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_3学生实验探讨——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引入
师:(出示香皂块和泡沫)如何区别?
生:看出来的。
师:(再出示两杯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如何区别?
生:闻气味。
师:(展现一个奖牌)大伙儿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材料的?怎么明白?请大伙儿传看。
师:咱们有时能够从外观来直接分辨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外观全然无法区别,因此咱们想明白能不能有一个更科学的方式来区分呢?
(重叠放,显现同一坐标的3条直线)
生:从这3条直线能看出,说明同种物质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又不相同。
师:对,从图像中咱们也能够取得结论。再一次证明大伙儿的猜想是正确的。
评估:
问:回忆适才,咱们用了几种方式来处置数据,取得实验结果?
生:两种。计算与作图。
问:你以为哪一种方式更直观?
生:作图像。能够不用大量的计算。描点就能够得出。
3.进行实验(大约7分钟)。
期间由学生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并非断填写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师:此刻大部份小组都做完了实验,咱们来看一看各组实验结果。
问: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取得了什么?(2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
(因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础,其他小组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算出。)
质量m(g)
体积V(cm3)
生: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说明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算一算每种物质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生:相等。
师:证明适才大伙儿的猜想是正确的。
再问:此刻综合3个表再来比较,你又得出了什么?
生:不同物质,比值不同。
(投影结论)
问:关于适才的数据处置进程,同窗们有什么体会?
学生实验:探讨——物质的密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案1

二、动手实验
1.测定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水
实验步骤:
(1)用烧杯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读取量筒的示数,记为V1;
(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烧杯;
(3)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空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总;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3.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学习重点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学习小结
优点
缺点
学习过程
预习演练
1.密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
2.物理量符号:物体的质源自物体的体积物质的密度3.密度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4.密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5.单位换算:
1 g/cm3=㎏/m3
一、制定计划
1.选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铁、铜三种物质作为探究对象
2.选用托盘天平、量筒作为实验工具
3.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4)则水的质量m1=m总—m烧杯
(5)重复(1)—(4)步,再分别测得两次水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记为V2、m2;V3、m3
2.测定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量筒、铁螺栓、铁螺母、细线、烧杯、水
实验步骤:
(1)用托盘天平分别测得铁螺栓的质量、铁螺母的质量、铁螺栓与铁螺母的总质量,分别记为m1、m2、m3;
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案 北师大版

学生对表中不同物质密度进一步的巩固
测量饰品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值,与密度表中的值比较,确定是否是白金的.
板书设计: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一.探究问题:(见投影展示)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甲:学生乙:
三.探究实验方案:(器材、实验记录参考数据表格、实验结论)
四.分析论证
五.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3.课件展示例题:
4.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5.ρ水=1.0×103千克/米3=1.0克/厘米3
六.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2.计算物质的质量;3.计算物质的体积
交流与评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了探究式学习,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我们学到了密度这一重要概念,并会运用密度这一特殊性质,去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量和体积.再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师:由以上的结论,同学们思考一下,质量/体积跟什么有关呢?
生:物质的种类.
师:所以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有的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板书:
一.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数据你又有哪些收获?请小组代表将本组的探究结果与全班交流.
以上的实验数据可总结如下:
表一: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表二:水的体积增加,质量也增加,体积是原来的几倍质量就是原来的几倍.
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
三组质量、体积不同的铜块
教学过程:
教
转变的过比较同体积的酒精的水的质量和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
水
这
(学生实验过程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
表一: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相同,
体积是原来的几倍质
表三:可以得出与表二相同的结论.
.
,
与密度表中的值比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北师大版(new)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目标与技能⒈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⒉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方法与过程⒈在密度实验中,通过对具体感性材料的分析,体会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⒉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物理意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三组质量、体积不同的铜块教学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师:所以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有的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怎样测定一种物质的密度呢?我们现在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测定一种固体物质的密度.(见课件: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的密度的)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实验原理:要选择适当的仪器、用品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实验.测量饰品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值,与密度表中的值比较,确定是否是白金的。
板书设计: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一.探究问题:(见投影展示)二.猜想与假设学生甲:学生乙:三.探究实验方案:(器材、实验记录参考数据表格、实验结论)四.分析论证五.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3.课件展示例题:4.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5。
ρ水=1.0×103千克/米3= 1.0克/厘米3六.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2.计算物质的质量;3.计算物质的体积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3144.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稿:2.3探究物质的密度(1)

安边中学八 年级 上 学期 物理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 高鸿雁 总第 14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包级领导签字: 学生: 上课时间: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二、学习目标1、亲历物质密度探究的过程,探究物质密度。
2、理解密度的含义,理解公式、单位的意义。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1.在实验室我们用________测量物体的质量,你会使用它吗,说说看?2.你会测量物体的体积吗?形状规则的固体、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液体的体积如何测量,说说看?【导学释疑】 一、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猜想与假设观察图2-17,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______;物质质量相同,体积却又______. 说明图片中产生的这种现象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制定计划1、选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侧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4、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
(三)收集证据各小组进行试验,将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中:质量m/g 体积V/cm 3比值(质量/体积)项 目数 据 对象(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
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朴实无华◆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
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
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
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善良懂事◆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子最值得称赞,恰好还是你。
(新)物理八上(北师版)《2.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推荐)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年级:八年学科:物理制案人: 梁秀芬总课时序号: 8 第二单元〔章〕第3节第1课时检查人:自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 (1)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 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阅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问题1、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的体积大,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的质量大。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它们的质量一般;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它们的体积一般。
3、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量。
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
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
4、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同。
密度的单位是:。
5、纯水的密度为。
它的物理意义为:。
二、练习题:1、1.用铜和铝两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如果它们的质量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则这两条导线的长度之比等于〔〕A.27:89B.89:27C.1:3D.3:12、寒冷的冬天一个装满水的缸放在外面,冻坏了,这是因为水结冰时〔〕A.体积增大了B.质量增大了C.体积和质量都增大了D.体积增大了,质量减小了.3.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体积的水.用铜、铝、铁制成的三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球,分别放入水杯中,比较它们的总体积,则〔 〕A 放.铜的最大 B.放铁的最大C.放铝的最大D.无法判定4、用铜、铝、铁制成的三个质量相等的空心球,比较它们的体积,则〔 〕A.铜的最大B.铁的最大C.铝的最大D.无法判定5.分别用铝和铁做成一个实心球.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哪一种措施是不可能的?〔 〕A.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铁球小B.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铁球大C.铝球的体积大于铁球,但质量小于铁球D.铝球的体积小于铁球,质量大于铁球6. 13米的水结成冰后〔 〕A.体积变大,密度变小B.体积变小,密度变大C.体积和密度均不发生变化D.变化情况无法确定7.一满杯水结成冰.把杯子胀破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铅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的水中,则杯中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A.放铁块的B.放铅块的C.放铜块的D.三者都一样8.宇航员从月球上采回了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 〕A .质量B .温度C .密度D .位置9.有两种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球,在天平右盘里放2个甲球,在左盘中放3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乙甲ρρ:为〔 〕A .3:2B .2:3C .1:1D .9:410.人们常说的“油比水轻〞,实际上是说〔 〕A .油比水体积大B .油比水体积小C .油比水质量大D .油比水密度小.11、如下列图,甲、乙两种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甲、乙两种球的密度之比为〔 〕A .2:1B .1:2C .3:4D .4:3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方法。
四、新授例题2。
1、教师创设情景,出示例题2(课本41页作业1)。
2、教师组织,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寻找已知条件,按前面总结的解题方法解答本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组织检查完成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答: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4.0872×1014千克,合4.0872×1011吨
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密度的公式及其应用,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发扬:
1、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难度适中,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讨论。
2、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基本上都达到了目标。
同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不足,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只能靠老师的表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应尽量把问题设计的比较有趣味。
五、组织学生练习(练习册21页第6题和第7题)。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读题并思考。
学生观察并讨论解题方法。
学生继续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其他学生订正。
学生交流并整理结果。
学生审题,思考。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讨论完成。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小结
有关密度的计算公式和物理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第二章练习三。
(1)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2)通过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复习密度的计算公式并推演该公式。
2、熟练使用密度的计算公式及推演出的公式,并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
(新版)北师大版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2、学习目标
1、亲历物质密度探究的过程,探究物质密度。
2、理解密度的含义,理解公式、单位的意义。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在实验室我们用________测量物体的质量,你会使用它吗,说说看?
2、你会测量物体的体积吗?形状规则的固体、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液体的体积如何测量,说说看?
【导学释疑】
一、探究______,V_______、3、密度的单位及读写方
法:1g/cm3=_______kg/cm3;250kg/cm3=_______g/cm3;
10、3g/cm3=_______kg/cm
3、4、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表2-4,表2-5,表2-6)
5、了解科学计数法。
【巩固与检测】
1、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__________;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__。
2、密度是__________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_____。
水的密度ρ=______千克/米
3,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一杯水倒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_g/m3。
3、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待液面静止时(水没有溢出),三个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原来盛水最少的是()
A、放铝块的烧杯
B、放铁块的烧杯
C、放铜块的烧杯
D、原来盛水一样多
4、抢救病人的氧气瓶,原来密度为ρ,用去瓶中一半氧气时,则瓶内剩余氧气密度变为()
A、ρ
B、0、5ρ
C、0、25ρ
D、2ρ
5、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
A、铁的质量比棉花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大
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棉花的体积比铁大
6、已知m=270g,v=100cm3的物体,其密度为多少g/cm3,合㎏/m?
反思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