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类
中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材名称大全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药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养生保健中。
中药材的种类繁多,每一种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名称,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种类和用途。
1. 人参。
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源自于其根部形状酷似人体。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肾、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气血两虚、体质虚弱、疲劳乏力等症状。
2. 当归。
当归是女性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当归补血”,具有活血调经、养血补气、调理月经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症状。
3. 陈皮。
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陈年的柑橘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脾消食、止咳化痰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状。
4. 白芍。
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芍药的根”,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血瘀等症状。
5. 甘草。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味道甘甜的草药”,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体弱、脾胃虚弱、咳嗽痰多等症状。
6.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黄色的芪草”,具有补气益阳、固表止汗、益肺化痰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盗汗、咳嗽痰多等症状。
7. 阿胶。
阿胶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阿胶胶囊”,具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滋补养颜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贫血、便秘干燥、面色萎黄等症状。
8. 茯苓。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茯苓的根茎”,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等症状。
9. 熟地黄。
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熟化的地黄”,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养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糖尿病、心悸失眠等症状。
10. 川芎。
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产自川地的芎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风湿关节痛、中风偏瘫等症状。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中。
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是指药材中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不同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常见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介绍。
1. 根茎类根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茎,如黄芪的根,党参的根茎等。
根茎类中药材常用于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等方面。
例如,黄芪的根被用来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的根茎则被用来益气健脾、增强体力。
2. 叶类叶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叶子,如菊花的花瓣、柴胡的叶子等。
叶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平肝和胃等方面。
例如,菊花的花瓣被用来清热解毒、降火明目;柴胡的叶子则被用来平肝和胃、解郁宽胸。
3. 茎类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茎,如藤黄的茎、地黄的茎等。
茎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藤黄的茎被用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地黄的茎则被用来活血化瘀、滋阴补肾。
4. 花类花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花朵,如金银花的花蕾、玫瑰花的花瓣等。
花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方面。
例如,金银花的花蕾被用来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玫瑰花的花瓣则被用来凉血止血、调经止痛。
5. 果实类果实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果实,如枸杞子的果实、山楂的果实等。
果实类中药材常用于益气养血、健脾消食等方面。
例如,枸杞子的果实被用来益气养血、明目养肝;山楂的果实则被用来健脾消食、消食导滞。
6. 根皮类根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皮,如白术的根和皮、陈皮的根皮等。
根皮类中药材常用于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等方面。
例如,白术的根和皮被用来健脾消食、固表止汗;陈皮的根皮则被用来行气止痛、理气消食。
7. 树皮类树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树皮,如桂皮的树皮、杜仲的树皮等。
树皮类中药材常用于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桂皮的树皮被用来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杜仲的树皮则被用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
中药材的种类范文

中药材的种类范文中药材是指由中药药材植物或矿物制成的药物,其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分类及其代表性药材。
1.植物类中药材:(1)根茎类:如东北葛根、白术、黄连、天南星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化痰止咳等功效。
(2)叶类:如金银花、菊花、薄荷、茶叶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清热、理气停痛等功效。
(3)花类:如桂花、麦冬花、紫苏花等,具有解郁安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
(4)果实类:如枸杞子、枣子、山楂、柿子等,具有补肾壮阳、健脾开胃、化痰止咳等功效。
(5)树皮类:如桑白皮、槟榔皮、杨梅皮等,具有缓解神经性疼痛、解热消肿、收敛止泻等功效。
2.动物类中药材:(1)动物组织:如鹿茸、石斛、麝香、龟板等,具有滋补肾阳、补气养血、温肾降火等功效。
(2)动物器官:如牛黄、犀角、鹿鞭、鱼鳔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血、壮阳补肾等功效。
(3)动物部位:如蜂窝、石蚕、蝉蜕、蛇胆等,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平肝降火等功效。
(4)动物分泌物:如麝香、鱼腥草、珍珠、蜂蜜等,具有祛风散寒、润燥止咳、滋阴养颜等功效。
3.矿物类中药材:(1)矿物矿石:如硫黄、石蜡、朱砂、雄黄等,具有祛湿化痰、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等功效。
(2)矿物矿泉:如土茯苓、明矾、雪莲子、硅谷石等,具有清热除烦、泻火解毒、益肾养阴等功效。
(3)矿物盐类:如食盐、白矾、风油精等,具有祛湿散寒、解毒消肿、祛痰止咳等功效。
中药材的种类还有很多,它们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药物疗效。
中药材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用,并由专业医师进行配伍和剂量的调整。
此外,使用中药材时应注意质量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或无效的材料。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大全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的是用于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天然草药。
中药材种类繁多,每种中药材都有其特定的产地。
以下是中药材的种类和其产地的详细介绍。
一、花草类1. 菊花:主要产地有四川、浙江、湖南等地。
2. 紫花地丁:主要产地有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3. 金银花: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4. 蔷薇花瓣:主要产地有陕西、河南、湖南等地。
5. 木槿花: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二、根茎类1. 防风:主要产地有山东、甘肃、辽宁等地。
2. 半枝莲:主要产地有四川、湖北、江西等地。
3. 黄芪:主要产地有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4. 柴胡:主要产地有河南、四川、湖南等地。
5. 白术: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北、湖北等地。
三、果实类1. 陈皮:主要产地有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2. 枸杞子:主要产地有宁夏、青海、云南等地。
3. 茯苓:主要产地有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4. 枳实: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5. 柿蒂: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四、树皮类1. 青皮:主要产地有湖南、四川、湖北等地。
2. 桑白皮:主要产地有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3. 肉桂:主要产地有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4. 槟榔皮: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5. 乌梅: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五、动物类1. 人参:主要产地有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2. 鳖甲: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3. 蜂蜜: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4. 珍珠:主要产地有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5. 熊胆:主要产地有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
以上只是中药材的种类和一些主要产地的简单介绍,实际上中药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非常广泛。
中药材的产地往往与气候、土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产地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种类和产地对于研究和生产中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中药材在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具有不同的功效,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名称大全

中药名称大全中药是中国古代的宝贵财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下面是一份中药名称大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1. 人参 (Ginseng)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补强壮、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对调节人体功能和延缓衰老有显著作用。
2. 当归 (Chinese Angelica)当归被誉为"女性之药",在中医中常用于调经养血、补血益气的治疗。
3. 附子 (Wintersweet)附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温肾固本的功效,对于寒冷引起的疼痛、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五味子具有涩肺止咳、益肝补肾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气短、乏力等疾病。
5. 银杏 (Ginkgo biloba)银杏叶具有抗衰老、改善记忆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智力减退、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
6. 黄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耆是一种常用的益气养血中药,对于疲劳、营养不良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7. 甘草 (Licorice)甘草具有平补脾胃、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胃痛等疾病。
8. 北沙参 (Northern Sandy Ginseng)北沙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燥、清热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虚火上炎、口干舌燥等症状。
9. 干姜 (Dried Ginger)干姜具有温中散寒、驱寒止呕的功效,对于寒性呕吐、腹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0. 枸杞子 (Goji Berry)枸杞子是一种补肝肾、益气血的中药,被广泛用于滋补肝肾、改善视力等问题。
11. 黄连 (Coptis chinensis)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腹泻等疾病。
12. 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术具有健脾开胃、利水渗湿的作用,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中药材的种类范文

中药材的种类范文中药材是指用于药用的植物和动物的各种部位,经过采集、加工炮制后,用于制备中药的原料。
中药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植物类中药材1.草药草药是指一些在野外生长的野生植物,如桑叶、竹叶、蒲公英等。
这类中药材用途广泛,主要用于药膳、药酒、药茶等方面。
草药通常采摘后晒干,保存时间相对较短。
草药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曝晒、烘干、砍碎、炒煮等。
2.树皮树皮是指一些植物树干外部的保护层,如槟榔皮、杉木皮、杜仲皮等。
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对于一些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树皮通常采用煮沸、炖煮等方法进行炮制。
3.树木树木是指一些特定植物的部分,如松针、柏木、桂花等。
树木的用途较为特殊,通常用于制备香料、食品调料等。
树木的采集和炮制较为复杂,要保持其原有的香味和药效。
4.茎干茎干是指一些植物茎部的部分,如山楂、竹茎、山茶花等。
茎干多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一些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茎干通常需要晾晒和炒制后才能使用。
二、动物类中药材1.海产品海产品是指一些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如海藻、海马、刺参等。
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常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一些慢性病。
海产品多用煮沸、晾干等方法进行炮制。
2.动物内脏动物内脏是指一些动物体内的器官,如鸡肝、猪脑、鹿茸等。
动物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一些营养不良的人群有着很好的补益作用。
动物内脏通常需要剥离、晾晒、磨粉等方法进行炮制。
3.昆虫类昆虫类是指一些昆虫的部分,如蜂蜜、蜂胶、蚕蛹等。
昆虫类中含有多种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常常用于药膳和保健品中。
昆虫类的炮制方法较为简单,大多为晒干或凉晒。
三、矿物类中药材1.矿石类矿石类是指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矿石,如珍珠、石斑石、朱砂等。
矿石类中药材多用于中药制剂中,对于一些慢性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矿石类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研磨和筛选。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175种常用中药材,分为以下几个分类,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更加了解中药材的种类和药用特性。
一、植物类中药材1. 人参:具有滋补强壮、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调养身体和治疗疲劳等方面。
2. 黄芪:具有益气健脾、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药用特性,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4. 银杏叶:具有改善记忆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疗效。
5. 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二、动物类中药材1. 鹿茸: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药用特性,常用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问题。
2. 雪蛤:具有滋阴润燥、补血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调养女性身体和美容养颜。
3. 蝉蜕: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热病、喉痹等症状的治疗。
4. 麝香:具有舒筋活络、驱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湿性疼痛的治疗。
5. 人 placenta:具有滋养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常用于疲劳、虚弱等症状的改善。
三、矿物类中药材1. 朱砂: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宁心的作用,常用于高热、惊悸等症状的治疗。
2. 龙骨:具有安神定志、镇静作用,常用于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症状的缓解。
3. 珍珠母:具有敛疮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疮疡、口腔溃疡等问题。
4. 石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药用特性,常用于高热、口渴等症状的改善。
5. 雷丸:具有消肿散结、疗伤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瘰、跌打损伤等方面。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介绍了175种常用的中药材。
这些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调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遵循中医的原则,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的了解,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中药材,从而获得健康和福祉。
中国名贵药材大全

中国名贵药材大全01.人参——百草之王.连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此刻参田的那种人工的不怎么值钱,可是野生的十年的就要上千元。
02.灵芝——依照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
性味甘平。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以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宝贵中草药。
03.鹿茸——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是一种珍贵的中药。
鹿茸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虚弱等有疗效。
本品为经常使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和马鹿茸两种;由于采收方式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
04.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身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健康滋补品。
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都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普遍的药用价值。
假设是上品的话一根就要几十块吧。
05.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散布。
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
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医治许多慢性病患者。
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
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长的历史。
06.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
唐人李翱曾写过《何首乌传》。
原先是一个人的名字,在《本草纲目》中把原先的“夜交藤”更名为“何首乌”。
何首乌据称是813年顺州南河县人何田儿所发觉,常年服用活到16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
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
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1)各地生产经营的中药材种类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
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
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
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
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在200一3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约在300一400种。
东北地区栽培(饲养)种类以人参、鹿茸、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蛤蟆油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苓、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蝎子、蛇类、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蜈蚣、龟板、鳖甲、半夏、射干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
海洋药物以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海马等为代表种。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产品种。
中药材的大多数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经营调拨,全国药材系统每年都要举办药材商品交流会。
在全国交流会中交流的中药材一般在800一1000种,最多达几千种。
在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中,常用药材大约500一600种,少常用药材200种左右,不常用药材约100种,还有少数冷门药。
从各地经营规模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般为700一800种,中小城市一般在500一600种,县及县以下为300一400种。
上海是我国经营药材品种较多的地区,据记载,最多时可达几千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1995年版,收载药材种类明显地增加。
1985年版药典的种药材及制品中,实际收载药材446种,其中植物药材383种,占86%;动物药材种,占9%;矿物药材21种,占5%。
3类药材中,植物和动物药材来源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药多来源,在1985年版药典收载的425种植物、动物药材中,两个来源的81种、3个来源的32种、4个来源的9种、5个来源的3种、6个来源的1种;二是多药一来源,属于这种情况的有42种,其中两味药同属一来源的38种、3味药同属一来源的2种、4味药同属一来源的2种。
因此,从基原统计来看,425种植物、动物药材来自536个动、植物种,隶属160科。
1990年版药典收载中药材及植物油脂509种,包括植物药材439种,动物药材47种、矿物药材23种,涉及基原627种(不包括附录),其中以植物类居多,共557种,动物类70种。
基原构成情况是:一原373种、二原88种、三原36种、四原7种,五原6种、六原1种。
多基原药材品种是:三原有大黄、山慈菇、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韦,百合、百部、竹茹、伊贝母、吴茱萸、牡蛎、青黛、郁李仁、细辛、珍珠、砂仁、威灵仙、莪术、党参、海龙、娑罗子、预知子、桑螵蛸、黄连、黄精、蛇蜕、麻黄、紫草、橘红、麝香;四原有川贝母、龙胆、苦杏仁、郁金、秦艽、秦皮、金银花;五原有石斛,陈皮、枳壳、钩藤、海马、淫羊藿;六原有石决明。
(3)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种类
地方标准属地方性用药法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实施或补充,通常收载地区习用的药材。
例如,药典收载的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而广东、江西等地则习用爵床科植物岩水蓑衣的种子,称“南天仙子”。
据统计,全国约有200多种药材的用药习惯存在地区性差异,比较普遍的有地丁、白头翁、贯众、透骨草、大青叶等。
目前,我国各省(区)的地方标准尚无统一要求,从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标准来看,其名称、出版时间不尽一致。
现将部分省、区的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材品种作一统计。
地方标准中,地区性习用药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例如,《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种只占11%,89%属药典以外品种,《云南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地方习用品种占72%。
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具有很浓的地区特色,如四川的阿坝当归、川中南星、川党参、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马兜铃等;云南的云白芍、金铁锁、珠子参、薯莨和理枣仁等。
(4)中成药及临床处方中的药材种类
中成药是固定的成方制剂,其方剂组成涉及的药材比较广泛。
《中国基本中成药》收载各类中成药700种,涉及药材574种(不包括不同炮制方法的药材品种)。
中成药的原料绝大部分属普遍经营的中药材,但许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无经销的、属于民间药范畴的草药,如矮地茶、臭梧桐7叶、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萝卜、洋葱头、荠菜、杜鹃叶、白背叶、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鳝鱼、猪下颌骨、羊胫骨、鸡脚、麻雀脑、海螺、铁屑、铜绿和香墨等。
同中成药配方相比,临床处方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据了解,中医处方中所用药材种类,多在250一300种,多者400一500种,基本上是市售中药材。
(5)出口的药材种类
我国药材出口历史久远,据记载,自唐宋时代就向外输出药材。
输出的药材品种主要有:朱砂、人参、牛黄、茯苓、茯神、附子、川椒、常山、远志、甘草、川芎、白术、防风、杏仁、黄芩、大黄、白芷、豆蔻、麝香、鹿茸、五加皮、薄荷、陈皮、桂皮、当归、麻黄、莨菪、樟脑、五倍子及硫黄等。
至今,我国仍是药材出口的主要国家。
我国的中药材出口包括东南亚、日本、原苏联、美国以及港、澳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出口的各类药材约有500种,其中植物药材主要有人参、甘草、黄芪、桔梗、龙胆、巴戟天、草乌、柴胡、防风、紫草、白芍、当归、党参、丹参、玄参、地黄、黄芩、牛膝,独活、麦冬、三七,苦参、茜草、何首乌、大黄、贝母、黄连、川芎、知母、升麻、玉竹、黄精、天麻、姜黄、白术、苍术、天南星、延胡索、贯众、杜仲、厚朴、黄柏、秦皮、石斛、钩藤、桑枝、竹茹、桑叶、艾叶、十大功劳叶、枇杷叶、淡竹叶、红花、款冬花、金银花、菊花、玫瑰花、密蒙花、蒲黄、松花粉、女贞子、五味子、枳实、枳壳、瓜萎、益智、木瓜、春砂仁、小茴香、乌梅、山茱萸、枸杞子、山楂、酸枣仁、郁李仁、白芥子、木鳖子、麻黄、茵陈、益母草、细辛、瞿麦、锁阳、藿香、香薷、冬虫夏草、茯苓、猪苓、马勃和雷丸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鹿茸、麝香、阿胶、蜈蚣、全蝎、蛤蟆油、桑螵蛸、蜂房、龟甲与鳖甲等;矿物药材主要有赭石、朱砂、鹅管石、自然铜、龙骨和琥珀等。
(6)贵重药材的种类
贵重药材是我国药材中的珍品。
1981年,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工商管理局在关于贵重药材品种的通知中,将麝香、牛黄、人参、三七、黄连、贝母、鹿茸、冬虫夏草、天麻、珍珠、熊胆、枸杞子、杜仲、厚朴、全蝎、肉桂、沉香、山茱萸、蟾酥、金银花、巴戟天、阿胶、犀角、广角、羚羊角、乳香、没药,血竭、砂仁、檀香、公丁香和西红花30个品种列为贵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