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2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7春蚕_人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7春蚕人教版【教材分析】《春蚕》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
作者叙述了解放前他家养蚕的情况,着重描写了母亲养蚕的辛苦。
其中三次写到亲眼“看见”,犹如三个特写镜头,有力地烘托了母亲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实感人,耐人寻味。
第一次“看见”:“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
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
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作者睡完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添桑叶喂蚕的情形,说明母亲每天都要劳动到深夜。
“皱纹”刻印着母亲的辛苦,“慈祥”表明了母亲对儿女的爱意。
夜深人静,为了我们姐弟俩的学费,母亲还在辛苦地劳作着,灯光映照,母亲对儿女的慈爱更显得无比神圣、伟大,也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第二次“看见”:“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
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大捧大捧”说明蚕沙特别多,“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进一步说明母亲养蚕的忙碌、辛苦,在每一只蚕的身上都融入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
第三次“看见”:“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为了筹措子女的学费,母亲起早摸黑,含辛茹苦,过于繁重的劳动使她越来越衰老了。
文章的结尾描写作者眼中的母亲早衰的容颜,不仅使母亲春蚕般的伟大奉献精神得到具体真实的再现,而且流露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与思念之情。
●学习目标第一牢记本课生字第二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感受母亲的深情。
●相关知识《春蚕》(五年制第六册)是著名作家巴金回忆母亲养蚕的一篇文章。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叙了母亲为供儿女读书而辛苦养蚕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爱意和怀念之情。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母亲养蚕,然而为何题目用《春蚕》,而不用与内容正好相符的《养蚕》或《母亲》呢?笔者认为:题目《春蚕》蕴含了作者的特殊用意,恰恰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春蚕,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春蚕,是指在春季孵化的桑蚕,也是产丝的桑蚕的一种。
它们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桑叶为食,经过饲养和培育,完成幼虫、蛹、成虫三个发育阶段的生命过程。
在中国的南部地区,人们将桑叶养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被誉为“中国茧”。
一、教学目标1.认识春蚕,了解春蚕在世界上的分布以及我们国家实行的养蚕制度。
2.关注春蚕的生命周期,明确春蚕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主要生命表现。
3.善于观察,锻炼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掌握制茧技艺。
4.激发学习者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提高学习者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春蚕生命周期的了解和认知,以及春蚕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生命表现。
2.制茧工艺的掌握:学生通过亲手实践制茧技艺,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一】春蚕的介绍1.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的春蚕。
2.春蚕是十月桑蚕的后代。
3.春蚕必须靠人工饲养,才能获得最佳的丝质。
4.为什么不能杂交: 当春天到来并且空气中的湿度及生命活动都开始了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温暖,人也开始生起了贪欲的心,商人开始偷偷摸摸地销售春蚕的蚕卵。
5.在春分及温暖季节,要特殊饲养和观察春蚕蛹,使之成为一只美丽的“蚕花”。
【授课内容二】春蚕的生命周期1.幼虫期:春蚕幼虫出壳后,吃足了桑叶,就会进行蜕皮,换一身新衣裳。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第四次换皮后,幼虫会掉头吐出丝线,编织茧子做自己的小屋子。
2.蛹期:幼虫蜕皮之后,就会变成蛹。
在蛹的内部,开始上演一幕幕神奇的变形,并逐渐变成一只完全不同的春蚕。
3.成虫期:春蚕的生命阶段到了,蛹壳中的春蚕逐渐变白变纸,胸部一张一合,挤出茧口,露出那陌生而美丽的外面世界。
【授课内容三】制茧工艺1.收集桑底、采摘桑叶。
2.用笈子装好桑叶放到蚕箱子里。
3.挑选春蚕,将它放入蚕箱。
4.观察蚕它们的进食、蜕皮情况,及时清理蚕箱。
5.等到春蚕长成蛹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蚕蛹上当地百姓又称其为生丝、则是为了吸收营养平衡成为蚕花,维持体力以生产更好的生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2

三
槐花好吃,但不能贪多,妈妈告诉我,最怕的是春天吃多了会得肿脖子的病,不过,一来在艰难岁月里,肚子尚不能管饱,顾不得得什么病了。二来,妈妈总认为很多人都吃,没有什么事,从众的 心理让妈妈毫无顾忌。不过,为了预防,妈妈别出心裁,每顿饭在锅里熥一土陶小盆的金银花、蒲公英,或者是茅草根,饭后每人一碗“神水”,消杀槐花里的毒素。我不知是否科学,但这样的办法使 村民年年开春都可以饱食槐花美,不见瘟疫来折腾人。后来听说肿脖子是因为缺碘,我们村距海很近,人们常常趁着收工后去海边捡些漂浮上来的海带裙带,回家切碎拌进槐花豆馍里,以防得病。褐绿 的海带,乳白的槐花,最融洽的色彩。妈妈说,看人看脸,吃饭吃色。她总是在自己的日子里寻找着美感。智慧,来自生活,来自那些在危险里讨生活些疾病。开心8官网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春蚕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春蚕春蚕,是春天里最勤劳的生灵之一。
它们在温暖的阳光下,默默无闻地吐丝,织就了一层层细密的茧。
春蚕的一生,是短暂而美丽的,它们用生命诠释了奉献与牺牲。
在春天的田野里,蚕宝宝们从小小的卵孵化出来,它们贪婪地吃着桑叶,身体一天天长大。
蚕宝宝们不分昼夜地进食,因为它们知道,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为将来的蜕变做准备。
它们的成长过程,就像我们学习一样,需要不断地吸收知识,才能为将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宝宝们的身体变得透明,它们开始吐丝,一圈一圈地缠绕自己。
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也是必要的。
春蚕吐丝,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孕育新的生命。
它们的茧,是新生命的摇篮,也是它们生命的终结。
春蚕的茧,是自然界中的奇迹。
它们用自己柔软的身体,创造出了坚硬的外壳。
这个外壳,保护着蚕蛹,直到它们破茧而出,变成美丽的蝴蝶。
春蚕的茧,也象征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在困难和挑战中,不断地磨练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春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意义。
它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提供了温暖的蚕丝,也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启示。
春蚕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度过。
我们应该像春蚕一样,珍惜每一刻,用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春蚕的故事,是春天的赞歌,也是生命的颂歌。
它们在春天的田野里,用生命编织着希望和梦想。
我们应该学习春蚕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用我们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春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春蚕》教案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照例、芝麻、蚕卵、又细又匀、增加、隔壁、烛台、慈祥”,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养蚕的过程,体会母亲养蚕的*劳,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教育;4.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苦。
教学步骤一、导入师: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
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板书课题:《春蚕》师:谁见过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家蚕。
二、整体感知出示思考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词,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你都初步知道了什么?4.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1.出示生词投影片,指名读。
强调“桑”、“增”、“扎”、“烛”、“渗”的读音。
2.出示生词,指读,说说词意。
(学生不懂的,老师作补充介绍)蚕种:带有蚕卵的纸叫蚕纸,也叫蚕丝种。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匾:用竹篾编成的器具。
烛台:*蜡烛的器具。
蚕沙:家蚕的屎,黑*颗粒,可入*。
上山:本课指蚕眠四次后,在吐丝的时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细棒或麦秆上,开始吐丝结茧。
上述这些词语,讲课中教师可联系实际,通过图片、实物让学生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目的: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4.口头填空:(1)蚕的生长顺序是:极小极小的蚕→()→()→()→蚕“上山”了。
(2)带有蚕卵的纸叫_____,也叫______。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蚕》这首诗。
1.2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体会诗人对春蚕的赞美之情。
1.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兴趣。
2.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3通过朗读、背诵、默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蚕》这首诗。
1.2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1.3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体会诗人对春蚕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春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生物。
1.2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蚕的了解。
2.学习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2.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3.1教师提问:诗中把春蚕比喻成了什么?为什么?3.3教师提问:诗中还有什么象征手法?为什么?4.感悟课文4.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春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朗读、背诵、默写5.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5.2学生自选伙伴,互相背诵课文。
5.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默写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作业布置6.1家长签字确认学生背诵课文。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讨论、朗读、背诵、感悟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春蚕》这首诗。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春蚕的赞美之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学习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
7、春蚕
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生词,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幺事?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幺?
4、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懂,提出来。
生字注音例芝卵匀寸l@zh9lu3ny*nc)n 呆增d1iz5ng 隔壁搬烛慈g6b@b1nzh*c0 肩捧ji1nb4ng
带有蚕卵的纸叫蚕纸,也叫蚕丝种。
榆树的果实,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用竹篾编成的器具。
插蜡烛的器具。
家蚕的屎,黑色颗粒,可入药。
本课指蚕眠四次后,在吐丝的时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细棒或麦秆上,开始吐丝结茧。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口头填空
(1)蚕的生长顺序是:极小极小的蚕→()→()→()→蚕“上山”了。
(2)带有蚕卵的纸叫_________ ,也叫__________。
家蚕的屎叫_________。
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叫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