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鞍结节脑膜瘤讲课PPT课件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家人陪伴: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心理辅导: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更好地面对疾病。
社交活动:参加社交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分享康复经验,增强康复信心。
Part Five
患者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症状: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
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治疗方案:手术切除 预后:恢复良好,症状缓解
手术方案: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过程:开颅、切除肿瘤、 缝合
术后恢复:患者恢复良好,无 并发症
治疗效果:肿瘤完全切除,患 者生活质量提高
诊断:早期诊断是关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需要根据肿瘤位置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预后:术后复发率较高,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注意饮食和运动,提高免疫力
瘤的治疗中
随着科技的发 展,未来可能 会有更多的治 疗方法和药物 被应用于鞍结 节脑膜瘤的治
疗中
治疗技术的进步:未 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 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未来可能 会出现更加灵敏的诊 断方法,使得鞍结节 脑膜瘤能够更早地被 发现和治疗。
患者教育:未来可能 会出现更多的患者教 育项目,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Part Six
鞍结节脑膜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鞍结节脑膜瘤的预后和复发机制 鞍结节脑膜瘤的基因突变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研究与病例分析
鞍结节脑膜瘤 是一种常见的 脑膜瘤,其发 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对于鞍 结节脑膜瘤的 治疗方法主要 是手术切除, 但手术风险较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显强化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鞍区常见肿瘤诊断ppt课件

•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 悬于三脑室底部 • CT:等密度 • MRI:T1WI与皮质信号相似;T2WI呈等信号 • 无强化
脑膜瘤
• 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 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 • T1WI和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 “脑膜尾征” • 可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少见
• 多为囊性或囊实性,囊壁光滑,厚薄不均
• 实性部分和囊壁钙化多见 • 囊液因成分不同在CT和MRI上表现为不同密度/信号 • 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RATHKE 囊肿
• 起源于RATHKE囊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 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 囊壁薄、均匀、光滑,无强化; • 囊液因蛋白含量不同而信号变化不一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S
• 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双峰:5~14Y,50~70Y; • 临床症状多为压迫症状
脊索瘤 CHORDOMAS
• 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 • 高峰年龄40~60Y
• 好发于骶尾部、蝶枕联合区
• CT:等、稍低密度 • MRI:信号不均,T1WI 等、低信号,T2WI 高信号,不规则低信号区, 及低信号分隔
•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 骨质破坏
转移瘤 METASTASIS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鞍区常见肿瘤

强扫描明显强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
症多见 •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 鞍区胶质瘤多为起源于视交叉、视神经或 下丘脑的PA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WHOI级 • 囊实性或实性,可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CT:CT中表现为等或高密度 • MRI:信号混杂,T1WI等、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强化,囊壁可有强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错构瘤 Hamartoma
•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脑 组织构成的肿块
• 儿童早期发病 •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 悬于三脑室底部 • CT:等密度 • MRI:T1WI与皮质信号相似;T2WI呈等信
号 • 无强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Thank You
实用文档
•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 低
• “雪人征” • 可有坏死、囊变、出血;钙化少见 • 视交叉受压移位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Rathke 囊肿
• 起源于Rathke囊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 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 囊壁薄、均匀、光滑,无强化; • 囊液因蛋白含量不同而信号变化不一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
症多见 •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 鞍区胶质瘤多为起源于视交叉、视神经或 下丘脑的PA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WHOI级 • 囊实性或实性,可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CT:CT中表现为等或高密度 • MRI:信号混杂,T1WI等、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强化,囊壁可有强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错构瘤 Hamartoma
•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脑 组织构成的肿块
• 儿童早期发病 •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 悬于三脑室底部 • CT:等密度 • MRI:T1WI与皮质信号相似;T2WI呈等信
号 • 无强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Thank You
实用文档
•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 低
• “雪人征” • 可有坏死、囊变、出血;钙化少见 • 视交叉受压移位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Rathke 囊肿
• 起源于Rathke囊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 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 囊壁薄、均匀、光滑,无强化; • 囊液因蛋白含量不同而信号变化不一
实用文档
鞍区肿瘤影像诊断ppt演示课件

垂体瘤的MRI诊断
女,54岁
13 .
垂体瘤的MRI诊断
男,45岁
14 .
垂体瘤的MRI诊断
女,32岁
15 .
垂体瘤的MRI诊断
男, 34岁 16
.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肿瘤起源:Rathke囊残留鳞状上皮细胞 发病年龄:两个高发年龄段
20岁前 占50% 40岁左右 实性肿瘤 完全囊性 部分囊性
根据分泌功能
11
.
垂体瘤的MRI诊断
垂体瘤平扫MRI表现
无囊变出血:均质长T1、长T2信号 合并囊变:更长T1、更长T2信号 合并出血:亚急性期 短T1、长T2信号区 液液平 均质、非均质及环形明显强化 海绵窦受侵:部分或完全包绕颈内动脉 跨鞍隔生长:雪人征
12 .
垂体瘤增强MRI表现
T1WI 高(粘液成分)或低信号(浆液成分) T2WI 高或低信号
增强MRI表现:无强化或囊壁强化
23 .
Rathke’裂囊肿的MRI诊断
女,48岁
24 .
Rathke’裂囊肿的MRI诊断
女,37岁
25 .
Rathke’裂囊肿的MRI诊断
女,30岁
26 .
Rathke’裂囊肿的MRI诊断
男,30岁
36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诊断
男,17岁
37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诊断
男,33岁
38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诊断
女, 10岁 39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诊断
男,22岁
40 .
鞍区肿瘤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3
鞍区解剖
下丘脑、三脑室下部
视交叉 10mm
鞍隔
学习交流PPT
4
鞍区解剖
鞍区的血管、神经
学习交流PPT
5
鞍区肿瘤
• 鞍区肿瘤
以垂体腺瘤最多见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异位松果体瘤 脊索瘤 胶质瘤 上皮样囊肿等。
学习交流PPT
6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1. 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 如功能性垂体腺瘤所引起 泌乳-闭经综合征 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皮质醇增多症 腺垂体或下丘脑受压所致的垂体 功能低下表现。
学习交流PPT
7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2. 视力视野障碍
学习交流PPT
8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3. 头痛 以双侧颞部、前额多见, 后期因ICP增高可有全头持续性胀痛。
学习交流PPT
9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4. 周围其他结构受压所致的表现
尿崩症: 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后叶 Ⅲ~Ⅵ神经麻痹: 海绵窦受累 ICP增高: Ⅲ脑室、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 精神症状、癫痫: 额叶底面或颞叶内侧面 嗜睡、昏迷: 下丘脑、脑干受累
14
二.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
• 颅咽管瘤
• 好发于儿童或青春期前
• 内分泌功能改变为垂体功能低下, 约一半患者发育停滞,身材矮小
• 尿崩症多见且出现早
• 约一半患者出现视乳头水肿和继发 性萎缩
• X线检查多见鞍上钙化
• CT或MRI检查多为鞍上囊性肿
块,囊壁呈环形增强,CT平扫可见
囊壁呈蛋壳样钙化。
学习交流PPT
10
一. 鞍区肿瘤诊断要点:
5. 内分泌检测显示下丘脑、垂 体及其靶腺激素的增高或 减少
鞍区解剖PPT课件

海绵窦外侧壁结构
蝶窦
• 蝶窦位于蝶鞍下方,是蝶骨体内含气的 骨性空腔。
• 蝶窦分型:1.甲介型2.鞍前型3.全鞍型 • 蝶窦开口:两侧蝶窦口呈八字形位于蝶
骨体前嵴两旁的窦前壁上。蝶窦口是经 鼻手术的重要标志,手术进入蝶窦前应 首先识别蝶窦口。
鞍上池
1.颈动脉池:上界游离于前床突硬膜和额 叶眶面,下界游离于海绵窦。内侧与视 神经共壁,外侧游离于颞叶内侧和小脑 幕缘游离缘。
中间部:TSH、ACTH为主
态机构与行为的调节。 在Ⅱ型和Ⅲ型鞍膈,若蛛网膜下腔异常扩张并突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则垂体被压于鞍底,CT、MRI图像上出现空蝶鞍。
主要功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和这种稳态机构与行为的调节。 头侧贴附于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上表面,尾侧与终板向连续。 垂体腺:蝶鞍内,两侧对称
海绵窦:静脉复合体,外侧壁
0mm),垂体直径为5. 大小:长约12mm,前部宽约6mm,后部宽约10mm,最大高度15mm,体积4ml。 头侧贴附于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上表面,尾侧与终板向连续。
颅N 神经鞘瘤
③后置型(10%),视交叉中壁窝,中外央侧部游的离蝶于鞍颞及叶其内周侧围和区小域脑,前幕界缘为游前离床缘突。外侧缘和前交叉沟的前缘,后海界绵是后窦床血突和栓鞍性背,两静侧脉为颈炎动脉沟,面积约5.
鞍隔
内侧与视神经共壁,外侧游离于颞叶内侧和小脑幕缘游离缘。 中间部:TSH、ACTH为主 下丘脑:三脑室外侧壁和下壁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 垂体解剖学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中间部:TSH、ACTH为主 血供:来自Willis环,包括颈内动脉和前后交通动脉。
长。 脑膜:覆盖海绵窦,上外侧较内下侧厚
垂体后叶分泌: ADH和催产素。
鞍区病变鉴别PPT课件

鞍区病变鉴别ppt课件
• 鞍区概述 • 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 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 • 鞍区病变的治疗方法
01
鞍区概述
鞍区的解剖结构
鞍区位于颅底中部, 由蝶骨体、颞骨岩部 和枕骨基底部围成。
鞍区周围有大脑前动 脉、大脑中动脉、脑 垂体等重要组织。
鞍区内有鞍结节、视 神经孔、颈内动脉沟 等重要结构。
垂体瘤
01
02
03
04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 肿瘤之一,通常起源于 垂体前叶。
垂体瘤的症状包括头痛、 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 等。
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如MRI和 CT。
治疗垂体瘤的方法包括 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
颅咽管瘤
01
02
03
04
颅咽管瘤是一种鞍区常见的良 性肿瘤,起源于颅咽管的上皮
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 情进展、缩小病灶和预防 复发。
ABCD
放射治疗的方式包括放疗、 质子治疗等,具体方式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 生的建议。
放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放 射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进行放射剂量监测和 肝功能检查。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鞍区转移瘤的方法包括手术、放 疗和药物治疗。
鞍区炎症
鞍区炎症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鞍区炎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鞍区炎症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发热等。 治疗鞍区炎症的方法包括抗炎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等。
05
鞍区病变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鞍区病变的常见治 疗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轻度
步筛查方法。
总结词
对骨骼结构显示较好
详细描述
• 鞍区概述 • 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 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 • 鞍区病变的治疗方法
01
鞍区概述
鞍区的解剖结构
鞍区位于颅底中部, 由蝶骨体、颞骨岩部 和枕骨基底部围成。
鞍区周围有大脑前动 脉、大脑中动脉、脑 垂体等重要组织。
鞍区内有鞍结节、视 神经孔、颈内动脉沟 等重要结构。
垂体瘤
01
02
03
04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 肿瘤之一,通常起源于 垂体前叶。
垂体瘤的症状包括头痛、 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 等。
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如MRI和 CT。
治疗垂体瘤的方法包括 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
颅咽管瘤
01
02
03
04
颅咽管瘤是一种鞍区常见的良 性肿瘤,起源于颅咽管的上皮
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 情进展、缩小病灶和预防 复发。
ABCD
放射治疗的方式包括放疗、 质子治疗等,具体方式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 生的建议。
放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放 射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进行放射剂量监测和 肝功能检查。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鞍区转移瘤的方法包括手术、放 疗和药物治疗。
鞍区炎症
鞍区炎症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鞍区炎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鞍区炎症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发热等。 治疗鞍区炎症的方法包括抗炎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等。
05
鞍区病变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鞍区病变的常见治 疗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轻度
步筛查方法。
总结词
对骨骼结构显示较好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区常见肿瘤
8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9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 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 垂体微腺瘤 d<1cm • 垂体大腺瘤 d>1cm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0
垂体大腺瘤
• 多发生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 CT: 平扫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 • “雪人征” • 可有坏死、囊变、出血;钙化少见 • 视交叉受压移位
13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4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s
• 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双峰:5~14y,50~70y; • 临床症状多为压迫症状 • 多为囊性或囊实性,囊壁光滑,厚薄不均 • 实性部分和囊壁钙化多见 • 囊液因成分不同在CT和MRI上表现为不同密度/信号 • 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鞍区常见肿瘤
Dr.Feng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
• 前界:前床突、交叉前沟 • 后界:后床突、鞍背 • 两侧界:颈动脉沟 • 主要结构:蝶鞍、垂体、垂体柄、海绵窦及其穿经结构、鞍上池、
鞍上血管、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下丘脑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7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8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9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40
Dr.Feng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41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9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0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T1WI呈等、低信
号,T2WI信号多变,增强扫描为明显不均匀强化 • 易随脑脊液播散,因此病变范围较大或多部位同时受累
2020-12-09
区,及低信号分隔 •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 骨质破坏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5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6
转移瘤 Metastasis
• 少见,多侵犯斜坡 •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9
2020-12-09
常见肿瘤
31
脑膜瘤
• 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 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 • T1WI和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 “脑膜尾征” • 可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少见
鞍区常见肿瘤
42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4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5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6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7
• 鞍区解剖 • 诊断思路 •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020-12-09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2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3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34
脊索瘤 Chordomas
• 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 • 高峰年龄40~60y • 好发于骶尾部、蝶枕联合区 • CT:等、稍低密度 • MRI:信号不均,T1WI 等、低信号,T2WI 高信号,不规则低信号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5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6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7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8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9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鞍区常见肿瘤
21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2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3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4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 鞍区胶质瘤多为起源于视交叉、视神经或下丘脑的PA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WHOI级 • 囊实性或实性,可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CT:CT中表现为等或高密度 • MRI:信号混杂,T1WI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强化,囊壁可有强化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1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12
Rathke 囊肿
• 起源于Rathke囊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30~40岁出现症状 • 多位于鞍内,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 囊壁薄、均匀、光滑,无强化; • 囊液因蛋白含量不同而信号变化不一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5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6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7
2020-12-09
鞍区常见肿瘤
28
错构瘤 Hamartoma
•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脑组织构成的肿块 • 儿童早期发病 • 临床表现:痴笑癫痫、性早熟 • 悬于三脑室底部 • CT:等密度 • MRI:T1WI与皮质信号相似;T2WI呈等信号 • 无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