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GBJ 10-89 )
范
计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
规
6.1.3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 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混凝土强度等级
环境条件构件类别
≤C20 C25 及C30 ≥35
板、墙、壳15
室内正常环境
梁和柱25
板、墙、壳35 25 1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梁和柱45 35 25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
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
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13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9-13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9-13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9-13的数值增加4006;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而钢筋则是混凝土的主要加强材料。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是指混凝土中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它的作用是保护钢筋不被腐蚀、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标准值。
一、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定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是指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之间的距离,主要作用是保护钢筋不被腐蚀。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根据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和钢筋直径来确定的。
二、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标准值1. 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值(1)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及以上,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20mm。
(2)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及以上,钢筋直径大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25mm。
(3)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下,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30mm。
(4)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下,钢筋直径大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35mm。
2. 水泥路面结构的标准值(1)水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及以上,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15mm。
(2)水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及以上,钢筋直径大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20mm。
(3)水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下,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20mm。
(4)水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下,钢筋直径大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25mm。
3. 混凝土墙体结构的标准值(1)混凝土墙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及以上,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20mm。
(2)混凝土墙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及以上,钢筋直径大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25mm。
(3)混凝土墙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下,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标准值为30mm。
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

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一、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护层是保证结构安全和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是建筑工程中必须要遵守的标准之一。
二、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的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主要是指混凝土外表面到钢筋表面之间的距离。
保护层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和氧化,避免钢筋生锈和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2.保护混凝土不受外界的损害,如紫外线、酸雨、化学腐蚀等。
3.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
三、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是指混凝土外表面到钢筋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般由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
2.在梁和板的顶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不小于40mm。
3.在柱和墙的表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0mm。
4.在构件连接部位,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倍。
5.在混凝土表面受到明显磨损或腐蚀的地方,应对其进行修补或加强保护层。
四、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和施工要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和施工应注意以下要点:1.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气候条件、使用年限和主要荷载等因素,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2.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和质量。
3.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层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保护层应充分密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4.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层的质量控制。
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达到相应的强度和密度要求。
5.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层的缝隙和裂缝。
对于保护层的缝隙和裂缝,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处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能。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摘要:本文作者先论述了钢筋保护层厚度定义和重要性,进而分析了当前钢筋保护层在施工中存在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种对保护层厚度控制几种措施。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1 保护层的定义和重要性1.1 保护层的定义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其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1.2 保护层的重要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从受力主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构件外边缘的距离,也就是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表面的尺寸。
钢筋保护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在正常使用承载极限状态下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的作用;(2)满足构件钢筋粘结、锚固的要求,使钢筋充分发挥其计算所需的强度;(3)满足构件耐久性的要求,使钢筋因有混凝土的保护而不易锈蚀;(4)满足建筑防火要求,不致因火灾使钢筋很快达到软化点而破坏。
正因为钢筋保护层具有上述重要作用,规范要求在结构检测中把它列为必查内容之一,这也反映出其在混凝土构件中的重要性和质量检查的必要性。
所以,在施工中加强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主体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 钢筋保护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准主要有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的原因。
设计上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小,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
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这些都削弱了结构的耐久性,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位置和砼施工质量对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至关重要,造成砼保护层厚度偏大或偏小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于板保护层来说,正常施工中主要表现为板底蛰块数量不够、垫放不均匀、垫块强度不够,在板上部保护层控制不准的主要原因为马凳高度不准、马凳数量不够、下道工序施工中负筋被踩踏变形、电气预埋管交叉太高、板顶砼浇筑标高控制不准。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6。
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份垫层。
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袒露的那一部份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概念: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袒露的那一部份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受力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知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1.厚度要求按照2021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1)保护层厚度再也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散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知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可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痕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利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痕宽度会令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2021年《》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该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注:1.混凝土强度品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该小于40mm.2.关于厚度的规定第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该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办法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混凝土强度等级
环境条件构件类别
≤C20 C25及C30 ≥35
板、墙、壳15
室内正常环境
梁和柱25
板、墙、壳35 25 1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梁和柱45 35 25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