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I )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力能扛鼎(g mg )(5)田父绐曰“左” (d d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en ) (II ) 自矜功伐(j in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罢通“疲”,疲困 )匈匈通“汹汹” ,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 被通“披”,穿上 )4.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 (面通“偭” ,以背相向 )5.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 ,佩服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 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 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 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 9. 项王军壁 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2024年上海市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小练习《项羽本纪二》含答案

①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联合)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官名),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忠厚老实的人)。
东阳少年杀其令(官名),相聚数千人,欲置长(长官,首领),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跟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陈婴便为王,异军苍头(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特起。
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今暴得大名,不祥。
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于是众从(听从)其言,以兵属(归属,隶属)项梁。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②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
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首先发难),战不利,未闻所在。
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
”乃进兵击秦嘉。
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
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
景驹走死梁地。
项梁已并(兼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
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
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
项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
还报项梁。
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地名)计事。
此时,沛公亦起沛(地名)往焉。
③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通“返”,返回),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今陈胜首事(首先发难),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初中语文-《项羽本纪》习题(含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
愿大王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亡。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毛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阻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天刚亮时,也可解释为农历初一日,文中可理解为“明天”“第二天”。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 )力能扛.鼎(g Oig ) (5)田父绐曰“左”(dci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缶) (11)自矜功伐(j in )2)狱掾.( yu c i )4)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 i ) (6)项王瞋目而叱之(ch en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chu O ng )(10)舜目盖重瞳子(t mg ) 12)岂不谬.哉( mi u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 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9.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B.至鸿门,谢曰谢:道歉,谢罪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想到D.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以有尺寸之地C.申之以孝悌之义D.伏为圣朝以孝治天下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一见沛公谢罪,便脱口把曹无伤供出,自伤耳目,足见其毫无心机的性格。
B.对于范增举玦要求在席间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体现了项羽“妇人之仁”。
C.项庄舞剑环节,项伯拔剑处处掩护刘邦,体现出项伯急中生智、有仁有义的品质。
D.范增见项羽不想在席间杀刘邦,于是请项庄舞剑,“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足见其有远见。
11.A12.A13.C【解析】【分析】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docx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一、下列加点字注音。
(1)秦将王翦所戮.者( l ù)(3)力能扛鼎( gāng).(5)田父曰“左”( dài ).(7)君,将,刈.旗( yì)(9)乃自刎而死( wěn).(11)自矜功伐( j īn ).( 2)掾(yuàn).( 4)不利兮.不逝( zhuī)( 6)王瞋目而叱之( chēn).( 8)王身亦被十余.( chu āng)( 10)舜目盖重瞳.子( t óng)( 12)不哉( miù).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1.壮丁苦旅,老弱漕。
(通“疲” ,疲困)2.天下匈匈数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 ,社会不安的子。
)3.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
(被通“披”,穿上)4.童面之,指王翳曰:“此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向)5.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和用法1.学,又不成,梁怒.之。
形容意,⋯⋯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名作,被族。
3.梁以此奇籍。
形容意,⋯⋯感到惊奇。
.4.壮丁苦旅,老弱漕。
皆意,以⋯⋯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使用法,使⋯⋯受苦。
.而已。
名作,向前。
6.慎勿与,毋令得.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城,欲坑之。
名作,活埋。
.8. 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意。
以⋯⋯然(⋯⋯正确).9.王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修筑。
.10.方离昧于阳,王至,畏楚,尽走阻..。
形容作名,的道路。
11.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作名,眼泪。
.12.左,乃陷大中,以故追及之。
名作,向左走。
.13.于是王乃欲.渡江。
名作状,向。
14.且籍与江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作,向西。
15.江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称王。
16.江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名使,⋯⋯称王。
17.之睢阳,之皆争下.王。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段一: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文段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9,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名闻诸侯:一般指分封制中的各方君主,这里指各路义军。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一般指黄河,这里指漳河。
C.破釜甑:一般指瓦锅,这里指头盔。
D.有美人名腐:一般指美女,这里指妃子。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A.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B.求人可使报秦者C.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D.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11,写出两段文字所形成的三个成语。
12,文段一中“莫敢仰视”与文段二中“莫能仰视”两句,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试做分析。
9.C(釜甑,此处指瓦锅)10.B(例句与B项均为定语后置句)11.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四面楚歌12.文段一中“莫敢仰视”表明诸侯将士畏惧项王,凸显了项王的威武;文段二中“莫能仰视”表明左右侍从对项王的同情,不忍直视,凸显了项王的悲凉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lù)(2)狱掾.(yuàn)
(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ī)
(5)田父绐.曰“左”(dài)(6)项王瞋.目而叱之(chēn)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
(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子(tóng)
(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ù)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
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罢通“疲”,疲困)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通“披”,穿上)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向)
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
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动,称王。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名词使动,让……称王。
1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作动,向东出击。
19.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名作动,亲身参加。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数
(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shǔ,数说,责备)
(2)天下匈匈数岁者(shù,几,多)
(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shuò,多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ù,细密的)
2.亡
(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损失)3.制
(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规格、形式)4.举
(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占)(2)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率领)(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率领)(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持,拿)(7)举身赴清池。
(投)(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5.壁
(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名词,壁垒)(2)项王军壁垓下。
(动词,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山腰)6.发
(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fā,发动,统领)(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fā,拉弓)(3)成语:引而不发(fā,拉弓)(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精神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fà,草木)(7)先发制人(fā,行动)(8)发号施令(fā,下达,发出)7.莫
(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
(3)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
8.独
(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只有)
(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
9.乃
(1)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就)
(2)汉军乃觉之(才)
(3)左,乃陷大泽中(于是,就)
10.之
(1)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结构助词,的)
(2)此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五、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
..过人。
句中义:才华和勇气现代常用义:才华
2.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
..皆反。
”句中义:长江以西现代常用义:省份名
3.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句中义:土地方圆现代常用义:处所
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
句中义:崤山以东现代常用义:省份名
5.项王泣数行下,左右
..皆泣,莫能仰视。
句中义:左右的人现代常用义:方位六、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
1.项籍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
2.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
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判断句)
4.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
5.谕以所为起大事。
(介词结构后置句)
6.慎勿与战。
(省略句)
7.淮阴侯与战(省略句)
8.不忍杀之,以赐公。
(省略句)
9.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兼介词结构后置句)
1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判断句)
11.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判断句)
1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判断句)
13.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定语后置句)
14.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介词结构后置句)
15.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介词结构后置句)
16.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动句)
17.项王闻龙且军破(被动句)
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籍难道在内心里就不感到惭愧吗?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然小,土地纵横千里,兵卒几十万人,也足够称王的了。
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是吴地的子弟,都已经非常害怕项羽了。
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天下动荡不安好几年了,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缘故啊。
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想要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作战。
7. 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行动就能控制被人,后行动就被别人控制了。
8.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戮的那个人。
9.书足以记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
10.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告诉他们,于是发动吴中的军队(起义)。
1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
于是项王就上马骑马,跟从的部下有八百多人。
1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一点)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