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针对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讨论

针对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讨论

新能力报告进行的量化分析 对比、 所识别的现存于河南省 区域 自主创 新体 系发展 建设 中的主要 问题 , 并根 据 问题进一步深层 分解, 对应地提 出了实践
性 较 强 的 建议 对 策 。
[ 关键词】 河南区域 ; 自主创 新体系; 对 策 【 中图分类号1 F 2 0 4 【 文献标识码】 A
2 01 2 . 才 为中心 , 大力 提倡 和积极推进 高校科 技 之路迈进 , 支持高校青年教师 、 青年科技人 出 版 社 .
创新改革。
才 到企业研究 院去工作 , 走 出校 门 , 主动参
【 3 降 魁. 决策咨询( 内参) . 杭州: 浙江省
发展规划研究院 , 2 0 1 2 ( 2 7 ) . [ 4 ] 魏 守华 , 吴 贵 生. 区域 科 技 资 源 配 置 f 5 1 张炜 , 杨 选 留. 国 家创 新 体 系 中 高校
校 应该 与企业进行 产学研 紧密结合 , 增强 理 干部 队伍 , 素质 参差 不 齐 , 大 多数 没有
协同创新的能力 , 在高新企业 、 重点企业 中 经 过系 统 、 正 规 的专 业培 训 , 对 浙 江省 的 与 研 发 机 构 的 作 用 与 定 位 研 究 f J 1 . 研 究 与 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 建设 一批研 发中心 、 各 项科 技政 策 和高 校科 技 规律 理解 还 没 发展 管理 , 2 0 0 6 , 8 ( 4 ) : 9 7 — 1 0 3 .
【 1 ] 周 寄 中. 科技 资 源论 【 M] . 西安 : 陕西
[ 2 ] 浙 江省 科技 厅 , 浙 江省 统 计 局 . 浙 江
本性 的变化 , 各高 校管理者 一定要 充分认 开发 和成果转 化 、 科学普 及等不 同类 型的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 1 9 9 9 .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综述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综述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综述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不同的界定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创类型,分析了区域新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结构,说明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方面,也是创新体系区别于其他体系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界定;结构;运行机制1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和内涵1.1 国外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界定区域创新体系英文表述为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简称RIS)。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Philip Nicholas Cooke,1992)教授首先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他将RIS定义为“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该系统支持并产生创新”。

瑞典的Asheim和Isaksen(2002)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支持组织围绕两类主要行动者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区域集群。

第一类主要行动者是域内产业集群及其支持产业的公司;第二类主要行动者是制度基础结构,包括科技机构、高等院校、技术中介机构、职业培训组织、产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它们具有支持区域创新的重要能力。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Jan G. Lambooy(2002)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区域生产中的合作者组成的互动的、动态的结构,这些体系能使区域经济各主体充分发挥和扩展其才能,它们也能引导那些致力于建立认知能力(如学习、研究等)和构筑企业间网络的政府和组织。

加拿大的Doloreux(2002、2003)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相互作用的私人与公共利益体、正规机构和其他组织的集合,其功能是按照组织和制度的安排以及人际关系促进知识的生产、利用和传播。

1.2 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区域创新体系定义存在众多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区域创新体系中“区域”的理解不同。

有学者认为是经济区域(陈浩,2006;李虹,2004),有学者认为是行政区域,更多学者认为是技术区域(张斌等,2004;陈德宁等,2004;方旋等,2000);(2)对区域创新体系定义的角度不同。

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MBA课程论文

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MBA课程论文

MBA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管理创新论文题目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年级专业姓名学号2011年05月11日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

而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各区域实现新世纪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对于加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指导地方技术创新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国家总体层次上的创新如果没有区域层次创新来支撑, 国家创新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应该通过创建区域创新系统来健全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的关键在于产学研的研究,坚持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科学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结合并实现科学发展,是遵循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当前,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产学研合作不顺利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基于此种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待区域创新系统所面临产学研结合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运用它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产学研区域创新系统合作AbstractThe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can obtain the decisive factor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participants. While structuring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regional realize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Therefore, further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o accelera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uid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ere work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the country's overall level of innovation if no regional level innovation to support,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will become castles in the air. Therefore, by crea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lies in the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lies in the study.Insist,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o realiz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scientific way. Combin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o follow the rules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eepening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urgently required. Currently,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golden age, not because of manufacture-learning-research cooperation on a series of questions caused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enterprises treat problems fac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how to effectively use it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Keyword:Production integration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ooperation一、区域创新系统基本理论(一)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区域创新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者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创造新东西的新手段、新能力,包括区域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区域创新体系下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区域创新体系下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研战略联盟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 国家、 省部级重点大学
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 划重大课题模式; ( 4 ) 建立合作办学关系模式; ( 5 ) 组建研 的企业、 大学 、 研究机构、 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 为 创造、 储备、 使用和转让知识、 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
原始性创新、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是科 在缺乏企业支持的情况下 , 地方高校较少直接采用共建科
学精神、 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 明和文化建设 的重要力量 研基地等要求较高的模式。而是根据地方经济 、 产业特色,
… …
” 根据教育部 的数据显示, 我国的具有一定 的科研
作” 为基础 , 以 产 业 战略 联 盟 为 主要 载 体 , 建 立 紧 密 的 网式 产 学研 合 作 关 系。
关键 词 : 区域创新体 系; 地方 高校 ; 产学研 合作 ; 模式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4 文献标识码 : A
2 l 世纪, 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已经转变为以知识为基
区域 创 新体 系下 的地 方 高 校产 学研 合作 模 式研 究
陈燕 赘 , 王 海 华
( 龙岩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 院 , 福建 龙岩 摘 3 6 4 0 0 0 )
要: 地方 高校作为 区域创新 的核 心主体之 一 , 其产 学研合作模 式的深化是 区域创 新体 系建设和 完善的基 、
第1 4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 AL OF J I XI UNI VE RS I T Y
V 0l _ l 4 No . 2
F e b . 2 O l 4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4 ) 0 2— 0 0 2 6— 3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策与建议论文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策与建议论文

浅议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摘要] 本文在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并就影响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产学研构建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分工的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按照国家的分工。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区域化的特征,因而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领域。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含义及其特征区域创新体系 (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为“ris”),也称为区域创新系统,最早由英国学者库克提出,是指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且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1。

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

区域创新体系像其他开放系统一样,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经常地、密切地与政府及其调控工具、中介服务机构或组织等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

2、系统性。

区域创新体系是“基本的社会系统”,强调系统性概念。

创新涉及范围宽泛,既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科技和社会因素。

创新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创新相关要素的某一个方面。

它是由许多的创新行为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

3、目的性。

在特定区域中,创新体系是以服务或支撑区域产业、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功能,以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为主线。

4、层次性。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而存在,是国家创新系统在某一领域和某一地区的细化和延展,体现国家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点。

二、影响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因素1、政府的支持政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中介机构所具有的作用不同,政府不直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而是致力于营造区域内的良好创新环境,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建立各种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和通信环境,提高硬件设施来推动创新环境的建设。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论文摘要:本文对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机制、功能、创新主体的作用、系统构建等;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理论作出了简要评价,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进而展望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综述展望区域创新系统概念1992年提出,1990年代,英国的库克较早对它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引入这个概念并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迄今,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已见诸不少中外文献。

本文将首先概略描述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现有理论作一简要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试提出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综述迄今,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机制,功能,人学、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以及系统如何建设等内容。

、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最早是由库克提出并定义的,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黄鲁成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非主体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

王核成、宁熙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技术创新利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横向联络为主的开放系统,它是在地理位置相互靠近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长期交易关系集合,其中既包括把各类行为主体连结起来的一般联系,更大量的则是体现在系统内以资产、信息、人才、技术的流动等具体形式之上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陈德宁、沈玉芳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参加技术创新利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利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p a c i t y,pr o mo t e s c i e n t i ic f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h i g h— t e c h i n d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d e n ha n c e t h e i n t e r — na t i o n a l c o mp e it t i o n a bi l i t y o f s c i e nc e a n d t e c hn o l o g y, t he a r t i c l e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s t u d i e d t he a d v a nc e d e x p e ie r nc e f r o m
杨 名 ,王 芗祥
( 北京 大学 ,北京 1 0 0 8 7 1 )
摘 要 :基 于构 建 区 域 自主 创 新 体 系 、提 升 区域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促 进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和 高科 技 产 业 化 发 展 、 增 强 区 域 国际科技 竞争力的需要 ,在 现有 区域创新体 系理论 和主要模 式研 究基础 上 ,借鉴 空间 区位 相近 的典型创 新型 国 家 的先 进 经 验 , 系统 分析 和研 究 了 中 国 区域 自主 创 新 体 系 的发 展 战 略 。 关键词 :科技 管理 ; 自主创新 ;区域创新体 系;创新 主体
YANG Mi ng, W ANG Du o x i a n g
(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8 7 1 ,C h i n a )

浅析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浅析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浅析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论文关键词: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论文摘要:新疆高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

这些年来高校始终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但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差强人意。

由于科技创新制约着高校的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极为重要,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一、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用15年时间建成创新型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大会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新疆的奋斗目标,新疆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近年来,新疆高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973”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产出的部分科技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科技创新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新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影响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科技创新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从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来看,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提升很快,但科技创新型人才稀缺。

2003年起,新疆高校全面启动了高校师资建设计划,教师的学历得到了普遍提升,截止2007年度新疆高校科技人力资源为11913人,较2003年提高了38%。

教师数量增长教快,但由于培养体制和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教师科技活动能力提高的不显著,这就导致新疆高校在很多领域难以进行自主的创新性研究工作,主要体现为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基本没有提高。

(二)从科技经费投入总量来看,科技经费投入在逐年增长,但经费总量还是无法满足高校科技活动的需要。

近年来,新疆高校在科技经费逐年在递增,增长的幅度与内地高校相比差距不大,但由于我们科技经费基数太小,特别是横向课题经费所占比例较低,因此科技经费总量还是显的不足,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度科技新疆高校科技经费到位经费11374万元,仅为当年全国高校到位科技经费的0.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创新的模式创新体系产业创新
论文摘要: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基于要素结构、产业组织、空间结构、制度结构、发展动力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不同视角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1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基本内涵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特定区域内.促进创新的网络结构的总合,是集成创新要素、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动力等的复杂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区域创新体系模式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表现形式,是这一系统的输出“熵”,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1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受所处时代背景与环境约束
发展模式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发展模式,任何一个区域创新体系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模式。

区域创新体系模式选择不能离开区域分工这一大环境,也受自身构成要素、区域创新制度安排、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空间结构制约]。

因此,模式是对自身发展的“合理”选择,而非“最优”选择;是对体现自身特色与优势的方式的总体把握,而非对其它成功“范式”的模仿。

1.2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是对创新要素结构的描述与抽象
创新要素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与支撑.区域创新体系是由创新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因此,结构是决定区域创新体系功能特征的直接因素。

考察创新要素结构,至少要体现以下5个视角:一是组织要素结构视角。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推动区域创新的“网络”,是南各类要素组成的。

主要包括:企业、公共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及基础设施。

它们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

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区域创新活动的执行主体结构上。

执行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二是产业组织视角。

产业创新是区域创新的重要支撑。

在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创新活动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创新资源的分布定位;产业组织形式决定了企业参与市场分T的方式,决定了企业与外部要素的联结形式产业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选择决定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重要依据。

三是功能结构视角从创新体系的要素功能看,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技术转移、知识技术应用转化等环节,这4个环节构成了区域创新的4个子系统。

4个子系统结构反映创新资源的结构和布局,反映了创新系统的定位。

四是空间结构视角。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区域概念,空间结构是区域创新体系最直接、最基本的特色和形式。

从区域视角研究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就是研究创新资源的空间布局,研究区域内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的互动。

五是发展动力视角。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发展既有内在动力,同时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又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1.3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是在一定外力“输入”下.形成的“系统内各要素的协同与整合”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构成系统的创新要素间是平行的、独立的,静止的。

如果没有外力的输入,要素间的互动是不可想象的。

政策制度、动力输入是激发创新要素互动并形成功能的“催化剂”。

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内涵结构如图1所示。

一是政策制度。

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形成的。

制度要素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决定性要素,其实质是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市场(企业)是创新的主导推动力量,政府是创新活动的调控主体,政策制度结构就是两者博弈的结果。

它是调控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

二是发展动力。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发展既有内在动力,同时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国际周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2基于不同视角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2.1基于要素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作为区域创新的推动“网络”,创新体系主要由两类要素组成:一是组织要素。

主要包括:企业、公共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及基础设施,它们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是政策制度要素。

包括区域创新战略、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如知识产权制度、科技评价制度、政府补贴政策等)、政府的参与调控方式、技术市场等。

这些要素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技计划等形式作用于创新组织要素,是调控创新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根据创新体系组织要素结构的组合,我们将区域创新体系划分为研究开发主导型模式、企业(产业)主导型模式、研发——企业(产业)互动型模式和投资主导型模式4种。

2.2基于产业组织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产业组织是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和结构的总和,同样体现了区域创新资源的组合结构。

基于产业组织的创新体系模式,就是在研究分析并确立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结构的基础上,寻求创新资源在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合理配置。

从而实现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既充满创新活力,实现有效竞争,又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性,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率。

产业组织和竞争形式的变化,使企业参与分工协作和竞争的同时,其创新网络——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重大调整。

服务于生产方式的、以企业为单元的具有竞争形式的创新体系,转变为服务于企业群、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的以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集群。

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创新资源要素分别属于不同的企业和创新机构,属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应用等系统;另一方面.这些创新要素又面向特定产业服务,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创新要素按服务的方向,可分为一系列面向特定产业和目标的创新链。

这些特定的创新链就是产业创新系统。

面对产业组织的这一重大变化,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战略。

我们可以将区域仓4新体系划分为创新链联盟型模式、自主型模式、配套型模式。

2-3基于空间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创新资源的空间布局是指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配置.以及这种配置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并不正相关。

通常,城市和产业中心是区域创新资源的主要载体,是创新活动的重要舞台。

但是.“模块化”革命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推进使产业发展与区域创新呈现“不对称性”特征。

主要表现是,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了技术研究开发与产品制造的分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若干以研究开发和核心产品制造为主要功能的创新聚集区,和以零部件加工以及产品组装为主要功能的制造基地、制造聚集区。

为垄断创新权益,跨国公司通过公司内贸易、技术锁定等手段.控制技术外溢,使创新密集区和加工制造区间缺少有效的互动。

这些区域难以形成自身的创新能力
和创新体系,成为创新“空心化”区域。

可见,创新资源的区域布局、产业布局是非均衡的。

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的城市、地域承担不同的创新职能。

这些地域间创新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地域创新互动。

就是创新资源的空间结构。

区域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的空间结构.是区域创新资源布局的结果,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特征。

根据空间地域(城市、产业中心)间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的分布情况和互动,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有中心辐射型模式、板块型模式、孤岛型模式3种类型。

2.4基于制度要素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政策制度要素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要素是创新活动的载体,是创新活动组织和推进的直接承担者和执行者:而政策制度要素作为社会、政府对创新体系的调控体系,既决定创新体系的总体构架和区域创新的结构、模式,又是创新组织要素问关系的基本规范。

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中.政策制度要素是确保创新体系有效运行并发挥效能的基本保证。

影响区域创新体系制度要素的关键,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是区域创新体系的特殊要素,它是联系组织要素与制度要素的纽带。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作用和影响创新组织要素和创新活动,是创新活动的调控主体。

根据政府影响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的方式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区域创新体系具体又可分为市场主导型、政府推动型和政府——企业联盟型几种模式。

2.5基于发展动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运行和发展。

按照发展动力来看,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可划分内生动力型和外生动力性两种基本类型。

内生动力型模式的特征,是区域创新主要依靠自身资源,通过内在的创新活动来推进。

创新资源主要在区域内封闭流动,形成自我循环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而因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推动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就是外生增长型模式.主要集中在韩国、台湾地区、东盟各国以及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