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合集下载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材和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的监测。

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微生物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菌落总数。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鉴定流行菌株。

一、新的医院环境分类及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1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如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4CFU/皿,30分钟,≤150CFU/m3。

物体表面≤5CFU/cm2。

2.2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如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1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5CFU/cm2。

3.3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4.4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传染病科门诊及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二、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按国标(GB 50333)方法进行。

(一)采样时间1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3、4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1类环境可采用培养平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

(二)培养平板暴露法1.室内面积>30cm2者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

2.室内面积>30cm2者设四角和中央五点,四角应距墙壁1m用直径90mm的平皿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暴露时间为2类环境15分钟,3类及4类环境5分钟。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1. 采样时间:常规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采样面积≥100cm 2 ,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 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 5 次, 并随之转动棉 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 洗脱液试管内, 即将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 擦采样。

3.结果判定:1.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或者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 样。

采样前关好门、 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静止 10min 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根据室内的面积决定。

(1)室内面积≤30 ㎡,设内、中、外对角线 3 点,内外点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室内面积>30 ㎡,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范围洁净手术室;其他洁净场所 非洁净手术室; 产房;导管室;重 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母婴同室; 血液透析室; 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存放区; 其他普通 住院病区等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换 药等) 室;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病区菌落总数(CFU/cm 2 )≤5≤5≤10≤10环境类别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 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 于平板旁,暴露 5min ,盖好后即将送检。

3. 结果判定:Ⅱ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15 min ·平皿); Ⅲ、Ⅳ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5 min ·平皿)。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包括静态 (空态) 空气采样和动 态空气采样。

1. 静态(空态)空气采样(1)采样时间:新房验收、净化设备检修或者更换后,在洁净系 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院感控制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院感控制
• 包括: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 )、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 剂和汞、银等金属离子消毒剂,以及通风 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如何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 A4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 1.采样时间 :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患 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如何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 2.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 浸有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 指曲面从指端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 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 前采样。
如何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 2、检测方法 • 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
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 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 • 平板暴露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 告:cfu/皿·暴露时间。(30分钟、15 分钟、5分钟) •
Ⅱ类环境 Ⅲ类环境 Ⅳ类环境
≤4.0 (15 min) ≤4.0 ( 5 min) ≤4.0 ( 5 min)
≤ 5.0 ≤10.0 ≤10.0
为什么要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 Ⅰ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 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为什么要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产房;导管 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 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要切断以上传播途径须采取必要的消 毒隔离措施,为验证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就要进行监测。
为什么要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环境类别
空气
物体表面
cfu/皿
cfu/m3 cfu/cm2
Ⅰ类 洁净手术部 符合 GB 50333 要求 环境其他洁净场所 ≤4.0 (30 min) ≤150 ≤ 5.0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一)内容:包括对空气、物表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二)监测时间: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三)监测标准:各类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致病性微生物卫生标准: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 或100cm 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 或100cm 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污物处理卫生标准: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四)空气、物体表面、手的采样方法A 、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 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 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 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m 。

采样方法:用9cm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培养。

结果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 3)=式中A :平板面积:cm 2T :平板暴露时间 minN :平均菌落数 cfu/平皿B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 内进行采样50000N AT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 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 2,取100cm 2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为了评估医院的环境卫生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医院内部各个区域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二是对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

对于医院内部各个区域的环境指标,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灭火设施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监测。

其中,空气质量是评估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医院需要定期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空气质量的安全性。

此外,医院的水质也是环境卫生监测的重点之一。

院内水质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医院需要对供水系统和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和分析。

此外,医院的噪音也需要得到控制,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等对噪音敏感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此外,医院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也是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医院需要定期检查和测试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对于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医院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环境卫生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

例如,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手术中的感染风险对患者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医院需要定期对手术室的洁净度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医院还需要对病房的洁净度进行监测和评价,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室和传染病病房等高风险区域,需要加强监测,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受感染。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评价和认证,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医院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框架和指导。

总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评估医院环境卫生情况的重要手段,它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才能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大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大全

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大全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空气监测频次是多少?物表和手多久做一次采样?有没有规范规定呢?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种规范层出不穷,本文将相关要求进行归纳总结。

一、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般要求①重点部门监测频次是每个季度一次。

②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③非重点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有些“常规监测”字样,那就需要本单位自己制定啦。

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频度为每季度。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三、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层流病区、骨髓移植病区、器官移植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区、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口腔科、内镜中心(室)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WS/T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四、ICU监测要求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检测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检测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a、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2。

四、口腔科1、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治疗用水,每季度进行生监测,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口腔综合治疗台第一次使用前、水路系统故障维修后、水路系统污染消毒处理后,需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展诊疗活动。

2、每季度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例如印模的消毒效果应符合 GB 15982 的“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消毒后的菌落总数应≤200 CFU/ 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印模托盘的消毒效果应符合 GB 15982 的“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消毒后的菌落总数应≤20 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监测1、透析液、浓缩液(B液),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菌落总数应≤100cfu/mL,超过50%应干预。

最大允许水平的50%。

每季度进内毒素检测,内毒素≤0.5EU/mL,超过50%应干预。

2、透析用水: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菌落总数应≤100cfu/mL,干预水平:最大允许水平的50%。

每季度、设备完成安装时进内毒素检测,内毒素≤0.25EU/mL,超过50%应干预。

六、消毒剂皮肤黏膜消毒液(使用中的碘伏、酒精等)的菌落总数≤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如含氯消毒剂)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七、检验科1、储血冰箱内严禁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数<8cfu/10MIN。

2、生物安全柜:每年进行悬浮粒子、下降风速、流入风速、照度、振动、噪声、高效过滤器检漏、气流流型、浮游菌、沉降菌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外科手消毒≤5cfu/cm2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1.采样时间: 常规监测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爆发流行时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往返涂 抹,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 子投入10ml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 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3.采样面积:
常规监测时被采面积<100cm2时,取全部表面; 被采面积≥100cm2时取100 cm2。爆发流行时采样 不受此限。
4.结果判断:
I、II类区域≤5cfu/cm2 III、IV类区域≤10cfu/cm2
无菌器械监测
1.采样时间:灭菌后存放至有效期内采样。
2.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 物体表面往返涂抹,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采 样完毕后将棉拭子投入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 立即送检。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院感科
监测的目的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的暴发 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评价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主要内容
一、空气监测 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三、物体表面监测 四、灭菌物品的监测 五、消毒灭菌后内镜的监测 六、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七、口腔器械卫生学监测 八、注意事项和科室要求
消毒剂卫生学监测
1.采样时间:使用中消毒剂。 2.采样方法: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被检样液3ml 注入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3.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学监测
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
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
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
3、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1)对于平面的物体,用5cm乘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吐温-80 1g、蛋白胨10g、氯化钠8.5g、蒸馏水1 000mL配置而成,pH7.2~7.4,121摄氏度压力蒸汽灭菌20分钟)的棉拭子一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将棉拭子折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采用以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法厘米)的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送检。

4、注意事项
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5、.层流洁净手术室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动、静态染菌密度应符合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

二、手卫生监测
大量文献表明,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医务人员每日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减低25%~50%;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爆发的重要措施,是具有很高效益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采样时间
常规监测在洗手后从事诊断操作前;特殊监测随时采样。

2、监测频度
一般情况下每季度监测一次。

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于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3、采样方法
手的采样有直接压印法、棉拭子涂抹法和洗脱法。

棉拭子涂抹法被检人5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平方厘米),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头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4、注意事项
1.对化学因子的效果监测。

,样液应为含经鉴定合格的中和剂的洗脱液。

若对非化学因子
消毒效果监测,则不必加中和剂。

2.所采样本应及时检测,试问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4摄氏度冰箱存放不得超过4小时。

3.直接压印法操作较为简单,对手上细菌捕获率比较高,但此方法在擦杨是按下手印有时
用力过度会使琼脂下陷,影响细菌计数。

棉拭子涂抹法一次采样对受伤细菌捕获率较低,所采样的细菌数往往小雨实际带菌数,应增加涂抹的次数,但如此会增加操作的复杂性,使可变因素增加。

所以,应进一步研究统一手部细菌采样方法,是消毒效果监测更科学、更准确。

4.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5.层流洁净手术室每次抽检人数不少于3人。

三、空气卫生学监测
空气卫生学监测必须目的明确,若为一般微生物学监测,可在一定时期内定期、定点进行空气采样,并注意选点的代表性。

若为流行病学调查,则需要进行试验设计,选择集中指标菌,做细菌培养监测,可采用选择性培养基。

如铜绿假单胞菌可采用mac培养基或乙酰胺选择培养基;格兰阴性肠道菌可用中国蓝培养基等。

1、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采样前应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原理分为平板暴露法、固体撞击法、液体冲击法、滤过法。

日常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以前两者为主。

1.平板暴露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平方米设四角及中央共5点,四角的布点位置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平方米设内、中、外3点,内、外点的布点位置距墙壁1m处。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或血平板(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地面1.5m,内外及四角距墙1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五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