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及其艺术特色
中国明间故事分类

中国明间故事分类一、民间故事概述民间故事,是指流传在广大民众中的一类口头文学作品。
在我国,民间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既包括了古代神话、传说、民间笑话等,也包括了地域性的民间传说和叙事诗等。
它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二、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1.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中国民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创世神话,以及伏羲、神农、黄帝等历史神话。
这些神话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2.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以历史人物、事件或地方风物为题材的故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它们反映了民间对社会现象、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3.民间笑话民间笑话是以幽默、讽刺为主要特点的故事,如《东周列国志》、《笑林广记》等。
它们通过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民间叙事诗民间叙事诗是一种长篇叙事诗,如《格萨尔王》、《江格尔》等。
它们以史诗般的规模和叙事艺术,展现了民族英勇、智慧、团结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5.民间曲艺民间曲艺包括相声、评书、曲艺等,如《岳飞传》、《杨家将》等。
它们以口头表演的形式,讲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传播了民间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各类民间故事的特色及价值1.神话传说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传承:神话传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原始认识,具有象征意义和历史传承价值。
2.民间传说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地域文化价值。
3.民间笑话的幽默讽刺与社会启示:民间笑话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矛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民间叙事诗的叙事艺术与民族精神:民间叙事诗展现了民族英勇、智慧、团结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精神。
5.民间曲艺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传承:民间曲艺以口头表演的形式,传播了民间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中华民谣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中华民谣的历史与文化特色中华民谣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中国广大的地域和人口。
民谣是以口头传承形式流传下来的、表现当地风俗和生活、民间传说的曲调和歌词。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的民谣,在中国历史上,民谣一直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华民谣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一、历史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杀猪歌”,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民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民谣的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隋唐时期,民歌已经出现了艺术性和经典性的特征,例如:“长相思”、“钗头凤”等成为当时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民谣不仅在农村中流行,还传入了城市,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中华民谣的历史由于没有正式的文字记载,很难确定具体的年代和产生的地点。
但是,从许多保留下来的传说和民俗中可以感受到民谣的历史渊源和生活基础。
它们承载着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不断地传承和演变,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历史遗产。
二、文化特色中华民谣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而且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
它承载着人民生活和情感的沉淀,包括了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历史与传说、爱情与友谊等丰富的人类情感。
从这些民谣中,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中国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1.人与自然中国历史上始终有着尊重自然、依赖自然的生活态度。
中华民谣蕴含了人与自然的温情和感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比如“大江东去”这首民谣,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广阔的自然力量,代表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赞叹之情。
2.城市与乡村中华民谣的流传常常与当地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和环境息息相关。
城市和乡村的民谣格调不同,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各有特色。
城市民谣多为时尚、流行,乡村民谣常以朴实、淳朴为特点。
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乡村歌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3.历史与传说民谣常常又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许多著名的民谣都和历史人物、事件、故事和传说相关联。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有何特点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发扬光大。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俗文化特点独特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一、民间艺术的特点1. 多种形式:中国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戏曲、曲艺、民间音乐、舞蹈、传统绘画、剪纸等。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
2. 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民间艺术起源于早期部落和氏族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
这些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富有民间性:民间艺术是以普通民众为主体的表演和创作形式,它充满了民间智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
它追求真实、朴实和自然,具有强烈的民俗文化气息。
4. 大众化: 中国的民间艺术形式通常是面向大众的,它们常常出现在庙会、集市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场合。
这使得民间艺术能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传承。
二、民俗文化的特点1. 传统观念的体现: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
例如,中国的婚礼习俗、丧葬仪式、年俗等都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贯彻。
2. 地域特色的表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民间传说和手工艺制作等都具备鲜明的地域特点。
3. 社会团结的象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群体行为的形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团结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民俗活动往往以团体的形式进行,人们通过这些活动表达情感、增强交流和加强社区联系。
4. 寓意和象征的运用:民俗文化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民间节日、仪式和习俗来传递社会价值观念。
例如,春节期间的红包、灯笼和舞龙舞狮等都具有吉祥和祝福的象征意义。
总结: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承载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家乡的民间传统艺术

家乡的民间传统艺术民间传统艺术是指在家乡流传已久,代代相传的非正规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了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以我家乡的民间传统艺术为例,探讨其起源、特点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1. 绘画艺术绘画艺术在我家乡的民间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绘画作品大多以水墨为媒介,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貌、历史故事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千里画江山”和“花鸟画”。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线条和浓郁的笔墨,展现出家乡的独特气息和艺术魅力。
2. 折纸艺术折纸艺术是我家乡流传甚广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折叠纸张,创造出各种形态的艺术作品,包括动物、植物、建筑等。
折纸艺术在我家乡追求简约的审美观念下得以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3. 雕刻艺术雕刻艺术是我家乡的又一重要传统艺术形式。
木雕和石雕是较为常见的类型。
这些雕刻作品多以家乡的山水风光、民间传说和人物形象为题材,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展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
4. 曲艺表演曲艺表演是我家乡非常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这种艺术形式通常由一组艺人组成,他们通过歌唱、说唱、舞蹈等形式,将家乡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生动有趣地呈现给观众。
曲艺表演神秘而富有魅力,使人们在欢笑与泪水中回味家乡的辉煌与人文。
5. 刺绣艺术刺绣艺术在我家乡也非常盛行。
这种艺术形式以精致的线条和独特的刺绣技巧,将各种图案绣在绸缎、丝绸等材料上,表达了家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保护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性家乡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这些艺术形式对于维护家乡文化的完整性和传统的延续至关重要。
首先,保护民间传统艺术可以增强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艺术形式是家乡独有的文化特色,通过保护和弘扬它们,可以让家乡的人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其次,保护民间传统艺术有助于传承家乡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宁德的民间传说短故事

宁德的民间传说短故事摘要:一、引言二、宁德民间传说的特点1.地方特色2.人文情怀3.寓意深刻三、宁德著名民间传说故事1.《白蛇传》2.《梁山伯与祝英台》3.《牛郎织女》4.《妈祖传说》四、民间传说在宁德地区的传承与演变1.口头传统2.民间艺术表演3.文学创作五、宁德民间传说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1.文化旅游资源2.教育资源3.文化产业开发六、结论正文:宁德,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这里,民间传说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它们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传说故事,又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寓意深刻,成为宁德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一、引言宁德民间传说故事是宁德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的民间文学作品。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又有民间故事,承载着宁德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二、宁德民间传说的特点1.地方特色宁德民间传说故事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例如《白蛇传》中的白蛇女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就融入了宁德地区的风土人情,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2.人文情怀宁德民间传说故事饱含着人文情怀,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体现了宁德人民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价值观。
3.寓意深刻宁德民间传说故事富有教育意义,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忠诚的爱情,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传达了勤劳致富的道理;,《妈祖传说》则展示了妈祖救苦救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宁德著名民间传说故事1.《白蛇传》《白蛇传》是宁德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白蛇女与许仙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悲壮离世的爱情故事。
故事在宁德地区的版本独具特色,融入了当地的风俗民情,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2.《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则歌颂忠诚爱情的故事。
梁祝在宁德地区的传说,以其生动的情感描绘和寓意深刻的教育意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传统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它是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对民间文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
一、概念民间文学是指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口头传承、口碑宣传的方式广泛流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演变。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是由普通大众创作的,包含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特点1. 大众性:民间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的创作和欣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它与精英文学相比,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2. 传统性: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保留了民族、地域和群体的传统特色。
3. 多样性:民间文学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涵盖了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多种表达方式。
不同地域、民族、群体之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4. 大众化:民间文学通常以口头方式流传,受众范围广泛,可以迎合不同阅读层次和口味偏好的读者。
这也是帮助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历史地位1. 价值传递:民间文学是传播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
通过传递智慧和经验,民间文学作品能够促进社会和个体的道德思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可以使后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豪自信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 价值记录:民间文学记录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奋斗和受苦经历,是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的生动记录。
它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反思现实,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4. 民主表达:民间文学作为人民之声的载体,借助艺术的力量表达人民的渴望和诉求。
它在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正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及特点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及特点【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及特点概述1.民间故事及其特点2.故事中的人物及其特点3.人物的特点对民间故事的影响二、故事中的人物及其特点详细分析1.孙悟空:神话中的英雄2.白蛇传:爱情的悲欢离合3.孟姜女:忠贞与苦难的主题4.猪八戒:憨厚与贪吃的代表5.牛郎织女:爱情与家庭的价值篇1正文中国民间故事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传播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
它们通常围绕着特定的人物展开,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冲突,传达出各种价值观。
这些故事中的角色往往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孙悟空:神话中的英雄孙悟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也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
他是一只神猴,后来皈依了佛教,成为了一位强大的斗士。
他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经常为了正义而战。
孙悟空的特点使他成为民间故事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2.白蛇传:爱情的悲欢离合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一条白蛇和一位书生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白蛇的特点是她的美丽和智慧,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
她和书生的爱情历经了种种磨难,最终虽然以悲剧收场,但他们的爱情却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白蛇的特点使她在民间故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孟姜女:忠贞与苦难的主题孟姜女是中国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忠贞妻子之一。
她的丈夫被征召去修筑长城,她等了一年多才等到丈夫的死讯。
孟姜女带着悲伤和决心,继续完成丈夫的遗志,最终完成了长城。
她的特点使她在民间故事中成为一个代表忠贞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4.猪八戒:憨厚与贪吃的代表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憨厚但贪吃的猪。
他经常犯错,但他的性格很直率,并且非常忠诚于他的朋友。
篇2 目录一、中国民间故事概述1.什么是民间故事2.中国民间故事的地位和影响3.民间故事的人物及特点二、中国民间故事的人物及特点1.嫦娥2.孙悟空3.哪吒4.白蛇传5.牛郎织女6.孟姜女7.梁山伯与祝英台8.阿凡提9.济公10.花木兰篇2正文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口头的方式流传于民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地域特色民间故事传说:文化传承与艺术魅力

地域特色民间故事传说:文化传承与艺术魅力好的,以下是一篇关于民间故事传说的文档:标题:民间故事传说一、引言民间故事传说是一种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它以口头传承、书面记录、图像描绘等方式,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经验、信仰习俗、道德观念等。
这些故事传说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间故事传说的特点1.地域性:民间故事传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故事传说。
这些故事传说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2.口头传承:民间故事传说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头传承,通过口耳相传、世代相传的方式,将故事传说流传至今。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故事传说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群众性。
3.多元性:民间故事传说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历史、文化、风俗、道德、神话、宗教等多个领域。
这些故事传说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艺术性:民间故事传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情节紧凑、结构巧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这些故事传说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讲述,使得人们对其中的角色和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共鸣。
三、民间故事传说的价值1.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传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资料。
这些故事传说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价值:民间故事传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讲述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
这些故事传说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艺术价值:民间故事传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情节紧凑、结构巧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等特点使得它们成为文学艺术的宝贵财富。
这些故事传说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还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感受美的途径。
四、结论民间故事传说是一种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传说及其艺术特色
【摘要】: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民间故事,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美丽动人的传说,
民间故事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它以劳动群众为主体,是广大人民思想、感情的忠实表白,是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艺术反映,也是人民文艺才能的有力体现,它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凝聚着人民丰富的知识、智慧和经验,各民族文学包含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作家文学,民族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谚语等,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色,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造成了它们流传下来的方式各不相同。
关键词:民间文学口头性反抗追求执著自然流露
一、民间文学的产生
民间文学从最初产生时起,就具有集体性,人类自从出现在世界上,就都过着集体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一起耕种一起饮食,互相依存,共同生活于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小团体,共同对抗野兽。
离开了群众的人将无法生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畜牧、农耕等生存方式,在劳动生产和求取安全方面,对社会集体力量的依靠更为需要,不管是在原始氏族社会还是在后来的阶级社会,民间文学都是依靠集体来创作,依靠集体来流传,也依靠集体来保存的。
那些最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歌谣都是整个氏族部落最关心的事物,作品的思想感情也是整个氏族部落的集体观念、共同心理状态的艺术概括。
人们在进行种种集体活动时,就会伴随着种种的文化行为,一种文学的产生,有种方式:一种是你一句我一句地编唱,另一种是主要由一个人领唱,在场的其他人则随声附和,表现为一唱百和的形式,还有一种是分工合作的创作,先由一个人出故事,再由另一个人据以编出唱词,然后由第三个人编出曲调。
种种迹象表明,民间文学的创作不可能不是集体创作。
例如《牛郎织女》。
二、牛郎织女故事的完善
这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人物传说,最早记载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是西周的《诗经·大东》,《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借喻人间恋人两者相爱,一年一度才会相会一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曹丕的《燕歌行》、谢惠连的《七月七日咏牛女》等才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等完整情节,到了张华的《博物志》、任昉的《述异记》等,故事才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起来。
张华的《博物志》说,人间的人朝天河,见了牛郎,任昉的《述异记》讲,河东织女是天帝之女,能织云彩,天帝怜其辛苦独处无欢悦,把她嫁给了河西牛郎,后来,又怒其贪欢忘了工作,把她责归河东,一年只准见一次面,从张华的《博物志》到任昉的《述异记》,扯到了得道仙人的事,可见,这个故事已经与仙道发生了关系【1】。
现在通行的《牛郎织女》传说,把织女改为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把误传了天帝命令的乌鸦改成了在天河上为他们夫妻搭桥的喜鹊。
三、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与发展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她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他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让他等到有十头牛时才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妞出了村,他独自一个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以同样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照顾它,等它好了你就可以赶回家了,牛郎翻山越岭找到那头牛,细心照顾它,等它病好了的时候就赶回家去了。
回家后,他嫂子多次加害于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最后他们都被赶出了家。
一天,天上的仙女下凡来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偷偷下凡与牛郎成亲,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这件事很快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走,恩爱夫妻被拆散,老牛故事他在它死后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它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成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到,岂知王母娘娘扳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织女被相隔两岸,只能相对哭泣,他们忠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没办法,只好允许两个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我们在秋夜的繁星中间,在那条白练一样的天河两边,可以看到两颗明星,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前后有两颗星小星,那是牛郎的两个孩子,离牛郎稍远的得地方有四颗星,排成平行四边形的样子,传说那是织女抛给牛郎的织布梭,离织女星不远的地方,有三颗星,排成个等腰三角形的样子,传说那是牛郎抛给织女的牛鞅子,他们用这种方式传递彼此的思念之情,天河虽然隔断了他们的通路,也隔不断他们真挚的爱情,他们态度坚决,他们一年相会一次,见面时彼此倾诉情思,说到伤心处,不觉黯然泪下,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下界有些地方还下着绵绵细雨,这是牛郎织女的眼泪【2】。
每当七月七的时候,姑娘们就会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和美丽的爱情,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四、故事的艺术特色
第一、这个传说反映了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以牛郎为代表的自耕农和以织女为代表的手工劳动者相互结合,有子有女,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他们的压迫剥削,这情节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完成的,主题也把他们的反抗性越来越加强,面对剥削者,他们毫无畏惧,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最后造成悲惨的结局。
第二、对爱情的忠贞,他们不因为被相隔银河两边而放弃哎对方,哪怕只能见一次面,他们也是争取的,对对方的思念从未停止,人是有爱的,即使是长生不老的神仙还是卑微的普通人,他们都有追求和最基本的人性,还有对爱情的渴望,地位的悬殊和阻拦也阻挡不了他们的爱,让人佩服的是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还未曾停止爱对方,有了鹊桥的相会,诠释了爱情的伟大。
第三、追求与反抗并肩。
他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爱情,打破了现实和常规,为了爱情,他们奋不顾身,面对压迫者,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坚强地走下去。
第四、牛郎织女是广大劳动人的心灵写照,是群众情感的自然流露,他们追求完美的爱情,向往幸福的生活,现实的残酷让他们苦不堪言,只有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故事之中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情感【3】。
第五、牛郎织女的故事具有可信性,他把历史上存在过的人和事件相结合增强了其可信度,它实中有,虚中有实,虚实结合,事件的离奇,脱离了平常生活,具有传奇性的情节,如老牛说话、仙女等,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来完成,传奇性的情节不仅深刻表达民众的思想,而且还吸引了听众,把人们所有的相同点集中放到牛郎身上来写,体现了人们对这一类人的同情和向往。
第六、他们爱情的结局不是因为自己的软弱,而是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所造成,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人生苦短,拥有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一帆风顺的爱情是没有的,有的是经历过生离死别后依偎在一起的相惜,只有正确面对现实,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不要一味埋怨、消沉,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才是最美好的,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完美无法逃离“悲凉”的纠缠,现实与历史、审美与启蒙、传统的羁绊与理性的向往,都把我们现实中的人抛入一种两难境地,而难以获得一种历史的大欢喜,是那些最现意识到历史的召唤和依稀听到未来声音的人,感到苍凉的苦难之情。
有人说爱情像一碗粥,又浓又稠,或许偶尔会有烧焦味,但唯有相爱的两个人才能品尝出其中的甜美滋味。
爱情是美好的,从古到今它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人们时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或许一碗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小小的问候都让人难以忘怀,振动心弦,荡起爱情的火花。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故事,它们都是一定时期人们思想感情的流露【4】。
反映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他们向往的爱情犹如甘泉般甜美。
世界的颜色并非只有黑色和白色,黑与白之间还有很漫长的灰色地带,只要多相处,便能发现对方的优点,从而产生好感,这才是发展感情的自然过程,一见钟情以及从一而终的感情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需要的不是这种华而不实、虚幻的感情,有人形容跟异性交往就好像子海边捡石头,大家都会捡自己喜欢的那一颗,一旦捡到自己最喜欢的石头便把它带回家去,好好对它,因为那是你唯一的石头,要相信,自己已经找到最大最美最适合自己的那一颗,不要把它丢到海里。
民间传说是集体创作的并且是由口创作饿,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由不同的人流传下来而有所变化,这就是它的变异性。
各种异闻都有相同的部分,叫“主体”或“母题”,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他们所说的话不尽相同,但大体意思是一致的,有时是语言形式的变异,有时是思想内容的变异。
对后世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324页
【2】龙柒《中外民间故事》. 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3】王光东《民间理念与当代情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