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规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比较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新旧规范对比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新旧规范对比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新旧规范对比篇一: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混凝土规范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规范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规范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常见于建筑物的地基、柱子、梁等构件。

然而,由于混凝土不具备耐久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因此需要在混凝土表面建立一定的保护层来保护其内部结构。

混凝土规范中规定了保护层的厚度,保护层厚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什么是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建立在混凝土表面的一层材料,用来保护混凝土内部结构免受外界侵蚀。

混凝土保护层的种类比较广泛,例如防水涂料、聚合物、铁氧体、瓷砖、大理石等,不同的保护层的种类和使用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其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防止水分和气体的渗透,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防止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荷载承载能力。

3. 提高混凝土表面的硬度,减少表面的污染和磨损,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通常由混凝土规范中的规定来确定。

不同场合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所不同,但通常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混凝土中最大粗骨料的粒径。

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足够排除钢筋锈蚀可能引起的性能降低和损坏。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足够保证将来翻修时将混凝土打磨平整后仍然具有相应的保护层。

总之,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合理的选材和施工方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及图集解释

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及图集解释

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类环境(干燥、无水浸没):墙板15mm、梁柱20mm,后续逐级按每级增加5mm,到3b增加10mm,墙板40mm、梁柱50mm。

与保护层厚度相关:潮湿、严寒、干湿交替、水位变动、盐渍土环境,例如基础垫层40mm(分有垫层、无垫层)、地下室墙板迎水面50mm、承台迎水面50mm 、100mm(根据桩径大小不同),都与水位频繁变动和水位线以下所处环境有关联,他的作用:1)防止受拉构件钢筋氧化、锈蚀;2)二种材料的协同工作,确保结构达到安全使用年限;3)防火要求,耐火极限;4)保护层过厚易产生裂缝(地下室外侧设置抗裂网片)。

二、100年建筑乘1.4倍;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到混凝土外边缘距离。

混凝土碳化原理:混凝土受外界空气的化学腐蚀,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作用(水泥水化过程形成氢氧化钙)超过保护层厚度,会使内部钢筋锈蚀。

1)梁纵向钢筋间距:纵向钢筋水平方向净距不应<30mm和1.5d,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净距离不应<25mm和d,多于二层时各层之间的净距不应< 25mm和d。

(注意支座负筋上下距离),柱子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小于50mm(设计并筋的除外),且不大于300mm,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200mm,竖向分布筋≤300mm。

2)18G901是对12G901的修编,也是对16G101构造内容的深化。

三、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表格外需理解几个数据:1)环氧树脂涂层钢筋*1.25,用于主要的道路、港口耐蚀、防腐工程2)施工中易受扰动*1.1,用于对模板系统有提升功能建筑3)当锚固长度范围内纵向受力钢筋周边保护层厚度为3d 、5d (d 为锚固钢筋的直径时),表中数据可分别*0.8、0.7,中间时按内插值(需要去正确理解,从设计力学角度来说,纵向受力钢筋周边保护层厚度为3d 、5d 时,都可分别乘系数;包括抗扭钢筋)4)修正系数多于一项时可连乘5)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lae 计算值不应小于2006)四级抗震lae=la ;lle=ll ;7)二根不同钢筋搭接时取较细钢筋直径注:锚固长度条件:砼标号、钢筋型号、抗震等级;如搭接+接头面积%。

中美规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锚固长度介绍

中美规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锚固长度介绍
0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与土壤接触 或露天的混凝土
梁或柱 壳体和
主筋、 箍筋 、 柱 梁箍筋或螺旋筋
15i (8 1m . 3 . m) n
6号或更大直径的钢筋 07 ( 9 1m . 5i 1. m) n
三 b
4 0
5 0
折板构件 5 号钢筋、 3 或 D 1 W1 3 号钢 丝和更小直径的钢筋或钢丝 0 5i (2 7m . 1 . m) n
周川中规 混 土 护 厚 和 筋 固度 绍 思 : 范凝 保 层 度 钢 锚 长 介 美
・・ 6 1
从表 1一表 3可以看出 , 国规 范 G 0 1-0 0确定 的混凝 我 B50 02 1
土保 护层厚度 的方法 比较 简单 , 考虑 了环 境类 别 、 构件 类型 和混 凝土 的强度等 级。美 国规 范 A I 1 .5确 定混 凝土 保护层 厚度 C 80 3 的方法相对细致 一些 , 分别考虑 了构件的制作 条件 ( 现浇 、 工厂预 制 ) 暴露条件 、 、 构件形式及钢筋 品种 和直径 。
( . hn d utr T ui ige i oi lT w ee p e t C nt c o o , t C e g u6 0 0 C i ; 2 S h a s tt 1 C eg u C l e& o r m e  ̄ l H s r a o n D vl m n & o s u t n C . L u s t c o r i d, h n d 1 0 0, hn a . i u nI t u c ni e
啬 琴以 劳
( 7 )
其 中 为规定的钢筋抗拉强度 ,s 为规定 的混凝 土抗压 pi 强度 ,s; 为钢筋的定位系数 , pi 当横 向钢筋使得延伸长度下新 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保护层 8.2.1 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8.2.1中数值的倍。

表8.2.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 环境类别一二a 二b 三a 三b 板、墙、壳 15 20 25 30 40 梁、柱、杆 20 25 35 40 5 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注: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点这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8.2.2 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 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3 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 4 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护措施时,与土层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

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XX-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然而,实际施工中往往难以做到完全精准的厚度控制,因此必须了解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的偏差范围。

1. 教育性引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的是混凝土外表面到钢筋外表面的距离,它的作用主要包括保护钢筋免受腐蚀、抵抗外部环境的侵蚀以及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然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允许一定范围的偏差。

2. 深度探讨主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范围是由一系列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定的,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对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规范,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允许偏差范围主要受到混凝土外部尺寸的限制以及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影响,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往往难以做到完全精准。

设计规范中会对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允许一定的正、负偏差范围,以保证在一定限度内实际施工中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一般来说,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允许偏差范围在设计规范中会给出具体的数值范围,例如允许正负10mm的偏差。

3. 总结回顾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的偏差范围是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参数。

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通过合理的控制和检测手段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的偏差范围是设计规范考虑到实际施工情况的一种合理体现。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现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全精准的施工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适当的允许一定范围的偏差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7月1日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

7月1日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

11G101与03G101变化解析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

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新增的构造)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地基土中
地基土中
76
日本建筑学会标准
65
干湿交替
梁、柱和承重墙主筋(室内)
40
干湿交替
梁、柱和承重墙主筋(室外)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
50
干湿交替
板、墙、壳最外层钢筋
25
干湿交替
梁、柱、杆最外层钢筋
35
干湿交替
受力钢筋
直径
基础
基础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01
—2004
50
干湿交替
板、墙等面形构件
30+10(施工负偏差)
干湿交替
梁、柱等条形构件
35+10(施工负偏差)
接触土体
7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规范
GB/T50476
—2008
50
干湿交替
板、墙等面形构件
35(C35)
30(C40)
25(C45)
干湿交替
梁、柱等条形构件
细度:比表面积≤350m2/kg
水泥中铝酸三钙≤8%;
水泥孰料用量≥240kg/m3;
水泥中碱含量≤0.6%。
细度:比表面积≤350m2/kg;
水泥中铝酸三钙≤8%;
水泥孰料用量≥240kg/m3;
水泥中碱含量≤0.6%。
粗骨料
吸水率<1.0%;
空隙率<40 %。
吸水率<1.0%;
空隙率<40 %。
70+10
直接接触土壤70+10
内部50+10(梁柱)/45+10(板墙)
外部45+10(梁柱)/40+10
内部35+10(梁柱)/30+10(板墙)
抗冻性能
——
抗冻耐久性指数≥60 %;
气泡间隔系数≤250微米。
抗冻耐久性指数≥60 %;
气泡间隔系数≤250微米。
氯离子扩散系数
——
<6
——
混凝土
抗裂性能
强度增长期



抗拉强度


规范规定
<350
m2/kg
≤8.0%
<0.6%
中低热
≤1.0%
≤40%
≤180kg
推荐
300
≤8.0%
中低热
≤1.0%
≤40%
25mm
1.0%
≥0.42
≤0.4
≤160kg
引气
现状
>380
m2/kg
普硅
>45%
>2.0%
>0.45
>160
中外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比较
规范名称
编号
设计寿命
环境
条件
钢筋保护层厚度
英国混凝土结构规范
BS8110
60
干湿交替
C40
40
欧洲混凝土结构规范
干湿交替
水胶比<0.5,强度C40
30+(5~15)(施工负偏差)
美国房屋建筑
混凝土结构规范
ACI318—05
干湿交替
名义直径≤16mm
38
干湿交替
名义直径>16mm
内部厨卫环境作用等级Ⅰ—C;
外部冻融环境作用等级Ⅱ—D;
pH<5.6酸雨环境作用等级V—D。
混凝土品种
大体积混凝土
引气混凝土
引气混凝土
最低强度和
最大水胶比
C30
0.55
Ca50(多层车库)/ Ca40(单层车库)
0.36(多层车库)/0.45(单层车库)
Ca45
0.40
保护层厚度
(50年)mm
直接接触土壤
含泥量
水灰比
(孰料)



单位
用水量


细度
C3A
含量
C2S
含量
碱含量
水化热
吸水率
空隙率
最大
粒径
抗冻性能












抗裂性能







体积稳定性







自收缩




干燥收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碳化性能




抗渗性能











自愈性能



早期强度





后期强度




40(C35)
35(C40)
30(C45)
秦皇岛住宅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基本要求表
项目
基础
地下结构
地上结构
环境作用
等级
水中无腐蚀性物质,
土中无腐蚀性物质,
冰冻线以下,
环境作用等级Ⅰ—B。
车库楼面环境作用等级Ⅳ—E;
车库整体环境作用等级Ⅴ—C;
结构内侧环境作用等级Ⅰ—C;
结构外侧环境作用等级Ⅱ—D。
内部厅室环境作用等级Ⅰ—A;
吸水率<1.0%;
空隙率<40 %。
混凝土碱总含量
≤3.0kg/m3
≤3.0kg/m3
≤3.0kg/m3
水溶性氯离子含量
0.1%
0.06%
0.1%
养护要求
浇筑后立即覆盖并加湿养护,养护至现场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28d标准强度的50%,且不少于7d。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因素分析表
影响因素
项目
水泥
粗骨料
细骨料
圆环约束试验
绝热温升试验
自由收缩试验
圆环约束试验
绝热温升试验
自由收缩试验
圆环约束试验
绝热温升试验
自由收缩试验
抗碳化性能
——
快速碳化试验深度<20mm
快速碳化试验深度<20mm
水泥
细度:比表面积≤350m2/kg;
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且铝酸三钙≤6%;
水化热≤240(3d)/270(7d)kJ/kg;
水泥中碱含量≤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