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导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经济思想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一、“经济”一词的含义(了解)1、中国古代“经济”:管理国家、拯救庶民。

2、古希腊(色诺芬)Oikovouia“经济”:奴隶主家庭管理日本3、现代学者经济:多种含义(1)、经济关系;(2)、广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3)、一国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4)、节约、精打细算。

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对经济现象的认识或者看法第一阶段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重农主义第二阶段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学第三阶段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家谱》第一阶段:(约公元前500年至17世纪)色诺芬(Xenophon) :《经济论》经济(Economy)一词产生含义:家庭管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二阶段:17世纪初叶至17世纪末叶英法重商主义研究流通领域法国重农主义研究生产领域色诺芬:《经济论》经济(Economy)一词产生含义:家庭管理蒙克莱田(1615 ):《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词产生含义:国家经济管理第三阶段:17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掌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掌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资本论》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大学经济学教学体系中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特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开始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时代提出的课题: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及社会矛盾的暴露n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第1章导论一、概念题1.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捕捞中的天然鱼类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例如,磨面粉用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炼铁用的矿石等等。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2.生产劳动:指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的过程。

生产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须途径。

生产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3.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 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 会生产的物质内容,但生产力不是政治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 应用于生产 b 作用居首位 c 渗透到各要素中
(四)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产权
•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公民通常只拥有消费品 (诸如衣服、食品、收音机等)的私有产权,但 是,生产资料——自然资源、土地、工厂、机器 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物质投入只具有社会产权。 在此,所有权被法律指派给全“社会”,而不是 指派给个人。 • 在这种制度下,对于全社会拥有的财产,没有哪 一个个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权力进行处置。
• 马克思认为,他看到了一个以资本私有和 为营利而生产为特征的社会的深刻缺陷, 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有 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个缺陷最 终将摧毁这个社会。
• 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 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 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 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 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 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 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主 张金银是唯一的财富形式,要求政府干预 经济,鼓励出口,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限制 进口,防止财富流出。 • 重商主义的局限性:把研究领域局限在流 通过程,所以不可能全面揭示资本主义经 济运行的规律。
• 重农学派把研究领域从流通过程转移到生 产过程,初步涉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这 是重农学派对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 • 马克思说:“重农学派把关于剩余价值起 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 这样就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 重农学派的局限性:把研究领域局限在农 业生产领域。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讲义新1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讲义新1

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 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 产工具。劳动对象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有 两类,一为自然生成物,一为经过加工 的劳动产品。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总称 生产资料。
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 学研究的对象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人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 系,又要在人和人之间发生关系。前者叫生产 力,后者叫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 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包含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指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 素,物的因素主要指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 术起着决定性作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罗马帝国瓦解时期,早期基督教著名思想家奥古 斯丁明确提出“公平价格”这个概念。他说, 卖主自己不知道出售的手稿的价值,但买主会 支付他以“公平价格”。较早论述“公平价格” 的经院哲学家是马格鲁,他认为,“公平价格” 就是与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相等的价格。 只有劳动耗费相等的东西,才可以互相交换。 他的弟子阿奎那发展他的观点,他认为,公平 价格就是商品与商品,或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均 等,且这种均等以耗费的劳动量为基础。
17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在英法等国发展 迅速,产业资本家势力扩大,其思想代 表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其研究从流通 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政治经济学才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科学。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创始人为威廉· 配第,代表作为 《赋税论》,第一次提出商品价值由劳 动时间决定。
亚当· 斯密集其大成,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系统论述了劳动价值论。 首先,在价值问题上,他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 换价值。他指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 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 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于他种货物的购买 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 值。”其次,在探讨交换价值时,提出交换价 值的真实尺度是指一个商品能够购买或能够支 配的劳动量。

第一章_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_政治经济学导论

1、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 位”,16至18世纪)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後16~17 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 经济体系,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 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 中提出来的。
2、重农主义(Physiocracy,也称作重 农学派)是起源于法国的经济理论,以 1750年代~1770年代初的魁奈和杜尔戈为 主要代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 统解释。
19291933年期 间美国农 场主销毁 “过剩” 牛奶
1929-1933排队 领取食品的美国 饥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性继承 以及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差别: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 本质的分析(本质层次的分析),它研究 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注重经济 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2)西方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变量之间的 关系——表层层次的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 社会

物质 资料 发 展 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 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 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生产决定作用的表现:
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 会性质;对象;水平和结构以及具体方 式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适合生产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可以 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 的发展
劳动资料
C、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
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它包括 生产工具(最重要)、基础设施(土地、建 筑物、道路)、能源设施等等。

《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因此,对生产汽车的企业征税引起了汽车的价格上升和汽车工人的工资下 降。如果生产企业转产比较容易的话,所有者的利润可能并不会减少多少, 而企业顾客和工人则需要承担大部分的税收负担。
如果人们真正了解了企业所得税的归宿,这种税就不会那么广受欢迎了。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流转税也是 透明性比较低的税。一般来说,政治家们都比较喜 欢这些透明性低的税,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税使大 多数人永远也算不清楚他们在购买政府的服务上到 底花费了多少。
一个好的税收体制应该是透明的,它应该能够使 每一个纳税人都清楚地知道他为什么纳税,纳了多少 税,而不是被人拔了毛还不知道。因为纳税人是政府 服务的消费者,他们应当知道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不是 来自于政府的恩赐,而是他们自己付费所应该得到的, 他们还应当知道他们为自己所得到的服务花费了多少 钱以及花费的值不值。
政治经济学
你认为政治经济 学是一门什么样 的课程?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 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2007年,我国的人均收入是1100美元,美国的人均
收入为37610美元,而布隆迪的人均收入仅为100美元。 毫不奇怪,这种人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必然反映在生 活质量上。
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博茨瓦纳、马拉维、南非、纳
已把猎杀大象并出售象牙
米比亚和津巴布韦,通过法
作为违法行为。但这些法
律允许捕杀大象,但只能捕
律一直很难得到执行,偷
杀作为自己财产的大象而使
猎行为仍在发生,大象种
大象成为私人物品。现在人
群在继续减少。

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断偏离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原有基础,其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萨伊、 英国的马尔萨斯和詹姆斯·穆勒等抛开其科学因素,继承 并发展其中的庸俗成分,着重于经济生活现象的描述和制 度辩护。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 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创立了工人阶级的 “圣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科学体系的最 终建立以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完成为标志。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二是生产力的发 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才能 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必需的物质材料。 第二,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分配、交换和消费 所能达到的水平和规模,以及它们所需物质资料的品种、质量、规格, 都是由生产提供的。 第三,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比如,社会成员按什 么方式分配他们在社会产品中所得到的份额,是由他们参与生产的方 式决定的。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随 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的进展不断丰富和发 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 治经济学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毛泽东、邓小 平等所继承、坚持、发展、创新。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28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3.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 :结合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通过思维推理,以概括的理论形式,从简单概念到 复杂概念,重现历史的真实。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要能充分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 行过程和经济关系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客观描述其表 现形式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从质与量两方面 进行考察,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7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 畴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 的方法论总称。 唯物辩证法尤其强调下列方法: 矛盾分析法:结合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研 究和揭示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 入手。 科学抽象法:它要求抓住事物的内在同质性,舍弃 非本质差异;抓住现象中反复出现的普遍形式或 一般形式,舍弃偶然因素。
21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一)
22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二)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 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 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以上三个 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9
基本概念: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概念 ➢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12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 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政治经济学全面观察和研究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
7
基本概念:生产力
➢ 生产力概念 ➢ 在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中,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 生产力。 ➢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 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 质。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 是生产工具。
16
经济规律的特点
➢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阶段性,它们只在一定
1615年他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该 书已超出家庭经济的研究范围,论述了工场手工业、商业、航海业 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它只限于流通领域。
5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形成(二)
17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在商业领域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纷纷投入 生产领域。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主要的资本形式。与此相适 应,重商主义也让位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以上三个 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9
基本概念: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概念 ➢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14
政治经济学导论
讲解提纲: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5
经济规律的内涵及其客观性
➢经济规律内涵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和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 ➢1.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 和发挥作用。 ➢2. 人们不能违背、制定或任意改造它。
13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1.生产与消费 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 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 2.生产与分配 第一,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 了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第二,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 3.生产与交换 生产过程中,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决定了交换的范围和规模, 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英国的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是以劳动价值论 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把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到理论顶 峰,是其完成者。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 断偏离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原有基础,抛开其科学因素,继 承并发展其中的庸俗成份,着重于经济生活的现象描述 和制度辩护,如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和詹姆 斯·穆勒等。在历史上,还出现过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如法国的西斯蒙第等,以及具有进步性的 空想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如英国的罗伯特·欧文等 。
首先把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是重农主义者。 法国重农学派的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和弗·魁奈(1694— 1774年),都只把研究范围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部门 才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
6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形成(三)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次进行全面考察,把经济研 究扩展到整个生产领域,并建立起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而使政治经济学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英 国的亚当·斯密(1723—1790年)。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讲解提纲: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
经济思想的产生
中国古代和近代均有着内涵丰富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思想从古希腊色诺芬到亚里士多德由“家庭管理” 扩展为“国家管理”范围。色诺芬于公元前387-前371年间写成的《经济论》,以记 录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了收入与支出、财富与管理、农业及其管理、分工等 问题。《雅典的收入》是他探讨雅典国家财政的论著,具体分析了奴隶制国家应该如何 管理经济。亚里士多德发展了上述思想,并将家庭管理
。 ➢ 生产关系内容 ➢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
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 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0
基本概念: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方式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 的 社会形式。 ➢ 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 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 展的重要因素。
3
经济思想的产生
置于奴隶制国家管理的范围,并在《政治论》中把经济论 当作广义政治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神学泰斗阿奎那的《神 学大全》也反映了当时有关商业、借贷业和教会的经济思 想。
4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形成(一)
15世纪,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使重商主义经济思 想出现。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它以流通为对象, 主要研究商业和海外贸易,对于推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大作 用。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词汇的,是法国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徒万·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