法和表达方式。
不同民族的声乐表达都有各自独特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及技巧的探讨。
要理解和掌握特定民族的音乐元素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不同民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基调、音阶和音色特点,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去掌握并理解这些特点。
比如说,蒙古族的民族声乐通常使用喉音和共鸣共鸣发声的方式,所以要学会使用深喉音和共鸣发声的技巧。
要注重发音和咬字的准确性。
民族声乐演唱通常要求歌者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咬字,以使歌词和乐曲的内涵更好地传达给听众。
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每个音节和字音的发音准确性,尽量使得每个字都能被听众清晰地听到。
还要注重语气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民族声乐是表达特定民族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演唱时要注重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要学会通过音调、音量和音色的变化,准确地表达歌词中所含有的情感。
可以通过变化语调的高低、增减音量和使用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得演唱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在演唱民族声乐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发挥和呼吸的掌握。
民族声乐通常需要用到较为高亢的音调,所以要学会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使声音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演唱时要注意合理的呼吸和控制,以保证音质的稳定和持久。
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和掌握气息的运用来提高呼吸能力和演唱的质量。
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声乐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不同民族的声乐有着多样性和独特性,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声乐技巧和表达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可以参考其他民族声乐演唱家的演唱录音和视频,学习他们的发声技巧和音乐表达方式,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艺术探索,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对特定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准确的发音和咬字,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发挥,以及借鉴其他民族声乐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演唱民族声乐,传递出特定民族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民族歌剧的唱法与创作角度研究论文(共5则范文)

民族歌剧的唱法与创作角度研究论文(共5则范文)第一篇:民族歌剧的唱法与创作角度研究论文(共)居其宏在其《“歌剧思维”及其在〈原野〉中的实践》一文中举过这样的例子:“例如在金子咏叹调《我的虎子哥》的演唱处理中,当演员唱到‘黑夜变得是那么短,醒来心里阵阵欢喜’时,李稻川要求演员不但要在声音上做弱唱控制,而且还应在吐字上故意放松口舌,使字词处理略显朦胧,以凸显金子此时此刻对性爱体验的陶醉感。
”②虽说吐字清晰是歌唱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导演李稻川所提出的貌似违背原则的演唱要求显然是为歌剧情节、人物情感的需要而设计的,即把“对性爱体验的陶醉感”外化为具体的演唱技巧,通过对口、舌等器官的调节表现出来。
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当阿尔玛维瓦伯爵化装成巴西利奥的学生来到巴尔托洛医生家时,他唱到“祈福降临本宅,永远充满祥和欢乐”一句时,声音忽然变得“扁平”,而且鼻音浓重,听起来非常滑稽。
③扁平的鼻音虽然不符合歌唱的原则,但在这里却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伯爵装腔作势的喜剧形象。
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处理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一种新的理念,这个理念打破了“唱法”的局限,把各种不同声音的表达都作为某一项“技巧”来看待,而这些技巧最终都要为表现戏剧而服务的。
回到开篇提及的歌剧《原野》。
咏叹调《天又黑了》出现在焦母、大星、金子的三重唱之后,金子为焦母的欺压和大星的软弱感到极度愤懑,她将心中压抑已久的情绪通过这首咏叹调发泄出来。
这样的情绪和气氛显然更加适合用浑厚、深沉的声音来表现,而美声唱法因其发声特点和声音色彩更擅长表现这一情绪,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而第二幕中的《大麦呀,穗穗长》展现的是主人公回忆童年时的美好情景,歌词描绘了一派田园风光,曲调婉转悠扬、韵味十足,充满了浓郁的民间特色,显然更适合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来表现,而民族唱法的发声特点和声音色彩自然担当起此处的表现任务。
但无论运用哪种唱法,都是歌剧的戏剧特质为其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分析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思考

分析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思考民族声乐演唱是一个充满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其演唱形式和风格也各不相同。
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民族声乐演唱都有其独特的原则和审美标准。
本文将针对民族声乐演唱原则和审美标准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艺术形式。
一、原则1. 语调准确性:民族声乐演唱的原则之一是要求演唱者准确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语调特点。
因为语调是民族声乐的基础,语调准确性是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前提。
2. 民族元素的表达:民族声乐的演唱需要充分表达出该民族特有的音乐元素、文化元素及其所代表的精神。
演唱者应该深入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表达民族元素。
3. 情感表达: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演唱者应该准确地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4. 音乐技巧:演唱者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如咬字、发声、音高控制等,以保证演唱的质量和效果。
二、审美标准1. 传承性: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之一是传承性。
即演唱者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保留并发扬本民族音乐的传统美学,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该民族的音乐文化。
2. 纯正性: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之二是纯正性。
演唱者应该掌握本民族声乐的纯正表达方法,不断挖掘和追求本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
3. 新颖性:民族声乐在保留文化传统的前提下,也需要具备新颖性。
演唱者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演唱方式和音乐元素的移植,使民族声乐演唱有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趋势。
4. 美观性:民族声乐演唱需要具备一定的美观性,演唱者应该注意歌唱的整体形象和气质,以及形成和谐的演唱氛围,创造出鲜明的文化形象和唯美的艺术享受。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民族声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方面,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探讨。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要注重发声的正确姿势和呼吸技巧。
发声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使呼吸畅通,声音可以顺畅地流出。
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通过腹部深呼吸来提供足够的气息支持。
这样可以使声音更加有力、有感情地传达出来。
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来说,要注重喉咙和发音技巧的掌握。
喉咙是声音的发源地,要保持喉咙的松弛和舒展,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喉咙疲劳。
发音方面,要准确地发出各个音节,注重音色的变化和音调的把握。
在演唱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喉咙和舌头的灵活性来提升发音的准确度。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还要注意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把握。
节奏感是指歌曲中的节拍和速度的把握,要准确地把握节奏,保持稳定的音速。
韵律感是指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的韵律进行感知和表达,要能够准确地分辨和演绎出歌曲中的韵律变化和层次感。
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舞台表演的技巧。
民族声乐多以歌颂祖国、赞美家乡等主题为主,情感表达是其重要的演唱要素之一。
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真实和深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情的丰富来传达歌曲的情感。
舞台表演也是民族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要注重形象的塑造和舞台的利用,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民族声乐的魅力。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探讨涉及到发声、发音、节奏、韵律、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等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演绎出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声乐唱法间的主奴辩证法
民族声乐唱法间的主奴辩证法
民族声乐唱法间的主奴辩证法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民族声乐唱法间的主奴辩证法
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是各族劳动人民对现实诸事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具体化,是劳动大众心灵与社会生产实践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的心灵与现实世界的特殊纽带关系。
民族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是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原生态的唱法是艺术家进行演唱的根基。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西方流行音乐浪潮以迅雷之势席卷整了华夏大地,在进行民族声乐练习与演唱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开始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技巧和方法,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美声唱法等演唱元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呈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
如何正视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的过度引入致使我国民族音乐演唱变味衰弱的问题,是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主奴辩证法为研究视角,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原生态唱法和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族声乐生存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主奴辩证法原理
(一)主奴辩证法的心灵与物主奴辩证法认为,生命所涉及的不是精神,而是物,物与生命相关联,人被物性所束缚并执着于物。
以物为中介会产生两个自我意识的辩证关系:一个是自我意识克服物,从而成为它的主人;另一个则受束于物,从而成为它的奴隶。
这种主人和奴隶的两面性,随着自我意识与物的关系而相互转化,主奴关系是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
主人所体现的一方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本质,主人一方与奴隶一方相互依存体现主人的价值,奴隶一方则在与主人一方的争斗中慢慢发现自身的价值,力争成为独立的存在,主人与奴隶的这种相互关系构成了个人价值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主奴辩证关系民族声乐演唱中美声等演唱元素之所以越来越多,既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又是艺术家期望通过融合原生态唱法和美声等唱法,以更好的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的要求。
因此,市场化所引发的物欲为中介,原生态唱法则为自我意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则面临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自由灵感克服物欲,则成为它的主人;美声唱法发声方法和技巧受束于物欲,则成为它的奴隶。
民族声乐演唱的真谛是劳动大众真实情感的自由释放,即原生态唱法克服物欲处于主人地位,不能受束于物欲处于奴隶地位。
若原生态唱法处于主人地位,则就能更多的体现出民族文化个性与魅力、民族心灵与意识;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处于主人地位,民族声乐演唱会逐渐丢失其民族特色,从而导致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尴尬局面。
二、民族声乐演唱主奴辩证法的实证分析
这里以《辣妹子》为例,来进一步分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主奴辩证关系。
《辣妹子》是我国着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作品,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空前的。
由于宋祖英是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她在这首歌中把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辣妹子》整首歌曲节奏轻快、语言精炼而富有个性,歌曲的咬字、声调、发音处理得很合理,湘妹子爽朗能干的特色在音乐中非常鲜明地被表现了出来。
“辣”字是这首歌曲的主旨,歌曲以轻快的节奏开始,轻快的歌唱以及演唱者清脆甜美的声音,使整首歌曲表现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
歌曲前后部分对比强烈,让整个作品显得火辣又不失情调,清楚的表现出了湘西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豪爽的性格。
可以说,《辣妹子》不仅是湘西民族风情的体现,更是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可见,民族声乐演唱的价值体现在主奴的辩证关系中,原生态唱法是主,与作品相关的时代意义是奴,主奴相辅相成,作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正如《辣妹子》所体现的主奴辩证关系一样,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也具有同样的关系。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合理吸收与借鉴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我们必须清楚,民族声乐演唱的根基只能是原生态唱法,民族声乐的价值体现在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巧妙结合,具体到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民族声乐的演唱应体现原生态与流行的和谐统一,以原生态唱法为主,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为辅。
只有民族性而不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只能孤芳自赏,不能体现出它最大的价值;而只迎合时代需求的作品犹如没有灵魂的人偶,只能被时代玩弄于鼓掌之中,不能持续发展。
纵观我们民族声乐发展现状,虽然作品越来越多,真正能体现两者结合的作品确实凤毛麟角,多数作品只能满足观众一时的审美之需,不能传之后世。
时代的发展给民族声乐带来了无限机遇,过于火热和躁动的欧美唱法崇尚情绪会使艺术家的心灵受到束缚,艺术家自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民族声乐的价值也不能最大化。
三、主奴辩证法对民族声乐演唱的指导意义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主奴辩证关系贯穿其中,主奴辩证法对民族声乐演唱的现实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家应该在加强自身修养的练习,激发艺术灵感的同时,感应时代之需进行演唱。
艺术家是进行演唱的主体,艺术家本身的素质决定了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高低,艺术家素质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心灵所处的境界和心灵与物欲相互制衡的情况。
艺术家在演唱作品时,应从自己的心灵拷问自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必须坚持原生态唱法为主的最基本原则,同时合理运用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把作品的灵魂与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国家相关部门应确立正确民族声乐演唱方向,创造良好的民族声乐发展环境。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
国家应该加大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力度,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原生态民族”采取紧急措施抢救。
此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民族声乐发展原则,合理借鉴和吸收西方流行音乐先进的演唱技法,在兼容并蓄中实现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
无论何种文化市场只要过度放任,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民族声乐演唱的原生态唱法与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融合已成定
局,合理的吸收与借鉴就显得很重要。
民族声乐的演唱应以繁荣民族文化为中心,以艺术家的心灵来丰富这个社会的心灵,而不是毫无选择的借鉴和引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却放弃其根本的民族特色,放弃民族特色会使得演唱作品价值量低,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真正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应得到社会更多的照顾,使好的民族声乐演唱作品能够大量涌现。
民族声乐作品被创作出来以后,也许不会立即得到观众的认可,往往要历经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世人的承认,从而展现价值,包括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是如此。
因此,整个社会应更多地关注真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使能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好艺术家能有一个安稳的创作环境。
四、小结
以主奴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当代民族声乐演唱同时受到了原生态唱法和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的多重影响。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作品是原生态唱法和美声等唱法相互融合和制衡的结果,好的民族声乐演唱作品创作应以原生态唱法为主,同时对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进行合理借鉴,在兼容并蓄中力争演唱作品符合大众口味而不使民族特色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