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摘要题】环球视域【正文】影片《罗拉快跑》讲述了罗拉为救男友曼尼而不停奔波的故事,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
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在主题表现上,表面上消解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否定爱情和死亡的价值,而在深层次上却歌颂人的奋力拼搏、永不放弃和“有所作为”。
是一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都具有创新和深度,并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镜头与段落1.镜头: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在电脑游戏中,玩家同时具备两种身份:首先,是游戏发展方向的选择者。
玩家可以在游戏告一段落时,从若干选项中决定游戏未来的情节,从而模拟角色遭遇不同的情景。
同时,玩家可以俯瞰角色所处的地理位置、敌友状态和出入路线等——这时的玩家自然如同“全知的上帝”控制着整场游戏。
其次,是参与游戏并发展情节的“主人公”。
玩家在游戏中处于角色模拟状态,行走跑跳、砍杀围歼都由玩家“身临其境”来完成。
甚至玩家在某些规定性情节里会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体验情感波澜和生死存亡的命运。
玩家和角色合二为一,从而“进入”游戏,具有面对、经历、体验与思索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视点。
同样,在《罗拉快跑》中也存在着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
片头处,罗拉紧张而力求冷静地在脑海里搜索可以求助的对象。
镜头围绕着罗拉进行360度旋拍和俯拍。
同时快速切入她或迫使自己冷静、或几近崩溃、或沮丧绝望的若干表情的近景,既满足了观众对罗拉全方位的观察兴趣,又烘托出紧张得令人晕眩的气氛。
有“全面报道”又有“焦点访问”,使得节奏有缓有急,生动、活泼、丰富。
接下来是罗拉的面部特写与她脑海中所想到的亲朋好友的近景互切。
在此处存在着三个层面的节奏感。
首先,罗拉与亲朋好友之间:罗拉处于固定镜头前,每隔四秒左右会出现在画面上,而亲朋好友的近景如流水般在画面上快速切换一次性闪过,呈现出罗拉意识的运动感。
佳片共赏《罗拉快跑》解读

《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 编剧。 剧情介绍:
述了罗拉为解救男友曼尼而改变了人生 的时间轴,使命运延伸向了三种不同的 可能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的字幕就给这部电 影垫下了游戏的基调——
“比赛之后即比赛之前。”
紧接着,一位男士将足球扔向 空中,嘴里说着:“here we go!."整部电影就开启了一场与 时间赛跑的游戏。
《罗拉快跑》最为关键的是可以说就是 三次“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
电影障碍情节的设置,更像是游戏里 的通关障碍,观众已经完全把自己当 作游戏中的一员,牢牢地被影片抓住 了。
影片的视听语言
1.运动镜头设计 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 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 两人奔跑的过程。
在“第二次营救”中的罗拉熟练地扳开了枪的保险。 这正是因为在“第一次营救”中,罗拉在曼尼的指导 下学会了如何开枪。在“第三次营救”中,救护车上 的心脏病人是父亲所在银行的警卫,由于“第二次营 救”中警卫的失职导致罗拉抢钱成功,于是才有了第 三次警卫心脏病发作而被送往医院。从更深层次上来 看,我们不妨可以将第三次罗拉救活警卫作为是前一 次抢劫事件的合理化解。
影片的视听语言——声音设计
(2)音乐静默的使用 “静默”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效果,在电影中的表现 形式 为暂时性的消音或减音技艺。这种暂时性的消音 或减音技艺 在影视创作中并不是简单的处理,而是体 现导演意图的精心 设计。这时无声变得有意义,变成 了一种潜台词,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在现代电影中, 无声表达的最多的两种方式是:安宁 或者死亡。 “静 默”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张力,声音设计师以最 简单的方式表 达出了复杂的情感状态。
用镜头来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电影《罗拉快跑》运动镜头解读

丝 路 视 野影片《罗拉快跑》在一开场,我们好像在看一场游戏比赛一样,导演这样安排这是在强调这部电影的游戏性。
在这场跟时间赛跑的游戏中,罗拉是主导游戏的玩家,影片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分成三个电影段落,分别展现罗拉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男友所需要的钱,一路狂奔冲破所有障碍,拯救男友曼尼而进行的三次奔跑。
电影中的运动镜头,是镜头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需要演员和镜头的高度配合。
在罗拉奔跑的过程中,摄像机一直跟随着罗拉,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会感觉夸张到反正常的人类运动,就是这种奇特的镜头运动形式,会更加表现罗拉当时内心的紧张感。
罗拉第一次开始奔跑,呈现的是罗拉在前边跑,镜头在其后紧跟,一个快速移动镜头切到了罗拉母亲的房间,经过快速前推镜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卡通化了的罗拉急匆匆地跑下来楼梯;进而罗拉跑进了小区,这时镜头移下来,罗拉从远处跑着入画,景别变化从远景、全景、近景再到特写,多景别的变化把罗拉内心的慌张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罗拉奔跑在城市的街道中,镜头分别采用了后跟、侧跟和前跟,景别也在远、全、中、近、特中来回切换,这让观众的视觉聚焦在罗拉身上,不经意间就给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快感;最后罗拉在人群熙攘的大街上跑,在钢筋混凝土的天桥下跑,镜头也从远景变换到侧跟。
这种运用景别和镜头的紧密切换和运动变化来展现影片的主题节奏,无疑把观众的心理带入到最佳的观影体验。
罗拉第二次奔跑结尾处,罗拉站在路边亲眼看见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然后镜头转向从高空垂直俯拍,曼尼安静地躺在马路中间。
悲痛不已的罗拉从画面下方入画,缓缓走近其男友。
这种角色的调度是富有寓意的,当我们看到罗拉从画面下方一步步走到画面中间时,每一步都很沉重,而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无能为力的伤感。
这个镜头颇有些命运的味道,高空垂直俯拍镜头使罗拉和曼尼的身影看起来很渺小,曼尼的生命和罗拉的悲痛在整个大环境下显得是多么微小,罗拉经过激烈的和时间赛跑,却难逃命运的抉择。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一、举例理解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特征长镜头:是由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来。
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单个镜头的时长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
它排除切换,是一个不经剪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断,在一个较长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喜欢的例子:1黑泽明在《罗生门》中用各种运动的长镜头形成的不同节奏来强调叙事的主观;2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较完整地运用景深镜头和移动摄影,实现了镜头内的场面调度。
这部影片不仅启示了人们考虑到大景深能为场面调度提供空间,更激起了电影界对长镜头理论的关注;3《火车进站》用的就是一个长镜头。
当时由于摄影技术落后,只能采取固定摄影的拍摄方法。
这个是最初的长镜头的出现,所以被冠名为“原始长镜头”。
蒙太奇: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蒙太奇举例:平行蒙太奇——根据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名著改编的电影《想左走,向右走》使用平行蒙太奇讲述了心灵交汇的一对情人的美丽故事;交叉蒙太奇——《生死速递》第一段落实从电梯中营救乘客,一方面表现电梯即将下落的危急,另一方面表现警察营救乘客的紧张状态,两者快速交替,产出惊心动魄的效果;对比蒙太奇:《我的父亲母亲》中,运用了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影片的主体即过去的回忆是彩色,现代反而是黑色,目的是为了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二、二者在叙事和表现上的异同(1)叙事方法的异同蒙太奇叙事方法的主要特色是时空的跳跃性。
长镜头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描述同时同地的故事,而不能象蒙太奇镜头那样实现时空的跳跃。
但是,正因为它的镜头没有中断,则使观众不得不相信镜头所描绘的事物的真实性,这种手法一般在纪录片里经常使用。
有时蒙太奇所表现出的优势是长镜头永远无法企及的,比如交叉蒙太奇,这是永远无法用“同时同地”的长镜头表达的。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doc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doc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在设置镜头上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第一段中:
罗拉的快速奔跑大多都运用了跟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罗拉的身上,直到罗拉在奔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推着儿童车的妇女,镜头顺势从罗拉身上转移到妇女身上,从而告诉观众,罗拉的命运会引起妇女命运的改变,或者说罗拉和妇女的相撞会令妇女有变化。
在罗拉去找她爸爸的途中,展现他爸爸和情人的近景,特写等镜头都是晃动的,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稳定性,说明是情人关系,并且是被隐藏的。
而罗拉去找爸爸后,罗拉和爸爸的镜头同样是晃动的,两人的关系同样是不稳定的,而此时情人的镜头是固定的,暗示其地位发生转变。
展现罗拉的镜头都是快速移动的跟镜头,以及其他推拉镜头,而表现曼尼时都是固定镜头或是缓慢移动的镜头,在导演设置镜头时,很巧妙的告诉观众在影片中罗拉的地位是明显高于曼尼的,在罗拉与曼尼的关系中罗拉处于主动地位,对事件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曼尼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段与第三段的镜头运用与第一段大同小异。
精品资料。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2)

《罗拉快跑》影视鉴赏一,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不同于一般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这部影片分别用三个整齐的20分钟段落来表现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在遇到倒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询问,什么是倒霉事情的原由,一旦找到了最初的原由,我们往往会感叹一句,“如果某某事不发生就好了”,“如果我当时这么做就好了”……。
“罗拉快跑”正表现的是这个“如果……”。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变化导致整个事物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生的不可测性一览无疑。
二,镜头运用和剪辑实际上,与本片类似题材的电影有好几部,例如英国电影《滑动门》。
但是,这部电影将这个题材拍地最酷,饱含着年轻的激情和活力。
尤其是当罗拉,鲜红的头发,绿色的长裤,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摇滚在大街上奔跑的时候。
整个电影简直是一部节奏紧凑的MTV,很多情节的表现手法非常简洁。
影片运用了许多快速剪辑的手法。
罗拉在大街上奔跑,穿过走廊,转过街角,横过马路,在银行里大步流星,在赌场里尖声吼叫。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罗拉在路上遇见各式各样的人,在与他们重的每一个人擦肩而过时,影片都会突然定格。
在3秒钟的时间里,通过四五个静止的画面闪过那个人后来的命运。
他们中的有些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有人在不久后死于非命。
它仿佛让我们拿着遥控器按着快进键戏看人生与世界。
导演在此采用暴力的切片方式,随意在任一个时间点切开剧情,展示出大量的因果关联,它高度浓缩式地挤压了关系网。
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班级:动画0942 姓名:吴康臣学号:04指导老师:孙佳莉一视听分析1.运动镜头设计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
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两人奔跑的过程。
导演还特意制造奔跑拍摄时候的前景与背景,当人物主体运动的时候,加上摄影机的运动,那么激动紧张的氛围就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段罗拉与曼尼抢劫之后拿着钱袋从超市逃跑,稍后两端马路均被警车拦截,摄影三次采用360度旋转的手法,轻松营造出两人那种走投无路、插翅难逃的处境。
此外,为了让观众与电影情节产生更好的共鸣,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有意减少支架的运用,既而呈现出一种镜头晃动感,以配合当时情境下的紧张氛围。
2.剪辑手法快速剪辑是本片的另一大特点。
影片中许多段落,如描述“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喜悦的所作所为: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腴的女人……每一组画面停留只有几格时间,甚至连给观众看清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切到下一镜头。
运用快速剪辑手法,我认为好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快速剪辑能够带动影片的节奏感,三段重复式的影片结构要求影片必须进行快速剪辑,否则观众会因内容重复感到乏味。
其次,影片的主题在于世间分分钟变化所带来的命运的变化,而剪辑速度的加快可以更好的表现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更好切合影片主题。
除了快速剪辑之外,影片还多处运用到类似MTV式的剪辑技巧,即剪辑手法新颖独特、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这在常规的故事片中是很少见的。
但正是由于这些看上去花哨的剪辑方式,使得影片的新奇性、刺激度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帮助塑造了独有的影片风格。
3.声音设计影片声音方案的核心是主观声音为主,配以少量客观音响,这样的安排与影片的非纪实性相吻合。
音乐贯穿于整部电影。
与“运动镜头”和“剪辑”一样,“速度”也是导演在声音设计上所要追求的。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电影《罗拉,快跑》是蒂姆·伯顿导演的一部黑色幽默电影,它的镜头运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使得电影形象生动、曲折多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影《罗拉,快跑》中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摄影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首先,影片中的镜头运用非常多样化,通过抓住角度、距离、速度和切换等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传达出不同情感和氛围。
在多个镜头中,导演采用了极为熟练的快速剪辑和时间流动掌控技巧,为片中强烈的压迫感和急迫感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张力。
在犯罪事件中的追逐段落中,导演巧妙地使用往返闪回和交错镜头等手法,让观众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混乱的印象感,从而使人感受到超越旁观的亲身体验。
然后,导演的镜头运用了丰富的图像符号,富有情感表达和寓意。
导演采用了丰富的暗示手法,通过在电影中植入各类符号画面,达到视觉上的距离和对故事情节关键的提示作用。
例如,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那段“罪恶之旅”中,导演使用路标和广告牌等道具构成的大量图形符号,暗示罗拉和男友任意行动所造成的混乱、浪费和破坏等因果联系,更是深刻揭示现代社会人性的扭曲与丑恶。
最后,在影片的音乐和音效方面,导演的创新也非常值得一提。
音乐和音效对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音乐和音效时,导演充分借助了兴奋和紧张的元素,通过音乐和音效来制造出紧张、焦虑的情绪,充分突显故事情节的急迫感和戏剧性。
另外,在配乐和声音等方面,导演充分考虑了音源与频率,在合成器和合板等处理中充分运用了音乐清晰度和节奏的变化以及静音,给观众带来的是强烈的感性刺激。
总的来说,电影《罗拉,快跑》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非常自如,丰富多彩。
导演通过巧妙的构图方式和图像符号的使用,以及音乐、音效的处理,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能够得到深刻的刺激,强烈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这种电影语言的创新和表达也成为了蒂姆·伯顿导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在影视界拥有不可替代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罗拉快跑》镜头运用故事的开始,有节奏的加速移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移动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迫,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直接的带入到了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当中。
并且推镜头从城市的大远景推进到罗拉家的电话,暗示罗拉只是茫茫大众中的普通分子,具有普遍性,罗拉的经历可能会是每个人的经历,包括观众。
罗拉接起电话,先出现曼尼的背影,之后罗拉的一句话“怎么了你在哪”然后又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推镜头,推动到在电话亭里无助的向罗拉倾诉的曼尼,两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并且无形中告诉观众罗拉和曼尼是会引出一个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的。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在设置镜头上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在罗拉与曼尼打电话的时候,虽然是曼尼遇到麻烦,但两个人的特写镜头中,导演把罗拉的面部特写设置的明显大于曼尼的面部特写,隐喻了罗拉是决定两个人命运的主要人物,曼尼的发展是依赖罗拉的,并且被罗拉左右。
第一段中:
罗拉的快速奔跑大多都运用了跟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罗拉的身上,直到罗拉在奔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推着儿童车的妇女,镜头顺势从罗拉身
上转移到妇女身上,从而告诉观众,罗拉的命运会引起妇女命运的改变,或者说罗拉和妇女的相撞会令妇女有变化。
接下来展现推儿童车妇女的命运的时候,不是运用摄像机拍摄,而是使用照片的方式简洁明了的展现出来,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在短时间内把妇女的命运交代清楚,之后在展示买自行车的人以及银行职员的后来命运发展同样如此。
在展现完妇女的命运后,镜头又从大全景回到罗拉的身上,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回来。
在罗拉去找她爸爸的途中,展现他爸爸和情人的近景,特写等镜头都是晃动的,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稳定性,说明是情人关系,并且是被隐藏的。
而罗拉去找爸爸后,罗拉和爸爸的镜头同样是晃动的,两人的关系同样是不稳定的,而此时情人的镜头是固定的,暗示其地位发生转变。
展现罗拉的镜头都是快速移动的跟镜头,以及其他推拉镜头,而表现曼尼时都是固定镜头或是缓慢移动的镜头,在导演设置镜头时,很巧妙的告诉观众在影片中罗拉的地位是明显高于曼尼的,在罗拉与曼尼的关系中罗拉处于主动地位,对事件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曼尼处于被动地位。
曼尼抢超市之前,使用了罗拉和曼尼的两个镜头平分了画面的方法,此时,罗拉和曼尼的命运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并打破了罗拉占主动地位的形势,建立了一种平行的二人关系。
并且慢镜头运用,更让人更感到了一种紧迫与揪心,给观众时间来产生与主人公的共鸣。
两人抢钱之后,晃动的奔跑慢镜头,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直到罗拉中枪。
罗拉面部特写的推镜头,画面渐渐变红,出现了两个人的回忆画面,之后下落的钱袋、下落的电话以及罗拉的镜头快速交替出现,故事进入第二段。
第二段与第三段的镜头运用与第一段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