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项目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生态建设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
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
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
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
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鲁河、双洎河、颖河、东风渠、西流湖、丁店、唐岗等河湖水体,建设龙湖水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六纵河渠:索须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及其支流十八里河和支流十七里河;六横河渠:枯河、贾鲁河、贾鲁之河、东风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运河。
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

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是指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强调公园生态环境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建设的公园。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以下特点:一、环境生态保护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在解决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化补充的重要一员,能够减少城市内的污染、提升空气品质、改善城市水环境,并能通过生态涵养、系统治理等方式维护城市环境生态。
二、多功能服务城市生态公园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可以提供多种功能服务。
公园中建设人工湖泊、人工林、草地等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等多种服务,既能满足市民对绿地资源的需求,也能为城市建设发挥更多的作用。
三、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公园建设需要科学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土地、水、植被、动物和人等多重要素。
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生态环境和土壤特性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规划,从而创造最适宜的生态环境。
同时馆内设施的规划应该满足运动、游憩、休闲等多种需求,让市民们在绿地中享受到最好的服务。
四、生态互动性城市生态公园重视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性。
在城市生态公园生态设计中,需要注意并建立起园内生态系统及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公园建成后能够实现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特性、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均需要科学规划和细心实施。
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等多重作用,为城市绿地建设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
建设城市生态公园需要对公园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植被、水体、动物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公园空间。
在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时,需要注重合理的土地利用、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以及植被和动物管理等方面,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生态系统。
同时,在公园建设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公园的景观设计,为市民提供充足的运动和休闲服务。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环境的质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生态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它提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就成为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生态城市的定义和建设目标生态城市是指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先,依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采用创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等手段,构建起宜居、绿色、文化、智能、健康、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城市垃圾、水、气、噪声等污染;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推进社会平等和康健生活的实现。
二、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可以说是生态城市的基石。
通过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可以满足生态城市各项建设目标的需求,如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城市垃圾污染等,同时也会使城市更加美观、宜居、文化和智能。
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和绿地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水质质量,降低温度、减少噪音污染等,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2.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城市园林和绿地的建设可以为城市居民营造健康良好的休闲和娱乐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户外运动和健身,形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3.提高城市品质和形象:城市园林和绿地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使城市更加具有文化和人文气息,吸引更多人居住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实践中,城市绿地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的压缩、资金保障的缺乏、城市管理效率低等。
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

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设置的一片绿地区域,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接触自然的场所。
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和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1. 生态保护功能: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它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多功能性:城市生态公园不仅是生态保护区,还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如散步、跑步、游玩等,让居民能够接触大自然,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3. 社会互动性:城市生态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公园内结识新朋友,参加社交活动,增进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关系。
4. 教育功能:城市生态公园可以成为城市居民了解自然、学习环保知识的教育平台。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举办讲座和展览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生态公园可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它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打造城市的绿色品牌,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1. 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要确定公园的位置和规模,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居民的需求。
其次要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绿地布局、植被选择、道路设置等,确保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2. 绿化与植被: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离不开绿化和植被的种植。
要选择适宜的树木、花草植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绿地布局,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增加公园的生态价值。
3.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桥梁、园林设施等,以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舒适的休闲环境。
城市绿化八十个提升城市绿化的项目

城市绿化八十个提升城市绿化的项目近年来,城市绿化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下面列举了80个提升城市绿化的项目。
一、公园建设类项目:1. 建设新的城市公园,增加绿地空间。
2. 加强公园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公园景观的优美。
3. 打造多功能的生态公园,提供各类休闲娱乐设施。
4. 在主要街道和广场周边建设街头公园,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的休憩场所。
5. 在居民小区内建设社区公园,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二、绿化带建设类项目:1. 扩大绿化带的面积,增加城市森林覆盖率。
2.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设绿化带,打造林荫大道。
3. 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化带的植物种类,打造四季常青的景观。
4. 加强绿化带的管理,定期修剪和更新植物,保持绿化带的整洁和美观。
三、交通绿化类项目:1. 在主要街道和道路中央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度。
2. 在交通岛和路口绿化带中种植花草树木,提升城市的形象。
3. 在道路两侧设置行道树,增加道路的阴凉性和美观性。
4. 鼓励居民自行在住宅小区内种植花草树木,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四、河道绿化类项目:1. 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2. 在河道两岸修建步道和休闲设施,增加市民休闲娱乐场所。
3. 种植适应河道环境的水生植物,提升沿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河滨公园,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
五、废弃空地绿化类项目:1. 对废弃空地进行整治和绿化,减少城市的“空白地带”。
2. 在废弃工地和矿区进行绿化复垦,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3. 鼓励市民自发参与城市绿化,利用废弃空地进行社区花园等活动。
六、屋顶绿化类项目:1. 鼓励建筑物屋顶进行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 种植适应屋顶环境的植物,提供城市空中生态系统。
3. 利用屋顶进行城市农业,满足市民的食物需求。
七、公共景观艺术类项目:1. 在公园和广场设置雕塑、喷泉等艺术品,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

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公园规划和绿地系统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城市公园规划的意义、绿地系统设计的原则和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城市公园规划的意义城市公园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环境,还在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城市公园规划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土地使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建设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其次,城市公园规划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合理的公园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绿地系统设计的原则绿地系统设计是城市公园规划的重要内容,其设计原则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效果。
首先,绿地系统设计应该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需要将绿地系统设计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衔接,确保公园的布局和设计符合城市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其次,绿地系统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需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合理设计公园植被、水系等生态元素,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最后,绿地系统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城市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在绿地系统设计中应该注重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城市居民喜好的公园。
3. 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的挑战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供给日益紧张,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
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方案

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建设⽅案1.项⽬概述 (5)1.1.⼯程项⽬概况 (5)1.2.建设⽅案编制依据 (6)2.项⽬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标 (7)2.1.项⽬建设指导思想 (7)2.2.项⽬建设⽬标 (8)2.3.项⽬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3.项⽬建设⽅案 (11)3.1.设计构思 (11)3.2.设计原则 (13)3.3设计理念 (12)4.项⽬战略意义 (16)4.1.⽣态效益 (15)4.2.社会效益 (16)4.3.经济效益 (16)5.现状及发展 (17)5.1.区域概况 (17)5.2.区域现状 (19)5.3.项⽬建设条件分析 (20)5.4.设计内容 (23)6. 项⽬实施⽅案 (36)6.1.项⽬实施计划 (36)6.2.招标⽅案 (37)6.3.项⽬管理与保障措施 (39)7.环境影响评价 (43)7.1.⽣态环境现状评价 (43)7.2.对⾃然环境的影响 (44)7.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5)7.4.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45)7.5.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46)7.6.施⼯阶段的环保措施 (47)7.7.环境影响评价 (47)8.项⽬组织与定员 (48)8.1.项⽬组织 (48)8.2.劳动定员 (49)8.3部门职责 (50)8.4⼈员来源 (51)9.项⽬实施进度 (51)10.投资估算 (52)10.1⼯程概括 (52)10.2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 (61)11.消防、安全、卫⽣与节能措施 (62)11.1.消防 (62)11.2.节能 (63)11.3职业卫⽣ (63)12.⼯程养护管理措施 (64)12.1养护管理计划 (64)12.2养护管理的质量标准 (64)12.3养护标准及技术措施 (65)13社会评价 (67)13.1主要利益相关群体 (68)13.2社会影响分析 (68)13.3项⽬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 (69)13.4评价绪论 (70)14绪论与建议 (70)14.1研究绪论 (70)14.2实际措施与建议 (71)15附图 (73)1.项⽬概述1.1.⼯程项⽬概况1.1.1.项⽬名称:xxxx怡景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1.1.2.项⽬主管单位:xxxx城市管理局1.1.3.项⽬建设单位:xxxx城市管理局1.1.4.法定代表:1.1.5.项⽬建设性质:改造提升1.1.6.项⽬建设地点及范围:怡景公园位于福银⾼速公路⼊⼝,萧关路与福银⾼速中间,占地⾯积约554875平⽅⽶,其中绿化⾯积约524712平⽅⽶,道路⾯积约4932平⽅⽶,⼴场⾯积约18798平⽅⽶。
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内容

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是一种旨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项目。
其建设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绿化:建设公园、绿地、花园等,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道路改造:改善城市道路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3. 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4. 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公共厕所、停车场、文化娱乐场所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5. 城市美化:对城市建筑物进行美化,如外墙翻新、夜景照明等,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6. 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空气、水、噪声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7. 城市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内容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项目
一、概况
委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建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突出建宁特点,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绿色建宁、生态建宁”的特色,为建设宜居休闲生态县城提供了有力依据。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约2.1亿元,打造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目前,我县城区现有东山公园、莲花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法制主题公园、江滨公园、龙宝山森林公园等,绿地面积达到14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73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28%和42.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5平方米。
构筑起了以街旁绿地和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广场绿化为面、城郊绿化为环的县城园林绿化格局。
二、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围绕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注重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河流水系、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带性风貌特色,迅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总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逐步形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生态优良、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力争在县城区主干道200米都能进入公园的建设目标。
三、建设内容
1、东山公园提升。
建宁县东山公园位于县城核心区域,是城区老百姓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主要场所,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42亩。
根据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将对公园的南大门、西大门、新北门、中心景观区、科普教育基地、自然休闲景观区等各区域景观景点进行提升改造,配套道路、园林景观绿化、给排水、供配电等相关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概算总造价约9500万元。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对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000万元,其中:2013年--2014年完成公园总体规划及南大门项目建设,投资约1300万元;2015年—2016年完成公园登山步道约5.9公里建设及沿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约1700万元。
2017年计划针对“山顶眺望平台”、“樱花谷”、“沁园谷”等重要节点进行提升,即“一顶、二谷”,预算造价约2000万元。
下一步将按计划对中心湖区改造提升、彩色沥青自行车道、新北大门、西大门及儿童游乐园等设施进行逐年实施建设。
2、西门莲塘提升。
西门红军莲塘总用地面积168亩,2017年总投资3700万元进行建设,是集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红色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城市休闲公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依托西门千年贡莲和建宁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实施建莲原生境保护,恢复保护毛泽东主席当年挖掘的主席莲池,修复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部、总部无线电台(青云阁)、红三军团司令部、红军山炮连等红色旧址和摄于建宁的九人合影铜像,形成“两带”(莲塘观光慢憩带、红色遗址瞻仰带)、“三区”(入口综合服务
区、西门贡莲游赏区、古寺花岭休闲区)的格局,着力打造远近闻名的城市休闲旅游公园,是建宁着眼建设生态优美、文旅兴旺、城市靓丽的健康养生名城的缩影。
3、城市绿化组团。
城区内沿河公园、道路绿化、机关庭院绿地261114.89平米,各类花木达30多种。
建好城市重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城区主干道的景观建设,新建黄舟坊东路、306省道溪口、水南片等城市出入口及景观节点绿化。
加快以濉溪河为重点的廊道建设,加强城市水体两岸景观建设,突出水韵特色,重点打造莲花公园、江滨公园、体育公园、江滨路绿地以及中山路、黄舟坊、闽江源路、荷花路、容泗河两岸绿化带。
大力度开展道路绿化,采取行道树、绿化带和便道绿化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突出精品”理念,大力开展县城路网绿化,打造好荷花路、闽江源路、容驷河南北路、江滨东西路绿化样板街道。
积极推进单位庭院绿化,为营造良好的办公、居住环境,积极鼓励城区沿街各单位开展拆墙透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等绿化工程,动员广大居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开展绿化,实现了庭院绿化与街旁绿化的相映、相融。
4、塔下郊野公园。
根据《建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扎实开展城郊一体的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郊的农田、河流水渠、道路等进行塔下湿地主题公园建设。
公园规划建设面积100亩,主要以本地桃、梨、李、梅、竹为主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一年常绿,
四季有花,公园集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婚庆摄影、健康养生、亲子教育、高效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都市生态湿地示范园区,建设生态停车场、多功能展厅、生态公厕、花海、水上游乐、自行车跑道。
四、资金测算及来源
东山公园提升2800万,西门莲塘提升1000万,沿沿公园、道路景观建设5000万,塔下郊野公园建设1.6亿,共计总投资2.48亿。
资金投入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补助。
五、建设年限
所有任务计划按照《建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分批分项逐步实施,计划从 2018年启动分三年实施,于2020年完成建设计划。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成立县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县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具体负责建设的日常工作,指导并督促各有关单位订好计划、抓好落实。
濉溪镇、溪口镇和县直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指挥部的统一部
署,研究制订创建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创建任务,协调各方力量,为实现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目标作出努力。
(二)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工作中去。
县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工作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配合、多方联动、分工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评内容,严格奖惩。
(三)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需要全县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和
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使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
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要把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查。
(四)广筹资金,加大投入
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园林
绿化事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努力开辟和利用融资渠道。
通过合资、合作、推行股份制等市场运作的形式多方筹资建设。
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动员工商企业、苗木生产大户发展城市苗木基地的建设,结合城市生态林带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建设一批大型苗木基地。
(五)科技兴绿,提高水平
积极开展城市园林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园林造园造景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的科技含量。
要大力维护城市绿化的科学成果,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科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