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百善孝为先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教会我观后感(多篇)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教会我观后感(多篇)第一篇: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我的父母不仅仅能关心我的成绩。
我认为,妈妈最看重我的是意志品质等超出成绩之外的教育。
从小,妈妈就教我读写记,只要有空她就会在我旁边看书,久而久之,我也认为读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儿,便会和她一起探讨,读读记记,妈妈特别支持我买书,而且直到现在,我们还时常在一起学习《每天一个感悟》《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好爸爸好孩子》诸如此类的书使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与其说是这些书本教会我怎么做人,不如说是妈妈教会我怎样面对生活……而爸爸呢,他最讨厌的事情也许就是面对文字了,可是,只要是我在家,电视机爸爸就从不开,电脑从不碰,我一放学回家,就能看见他在看杂志、看报纸,虽然他很厌烦这些,也许他看那些东西只是看图罢了,可是这更加使我懂得爸妈对我的良苦用心。
我们家里,厕所洗衣机上有书、沙发边有书、床头有书厨房冰箱上有书,甚至墙上还挂着一面白板,上面写着名人名言,时常更换。
家里的书有上百本,每本我都看过好几遍,但是这也让我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喝杯水能用上半小时,因为手里拿着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什么都忘了。
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惯到最后,孩子就会变得娇生惯养,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我爸爸就不这样,什么事情他都只让我自己去面对,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爷爷奶奶灌输我的就是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等等。
所以我们家所有人都是经常督促我要明确自己奋斗目标。
可是我认为,作为家中的晚辈,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每个人都在幼儿园时就背过,可是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有很多人说,其实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学校的成绩,而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
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一直以来,我的爸妈不管在家庭,生活,还是为人处事上,都是我最好的榜样,给我最受益的人生哲理。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初一作文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父母,从小到大,牵着我们的手,从学习咿呀学语到口齿伶俐,从蹒跚学步到奔跑自如,父母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开学第一课中的第一讲就教会我们——“孝”这个字。
百善孝为先,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可是真正去这样做的缺寥寥无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告诉我们,“孝是半个‘老’字,需要用‘子’来支持,只有‘子’去支撑,支持,‘老’才能稳固。
撒贝宁
也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老人问儿子:“地上的那个是什么?”“是麻雀”“地上的那个是什么?”“是麻雀啊”过了一会儿老人又问,“地上的那个是什么?”“都说了是麻雀!”老人笑了,说:“你小的时候,你
也这样问过我,问了十几遍呢,每次你问我啊,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啊!”是啊,父母为了我们,可以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一遍遍地解答,而我们呢,仅仅几遍,就已受不了了,嫌烦了,与父母比起来,我们欠他们的太多太多了,往往许多人都是直到父母离去的那一天才醒悟,悔恨,可也已经完了,珍惜我们的父母吧,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那一天,没事多陪陪他们,为他们做些事情,常回家看看,哪怕仅仅是陪父母聊聊天,他们,也会非常开心的。
开学第一课告诉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教导,三讲让我们学会孝,爱,礼,一个多小时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从中感悟,从中收获,更好的去成长。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201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教会了我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我于9月1日收看开学第一课感想是:我于2014年9月1日晚上8点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节目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包括孝、爱、礼、强四大主题。
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童话大王郑渊洁爷爷用他对父亲的孝感动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学会孝顺。
如今的社会,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好好去服侍,甚至有的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是骂就是打,甚至几十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也不回家看看,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你对父母所做的便是孩子以后对你所做的。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句名言:“社会就是模仿。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父母言传身教最重要,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
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就是--爱。
秦勇叔叔是黑豹的主唱因为孩子得了重度感统失调一种很不好医治的病放弃了自己歌唱事业,用耐心和爱十年传承父爱,把时间都给了孩子陪孩子一起长大。
让儿子学会自信和坚强,秦勇叔叔的故事告诉我要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才能快乐幸福。
容祖儿说有礼节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欢迎。
她的妈妈教导她要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吃饭夹菜要有规矩。
家里等长辈来了才能吃饭,不能翻来翻去。
“做个受欢迎的人,做个文明礼貌的人。
要从现在做起。
中国是讲礼仪的大国,“礼” 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中国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我应该向容祖儿阿姨学习,做个有礼节有礼貌的孩子。
张老师是辽宁沈阳人,一手创办了北京盛基艺术学校。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作为志愿者7次进入藏区,从四川等地接来81名藏族孤儿,在北京接受职业教育。
“最早是去给他们做慰问演出,看到他们亮晶晶的眼神,觉得我和武术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一些东西。
”相处之后孩子们舍不得“张阿爸”了。
跟阿爸学会坚强。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敬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敬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敬【1】从记事开始,我就觉得很懂道理了。
但是,我却迟迟才学会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对我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爷爷奶奶这么说,街坊邻居也这么说,连老师们也都这样的教导我们。
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为什么我要孝顺他们呢,父母用得着让我们去孝顺吗?可是,直到这么一天,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了!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作业天天满天飞,怎么做也做不完。
一天,老师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我做完值日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开始奋笔疾书。
妈妈把饭菜拿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上,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关切的询问我:“孩子,慢点做,先把饭吃了吧,等会儿给你泡杯茶,别心急,妈陪你。
”我听了这番话,顿时一股酸劲儿涌上我的心头,我想哭,但忍住了。
只是默默的吃着饭。
“十点了!”“十点了!”闹钟叫了起来,我还在为三道题伤脑筋,这时,我已很困了。
妈妈说:“你先去睡吧,我来帮你想把!”我直点头倒在床上一忽儿睡着了。
两点整,我无意中醒了过来,看见书房的大灯还开着,心想:妈妈不会……想到这,我冲了进去。
只见妈妈静静地卧在书桌上,身上不时地打着冷颤,我二话没说,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被惊醒了,说:“你怎么又起来了,我算出来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妈妈,一直强忍在心中的眼泪终于不禁哗哗的流了下来,我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你只是帮我想题,却让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我……”我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我是你的妈妈嘛,当然要好好爱你、呵护你了,傻孩子!”我此时终于挤出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永远孝敬您!”我们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久久没有松手!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敬【2】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们的最好老师,父母的言行,每一举动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开学第一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国家多开展一些这样的课程,激发出每一个同学积极向上的力量,完善我们的品格,尤其是”孝、爱、礼“和”自强不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孝篇1这期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讲解了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
“孝”字上部是一个不全的“老”字,下部是一个“子”字,表示老人需要子女支撑。
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从老也。
“孝”字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感恩和扶持。
尊敬家长,关心长辈,“孝”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基础。
这只是理论上“孝”字的意思,可行为上呢?很多人只知道嘴巴上说说,我们应该抬起腿来做。
要对自己说过的话付出行动。
有时,我认为,如果我能早些这么认识“孝”字就好了,也不至于之前总是跟妈妈打冷战了。
不知为何,那时我们甚至会因为我有没有收拾好书包而吵起来。
“书包收拾好了吗?明天要带的书都带了吗?我看短信上你们要写的作业呢,都做好了吗?”这是妈妈以前惯例要在我睡觉前说的话。
“你能不能以后别说了啊?你说这么多次怎么还没烦啊,我麻烦你以后别说了行吗?”我感到十分不耐烦。
“这是老师叫我们提醒的,别到时你没收拾好,被老师骂了回来都怪我。
”妈妈的语气里似是带了一丝火气。
“放心吧,错了绝对不怪你!所以你就别再烦我了,管那么多干嘛,真不知道你哪儿来的这么多时间,没事找事做。
”我大声说道。
“我不管你谁管?”妈妈的火气上来了,“给我收拾书包去,收好了看书去,不收好不许睡觉!”“凭什么呀?我睡我的关你什么事?”说着,我快步走进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整整有一个多星期没怎么和妈妈说话。
之后要不是爸爸的调节,不知道我和妈妈还要僵到什么时候呢。
“孝”,嘴上说是没有用的,要行动。
或许,那时候的我没理解“孝”的真正含义,以至于和妈妈总是吵架还须要爸爸从中调节。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深刻的明白了,百善,孝为先。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文/邓稀月我今天和爸爸、奶奶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
第一课讲的是“孝”。
一开始放了一段视频,是讲有一个人,他把他的旧摩托车改成了一辆适合老人乘坐的摩托车,并且他还在摩托车上安装了舒适的靠背,让老人坐的更舒服一点。
他记得他爸爸以前对他说想去旅游,然后他就利用假期,叫上他爸爸一起去旅游。
他的爸爸现在72岁高龄了。
他现在腿脚还利索,所以他带他的爸爸去了很多地方,其中有一个算是很远的地方就是北京,开着摩托去北京,已经是个不切实际的事了,但为了爸爸,他做到了。
他在去的每个地方都照了很多照片。
他回到家后把这些照片都贴到墙上,所以他们贴照片的墙上都是照片。
这段视频看完后它让我明白了在父母年纪大以后一定要照顾他,要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想法。
第二课讲的是“爱”。
讲的是一位叫秦勇的黑豹摇滚乐队主唱,他儿子得了重度感统失调病,这种病需要人给予他长期的锻炼、无限的关爱,才能健康成长,于是这位主唱在2005年放弃了他的歌唱事业,专心的陪伴在儿子身边。
一陪就是11年,这11年里他的儿子花了三年学会了说“谢谢!”,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在这几年他们共同学会了爱自己、爱对方,也爱生活。
第三课讲的是“礼”。
老师请来了很多位空姐和两位空少,他们上台时都拿着行李箱,穿得都很整齐,也很整洁。
说话特别文静,也特别有礼貌。
后来老师们说要做个小游戏,老师请了一些小朋友上台,他对一些小朋友说,我现在当一名飞机上的乘客,我会做出现很多不对的做法,每个人都要指出两个以上的错误做法,然后老师就开始表演起来,他上面做的几乎都不对,后来那两个老师开始争吵了起来,但是空姐每次都能很有耐心的对他们说不要吵了,你们做的都有不对的地方,在空姐的劝说下,他们停止了争吵,成为了文明乘客。
第四课讲的是“强”。
里面讲的是有一位武术老师,他带了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其实都是来学舞蹈的,但大家也都很喜欢老师教的武术。
《开学第一课》孝爱礼强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孝爱礼强观后感《开学第一课》孝爱礼强观后感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学第一课》孝爱礼强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开学第一课》孝爱礼强观后感篇1《开学第一课》分别讲了四个主题:“孝”、“爱”、“礼”和“强”。
我从第一个主题“孝”,儿子陪75岁的老爸6年间骑摩托车旅行6万多公里的故事告诉我,孝要尊敬父母和长辈,要多陪陪他们,要保护好自己。
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第二个主题“爱”,大珍珠的故事告诉我,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最无私的爱。
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像大头儿子一样,去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说声“我爱你们!”爱是付出,有爱就会幸福。
从第三个主题“礼”,我学到了要尊重长辈,关爱家人。
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见到老师和同学要主动问好,别人帮助了我要说谢谢。
在家里,要尊敬长辈,要有礼貌。
妈妈经常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有礼貌,要学会宽容、学会尊老爱幼。
要学会从点滴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从第四个主题“强”,以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积极的完成,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努力的去克服,不断的强大自己,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要用这四个字来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关爱他人,讲礼貌,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开学第一课》孝爱礼强观后感篇2时光在岁月中逝去,小时候父母为了教养我们,牺牲了自己的光华年月。
如今,父母随着时光老去,我们随着时光长大,该是我们陪伴年迈的父母了。
——题记“孝”“孝”这个字是由一个不完整的老子再加上一个子字,意思为儿童要孝敬长辈。
记得有一个片段说了:“吃饭前要等长辈坐上来吃,儿童才可以动筷子。
”看完这段话后,我觉得这句话值得我深思,虽然这件事在生活中时间很小的事情,而往往从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一)什么是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母亲也经常对我讲一句话“不求成才,只求成人。
”孝是做人的根本。
父母养育我们半辈子,只求我们孝顺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难道这点要求我们都做不到吗?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
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
可母亲已经活不过来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
我们现代人也不甘落后,就让我们看一看陈毅大元帅的故事吧!有一次,陈毅路过家乡时,回家看望已卧病在床,大小便失控,不能自理的母亲,他帮母亲洗了脏衣服并且做了一些家务事。
作为大元帅的陈毅,他每天工作繁忙,日理万机都能抽空回家孝顺母亲,何况我们小学生呢!我们一定要向陈毅大元帅学习。
就拿我来说吧,我认为对长辈最大的孝顺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尽量让父母少操心,平时在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就像上个星期天(母亲节)的时候,我就等母亲吃完饭,抢着洗了所有的碗筷后,给母亲捶了捶背。
我在母亲后面一下一下,十分认真地捶着,突然间,我发现母亲的后背有一些驼了,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平日里不仅要辛苦地工作,而且回家还要做好多家务活,于是我捶的更加认真了,并在心中暗暗许诺:我以后要更加孝敬母亲。
当然不只是对自己的家人,对所有的长辈都应该如此。
如在校,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教导,在校外,我们也要孝敬长辈,我每个星期最少和爷爷、奶奶通一次电话,因为太远,要不然我每天都会去看他们。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
可见,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绝不能丢掉老一代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那就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顺长辈吧!孝顺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很多,过去人说的忠孝难两全,实际忠是最大的孝,对我们小学生来讲,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道是我国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有一个阿姨叫张嫂,她因为没去大城市的医院看病,只在村上的医护站看,那里又贫穷又没有好的医疗器材,医生的技术又差,张嫂只是得了一点感冒,而医生却说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张嫂回家伤心的哭了一夜,于是她去福利园领养了一个小女骇,并把她起名叫楠楠。
一开始她十分疼爱楠楠,后来她发现自己怀上了孩子,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她去县医院把孩子生了下来,母子平安还生了3个,两男一女。
于是她开始对楠楠不好了,一次,她把大儿子和小女儿支去河边捞鱼了,让二儿子去很远很远的外婆家送东西。
楠楠刚到家,张嫂假借把楠楠洗澡,把她的手脚绑起来,用烧红的的铁往她生上戳,痛的她直叫唤,弄完后还把她洗了一个热水澡,同学们想一想这该有痛啊?隔壁的李嫂知到后,就把楠楠收养了。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楠楠已经是一个天津理工大学的学生了,她成功的读完了大学后决定回家看看,听她妈妈说张嫂患上了严重的脑瘫,大儿子,二儿子,三女儿都弃她而去,楠楠听说张嫂4天没吃饭了,立即煮了些饺子送过去,张嫂三嘴两嘴把饺子全吃了,吃完后还对着楠楠说:“你是我妈妈!”楠楠一直抚养着张嫂。
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他正是楠楠的亲生父亲,对楠楠说:“我要死了,还有两千万等
你继承。
”
好人终究有好报,有人说这是命运,我承认我相信命运,但我更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