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布置作业:篇一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二达标训练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3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3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3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篇一转自其他网站,感谢原作者【自读导言】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

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5.20《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5.20《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
命女子。

然而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

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极端粗陋鄙俗。

再联系香菱的这分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五、拓展延伸:
活动一:我看“好学生”香菱
活动二:我看“名师”林黛玉
学生用心品读全文,做好圈点批注,然后自主选择并完成其中一个命题。

六、教师总结: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

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

他曾这样写道:“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七、布置作业(二选一)
1.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300字以上。

2.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板书设计:香菱学诗教后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香菱学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香菱学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香菱学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情节,理解香菱的人物性格。

2.掌握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体会并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成功的原因,了解曹雪芹刻画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

2.难点: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感悟曹雪芹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红楼梦》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

2.介绍《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通过PPT展示《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包括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主要人物及关系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香菱学诗的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出香菱学诗的过程。

(2)分析香菱学诗中的心理变化和行动描写,探讨她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精神。

(3)分析并理解香菱所写的三首诗,探讨她的诗歌才华和曹雪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

4.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1)通过《红楼梦》中的其他诗词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

5.课堂练习与作业(1)课堂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鉴赏方法,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解读和赏析。

(2)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中与香菱相关的其他章节,进一步了解香菱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同时,每人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自己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频片段、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使用练习册或PPT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4.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锻炼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结论本节课通过对《香菱学诗》这一课文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了《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和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情感变化。

2.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古典诗词之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菱学诗的情感体验。

2.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学会同理心。

3.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理解同理心。

2.欣赏古典诗词之美,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情感变化。

(2)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分析课文(1)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如好奇、兴奋、困惑、沮丧等。

(2)引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欣赏古典诗词(1)教师选取几首古典诗词,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技巧等。

5.课堂讨论(1)讨论香菱学诗过程中的挫折与收获,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2)讨论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6.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2)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学生是否能够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情感变化。

2.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三、分析课文1.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如好奇、兴奋、困惑、沮丧等。

2.引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最新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最新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观照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

【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

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

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香菱学诗》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香菱学诗的故事,展示了香菱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文化的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各有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诗文化在文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传承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情节的理解,诗文化在文中的意义。

2.突破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课堂上拓展学生视野。

3.诗词作品:准备一些诗词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香菱学诗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讨诗文化在文中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香菱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学习并运用本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香菱学诗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克服的?”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香菱学诗的过程、方法、心理变化等。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借鉴,完善自己的答案。

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把握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心得体会。

2.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练习,下周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对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赏析能力也有了一定地提高,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

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并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2、细品香菱学诗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感受其精神美。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不仅好学、乐学,更
要善学、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感受其精神美并从中找到学习语文
的启示。

2、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探寻作品的悲剧艺术。

【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文本。

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创设氛
围。

二、赏析文本,感知香菱精神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香菱学诗的细节,领会了香菱学诗的精神品质,为她点赞,被她感动 .......... 假如让你在标
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
香菱学诗
生:苦、乐、善、喜、痴....
2、作者曹雪芹又是如何评价的呢?引出“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3、细品香菱的三处笑,更深地把握香菱的美。

我们觉得香菱学诗很苦,香菱自己觉得苦吗?有何依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这个香菱啊,脸上总是挂着一个惯常的表情,是什么?
人物的语言和表情往往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着香菱笑着说的内容来揣摩香菱,你又读出了什么?
一个“笑”字,就写尽写全了香菱的好学乐学;简洁而细腻地表现香菱的一
大“诗”好。

其笑意笑韵是同中有异,其笑情笑态是多姿多彩。

三、走近人物,了解香菱身世。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辱和折磨。

后来正妻金桂一来, 命运更为不堪, 很快被折磨致死。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高度概括了香菱的身世和命运。

四、迁移拓展,探寻作品悲剧美。

最美的红楼女儿,最悲惨的命运,最美于最惨的强烈反差,使香菱的悲剧性更为突出。

美的被毁灭,是悲剧;美的被蹂躏,是大悲剧。

香菱是笑着走过她短暂的青春,这个不幸的女孩,作者让她留给我们的是笑,是精神的永恒,同时也有青春娇美的生命被摧残的阵阵心痛……
在《红楼梦》中,应该叹息的,又岂止是香菱一个呢?
渴望美好,苦志学诗的香菱饱受欺凌,终被折磨而死;风流灵巧,性情刚烈的晴雯终被嫉妒含冤而死;孤芳自赏,才情过人的黛
玉终因爱情无望泪尽而死;志比天高,不让须眉的探春远嫁他乡,一去不返;擅长丹青,聪明灵秀的惜春遁入空门,永伴青灯……
(在“叹香菱”歌曲声中)出示:香菱走了——香菱们走了——这些《红楼梦》中诗样的女子都走了——都以凄婉的方式走了——?(留给我们读者的又是怎样的思考呢?)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红楼梦》,感受作品的悲剧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