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园林艺术的特征讲解
简述园林艺术特点。

简述园林艺术特点。
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园林艺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人为的设计和安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环境氛围。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艺术注重景观的布局和组合。
园林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时,会根据场地的大小、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因素,精心布置各个景观元素,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例如,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会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形成一幅具有美感和意境的画面。
园林艺术注重空间的层次和流动。
园林中往往会有多个空间层次,比如大门、庭院、假山、亭台等。
这些空间通过合理的连接和布局,形成了一种流动感和层次感。
人在园林中游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和角度来欣赏不同的景观,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变化性。
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园林中的景观元素既包括了自然界的山水、植物等,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建筑、雕塑等。
这种融合使得园林既具备了自然的美感和生态的价值,又具备了人文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等人工景观往往是根据历史和文化背景来设计的,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园林艺术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精雕细琢。
园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比如,园林中的假山、花坛、雕塑等都是由园林设计师和工匠们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造而成的。
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让园林更加美观,还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园林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的设计和布置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互动和交流。
园林中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提供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
此外,园林中的植物也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纽带,它们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态价值,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氛围。
总的来说,园林艺术是一门独特而综合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安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环境氛围。
园林艺术鉴赏--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h
59
苏州—留园
h
60
苏州—虎丘
h
61
苏州—虎丘
h
62
苏州—虎丘
h
63林
h
65
苏州—狮子林
h
66
苏州—狮子林
h
67
苏州—拙政园
h
68
苏州—拙政园
h
69
苏州—拙政园
h
70
苏州—拙政园
h
71
1.地形
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构园 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 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 自然式园林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 然之趣”,所以,在园林中,要求再现自 然界的山峰、山颠、崖、岗、岭、峡、岬、 谷、坞、坪、洞、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 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 面为自然曲线。
h
72
东苑公园水体、地形
h
73
地形自然起伏
h
74
青岛海边地形
h
75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6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7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8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9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80
2.水体
这种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 之来历”,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 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 瀑布、跌水等。总之,水体要再现自然界 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折,水岸为自 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 驳岸、石矶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 景需要也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园林艺术的特点

园林艺术的特点
园林艺术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园林艺术已成为复杂的艺术形式。
在古老的园林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有若干特点。
首先,园林艺术是一种联系自然与文化的艺术形式。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园林艺术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人们理解古老文明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其次,园林艺术具有良好的空间感觉,这使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为重要。
通过赋予园林更多元化的空间结构,它可以丰富人们的体验,带给他们深刻的心理感受。
此外,园林艺术还具有视觉和触觉的吸引力。
它以清新的令人赞叹的风景和神奇的气息,吸引着人们去观赏和领略它的美丽景色。
园林艺术不仅包括自然的植物景观,还有雕塑、树木、建筑以及各种装饰品,使人们有机会更好地欣赏这种艺术形式。
园林艺术还具有多种功能。
一方面,它可以改善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人们创造安静优美的生活空间。
另一方面,园林艺术还可以改善水质,减少空气和水污染,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园林艺术的形式也能够增强人们的艺术意识,联系自然,促进人间的平衡和和谐。
园林艺术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它融合了自然、文化和人文元素,至今仍然非常受欢迎及受推崇。
目前,许多中国城市都建有传统园林,这使得当地文化得以繁荣昌盛,它也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综上所述,园林艺术具有联系自然和文化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空
间感觉,视觉和触觉的吸引力,以及多种功能,这使它成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园林艺术把自然和文化融合在一起,让人们体验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品位。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4.混合式 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 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控制全园的轴线。特点是整齐 明朗、变化无穷。
多用于现代园林中,在较大的现代 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 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 分,采用自然式布局。
一、主景与配景手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6.中心重心法
2.轴线对称法
7.意境引导法
3.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8.园中之园法
4.动势集中法
9.尺度突出法
5.对比衬托法
10.多样统一法
二、对景与抑景(障景)手法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 位 (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 折点、草坪一隅等),多用雕塑、 山石、水景、花坛等景物。
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 口等。(角度、位置)
五、透景与漏景手法:
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枝、 山石环洞等形成。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表现主景。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 表现主景。
七、配景与添景手法:
配景是指人们视景线前方主景物 的辅助景物。
添景是指人们视野前方 处于中间层次的景物, 增加层次感。
(二)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
1.平视风景: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 多利用平地
2.仰视风景:大于45`、60`、80`、90` 多利用山地
3.俯视风景及效果: 小于45`—深远, 小于30`—深渊, 小于10`—凌空, 小于0`—欲缀感 多利用盆地、凹地
(三)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 外形与色彩变化。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利用建筑的使用功能、艺术形式及 布置安排。
园林艺术美的具体特征

园林艺术美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然性:园林艺术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包括山水、植物、动物等方面。
它追求的是自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非纯粹的人造艺术。
2. 生态性:园林艺术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包括植物配置、水体设计等。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生态美和环境美。
3. 文化性:园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通过建筑、雕塑、诗词等艺术形式表现人类的文化精神。
同时,园林也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读书、绘画、赏花等。
4. 整体性:园林艺术强调景观的整体性,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园林艺术追求的是整体美的效果,而非局部的美。
5. 变化性:园林艺术注重景观的变化,包括季节变化、日夜变化、气候变化等。
它通过植物配置、景观照明、水体设计等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6. 体验性:园林艺术强调观赏者的参与和体验,它通过景观的营造,引导观赏者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园林艺术是一种动态的、互动的艺术。
总之,园林艺术美的具体特征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它既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文化美,也包括整体美、变化美和体验美。
论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论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园林是主要利用自然因素同时也利用人文因素旨在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所创造的一种场所,是人造的景观,是自然的和自在的景观的艺术体现。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园林下了这样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领域。
”在现代,人们还自觉地把园林建筑作为促进生态平衡的一种手段,把它作为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
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要素:一是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二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三是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
这些要素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园林的类型园林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
从英文看,园林和公园都是park是包括公园在内的。
随着园林自身的历史发展,园林的实际内容也在逐渐变化和延伸。
在古代,中国的殷、周和西亚的亚述,辟有牧养禽兽供上层社会狩猎游乐的境域,称为囿或猎园。
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宫苑或苑,属于宫署和私人的称园、园池、宅园或别业。
“园林”一词,始出于晋代和南北朝时。
北魏张炫之的《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伦的住宅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唐宋以后,园林的概念更趋广泛,一般指各种游憩境域。
到了近现代,园林的范畴,除了传统概念中的庭园、宅园、花园、公园等之外,还包括植物园、动物园、城市绿化地带和自然风景区等等。
园林的类型,由于实用功能以及同住宅的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划分出了有如上述那样一些名目。
但是也由于园林在形式、风格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也可以说是不同的类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
a.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
其他不同风格中地位比较重要的是意大利台地园和英国自然风景园。
b.阿拉伯园林发端于古代巴比伦和波斯。
c.东方园林发端于中国,也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园林艺术概论》课件

非对称式构图
非对称式构图强调空间的灵活性 和动态感,常用于自然式园林。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创造出自由、 活泼的氛围。
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和变 化性,常用于现代园林。这种构 图方式可以创造出动态、变化的 氛围。
在设计建筑小品时,需要考虑其功能 、材料、风格等因素,以实现景观的 整体性和协调性。
建筑小品种类繁多,包括亭子、廊架 、花架、座椅等,每种建筑小品都有 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可以用来营造 不同的景观效果。
建筑小品的施工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选材、加工、安装等环节,都 需要考虑到景观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园林艺术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园林艺术概述 • 园林构成要素 • 园林空间设计 • 园林植物造景 • 园林意境营造
01 园林艺术概述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园林艺术是一种将自然与人文元素相结合,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等方式,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设计。
详细描述
园林艺术旨在将自然与人文元素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景观。它注重 空间布局的层次感、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协调性,以及建筑营造的艺术性。园林 艺术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提供人们休憩、观赏和思考的场所。
园路和铺装的施工工艺也是非 常重要的,包括选材、加工、 安装等环节,都需要考虑到景 观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园林雕塑与碑刻
01
02
03
04
园林雕塑与碑刻是园林中的 文化元素,它们能够提供观 赏和纪念的功能,同时也能 营造出不同的文化氛围。
园林雕塑和碑刻的种类繁多 ,包括人物雕塑、动物雕塑 、纪念碑等,每种雕塑和碑 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可以用来营造不同的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第二章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在园林构图中,从平面上看,主要体现在园路的线型、树木的林缘线和模 纹的图案线;立面上看,体现在建筑的轮廓线和树木的林冠线。 2、图形美: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为规则是图形和自然式 图形两类。
3、体形美:由各种物质构成的园林实体,如:山石、水体、建筑、植物、 雕塑小品等。
4、光影色彩美:色彩具有强烈的生理属性和情感效应,如用冷色调表达 宁静、安逸、悠闲的感觉,暖色调表达活泼、运动的情趣。 园林色彩的构成,主要又山景色彩、水景色彩、动植物色彩 和建筑色彩构成。 5、质感美:是由园林物体的材料所 表现出来。
(二)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1、山水地形美: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 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置和视景点的控制创造地 形条件。 2、借用天象美:借日月雨雪、云雾霞光等天象造景。
雷峰夕照
3、再现生境美: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木是生境的主题。 4、建筑艺术美:园林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二章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内容有: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 总体布局,园景创作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等。 一、园林美的含义、特征和内容 园林是一种综合大环境的概念,它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为的艺术加 工和工程措施而形成的。园林美则是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 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 (一)园林美: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再现。它以物质造园 材料,如自然山水、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甚至于物候气象等为基础,经过 园林设计师的巧妙安排组合,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1、自然美:偏重于形式,往往以其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 接引起人的美感,它所积淀的社会内涵往往是曲折、隐晦、间接的。 园林的自然美有如下共性: ①变化性: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美常常发生明 显的或微妙的美: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挡土护坡等 各项设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 6、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胜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 门楹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表现人类文化的精华。 7、色彩音响美: 8、造型艺术美:用艺术造型来表观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 义,以及某种体形、线条美。如:图腾、华表、标牌等。 9、旅游生活美: 10、联想意境美: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达到见 景生情,体会玄外之音的效果。意境就是通过意想的深化而构成心境应和、 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形式美法则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线条美:长条横直线代表广阔宁静、给人平衡的感觉;竖直线给人上升、 挺拔之感,代表尊严、权利、给人严肃、端庄之感;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 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意味着危险和运动,曲线代表柔和、流畅、 细腻、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 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 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 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 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 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 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 路均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 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 何布局。
自然式园林
日本西芳寺庭院 颐和园苏州街
自然式园林
自然林地
(三)、混合式园林
是指园林由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 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 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 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 形不成自然格局。居民区、机关、工厂、 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 为宜。
环境雕塑
第四节
园林的形式和内容
一、构成园林形式的因素
地形: 植物: 建筑: 园路广场: 园林小品
(一)、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对称式、图案式 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以规则式园林为主。 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17世纪法国 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 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 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 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 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整形水池、 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 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
二、园林形式的确定 1、根据园林性质:园林形式反映园林特性。 • 纪念性园林:纪念历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 件中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革命烈士为主题 的烈士陵园。 性质:缅怀先烈的革命功绩,激励后人发扬革 命传统,起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教育 的作用。 形式:中轴对称,规则严整,逐步升高的地形 处理,创造雄伟崇高、庄严肃穆的气氛。
形体美:山石、水景、 建筑、雕塑、植物造 型等。
园林色彩美:植物、建筑、日月光影与水石的 色彩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 花酒,冬吟白雪诗。”
色 彩 美
园林中声音美:声景。
(二)园林美的基本规律(形式和 内容的关系)
1 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
2 形式对内容有一定的反作用。
3、 体现群众性,达到雅俗共赏。
第三节 园林艺术的特征
《园冶》作者计成在全书的主体“园说”中, 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一、园林艺术的内容
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和 技巧,替精神创造一个家园,一种环境。 艺术分为:语言艺术 文学艺术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综合艺术:戏曲、电影、电视、园 林艺术(环境艺术)
3 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又有 一定的继承关系。
四、园林艺术美
园林美的创造: 外师造化:园林美来自于发现和观察 内发心源:园林美来自于创作的意境 因此,园林美是对自然美进行改造, 使之符合人们的意境的创造,提供于人们 休息,游玩及生态平衡的需要。
1 :实用
2 体现在与环 境的和谐,强 调借景、对景、 小中见大,有 对比,有调和;
二、园林艺术的特征
园林艺术为精神创造一个家园,一种环境。 1 :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 2 :是与功能相结合的一门艺术; 3 :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艺术; 4 :是整体的环境艺术。如: 造型艺术:艺术形象 空间艺术:整体效果,多维空间。 再现艺术:有生命的艺术,再现自然和自然 界中植物的季相变化。 综合艺术:由文学艺术,工艺美术,雕塑艺 术,建筑艺术集于一身的艺术。
自然美与艺术 美的关系是辨证统 一的关系。自然美 是第一美,艺术美 是第二美,是艺术 家劳动创造的美, 比自然美更强烈更 富有个性,也更为 理想。园林艺术即 属于后者——艺术 美。
二、园林美的差异
1 时代的差异:
2 地方的差异:
3 意识和理念的差异:
三、园林的形式美
(一)园林美的形式
规则式:“人定胜天” 自然式:“天人合一” 形式美的因素 1 色彩美: 2 形体美: 3 声音美:
• •
•
3、意识形态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 西方流传着许多希腊神话,神话把人神 化,描写的神实际是人,结合西方雕塑艺术, 在园林中把许多神像规划在园林空间中,而 且多数放置在轴线上或轴线交叉中心。 中国道教描写的神仙多在名山大川中, 所有的神像在园林中一般供奉在殿堂之内, 而不展示于园林空间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美的特征
1 主观活动对美的表现起重要作用;
2 美无客观的标准和准则; 3 美具有普遍性; 4 美的物体给人以感动;
5 美具有形式感。
第二节 园林美
一、园林美的内容
园林美将自然美、 社会美、艺术美交织 在一起。 1 自然美: 2 社会美: 3 艺术美: 艺术形象: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表达 人们的一种情趣情思——园林意境
第二章 园林艺术特征
第一节 园林美学概念 第二节 园林美
第三节 园林艺术的特征
第四节 园林的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园林美学概念
一、美的一般概念 (一)、美学的几种不同概念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 为:“美就是一定数量的体现,美就是和 谐,一切事物凡具备和谐这一特点的就是 美。” 黑格尔: 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美就 是理性的感性现象。 马克思主义:美和艺术是客观存在的社 会现象。
5、种植设计: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 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 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 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 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 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 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 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 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 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7、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对 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由于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可 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 展的,而这两者从它一开始的时候就十分重视 神思和韵味。
• 美是事物现象与本质的高度统一,或 者说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通过 最佳形式将它的内容表现出来。
(二)、美存在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是有内容 和形式的: 自然美: 凡不加以人 工雕琢的自 然事物。
社会美:
即社会生活中所 存在的美,表现为人 的生活中的内在美和 外在美.
艺术美:
即:人 们按照美的 规律,进行 艺术生产的 结果。蕴含 了人们的审美理想,是自然客观事 物和人们审美理想的统一。
•
•
•
•
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 中国园林创作受到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 化诸方面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在“封建迷信、 君子比德、天人合一”等传统思想的束缚下造 就成的中国自然山水体系的特征。 君子比德:孔子以松柏之耐寒品格比作人的高 尚道德情操,称为比德,如:“未出土时先有 节,纵凌云处总虚心”、屈原佩兰、“梅妻鹤 子”“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等。 西方哲学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文 艺复兴时的“人本主义”口号的提出把人看成 “宇宙的主宰”,强调并提倡“改造自 然”“征服自然”。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 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 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 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 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 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 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 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 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 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 点、终点或交点上。
2、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 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 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 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 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 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 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 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 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 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 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起伏曲折的 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二)、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 自然式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从6世纪传入日本, 18世纪后半叶传入英国。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 地形与人工堆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 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 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 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 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