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GBJ 10-89 )
范
计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
规
6.1.3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 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混凝土强度等级
环境条件构件类别
≤C20 C25 及C30 ≥35
板、墙、壳15
室内正常环境
梁和柱25
板、墙、壳35 25 1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梁和柱45 35 25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
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
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13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9-13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9-13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9-13的数值增加4006;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完整word版)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
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
2。
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
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
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第9.2。
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
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浅析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施工时厚度的确定

张 玉 田 ( 新疆建工集团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近年来 , 在工程实践中 , 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 规范要求进行设
32 梁 柱 钢 筋 的 混凝 土 保 护 层 是 针 对 箍 筋 而 言 的 ; .
缝, 梁柱 混您国土容易缺棱 掉角 , 以保证混凝 土的表观质量 ; 难 如果 保护层过薄, 则梁板底会 出现露筋现象。 误 区 控 制 为 了 克 服 这 种 现 象 的 产 生 , 正确 认 识钢 筋 的 混凝 土 保 护 层 的意 0 引 言 义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下面 结 合 规 范 谈 谈 保 护 层 的有 关规 定 。 钢 筋 和 混 凝 土 在 建 筑 工 程 中 已经 成 了不 可 分 割 的 孪 生 兄 弟 , 从 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 的最小厚度 却绝于构建 的耐久性和对 受力 材 料 的物 理 力 学 性 能 来 分 析 , 筋 具 有 较 强 的抗 拉 、 压 强 度 , 混 钢 抗 而 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凝土只具有较 高的抗压强度 , 抗拉强度" ' /f EL %但两者 的弹性模量较接 3 11从钢筋粘结锚 固角度看 ,对混凝 土保 护层 提出的要求是 .. 近, 热膨胀 系数基本相 同 , 有较 好的粘结力 , 还 这样 既发挥 了各 自的 为 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 ,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 受力 性 能 , 能 很 好地 协 调 工 作 , 同承 担 结构 构件 所 承 受 的外 部 荷 又 共 所 需 的 强 度 。 规 范 规 定 受 力钢 筋 的 混凝 土保 护 层 不应 小 于 受 力 钢 筋 载。 的直径。 钢筋混凝土构件 由钢筋和混凝 土组成 。从原材料 的力学性能而 312 根据耐久性要 求,混凝 土保 护层的最小厚度是 按照构件 .. 言, 钢筋有较强的抗拉、 抗压 强度 , 但混凝土只有较高的抗压 强度 , 抗 在5 O年 内能 保 护 钢 筋 不 发 生 危 及 结 构 安 全 的 锈蚀 而确 定 的 。 拉强度却 "l 。 / ' 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 比较接近 , I ̄ Y 还有较好 的化学胶合 31 钢 筋 的 混 凝 土 保 护层 是针 对 主 筋而 言 的 。 .. 3 力 、 械 咬合 力和 销 栓 力 , 样 既 发 挥 了 各 自 的 受 力 性 能 , 能 很 好 机 这 又 3 1 处 于 露 天 或室 内 高 湿度 环 境 的 结 构 , 当采 用 按 室 内 正 常 .. 4 地协调工作 , 共同承担 结构构件所承 受的外部荷载。在 结构计算 时, 环境设计的预制标准构件 时 ,这些预 制构件 有时采用钢模生产或调 钢 筋 混凝 土构 件 是 作 为 一 个 整体 来承 受 外 力 的 ;又 由于 混 凝 土 的 抗 整 构 建 保 护 增 厚 度 有 困 难 时 , 在 其 表 面 另 作 水 泥 砂 浆 ( M1 抹 可 ≥ O) 拉强度很低 , 为简 化 计 算 , 般 混 凝 土 只 考 虑 承 受压 应 力 , 拉 应 力 ~ 而 面层 , 以满 足 露 天 或 室 内高 湿 度 环 境 对 保 护 层 厚 度 的 要 求 。 此时 , 必 则 全 部 由 钢筋 来 承 担 。 须 保 证 抹面 层 的 施 工质 量 。 1 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工 作 时 的 受 力 分 析 31 要 求 使 用 年 限较 长 的 重 要 建筑 物 和 处 于 沿 海 环 境 的 建 筑 .. 5 钢筋 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 强的粘结 力。 在计 算时 , 钢筋混凝土 物的承重结构 , 当处 于 露 天 或 室 内高 湿度 环境 时 , 保 护 层 厚 度 应 按 其 构 件 是作 为一 个 整 体 承 受 着 外 力 。 同 时 , 由于 混 凝 土 的抗 拉 强 度 很 规 范 要 求 适 当 增加 。 低 , 只 考 虑 混凝 土所 承 受 的受 压 应 力 , 拉 应 力 则 全 部 由钢 筋 来 承 故 而 316 有 防 火 要 求 的 建 筑 物 ,其 保 护层 厚 度 尚 应 复 核 国 家 现 行 .. 担 。 对于 受 力构 件 截 面 设计 来讲 , 拉 的 钢 筋 离 受压 区越 远 , 单 位 受 其 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面积 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 弯矩也越大 ,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 317 腐蚀性介质会对建筑物产 生腐蚀作 用 ,故其保 护层 厚度 .. 高。所 以一般来讲 , 无论是梁还是板 , 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 尚应符合《 工业建筑防腐蚀 设计 规范 》GB 5 0 6 1 9 的要求。 ( 0 4 — 9 5) 侧 混凝 土 构 件 的 边 缘 。 雨 篷 板 的 受 力 筋应 设在 构 件 上 部 受拉 区 , 如 4 施工时如何控制保 护层 的厚 度 而 梁 的受 力 钢 筋 设 置在 下部 受拉 区。 如 果 放 置 错 误 或 者 钢 筋 保 护层 那 么 ,钢 筋 保 护 层 又 该 如 何 控 制 呢 7 我 认 为 重 点 应 从 两 方 面着 过大 , 轻者降低 了梁 的承载能力 , 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手, 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 :二是 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 , 应 2钢筋混凝土构件保 护层厚度 的确定 针 对 不 同 的 工程 部 位 , 根据 设计 图 纸及 施 工验 收规 范 , 定 正确 的保 确 对于受力钢筋混凝 土构件截面设计来讲 ,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 护层 。 保 护层 的厚 度 并 非 千篇 一 律 , 一般 来 说 , 浇 楼板 的 保 护层 厚 现 越远 , 单位 面 积 的钢 筋 所 能 承 受 的 外部 弯矩 也 越 大 , 其 这样 钢 筋 发挥 度 1 mm , 基 础 的保 护 层 厚 度 通 常 为 无 垫 层 时 7 mm , 垫 层 时 5 而 O 有 的 力学 效 能 也 就 越 高 。 所 以一 般 来 讲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受 拉 钢 筋 总 是 3 mm , 、 的 保 护 层通 常 为 2 mm。 此 , 对 操 作 者 的 技 术 交底 5 梁 柱 5 因 在 应尽 量 靠 近 受 拉 一侧 混 凝 土 构 件 的边 缘 。 如 果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钢 中必须 明确 此厚度 , 否则很容 易造成返工 。施工过程 中, 重点要做到 筋 位 置 放 置 错 误 或者 钢 筋 的保 护 层 过 大 ,轻 则 降 低 了 钢筋 混凝 土 构 规范操作 , 别是在 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 中, 特 尤其需要重视。往往 件 的承 载 能 力 , 则 会 发 生 重 大 事故 。 而 当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 受拉 重 然 钢 筋 绑 CB 位 置 很 正 确 , 一 到 浇捣 时 情 况 就 变 了样 , Lt 但 不是 人 踩 就 是 钢筋 越 靠 近 钢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边 缘 时 : 工 器 具 压 在 上 面 , 此造 成 的结 果 是 支 撑 钢 筋 的马 墩 被 踩 倒 , 凝 土 由 混 21钢 筋混 凝 土 构 件 中钢 筋 的 主 要 成 分 铁 在 常 温 下 很 容 易被 氧 . 上层钢筋弯 曲变型 , 护层 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 以在旌工过程 保 所 化, 尤其 在 高 温 或 潮 湿 的环 境 中。 中, 应做到规 范操作 , 禁操作人 员在钢筋上 随意行走 : 上层钢筋 严 对 22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的 保 护层 过 小 容 易 在 施 工 时 造 成 钢 筋 露 筋 _ 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 中还 应经 常检查 , 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 或 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受 力 时 表 面 混凝 土 剥 落。 总之 ,钢筋保 护层厚 度对单项 工程质量并 不是起决定作用 的, 23随着时间的推移 ,钢筋 混凝土 构件 表面的混凝 土将逐渐碳 . 但 如 果 不 重视 它 , 产 生 的 危 害 也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们 要 在 正 确 了解 所 我 化,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作寿命 内保护层混凝 土失去了保 护作用 , 从 钢筋及混凝 土的受力机理 的前 提下 ,充 分认识到合理 的钢筋保护层 而 导 致 钢 筋锈 蚀 , 效 截 面 减 小 , 学 效 能 降 低 , 筋 与 混凝 土 之 间 有 力 钢 对 工程 结构 的 重要 性 。 有 防 微 杜 渐 , 能使 我 们 的工 程 施 工 技 术 水 只 才 失去粘结 力。 这样 构件整体性会受到破坏 , 甚至还会导致整个钢筋混 平 更上 一 个档 次 。 凝 土 构 件 的破 坏 。 般 来 讲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受拉 钢 筋 总 是 应 尽 量 靠 近 受 拉 一 侧 混 3 钢 筋 混 凝 土 保 护 层 的 误 区及 解 决措 施 凝 土构 件 的 边缘 。如 果 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钢 筋 位 置 放 置 错 误 或 者 钢 现 场 施 工 中 ,许 多施 工人 员对 钢 筋 的混 凝 土 保 护 层 存 在 错 误 的 筋 的保 护层 过 大 , 则 降 低 了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 承载 能 力 , 则 会 发 轻 重 认识 , 要表 现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主 生 重 大 事故 。 31 为 了 防止 出现 露 筋 现 象 , 筋 的混 凝 土 保 护 层 越 厚 越 好 : . 钢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6。
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保护层厚度规范

保护层厚度要求根据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一15 20二a 20 25二b 25 35三a 30 40三b 40 50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关于保护层厚度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思考 思考1:当地上地下所处环境不同对保护层厚度要求也不同时,可 对地下竖向构件采取什么措施? 思考2:当梁、柱、墙中局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 对保护层混凝土采取什么措施?
谢谢聆听!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烟台理工学校
主讲人: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按照平面和杆状构件两类确定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 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墙
20
独立基础、条形 基础、筏形基础 (顶面和侧面)
--
25
20
35
25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注意:
(4)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5)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底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从垫层顶面 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6)桩基承台及承台梁:承台底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 于5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此外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40
30
50
40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注意:
(1)表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上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应采取专门的有效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