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一

系 –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
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 林的雏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 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规模宏大 – 不断向民间汲取艺术养分 – 不同时期的数量、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朝代盛衰 – 魏晋南北朝以后,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可
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2.1.1 大内御苑
• 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距皇居近,便于皇帝 日常临幸游憩。 如,西苑、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 园。
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改良学说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fl奥姆斯台德城市园林化思想e霍华德田园城市设想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之一
注意 – 风景名胜区、陵园和坛庙的绿化不属于 中国古典园林范畴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 诗画的情趣 4. 意境的涵蕴
3第三章园林的全盛期

台、楼、阁之胜。水池穿插宫殿之间,显得庄严壮观
而活泼。
1)太极宫(西内)
太极宫平面设想图
2)大明宫(东内)
“太宗初,于其地营永安宫,以备太上皇清暑。九年正 月….改名大明宫。”
大明宫相对独立,其内含元殿残存的遗址仍高出地面10余 米。充分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宫廷建筑之浑雄 风姿和磅礴气势。
二、经典园林-隋
3、大运河
1)大运河是中国唯一一南北走向的长河,是利用许多天 然河流、湖泊开凿成的人工河。
2)为了沟通国都长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而建设,北 起涿郡、南达余杭。
3)在大运河两侧设御道,植垂杨柳,修建行宫,形成了 一条南北狭长的园林建筑和绿化带。
三、经典园林-唐
1、都城长安
全城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等于今天西安旧 城的10倍,人口达到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 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大城市。
者的避世希隋望唐,在时“期显达私”家与“园穷林通”开之始间起升到华了缓。冲的作用;
于是,凡属士人几乎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园林,而且活多或少地附 着上这种感情地色彩。
1)追溯思想——“中隐”与私家园林
大多数读书人作隐士的动机由过去的隐姓埋名转变为扬名显声。 “结庐泉石,目注市朝”。
真正的隐士固然有,却愈来愈少,更多是“隐于园”者。 中唐以后,隐逸的具体实践已不必“归园田居”,更不必“遁
1)华清宫概况:
秦始皇始建温泉宫室“骊山汤”——汉武帝修葺—— 隋文帝“修屋宇,列树松柏千余株”——唐贞观年间 营建宫殿,赐名温泉宫,为皇家沐浴疗养之地——后 扩建,改名“华清宫”——唐玄宗在山上兴建宫殿, 长期居住于此,处理朝政,接见大臣。
这里有完整的宫廷区,与骊山北坡的苑林区相结 合,形成了北宫南苑的离宫御苑。
《园林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园林艺术开发,山水园林开始发展,造园活 动普及民间。
三、南北朝 (一)历时 公元420~589年,为南朝时期,共历时160余年, 顺次为宋、齐、梁、陈四国; 公元439~581年,为北朝时期,共历时140余年, 从北魏开始,后分为二支:一支为东魏、齐,一 支为西魏、北周。公元581年,北周被隋取代。 (P辞海162)
出现了著名大画家顾恺之,他的人物画清晰、
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顾恺之: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 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之一,无锡 人,东晋画家,人物画家。其《庐山图》被 称“山水之祖”。画作真迹已失传,现存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两摹本。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园林方面,两晋时期由于思想活跃,促进了
四、时期特点(重点) 1、在长达360多年大混乱的时期里,社会处于 大分裂、大动荡、人口大迁移状态,从而促 进了民族大融合,思想十分活跃。在社会意 识形态领域里,人们摆脱了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束缚,文化思想方面比较自由 开放。儒家的纲纪观念,法家的法理观念, 渐渐地减弱了对人们的影响。由于社会动荡 不安,人们普遍流行消极悲观的情绪,在人 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悲叹中,滋生“及时行 乐”思想。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
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一方面表现 为饮酒、服食、狂狷的具体行为,另一方面 则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 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 3、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从而启导着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去进 行再认识,从审美的角度去亲近它、理解它。 社会上普遍形成了士人游山玩水的浪漫风习。
文学家陶渊明,他的诗真切动人、恬然自然, 人称田园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 《归 去来辞》《桃花源诗》与诗序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描写一个环境优美、丰衣足食、 不纳苛税,处于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对后 世影响甚大。
中国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作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中国园林,从时间上来说分为中国园林和中国近现代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园林在其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为中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东方风景式园林的源泉,其本身有着独特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
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
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
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
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
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
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
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
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
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境界。
园林艺术鉴赏--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h
59
苏州—留园
h
60
苏州—虎丘
h
61
苏州—虎丘
h
62
苏州—虎丘
h
63林
h
65
苏州—狮子林
h
66
苏州—狮子林
h
67
苏州—拙政园
h
68
苏州—拙政园
h
69
苏州—拙政园
h
70
苏州—拙政园
h
71
1.地形
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构园 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 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 自然式园林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 然之趣”,所以,在园林中,要求再现自 然界的山峰、山颠、崖、岗、岭、峡、岬、 谷、坞、坪、洞、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 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 面为自然曲线。
h
72
东苑公园水体、地形
h
73
地形自然起伏
h
74
青岛海边地形
h
75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6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7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8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79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地形处理
h
80
2.水体
这种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 之来历”,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 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 瀑布、跌水等。总之,水体要再现自然界 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折,水岸为自 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 驳岸、石矶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 景需要也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 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了一 种园林审美心态
•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 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 别墅
• 城市私园
– 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
• 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还成了斗富的手段 • 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也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
•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 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 创作
• 寺院园林
–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公共园林
• 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 • 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
的风景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 •亭
在汉代是驿站建筑 演变为点景手段 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 兰亭与《兰亭集序》
– 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兰亭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其功用在
于承受上部支 出的屋檐,将 重量直接或间 接地传到柱上
补充材料2:歇山屋顶
歇山屋顶——又称九脊顶
乾清门
重檐歇山顶
苏州玄妙观
谢灵运是中国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也是见诸史册的第 一位大旅行家。其 诗充满道法自然的 精神,贯穿着一种 清新自然恬静之韵 味,一改魏晋以来 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李白、杜甫、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 柳宗元诸大家,都 曾取法于他。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院系: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测绘类19-5班学号:1904070517姓名:毛镜懿中国园林艺术鉴赏本堂中国园林艺术鉴赏选修课,看到了我国许多的古典园林建筑,感受到了有着厚重历史的中国以及有着诗情画意的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美亲切而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留下的中国园林瑰宝,这次选修课报告,我选择了鉴赏颐和园,才疏学浅,如有纰漏和错误,请海涵。
中国是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诗或立体的画,更具体而典型地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无限留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全园可分为宫殿区、前山前湖区、西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四大景区。
宫殿区取严谨对称的殿庭格局,但较紫禁城的严肃气氛已轻松很多,建筑尺度也不太大。
绕过宫殿区的主殿仁寿殿,通过一条曲折的小道,进入前山前湖区,气氛才忽然一变:前泛平湖,目极远山,视野十分辽阔,远处玉泉山的塔影被借入园内,加深了园林的空间感。
在昆明湖西部筑有西堤,堤西隔出水面二处,各有岛一,与龙王庙岛一起,构成一池三神山的传统皇苑布局,为西湖区,风格疏淡粗放,富有野趣。
万寿山北麓是后山后湖景区。
后湖实为一串小湖,以弯曲河道相连,夹岸幽谷浓荫,风格幽曲窈窕。
在后湖中段,两岸仿苏州水街建成店铺,有江南镇埠风韵。
颐和园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特点: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用手法为写实;景区规模大,景点多,景观丰富;功能和活动性较丰富,几乎都附有宫殿和居住用的殿堂;园林风格侧重于富丽堂皇,渲染出一派皇家气象。
添景: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三章 园林布局形式

深圳抽象式园林
三、决定园林形式的因素
(一)园林性质和内容 (二)地区的自然条件 (三)所处的环境条件 (四)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纪念碑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雕塑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排雷兵雕塑群
• 纪念性园林布局形式特点——多采用中轴对称、
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4、建筑
强调建筑控制轴线。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 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 制全园的总格局。
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5、道路广场
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 主轴和副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 明的空间;
道路均为直线形、 折线形或几 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 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 不对称的几何布局,它的曲线部 分有圆心,是一段圆弧。
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1、地形、地貌
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 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
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2、水体
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 形式多样,人可接近。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 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
规则严整和逐步升高的地形处理,从而创造出雄伟崇 高、庄严肃穆的气氛。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 案例2:动物园——主要属于生物科学的展示范
畴,要求公园给游人以知识和美感,所以,从规划 形式上,要求自然、活泼,创造寓教于游的环境。
动物园
动物园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二、新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进行总体布 局,园林的布局形式一般包括: 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类。
皇家、纪念性园林采用规则式居多,如天坛 中山陵; 苏州园林等采用自然式
构建中国文人山水园的能主之人往往是园主 本人和他延请的画家、造园艺术家。具体表 现:
1)有的园主人本人就是著名的艺术家、文 学家。王维:南宗文人画之祖,精通音乐
白居易---庐山草堂 融贯了《白氏六帖》的 造园理论
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独乐园 科学家、文学家沈括---梦溪园 文学艺术、造园理论家李渔---伊园别业 袁枚—随园,苏舜钦---沧浪亭等。
剑石类:山石单向解理形成的剑状峰石。英 石
一般有以下几种石头:
湖石类:石灰岩、沙积石,如太湖石,巢湖 石。产于太湖洞庭山消夏湾者最佳。体态玲 珑,婀娜多姿,纹理纵横,笼络起稳。
黄石类:江浙黄石 北方大清石等,产于常州 黄山者为佳。 黄石厚重,棱角方刚 苍劲古 拙 具有阳刚美
卵园石类:形体浑圆坚硬,风化剥落 多出自 海岸河谷,为花岗岩和砂砾岩。
计成《园冶·掇山》详细论述了掇山的工艺 操作过程和掇山的艺术创作的原则: 构园无格,掇山更无定式,虽以画为蓝本, 但施工兴造,却全凭工匠因地制宜,因石 成型,方能不自相袭,独根据假山在园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假山造 型样式设计也不同:
(1)园山,园林中随处点缀的假山是变城 市为山林的主要景境。计成以为:假山因 其自然,高低错落,分散堆叠,疏落有致, 能创造出优美的境界,可使人获得“咫尺 山林”的意境。如:避暑山庄的小金山, 故宫乾隆花园、北海静心斋、扬州个园、 片石山房、上海的豫园等。
2)艺术素养很高的帝王本人往往是皇家园 林的设计者
宋徽宗—艮岳 亲自主持营造
3)为园主设计或帮助设计的著名画家,也是 园林的“主人”,参与品评修改园林的一 些园主的文友,也在一定程度尽了主人之 力。
二、相地合宜
相地是构园的第一步,是造园艺术创作的基本原 则。何为相地合宜?
1)首先,善于选择园林的地址,再以地理形势, 因地制宜。 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 铺云
山景是园林风景形成的骨架和支托; 水景是园林景观的脉络;
动植物(特别是花木)为园林景观的肤貌, 是影响和制约其他景观要素的链带;
建筑则起着联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媒 介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历史的重 要象征;
匾额、楹联与奇石则为园林风景的画龙点 睛之处,为园中的景点增加诗情画意。
《园冶》把《相地》篇置于卷首,主张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得影随行”
意在笔先---《山水论》主张“凡画山水, 意在笔先”。艺术创作构思应在下笔之前, 中国传统属于诗画艺术载体,营造和诗画 创作一样,造园布局一定要先有全局构思, 胸有成竹,才能达到“心期”的目的,尽 其善美。
一、园林设计者----能主之人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作论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运用艺术手法, 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改造地形及营造建筑, 营建出具有诗情画意、环境优美的自然游憩 空间,具有游憩和调剂生活之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构景要素) :山(叠石筑山)、水(理水)、花木(动植
被)、建筑(厅、廊、亭、堂、馆、榭、桥、台、 阁、轩、舫等)、匾额楹联与奇石等方面。
(6)池山 (7)内室山 (8)土石山 等 等
二、叠山石的选择
选择堆叠假山的石块,是掇山的重要前提, 一般根据形状轮廓线,质感及色泽、肌理 和脉络,大小、比例、重量等并按构园情 况来取舍,对景石大体有瘦、皱、漏、透 以及清奇顽丑等标志,基本原则为:取巧 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 用层堆。
筑山
留园冠云峰
(2)厅山,封闭的厅堂前庭中的假山,一 般用石叠成,多用太湖石。如苏州留园五 峰仙馆前庭的假山。
(3)楼山,楼前堆叠的假山。故宫乾隆花 园萃赏楼前庭假山即属于此类 。
(4)阁山,在阁旁堆叠的假山,可景可用。
(5)书房山,围绕书房园在内静僻清幽处, 独立成峰。
中国园林---大都出乎文人、画家与匠工合 作。构园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参与造园设 计的人的水平高低。
记成:一般的建筑,设计师的作用占十分 之七;而园林建造,设计师的作用要占到 十分之九。
造园的要义----寻找思想艺术境界高,胸有 丘壑之人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这种要义也 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佳作的设计者,大多 数是诗、书、画兼工的文人雅士,著名的造 园艺术大师都是兼工诗画艺术的。
2)考虑园林选址的环境特点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有千秋
承德避暑山庄: 1、天然形胜—符合合天下之心,成巩固之 业的心理
位置独立端严 北东西三面山岭屏障
武烈河东北折南,狮子沟纵北缘,形成Y形, 顺君
2、山庄生态平衡 环境卫生 利于避暑 山岳区占70%艺术,
三、园林立意
园林立意---构园得体 园林因处地理环境不同,立意不同: 记成分类:山林地—古朴清旷;
园林的艺术创作包括艺术构思和施工建造 双层意义,以前者为主。
构思和建造离不开----造园者
第一节 相地合宜 意在笔先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第一步是勘测和选择 园址,也即“相地”,包括地理位置、地 形、地质、土壤、水文、山石、林木、朝 向、周围建筑以及人文景观、环境卫生、 对景与借景的条件等,然后进行设计,也 即“立意”。
园林整体来看:
私家宅园、皇家园林因功能不同多采用混合 式布局,宫区建筑、住宅、寺庙建筑部分 采用规则式,山水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
如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采用正南方向和通 往北京的御道相衔接,遵循前宫后寝、前 殿后苑和“九进”等传统宫苑格局,有明 显的中轴线。
第二节 园林叠石掇山艺术
园林假山,是山水园林中的主要物质建构, 掇山叠石艺术,是中国造园的独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