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质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胶状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差速离心法) 二、细胞质基质

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存在状态:胶质状态) 功能:1.细胞质基质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2.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 、核苷酸、氨基酸等)。 成分:水、无机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三、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补充】

(1)线粒体的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一般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 (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因为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2)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 (3)线粒体与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叶绿体:光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4)线粒体与叶绿体都含少量DNA 和RNA ,可以自主复制与表达,不完全受细胞核控制,决定细胞质遗传.

(5)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不同。

(二)单层膜

1.内质网: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结构: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③类型:粗面型内质网: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有关

滑面型内质网:没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与糖类、脂质和激素的合成有关

④功能: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高尔基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结构:扁平囊状结构和大小囊泡(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植物细胞)

③功能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

3.液泡:

①分布:高等植物、低等动物(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

成熟区有大液泡,未成熟区(不断进行分裂,如分生区)没有大液泡

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

③功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

4.溶酶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结构:单层膜囊状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

③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消化车间”。

(三)无膜结构

1.核糖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存在状态:游离于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和外层核膜上(附着核糖体),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③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其成分为RNA和蛋白质;

④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2.中心体:

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③功能: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四)分类、总结

⑴从结构特点分析:①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②不具有膜结构(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③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⑵从成分特点分析:①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②含RNA的细胞器:核糖体;

③含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④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⑶从分布特点分析: ①高等植物细胞所特有:叶绿体、液泡;

②高等动物细胞所特有:中心体;

③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④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⑤根尖分生区没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⑷从功能特点分析: ①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②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 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③产生ATP 的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④动植物细胞内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⑸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形式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核仁,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五)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三、实验: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

①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呈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多种形态。 ②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可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因而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实验流程 (1)观察叶绿体

制作临时装片????? 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将藓类小叶(或菠菜稍带些叶肉的下

表皮)放入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

观察: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叶肉细胞后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2)观察线粒体

制作临时装片????? 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牙签刮口腔内侧壁后涂于染液中

↓盖上盖玻片

观察: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

【注意】

1.临时装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

2.使用低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取镜→对光→安装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整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4.健那绿染液要溶于生理盐水中的原因:维持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维持细胞形态。 四、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1.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常考的是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2.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3.过程:(如右图)

4.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各种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化学组成大致相同,都含有磷脂、蛋白质、糖类、胆固醇等,但含量不同,这与各种膜的功能有关。

2.生物膜的种类:(1)细胞膜:单层、细胞的外界膜。

(2)核膜:双层、具核孔、细胞核的外界膜。 (3)细胞器膜:①双层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

②单层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溶酶体膜等。

3.结构:⑴直接相连: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

⑵间接相连: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通过囊泡相连)。

4、功能:①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②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③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

图像中

?????

?? 有中心体?????

①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图

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

植物细胞图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高等植物

细胞图叶绿体和大液泡????

?

有则为植物细胞无则可能为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也可

能为植物细胞

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分类? 二、有氧呼吸 1.含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反应式: 3.过程: 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变化无机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三、无氧呼吸 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缺氧条件、酶 3、总反应式: 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或细胞、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 (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部分生物)和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 和热能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五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细胞已死亡。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 来自酒精发酵。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 来自有氧呼吸。 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二)外因 1.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机理:O 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 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根据曲线模型分析:

走进细胞知识归纳总结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物圈、最小的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一个病毒不是一个个体,病毒不在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中。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生物圈本质是生态系统。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器官: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系统。 个体:若干个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体,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在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中。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群落: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分布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步骤: 1.安放:将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 2.对光:利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 3.放片:观察对象要放在通光孔正中间,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 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 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1 / 3 一、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分类? 二、有氧呼吸 1.含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2.反应式: 3.过程: 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变化无机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三、无氧呼吸 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 场所:细胞质基质 条件:缺氧条件、酶 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或细胞、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 (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部分生物)和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 和热能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五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细胞已死亡。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酒精发酵。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 来自有氧呼吸。 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二)外因 1.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机理:O 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 2 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根据曲线模型分析: ①O 2 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

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质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胶状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差速离心法) 二、细胞质基质 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存在状态:胶质状态) 功能:1.细胞质基质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2.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 、核苷酸、氨基酸等)。 成分:水、无机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三、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补充】 (1)线粒体的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一般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 (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因为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2)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 (3)线粒体与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叶绿体:光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4)线粒体与叶绿体都含少量DNA 和RNA ,可以自主复制与表达,不完全受细胞核控制,决定细胞质遗传. (5)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不同。

(二)单层膜 1.内质网: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结构: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③类型:粗面型内质网: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有关 滑面型内质网:没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与糖类、脂质和激素的合成有关 ④功能: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高尔基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结构:扁平囊状结构和大小囊泡(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植物细胞) ③功能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 3.液泡: ①分布:高等植物、低等动物(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 成熟区有大液泡,未成熟区(不断进行分裂,如分生区)没有大液泡 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 ③功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 4.溶酶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结构:单层膜囊状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 ③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消化车间”。 (三)无膜结构 1.核糖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存在状态:游离于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和外层核膜上(附着核糖体),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③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其成分为RNA和蛋白质; ④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2.中心体: 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③功能: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四)分类、总结 ⑴从结构特点分析:①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②不具有膜结构(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③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⑵从成分特点分析:①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②含RNA的细胞器:核糖体; ③含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④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新人教版必修1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知识点及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走进细胞 知识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细胞不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病毒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的细胞核有无核膜为界限,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 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细胞壁 成分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篮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细菌 (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醋酸菌、肺炎双球菌)、支原体、衣 原体、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都具有 遗传物质DNA.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基础知识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3)病毒的生命活动必须在( 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八个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与动物相比,植物(如松树)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系统)。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学说的建立 (1)最先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科学家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 (2)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他们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2、高倍心显微镜的使用 (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与动植物、真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蓝藻的细胞结构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界限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重难点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1) 都具有细胞膜、且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2) 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3) 细胞核和拟核中都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且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 3、常见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补充: (1) 依据有无细胞结构 病毒(以DNA 为遗传物质,如噬菌体;以RNA 为遗传物质, 如SARS 、HIV ,HIV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有细胞结构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 如蓝藻、细菌 多细胞生物,如动植物、霉菌 (2)蓝藻的生活方式为光合自养型,没有叶绿体,但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色和蓝藻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走进细胞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日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探讨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命系统层次结构 二、教学重点 1、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2、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会议并总结初中学过的知识,目的是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平稳过渡。以教材中的问题

探讨导入新课,但是采用FLASH视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病毒的了解同时也成为解决“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打下基础。 结合课本,将“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分解为几个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通过总结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自我总结即可完成,关键是如何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动植物生理结构的知识来加以引用。解决如P6”思考与讨论“第一题之类的问题。这里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同时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的基础,同时细胞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学生初中知识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 教师不只是把问题甩给学生,而是对问题进行处理,分解为一系列的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来解决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她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得过程。 2.分类? 二、有氧呼吸 1。含义:在氧气得参与下,通过多种酶得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得过程。 2。反应式: 3。过程: 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变化无机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得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得化学能与热能 三、无氧呼吸 1、概念:一般就是指细胞在缺氧得条件下,通过酶得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得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得过程。 2、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缺氧条件、酶 分解成酒精得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高等植物与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转化成乳酸得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或细 胞、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 (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部分生物)与不彻底得氧化产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得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与热能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得区别 阶段具体过程发生场所 第一阶 段 C6H12O6→ C3H4O3(丙酮酸)+4[H]+ 能量 细胞质基 质 第二阶 段 2C3H4O3+4[H]→2C2H5OH(酒精)+2CO2 或者2C3H4O3+4[H] →2C3H6O3(乳酸)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条件需氧气、相应得酶不需氧气,需相应得酶 产物 彻底得氧化分解产物:二 氧化碳与水 不彻底得氧化分解产物:酒精与二氧化碳或者 乳酸 能量大量少量 相同点 过程 第一阶段相同。之后在不同得条件下,在不同得场所、不同酶得作用下沿不 同途径形成不同产物 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意义 (1)为生物体得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体内其她化合物得合成提供原料

高一年级寒假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9 高一年级寒假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知 识点总结 生物学是21 世纪的主导科目。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寒假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 微米的细微结构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 (各种膜所含蛋白质、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以保障细胞内 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是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3种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 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绿色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 流的作用)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常用的材料:应选用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因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制备的方法:将选取的材料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吸水涨破,再用离心的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6.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细胞癌变的指标之一是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超过正常值 7.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8.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酶。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 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9.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10.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细胞内膜面积; 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三、二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 叫动力车间。 11.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

细胞呼吸知识点归纳答案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

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 2O 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 2O 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 2。 5.有H 2O 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 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 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 2释放量、O 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 考点3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 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外因——环境因素 (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 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O 2的浓度 ①在O 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 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 2 CO 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 2浓度升高到 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生物必修一1--5章知识点整理框架图

知识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走进细胞知识点

走进细胞知识点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由和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2)单细胞生物依赖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受精的场所是;发育的场所是。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和。(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 (5)做教材P6中基础题1和2。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镜的使用 (1)基本原则:不管物像多么好找,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倍镜后倍镜观察。(2)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 在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转动换用高倍镜观察→转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3)注意事项 显微镜成放大的虚像,例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为“q”。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移动。移动规律:向的方向移动。但研究细胞质环流方向时,显微镜下观察的和实际环流方向一致。 (4)高考考点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暗),反之则应适当调(亮/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造成的。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和与遗传有关的DNA分子,共有的细胞器是。 (3)关注教材P9中图1-4和图1-5的细菌、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吗? 单细胞生物中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但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但不是原核生物。

高中生物细胞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器知识点(一)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及问题详解

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图 通过对概念图的制作,不仅能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且充分展示了概念间的在联系,实现了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样使学生对习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持久。 二、展开知识点 1. 有氧呼吸的过程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并不像燃烧那样一下子就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氧呼吸的 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 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发生场所等方面来具体把握每一阶段的 特点。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水没有抵消,这是为什么?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物水是在第三阶段由前两阶段脱下来的[H]与O2结合而成的,与原料水不是一回事,因此,对于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水来说,此水非彼水,不能抵消。上述表达式未明确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不妨参考下面的反应式: 就有氧呼吸的净反应而言,只有水的生成,而没有水的加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也可写成: +能量 (3). 有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提示:学习有氧呼吸的概念应抓住几个关键:发生条件、物质变 化、能量变化。 A、发生条件:需要氧气参加,需要酶的催化,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有氧呼吸,顾名思义,需要氧气参加,但氧气只在第三阶段才参与进来。氧气的参加,使有机物能够彻底地分解,将贮藏其中的大量能量释放出来,供生物体利用。有氧呼吸在常温常压下、迅速而高效地进行,需要100多种酶的催化。由于线粒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氧呼吸酶,从而成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重要考点之一)。线粒体形成的ATP约占有氧呼吸全过程形成ATP总量的95%,所以称线粒体是各 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工厂”。 B、物质变化: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无机物。

【高一生物】细胞器 知识点总结

叶绿体 ·分布:植物体特有,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 ·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结构:具有外膜和内膜(双层膜结构),含基粒、基质. 基粒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增大了叶绿体中的膜面积。 内膜:没有折叠,选择性很强 酶:与光合作用有关,分布于基粒、基质 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基粒 ·成分:蛋白质、脂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色素、少量DNA和RNA.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被誉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线粒体 ·分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真核细胞内). ·形态:呈圆球状、短棒状、线形、哑铃形等. ·结构:具有外膜和内膜(双层膜结构). 外膜光滑,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的面积。

内膜: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 酶:与有氧呼吸有关,分布于基质、嵴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内质网 ·分布: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中(真核细胞中),在细胞质基质内广泛分布. ·形态: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结构: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膜上有多种酶,有的上面还有核糖体附着. 广泛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类型: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 ·功能:与蛋白质合成与加工、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 某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 ·分布:动植物细胞中(真核细胞中),细胞核附近. ·形态:扁平囊状结构及囊泡. ·结构:由扁平囊和大小囊泡组成,单层膜结构,与内质网相通.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分门 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分布:动植物细胞中. ·形态:呈球形泡状的细胞器. ·结构:由单层膜包围而成. ·成分:含有多种水解酶(对细胞有用的水解产物被细胞利用; 水解废物被排除细胞). ·功能:细胞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是细胞内的“酶仓库” . 液泡 ·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形态:泡状结构. ·结构:由单层膜组成,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 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有一定浓度). ·功能: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 压,与细胞渗透吸水密切相关. 核糖体 ·分布:所有生物细胞中(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特殊细胞除 外),有些附着在内质网及核膜的外表面,有些游离在细胞质 基质中. ·形态:椭球形粒状小体. ·结构:不具有膜结构,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成分:蛋白质和RNA. ·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核糖体有两类: 一类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如抗体、消化酶和蛋白质类激素).

高中生物:细胞重点知识点汇总,图文解释

高中生物:细胞重点知识点汇总,图文解释 一、细胞质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等。 二、细胞质基质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 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提供 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三、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四、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关键词 1:线粒体

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内膜反复延伸折入内部空间,形成嵴。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腔内有成环状 的DNA、少量 RNA 和核糖体,它们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内合成。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动力车间”。 关键词 2:叶绿体

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在叶绿体内部存在扁平袋状的膜结构,叫 类囊体。类囊体通常是几十个垛叠在一起而成为基粒。类囊体膜上 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叶绿 体具有特有环状DNA、少量RNA、核糖体和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质。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关键词 3:内质网

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如性激素)合成的“车间”。关键词 4:高尔基体 结构特点: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总结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总结: 一、酵母菌:属于真菌,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如:植物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少量):如:动物和人以及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种子胚注:呼吸的产物有CO2 H2O C2H5OH 其中检测CO2常用的试剂有:石灰水现象:变浑浊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蓝色→绿色→黄色检测酒精的试剂有:重铬酸钾现象:橙色→灰绿色→黄色(条件:酸性条件下)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能量释放的多少: 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大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理由:有氧呼吸的有机物分解的较彻底判断:有CO2产生的反应一定是有氧呼吸(X ) 理由:可以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根据物质的量来确定, 当CO2的产生等于O2的消耗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当CO2的产生大于O2的消耗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当只有CO2的产生没有O2的消耗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无CO2产生的反应一定是无氧呼吸(√) 有酒精产生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X ) 理由:。 有水产生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X ) 理由:。 二、有氧呼吸的方式及过程: C6H12O6 场所 (第一阶段) ↓ 丙酮酸+ [ H ] + 能量(少量)细胞质基质 →↓ (第二阶段)H 2O CO2+ [ H ] +能量(少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2[ H ] + O2 ↓ H2O + 能量(大量)线粒体内膜 注:1、人和动物吸进的O2最先出现在哪个物质中?H2O中 2、有氧呼吸时CO2是第几阶段产生的,H2O是第几阶段产生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3、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4、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 H ] 的用途是:在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H2O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H ] 的用途是:用于暗反应阶段CO2的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