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试验原始记录表格

合集下载

检验原始记录管理规程

检验原始记录管理规程

质量文件目的:规范质控部检验原始记录的管理。

范围:适用于质控部的所有检验原始记录。

职责:质控部相关人员对本规程负责内容:1.记录的填写1.1检验原始记录使用统一打印封面,应在封面上注明该记录的使用起止年月。

1.2凡中药材、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以及送检小样的检验均需在检验原始记录上,用黑墨水或碳素笔逐项填写原始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在填写原始记录时应及时、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

1.3原始记录不应有空白区域或空白页,如确认空白区域或空白页不需要填写,应用斜线划掉并签上姓名和日期,必要时标注没有填写原因。

1.4若填写内容与前项内容相同,应重复填写,不得使用“…”或“同上”等形式表示。

1.5活页文件必须系统收集,不得将原始数据随意写在零散的纸片、记事贴或另一面已使用的废纸上。

1.6如检验设备具备打印的功能,应尽可能采用检验设备自动打印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应标明产品名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人签注姓名和日期,打印出的原始记录可将其贴在相关检验记录的前面或背面,便于管理,以防丢失。

1.7如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输入或更改数据,更改和删除情况应有记录,应使用密码和其他方式在控制系统的登录,关键数据输入后,应由他人独立复核。

2.记录的复核2.1原始数据需由第二个有资质的人进行复核,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2.2检验记录和报告的复核必须根据批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复核时要特别注意对项目、数据计算、结论等逐项的核对,复核过程中如发现错误,由检验人员进行更正,并签注姓名和日期,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理由。

核对完毕后,检验人员和复核人员均应在检验记录和报告单上签字。

检验人员和复核人员需对检验和复核结果负责。

2.3实验室日志(包括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色谱柱使用记录等)可由小组长或责任人员定期复核。

3.记录的更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在错误的地方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在原数据上方或一旁空白处写上正确数据,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注上修改日期,必要时,应当说明修改理由;记录如需重新誊写,需经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原有记录不得销毁,而应作为重新誊写记录的附件保存。

钻孔常水头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5篇]

钻孔常水头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5篇]

钻孔常水头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5篇]第一篇:钻孔常水头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钻孔常水头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工程名称:试验点编号:试验土层名称:地下水位(m):试验深度(m):试验长度(m):试验段直径(mm):试段类型:试验时间:年月日序号试验时间试验水头(cm)注入水量(L)单位时间注入量(L/min)备注日时分持续时间(min)审查:校核:记录: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原始记录表工程名称:试验点编号:试验土层名称:地下水位(m):试验深度(m):试验长度(m):试验段直径(mm):试段类型:注水管内半径(cm):初始试验水头H0(mm):试验时间:年月日序号试验时间管内水位距孔口(cm)试验水头H(cm)水头比 H t / H 0 备注日时分持续时间(min)审查:校核:记录:第二篇:环境噪声原始记录表工业企业厂界/ 社会生活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Ⅰ授控编号: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监测类别(方法依据):厂界噪声(GB12348-2008□)社会生活噪声(GB 22337-2008□)天气状况:风速:m/s声级计型号:___________声级计编号:检测日期:测点编号监测点名称 Leq 值,dB(A)昼间(监测日期:)夜间(监测日期:)主要声源测量时段测量值背景值结果主要声源测量时段测量值背景值结果GB 12348-2008 /GB 22337-20081、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值相差大于10 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

2、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3-10 dB(A)时,噪声值与背景值差值取整后,按照表4 修正。

3.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 3 dB(A)时,检测结果不修正。

采样人:记录人:校核人:陪同人:工业企业厂界/ 社会生活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Ⅱ授控编号:测点分布示意图及简要说明现场情况明显噪声源:_____________工厂生产时间:____ _ _ 功能区类别:□0 类□1 类□2 类□3 类□4 类敏感建筑物:民宅□学校□其他□_____ 背景噪声监测及工况说明□ 采用类比法测试背景噪声,测试情况记录:□ 不具备停产条件,无法测得背景噪声委托方确认:□ 工况:采样人确认:声级计校准校准器型号及编号:监测前校准值:dB(A)监测后校准值:dB(A)采样人:记录人:校核人:陪同人第三篇: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授控编号:项目名称:采样点名称:采样日期:方法依据:采样器型号:采样器编号:集雨器面积:cm 2序号样品编号集水起止时间水样温度(℃)水样体积(mL)降水量(mm)备注自日时分起自日时分止采样人:记录人:校核人:陪同人:第四篇: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表会议主持人与会人员会议群众发言记录会议群众发言记录群众意见一群众意见一:会议记录人会议时间会议地点签名:签名:群众意见二:群众意见二:意见二签名:签名:群众意见三:群众意见三:意见三签名:签名:群众意见四:群众意见四:意见四签名:签名:群众意见五:群众意见五:意见五签名:签名:主持人归纳座谈会意见主持人:主持人:年月日本科 09 级第三党支部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第五篇: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授控编号:34--24采样点名称:采样日期:方法依据:采样器型号:采样器编号:集尘缸口面积:cm 2序号样品编号放缸时间(年月日时)取缸时间(年月日时)采样天数(d)备注采样人:记录人:校核人。

道路硅酸盐水泥检验原始记录表格

道路硅酸盐水泥检验原始记录表格
计算公式
ω1Oi=(m7-mg)/m7×100Rc=Fc/AA-受压部分面积,1600mm2
仪器设备
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净浆搅拌机、维卡仪、微机全自动水泥压折试验机
检验依据
《道路硅酸盐水泥》GB/T13693-2017《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17《水泥胶砂强度(ISo)法》GB/T17671—2023
检验结论
备注
检验:审核:
第页共页
道路硅酸盐水泥检验原始记录表格
品种及等级
试验环境
温度:℃湿度:%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委托日期
检验日期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1
加水时间
加(m1)
距底板(砌
稠度(%)
2
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针距底板4±Imm的时间)
hmin
终凝时间(针沉入试体0.5mm的时间)
hmin
3
安定性
标准法沸煮前AfA2=
沸煮后Ci=Cz=
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mm):
4
烧失量
瓷珀期质量mo(g)
试样质量017(g)
灼烧后质量r∏8(g)
烧失量3si(%)
4
强度
龄期
检验日期
抗折强度Rf(MPa)
抗压强度R‹(MPa)
1
2
3
平均
1234源自56平均3天
月日
荷载Fc(kN)
/
强度Re(MPa)
28
月日
荷载Fc(kN)
/
强度Re(MPa)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118页)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OO九年十二月原始记录表目录、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吸收 (冷)原子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I )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I )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I )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分析原始记录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0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24 小时)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 I )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 自动烟尘 (气)采样仪记录表 (I )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028 029 030 031032033 034 035 036 037 038039040 041 042 043 044 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 )记录表 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记录表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记录表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 叶绿素 a 测定原始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 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 环境臭气测定配气记录环境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配气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分析原始记录 污染源监督监测评价标准确认记录表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I )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Ⅱ)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量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性原始记录表 酶联免疫反应原始记录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原始记录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Ⅰ)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Ⅱ) 流量测试记录表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红外气体分析原始记录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060 061 062 063 064065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5086086087088089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波许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总有机碳()分析原始记录 土壤石油类分析原始记录 浮游动物定量原始记录表炉窑情况登记表 燃料采样记录表 油烟净化设施情况登记表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氟化物、硫化物、降尘缸放置记录 固废腐蚀性、土壤原始记录 土壤分析原始记录090 091 092 093 094095096 097098099100101102103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浊度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温度 ℃ 标准缓冲液( Ⅰ)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Ⅱ)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Ⅲ )理论值 测定值分析者 校核者审核者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2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Ⅰ)(适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机)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离子色谱法)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高效液相色谱)003 样品类别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004采样地点点位编号天气采样时间年月日采样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V %冷)原 子吸收 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005 分析日期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6 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L1L2%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7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008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线性相关系数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011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定溶液浓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012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Ⅲ )013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化学需氧量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氯气校正法70——2001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014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5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6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1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18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01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02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021 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检出限3/(100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2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022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注:体积和浓度必须写明单位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26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样品编号(取样量)(分取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过程)测(得)值平均值(样品浓度)计算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色度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条件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7项目名称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天气气温℃采样者分析者校核者送样时间送样者接样时间接样者共页第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8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排放方式:连续、间歇小时/日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校核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a)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b)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030 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采样工具采样方式调查船天气气温℃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煤样采集和交接记录031 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峰值应力比它大或比他小; b)屈服阶段中如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谷值应力,舍去第一个谷值应力(第一个
极小值应力)不计,取其余谷值应力中之最小者判为下屈服强度,如只有一 个下降谷,此谷值应力判为下屈服强度; c)屈服阶段中呈现屈服平台,平台应力判为下屈服强度,如呈现多个而且后者高 于前者的屈服平台,判第一个平台应力为下屈服强度; d)正确的判定的结果是下屈服强度一定低于上屈服强度, 为提高试验效率,可以报告在上屈服强度之后的延伸率为0.25%范围以内的最低 应力为下屈服强度,不考虑任何初始瞬时效应,用此方法测定下屈服强度后, 试验速率可以按照试验方法10.3.4增加,试验报告应注明使用了此简捷方法。
当试件拉力在 OB范围内时,如卸去拉力,试件能恢复原状,应力 与应变的比值为常数,因此,该阶段被称为弹性阶段
σσ
屈屈服服阶阶段段
σB
σp
C上
B
C
A 初瞬
放大后
C上
σp—比例极限,MCPa。 BσB—弹C性下极限,MPa。
0
ε
注:由于A、B两 点相距较近,一般
认为σp=σB 。
钢材拉伸屈服阶段示意图 弹性阶段过后的BC段塑性变形增加而力不增加,区分为上屈服强度 和下屈服强度
(四) 试验速度(应变速率控制方法、应力速率控制方法,除非另有规定, 方法的选择可由试验室自主选择)
1、应变速率控制方法旨在减小测定应变速率敏感参数时试验速率的变化 和减小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金属材料拉伸方法将来拟推荐使用应变速 率的控制模式进行拉伸试验。
试样拉伸速度取决于材料特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如果没有其他规定, 在应力达到规定屈服强度的一半之前,可以采用任意的试验速率,超 过这点后的试验速率应满足下述规定。

实验原始记录示范

实验原始记录示范

实验记录规范1、实验记录本是研发人员专门用于记录和实验相关事宜的本子,不能用于其它用途。

2、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字迹书写清晰,数据记录明了,如需修改,不能用修正液或笔涂改,而应该用笔划一条删除线,标明需要删除的错误内容,然后在其旁边写出正确的结果。

3、一份完整的实验记录,就是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中的每一个操作,在实验记录本中都可以找到原始记录。

4、实验记录本的封面应该包含至少以下基本信息:使用人的姓名,该记录本使用的起始-终止日期,该记录本的发放编号,实验记录本的每一页都应该有编号,在使用完毕上交存档时,实验记录本不得缺页。

示范:实验记录本第1页续XXXX(标明该本实验记录本是承接哪一本实验记录本的,如果是第一本,则无需写此项)2009年01月01日000001 (记录时间,按照ISO要求必须写成X年X月X日格式)(页码)9:00 XX 产品RF090101批发酵实验批号:RF090101 方案制定人:ABC 实验目的:技术小试验收实验方案:1)实验配方:当需要记录大量的原始数据时,需要事先在实验记录本上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

2)发酵罐状态纪录电机状态电极校验纪录温度:罐显/标准温度计测定;pH:罐显/电位;溶氧:罐显/电位3)消毒纪录——消毒纪录单投料体积、灭菌前pH、蒸汽压力、升温时间、保温时间、降温时间、消后pH、消后体积4)过程控制——过程纪录单接种量、发酵温度、pH、通风、罐压、搅拌、补料5)分析方法:pH:取样后10分钟内用pH计测定OD600:将样品摇匀后用微量移液器取200ul,加入5ml水,震荡摇匀,测定600nm 吸光值残糖:250ml锥形瓶加入A液、B液各10ml,然后加入Sml发酵液,加蒸馏水30ml,加热煮沸2min,冷却后加入KI溶液、14%H2SO4溶液各10ml,加入2ml 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粉红色。

(同时作空白,终点颜色为黄色,一般滴定数量为26.5~26.6ml。

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检测原始记录填写要求1.目的:为了规范检测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格式及基本要求和填写要求,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承检检测的原始记录。

3.依据:本公司《质量手册》4.工作职责:4.1检测人员对原始记录中的每一项进行填写。

4.2检测车间主任对原始记录进行审核。

4.3技术负责人对原始记录进行核对。

5.工作程序:5.1基本要求:5.1.1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与检测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录检测全过程。

5.1.2每一项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测能够再现。

5.1.3原始记录要表格化,并且各种检测应有固定格式。

5.1.4填写原始记录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严禁使用铅笔。

5.1.5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应为仿宋体。

5.1.6改写错误的填写项目时要用“杠改法”,每份原始记录涂改处不得多于两处。

5.1.7原始记录卷面整齐、洁净。

5.1.8原始记录不准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5.2格式:原始记录格式见《检测原始记录》。

5.3填写要求:5.3.1基本信息项目应按照“委托、任务卡”的内容如实填写。

5.3.2检测项目应按照实际检测原始数据填写,并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处理,不书写计算过程,填写得出数据,但应能够反映计算全过程。

5.3.3环境条件:指检测时检测场所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5.3.4签字:检测人员在“检测员”一栏内签字,检测车间主任在“复核员”一栏内签字。

5.3.5没有内容的空白格,应作统一标记“/”;但“检测员”和“复核员”一栏必须完整填写。

粗集料试验原始记录

粗集料试验原始记录
质量(g)
压碎值
(%)
平均值
(%)
1
规准仪法□
游标卡尺法□
1
2
2
3
3
洛杉矶磨耗损失
集料洛杉矶试验条件
次数
装入圆筒中试样质量
(g)
试验后在1.7㎜筛上洗净烘干的试样质量(g)
洛杉矶磨耗损失
(%)
平均值
(%)
粒度类别
粒级组成
(㎜)
试样质量
(g)
试样总质量
(g)
钢球数量(个)
钢球总质量
(g)
转动次数
(r)
检测结论
检测人:初审人:审核人:检测日期:年月日
1
2




次数
试样干质量
(g)
试样表干质量
(g)
试样在水中质量
(g)
水温
(℃)
水温
修正系数
毛体积相对密度
(g/cm3)
平均值
(g/cm3)
表观密度
(g/cm3)
平均值
(g/cm3)
1
2



试样规格





试样表干质量(g)
集料干质量
(g)
吸水率
(%)
平均值
(%)
试样质量(g)
试验后试样干质量(g)
QR04.9-1.87粗集料试验原始记录
任务单编号:原始记录编号:B-000004
材料名称
检测环境
样品状态
□可检□其它说明:
检测依据
JTG E42-2005《公路集料试验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