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
哈工大专项计划专业

哈工大专项计划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项计划专业是指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设置的特色专业。
这些专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
哈工大的专项计划专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创新类专项计划专业:这些专业聚焦于国家和行业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
例如,机器人工程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等。
2. 应用型专项计划专业:这些专业着眼于实际应用,培养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等。
3. 国际交流类专项计划专业:这些专业旨在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国际竞争力,通过留学、交流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机会。
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等。
专项计划专业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也为学校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哈工大专项计划专业为国家和行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介绍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主
要涉及控制理论和工程、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学科。
它主要以研
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涉及了从传感器到执
行机构的电子、机械和软件子系统,因此它既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
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体,也是工程技术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基础、信
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
计算机程序设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及工程实践,能够熟悉掌握电机控制、机器人控制、航空航天控制、自动化生
产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控制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等
工作。
此外,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计算机技术,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工
程知识的能力,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变化,这些素质都是控制
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所需要的。
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介绍

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专业。
哈工大的航天工程学科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国最早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校之一。
哈工大的航天工程系由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组成,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航天工程系主要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两个专业。
其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为国防特色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
在科学研究方面,航天工程系的研究方向涵盖了飞行器设计、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重点开展以舰载机为核心的气动、流固耦合技术、智能材料与结构、民用航天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此外,哈工大还在固体火箭引擎、航天载人系统、卫星应用和导弹仿真等领域具有深入的科研积累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如需更多关于该专业的信息,建议访问哈工大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内燃机原理,燃气轮 振动噪声控制基础,工 机装置原理与设计, 程流体力学 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自动控制原理,理论 力学,材料力学(多 选一且不能与初试科 目相同)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202俄语、 203日语(选一) (3)301数学一 (4)807工程热力学
内燃机原理,燃气轮 振动噪声控制基础,工 机装置原理与设计, 程流体力学 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自动控制原理,理论 力学,材料力学,船舶 动力装置(多选一且 不能与初试科目相 同)
33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202俄语、 203日语(选一) (3)301数学一 (4)808自动控制原理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 工程数学(含线性代数
口技术
、复变函数),电路基
础
080800 电气工程
01 (全日制)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02 (全日制)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03 (全日制)电力传动自动化
第 3 页,共 24 页
004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生共 359 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人数 65 人,统考 294 人(根据实际推免生接收人数动态调整);非全日制 5 人。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1 (全日制)惯性仪表与惯性测量 02 (全日制)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3 (全日制)海洋信息与测量仪器 04 (全日制)量子精密测量及仪器
础
(3)301数学一 (4)808自动控制原理
0811J2 水下智能技术
01 (全日制)水下系统智能建模与设计 02 (全日制)水下信息智能感知与交互 03 (全日制)水下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 作业 04 (全日制)水下系统集群通信与智能 协同 05 (全日制)水下智能材料与结构优化
哈工程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

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专业简介本专业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舰船设计专业。
始终保持军工特色,设有船舶性能、船舶结构、船舶设计、潜器设计、海洋工程5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涉及面广,除数学、力学外,主要还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学、焊接技术及管理工程等学科。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阻力与推进、船体制造工艺、船舶设计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与结构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
迄今为止,本专业已为我国船舶工业培养本科生5100余人。
本专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和测试手段,拥有大型实验室,其中“风、浪、流海洋环境模拟水池(50米×50米×30米)”拥有国内唯一的X—Y航车系统,“船模实验水池”长110米,配备有三维多板造波机、大型四自由度适航仪等先进设备,是ITTC成员单位;“工程结构实验室”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船舶CAD/CAM实验室拥有各类主流大型造船工程应用软件和结构分析软件,为广船国际等大型造船企业设立tribon软件培训中心。
本专业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的评估和认证的本科专业,每年提供20名免费学生会员名额,标志着本专业的教学和实验水平得到国际认同。
挪威DNV船级社、法国BV船级社、日本NK船级社等国际主要的船级社和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在该专业设立奖学金。
近年来,本专业与美国休斯敦“能源谷”紧密联系,共同创建了“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入围我国“111工程”计划。
2006年《科技时报》评选本专业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本专业一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哈工大各专业学科评价

哈工大各专业学科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下设多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涵盖了众多专业学科。
以下是对哈工大各专业学科的评价: 1. 机械工程: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一直以来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教学和科研水平备受国内外认可。
2. 电气工程:哈工大电气工程专业也是国内一流的专业之一,学生在该专业学习期间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是相当全面和实用的。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也有着很高的声誉,学生在该专业学习期间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材料科学研究成果。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内最知名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外IT企业找到工作的机会非常大。
5. 土木工程:哈工大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之一,其教学和科研水平都非常优秀。
6. 化学工程与技术:哈工大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国内也有较高声誉,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化工行业中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
7. 环境科学与工程:哈工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环保领域中也是非常出名的,学生在该专业学习期间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环保技术和理念。
总的来说,哈工大各专业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各自的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
适合自己的专业。
哈工程各院系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
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
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
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十一五”以来,学校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前沿科学研究方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
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
2011年科技经费到款6.3亿多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船舶工程学院简介:船舶工程学院,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时期创办的海军工程系船舶设计专业,自1953年建立以来,一直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方面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哈工大威海校区专业介绍

哈工大威海校区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中国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下设威海校区。
以下是威海校区的一些主要专业介绍:
1. 机械类专业:威海校区在机械类专业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
其中包括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
这些专业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设计、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2. 能源与动力类专业:该校区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等专业。
学生将学习能源与动力系统的工程设计、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知识,为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和环保做出贡献。
3. 自动化类专业:威海校区的自动化类专业包括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
学生将学习电气与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控制与应用,培养在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等领域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该校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与安全
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以上专业,威海校区还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
这些专业在相关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
威海校区的专业设置广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专业简介本专业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舰船设计专业。
始终保持军工特色,设有船舶性能、船舶结构、船舶设计、潜器设计、海洋工程5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涉及面广,除数学、力学外,主要还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学、焊接技术及管理工程等学科。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阻力与推进、船体制造工艺、船舶设计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与结构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
迄今为止,本专业已为我国船舶工业培养本科生5100余人。
本专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和测试手段,拥有大型实验室,其中“风、浪、流海洋环境模拟水池(50米×50米×30米)”拥有国内唯一的X—Y航车系统,“船模实验水池”长110米,配备有三维多板造波机、大型四自由度适航仪等先进设备,是ITTC成员单位;“工程结构实验室”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船舶CAD/CAM实验室拥有各类主流大型造船工程应用软件和结构分析软件,为广船国际等大型造船企业设立tribon软件培训中心。
本专业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的评估和认证的本科专业,每年提供20名免费学生会员名额,标志着本专业的教学和实验水平得到国际认同。
挪威DNV船级社、法国BV船级社、日本NK船级社等国际主要的船级社和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在该专业设立奖学金。
近年来,本专业与美国休斯敦“能源谷”紧密联系,共同创建了“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入围我国“111工程”计划。
2006年《科技时报》评选本专业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本专业一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历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表明,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以及沿海沿江各船舶设计院、研究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工作,部分取得留学资格,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德国、日本、希腊等国留学深造。
本专业将为有志于我国船舶事业、海洋开发事业的青年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完备的科学研究设施。
2.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暂无详细介绍)3.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机场工程等方面从事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预算、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土木工程测量、建筑AutoCAD、PKPM结构CAD、结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和道路勘测设计等。
本专业实力雄厚,拥有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为弹性波及其在地震工程与抗暴工程的应用、弹塑性断裂力学及弹性大变形、变分法、结构优化设计和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结构仿真系统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为中国建筑工业总公司、沿海开放城市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大专院校、城市建设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等。
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设计、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工业、民用建筑为主要对象,研究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技术,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境设备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训练。
开设的主要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自控原理、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管网输配、管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施工原理与组织等。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工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控制与管理越来越重视。
同时,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对从事与建筑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学术研究水平较高,具有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5.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介绍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给水排水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建筑给排水、给水处理、污水处理、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给水管网、排水管网、水泵与泵站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建设、工矿企业都需要大量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和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6.工程力学专业介绍培养具有力学基础理论知识、数值计算和实验技能,能够在多种工程实际(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等)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计算及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分析力学、结构力学、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振动基础、结构振动、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结构软件及工程应用、实验力学、动态测试方法等。
本专业具有一般力学及力学基础和工程力学两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本专业及其他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工程力学及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代科学实验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本专业实力雄厚,拥有工程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可在航天及船舶工程企事业单位,从事飞行器设计与船舶研究、设计和管理工作。
7.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介绍培养具备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及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实验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振动理论、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力学、自动控制理论、飞行器总体设计、空间制导控制、传热学、热防护等。
本专业是在我校原航天工程系导弹结构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1978年正式招生以来,毕业生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航天及导弹方面的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为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
随着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到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研究所、设计院、高校等部门,从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8.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介绍飞行器动力专业培养具有飞行器动力工程设计、研究、制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飞行器动力设计、研究、制造、使用、教育和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飞行器动力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流体力学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气体动力学、燃烧理论基础、火箭发动机原理、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设计、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测试技术等。
该专业是在我校原航天工程系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发展起来的。
多年来,为我国的航天及国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专业实力雄厚,在编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
“511”人才郜冶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于2008年12月被国防科工局评为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航空航天领域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设计院和高校等部门就业,有广阔的就业和发展前景。
9.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暂无)10.热能与动力工程/dongnengxueyuan/index.asp ——动能学院11.轮机工程/dongnengxueyuan/index.asp——动能学院12.核工程与核技术类/hexueyuan/index.asp——核学院13.自动化培养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人工智能导论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自动化领域(包括工业和非工业领域)的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建造运行及管理工作。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航海、造船、航空、航天及各种含自动化、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就业面极宽。
毕业生中大多数到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地的研究所、学校、外资及合资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
本专业是教育部和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每年招生120人左右。
14.测控技术与仪器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的仪器与系统的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