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大气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地球的大气层是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由不同密度、温度和气候特征的气体构成。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比最大,约为78%,氧气占约21%。

其他微量气体如氩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相对较小。

二、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跃层、热层和外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至约10-15公里的高度,是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这里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为10-5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极少发生垂直运动,风向主要是水平方向流动。

平流层的温度由于臭氧层的存在而逐渐上升。

3. 跃层:跃层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高度约为50-8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4. 热层:热层位于80公里以上,空气稀薄且温度急剧上升。

这一层中的气体离开地球表面并散布到太空中。

5. 外层:外层位于热层之上,它是指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一层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太阳风的影响而受到剥离。

三、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系列持续的气流运动,包括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局地尺度的局地风系。

大气环流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热量较大,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而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由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极地低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由于较低的温度和较弱的太阳辐射,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播放两幅图片,或者是微视频。

内容是火锅上空的水汽往上走;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放在桌面上,水汽往桌下沉。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空气受热,气体膨胀上升;空气遇冷,气体收缩下沉。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热力环流。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运用各种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状况。

理解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一、热力环流(最基本的运动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气温与气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②,气温低→气压③。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3.空气的垂直运动:温度高的地方气流④,温度低的地方气流⑤。

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⑥上的气压差。

4.空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⑦的地方流向⑧的地方。

5.常见的热力环流(1)小尺度: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2)大尺度:季风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⑨→空气的垂直运动→⑩→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空气的→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原因,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方向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高空可忽略不计。

4.风向(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有摩擦力)作用→风向等压线。

(2)其他纬度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①冷热不均②低③高④上升⑤下沉⑥同一水平面⑦气压高⑧气压低⑨冷热不均⑩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水平运动直接正比垂直于垂直相反反比垂直于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请简述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提示】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大气环境的每一个因素几乎都可影响到人类。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 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B.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 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汲取紫外线D. 天气现象困难多变2. 关于大气各层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B. 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C. 中间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短波辐射D. 热层热量主要来自中间层顶3. 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 [ ]A. 水汽和二氧化碳B. 云层和尘埃C. 臭氧D.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4. 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空气的垂直运动B. 指空气的水平运动C. 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洁的形式D. 是凹凸纬度之间的大气环流总称5. 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必定能形成降水B.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着陆到地面的液态水C. 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凝聚核便可以形成降水D.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各种形式6. 下列地区多地形雨的是 [ ]A. 华北平原B. 印度乞拉朋齐C. 云贵高原D. 四川盆地7. 下列关于气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B. 冬季影响我国的是极地大陆气团C. 气团一旦形成,其温度、湿度就不再改变D. 冷气团、暖气团是按其本身的肯定温度来划分的8. 下列现象反映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是 [ ]A. 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削减C.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 冬季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煦9. 干洁空气中78%为氮、21%为氧,这说的是 [ ]A. 容积的百分比B. 质量的百分比C. 重量的百分比D. 浓度的百分比10. 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的缘由是 [ ]A. 城市排放二氧化碳使气温上升,气流上升B. 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多C. 城市工业和交通工具产生的尘埃多D. 城市运用冰柜和电冰箱使水汽增多11. 关于欧洲西部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冬季较温柔、夏季较凉快,降水安排较匀称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B. 本区气候东西差异较大,气温的年温差越向东温差越小C. 本区北冰洋沿岸一带有极地气候分布D.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本区起到了增温加湿的作用12. 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面积广阔的主要缘由之一是 [ ]A. 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B. 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C. 受东北信风的影响D. 高大山系靠近西海岸,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化内陆13. 一般认为,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 ]A. 氮和氧B. 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C. 氧和水汽D. 氧和二氧化硫14. 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难最为常见的地区是 [ ]A. 中亚内陆地区B. 东亚季风地区C. 青藏高原地区D. 西亚沙漠地区15.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下列哪个城市气候的特点 [ ]A. 伦敦B. 长春C. 新加坡D. 上海16. 对我国夏季降水有重要意义的气团是 [ ]A. 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B. 赤道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C. 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团D. 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17. 有关世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流雨只分布在赤道地区B. 副热带在高压限制下,云雨难以形成C. 温带地区多锋面雨和气旋雨D. 极地少雨带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18. 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闪电一般发生在平流层底B. 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对流层上部C. 随高度增加,气温递减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D.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中间层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地区多台风雨B. 面对海洋的山坡肯定多雨C. 山脉的背风坡肯定少雨D. 副热带大陆东岸多地形雨20. 亚欧大陆东部几乎被亚洲高压限制时 [ ]A. 去南极考察最相宜B. 天山的雪线上升到最高高度C. 恒河水位上涨D. 美国南部受飓风影响二、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有两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括号内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愈强B. 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C. 地面反射率愈大,地面得到的热量愈多D. 云层愈薄,大气的反射愈强22. 下列风带中,气候潮湿的地区有 [ ]A. 信风带的大陆西岸B. 西风带的大陆西岸C. 季风区的大陆西岸D. 海陆风迎风海岸23. 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是 [ ]A. 平流层的臭氧爱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损害B.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 电离层中的氧原子全部汲取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D. 平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4.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缘由形成的B. 东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潮湿的气流C. 副热带高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D. 副极地低压带是气流上升地区25. 主要受气压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26. 指出由快行冷锋形成的天气现象 [ ]A. 北京夏季的暴雨天气B. 江淮流域的梅雨天气C. 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D. 北方冬春季的沙暴天气27. 关于等温线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B. 1月份,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C. 7月份,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D. 7月份,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28. 当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被切断时 [ ]A. 南半球正处于冬季B. 北大西洋上出现冰岛低压C. 南亚盛行西南季风D. 亚洲大陆受蒙古高压限制29. 关于我国旱涝灾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涝北旱B. 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北涝南旱C. 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旱北涝D. 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南涝北旱30. 我国下列地区,受寒潮天气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 西北内陆地区B. 青藏高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海南岛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2. A3. D4. C5. D6. B7. B8. C9. A 10. C11. B 12. D 13. B 14. B 15. B 16. C 17. C 18. C 19. C20. A二、双项选择题21. AB 22. BD 23. AB 24. AD 25. CD 26. AD 27. AB 28. AC 29. CD30. BD。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集体备课记录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集体备课记录

日期:2013年11月28日中心发言人:李响参加人员:郭影课题及主要内容:大气环境(一)记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太阳辐射及其到达地球以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画图来分析掌握大气热力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保护大气层,警惕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点,树立环境道德观,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大气的温室效应。

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效应。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地球普通,因为地球具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特性,都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说地球特殊,则是因为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

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

那么,这么高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特点呢?一、大气的垂直分布(板书)大气的组成成分在垂直方向上是有差异的,进而使得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有差异,特别是气温的差异决定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

所以气温的垂直分布是划分大气各层的主要依据,也是大气各层最基本的特征。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提问】请学生读图2—23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思考以下问题:1、“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有何不同?”【总结】(1)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3)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域14日6时的气压情势,L为高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km/天的速度东移。

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西风B. 偏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2.该地域及图示气压情势出现的月份能够为( )A. 华北平原,3、4月份B. 四川盆地,1、2月份C. 黄土高原,10、11月份D. 西北丘陵,4、5月份读锋面气旋表示图,完成以下各题。

3.该锋面系统( )A.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 位于南半球中纬度C. 中心区域盛行下沉气流D. 中心区域盛行上升气流4.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①a ②b ③c ④d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5.«齐民要术»有一段描画:〝凡五果,花盛时遭霜,那么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以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回答以下各题。

6.地球上气压带散布的规律是〔〕A. 冷的中央为高压,热的中央为高压B. 高纬为高压,低纬为高压C. 冷的中央为高压.热的中央为高压D. 高压和高压相间散布7.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图中d风带为〔〕A. 极地西风带B. 西风带C. 西南信风带D. 西北信风带如图为亚洲局部地域不同时辰海平面等压线散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9.图中(a)时辰,台北的风向是(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10.图中(b)时辰,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 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B. 阴沉天气,气温日较差小C. 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D. 阴沉天气,气温日较差大11.从图中(a)时辰到图中(b)时辰( )A. 台北风力变大B. 上海气压降低C. 北京风向不变D. 平壤气温降低读某区域2014年12月7日14时近空中等压线〔hPa〕图〔图甲〕和8日8时近空中等压线〔hPa〕图〔图乙〕,回答下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

⾼⼀地理必修⼀笔记:⼤⽓运动 第⼀节冷热不均引起⼤⽓运动 ⼀、⼤⽓的受热过程 1.⼤⽓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热⼒环流——地⾯冷热不均形成的空⽓环流1.热⼒环流中温度和⽓压值的⽐较⽅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平⾯上,盛⾏上升⽓流的近地⾯温度;同⼀地点垂直⽅向上海拔越⾼⽓温越低。

⑵⽓压值:同⼀⽔平⾯上看⾼低压;对同⼀地点垂直⽅向上海拔越⾼⽓压值越低。

三、⼤⽓⽔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第⼆节⽓压带和风带 ⼀、⽓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2.⽓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移动)⼆、北半球冬夏季节⽓压中⼼1.北半球冬夏季节⽓压中⼼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3.副热带⾼压与我国的降⽔和旱涝 三、⽓压带和风带对⽓候的影响 1.⽓候影响因素:⼀个地⽅⽓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1.冷锋、暖锋与天⽓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2.低压(⽓旋)、⾼压(反⽓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3.掌握锋⾯⽓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法、降⽔位置(1)锋⾯⽓旋:地⾯⽓旋⼀般和锋⾯联系在⼀起,称锋⾯⽓旋。

⽓旋是⽓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上⽓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云、⾬、甚⾄暴⾬、雷⾬、⼤风天⽓。

(2)锋⾯的位置:锋⾯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纬来的是冷⽓团,低纬来的是暖⽓团。

②标出⽓旋⽔平⽅向⽓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如果冷⽓团主动移向暖⽓团,形成冷锋;如果暖⽓团主动移向冷⽓团,形成暖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

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应该知道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1. 大气与天气1.1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包围层,其主要组成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0.04%)等。

大气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臭氧、氮氧化物、微尘等。

1.2 大气的分层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逆温层。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这是气象发生的最重要的层次。

1.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况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云量和降水等要素。

而气候是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通常以30年为周期进行计算。

气候包括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2. 气候的形成原因2.1 太阳辐射地球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入射角度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2.2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夜晚的变化,也决定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

2.3 水汽与云的形成水汽是气象现象发生的基础,当水蒸气遇冷遇到凝结核时,就会形成云,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

2.4 气候带的分布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2.5 地形和海洋因素地形和海洋的分布会影响气候形成。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降水区;海洋则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3. 气象要素与气候类型3.1 温度温度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表示空气的热度。

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温度变化,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气候。

3.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的多少。

不同的湿度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造成降水、影响蒸发等。

3.3 风风是由空气的横向运动造成的。

不同的风系统会带来不同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西风带等。

3.4 云量云量指的是天空中云的多少和类型。

云量的变化会影响降水和日照,进而影响气候类型的划分。

3.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为液态或固态的水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
1、地球大气共分哪 几层?依据什么?
2、随高度的上升,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 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 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 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 合于飞机飞行?
大气的垂直分布
1、分层依据: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垂直变化 2、各大气层的基本特征:
大气 气温垂直变化 分层 规律 原因
3.每年深秋季节,我们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 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其原理是什么?
用人造烟幕,主要是为了增加大气中的烟 尘,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使大气的保 温作用加强,因而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1.不同太阳高度对地面辐射有何影 响?为什么?
大影气响太削阳弱辐作射用最与主纬要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
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辐射 的越少,大气得到的就越少。
3.除了上述原因,哪个因素也会对地面辐射 产生影响?请举例说明。
气象因素等。白天多云较晴天气温较低。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直接
太阳辐射
地面
热源
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大气
宇 宙 空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 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 天空呈现蔚蓝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 波长范围 形式 气成分
作用特点
氧原子(高层大气)<0.175紫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吸收 臭氧(平流层) >0.175紫外线 择性,大部分可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
削弱少 —— 地面获热多
气削弱多 ——地面获热少
L1
L2
A
B
地球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 —光热集中 —— 单位面积 地面获热多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 —光热分散 —— 单位面积 地面获热少
2.不同地面对地面辐射又有何影响?为什么?
直接 间
地面辐射
热源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 次穿过了哪几层?
17~18KM
8~9KM
南极
赤道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8~9KM
北极
练习题
? 1.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 AD )
A气温日变化幅度大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
? 2.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下列四组连线中 正确的是( B ) A对流层——水汽——紫外线
大气 上界
达地量面又的被太大阳气辐逆射,
气温辐不射会还太给高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使气温不致降 效白应天,,月由球于表没面有辐大射气强对烈太,
得过低
月阳面辐温射度的骤削降弱,作气用温,很月低面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月球
地球
1
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 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 因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就弱, 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就弱,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什么?
2.读上图回答: 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各波段能量分别 占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各类光的波长范围大 约是多少?
什么是太阳常数?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看图2-24,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定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 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十七,你知道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吗?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 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 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为什么 阳光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1、从臭氧、二氧 化碳和水汽的吸收 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性?
选择性
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 2、为什么大气直 0.175微米的紫外线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小 大气对太阳辐射 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中能量最强的可
见光吸收得很少,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大部分 可见光能
红外线
够透过大气到地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水汽、云(最 显著)和浮尘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射向地面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1.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夜间,地面辐
白天射,绝大大气部削分弱热了到
B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红外线
C平流层——臭氧——红外线
D对流层——二氧化碳——可见光
?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下图表示海陆上气温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30°
A
(1)这是指气温的 日变化,它体
现了
之昼间夜出现气温
空气 运动
天气 现象
高层

大气
下层变化很 臭氧吸收 平流运动
平流层
小,30千米 太阳紫外 以上,迅速 线增温
升高
为主,大 气稳定
天气 晴朗
随高度增
对流层 加而递减
地面是 大气直 接热源
对流运 动显著
复杂 多变
与人类的 关系
有电离层,能反 射无线电波,利 于无线电通信
人类免受紫外 线伤害;利于 高空飞行。
红外线
见光可穿透
反射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 无选择性,反
样被反射
射光呈白色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改变太阳辐射方 向 ,有选择性
为什么人们在正午前后看太阳时总是特别刺眼,
而在旭日东升或是夕阳西下时看太阳就不怎么刺
眼?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 地 大气吸收 气


Hale Waihona Puke 吸射射向宇宙空 间
特点: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改变太阳辐射方向
3.为什么在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 量越多,反射越多。在夏季白天多云,气 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为什么阳 光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