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简介

合集下载

华电资料

华电资料

大家好:这里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考研联盟,我们的目的是为有志报考本系的同学提供信息,解答问题,帮助大家成功!同时真诚的希望各位师哥师姐也可以来“常回家看看”,为将要报考的同学提供帮助,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自动化系简介: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华北电力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经历了电厂热工测量机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发展过程。

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由原电力部批准为工业自动化部级重点学科。

“工业过程仿真与控制实验室”是国内较早开设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与1996年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

2003年,我校将自动化专业、工业过程仿真与控制实验室合并,成立了自动化系。

自动化系楼座落于华北电力大学西门南侧和校办公楼相连,与校图书馆遥相呼应自动化系下设“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下设三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工程”。

另外还有一个“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在校硕士200余人(含工程硕士);其中“自动化”是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学科,“工业过程仿真与控制实验室”是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此外,挂靠“热能工程”一级学科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在校博士生25人。

自动化系教职员工6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多人。

我系立足电力,面向全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在教学上除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面外,并注重知识更新,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不仅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并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要求。

我系申报立项教改项目7项,其中部级2项,校极5项,2项以完成,分别获得校一等奖和二等奖。

我系师生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水平在电力行业中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该学科是国内最早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点,20世纪50年代初由前苏联专家援助建成。

该学科于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获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初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7年被电力工业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九五”期间,该学科始终关注国际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在智能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市场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到目前为止,该学科已经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精湛、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极富开拓精神的学术队伍。

目前有工程院院士2人(其中兼职1人),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和副教授平均年龄明显下降。

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已在学术上迅速成长,崭露头脚,新老交替的过程进展顺利。

学科点的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均由中青年教授、副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或项目骨干。

另外,学科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九五”期间,该学科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电力公司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科研项目6项,其它省部级重点项目7项,科研经费总额达2800余万元。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获专利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15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13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1998年该学科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联合申请,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初经过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初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九五期间,该学科始终关注国际上电力系统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在下列研究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

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kv~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

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2000年产品合同额高达7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理论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应用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地位,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该领域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一、院系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之初的电力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3个专业1961年整体并入后,奠定了学院办学基础。

经历搬迁、调整、合并和发展,2006年7月由原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在北京设立本部,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随着科研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卓著,为我校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学院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技术、电力经济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

拥有《电机学》和《电磁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知识、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实力较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学院现有教师29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万千人才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69人、副教授8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1%。

电力大学专业介绍讲解

电力大学专业介绍讲解

博士研究生专业介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一、专业概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995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现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模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26人。

学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既为电力工业服务、又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注意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多年来我校培养的学生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及多层次,多学科的办学形式。

是原电力部和吉林省重点学科,是吉林省唯一的具有硕士授予权和博士培养能力的专业学科。

学科师资队伍业务素质高、学缘结构合理,始终坚持依托电力,服务电力,为电力行业和科研机构等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力系统领域中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作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在学术上具有很高造诣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及相应的研究手段,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现代电气工程的电磁基础、动态电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等。

五、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各企事业单位,如电力科研院所、设计研究院、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及与电力产品研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热能工程一、专业概况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热能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已招收培养了30届硕士研究生,从1991年开始,与国内几所重点大学成功地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已有多人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华北电力大学_电力系统自动化_教学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_电力系统自动化_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述电力系统中几类主要的电气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作用,以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目的是使毕业生在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工作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具有必要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电力系统中几类主要的电气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通过对自动装置基本环节的学习,对具体的自动装置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了解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过程和目前的基本情况。

3. 了解自动装置整定计算和实验调整的一般方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对安全、经济、优质运行的作用。

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与调度控制。

了解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2.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理解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控制的重要性,掌握电力系统负荷的调节效应。

理解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调速系统的静态调节特性、一次调整和二次调整。

掌握频率调差系数、并联机组间有功功率的分配。

了解电力系统频率的调节方法、自动发电控制(AGC)原理。

3.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自动控制了解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的必要性,理解励磁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及对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了解励磁控制系统的构成、励磁方式分类。

了解起励、灭励、强励、强减。

掌握励磁调节器基本构成,包括测量比较单元、综合放大单元、可控整流电路、移相触发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励磁调节器的静态工作特性、励磁控制系统的静态调节特性、电压调差系数,调差装置。

4.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操作了解并列操作及其重要性。

理解两种并列方法——准同期并列与自同期并列。

理解滑差电压的性质,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分析方法、准同期并列的整定计算。

掌握自动准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理解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基本构成,包括滑差检测、合闸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 科
3.2 试验录波功能
WKKL-2000 发电机励磁调节器能够通过手动启动的方 式记录试验时的波形,如10%阶跃响应,灭磁,甩负荷等波 形,记录时间为试验启动前1秒,实验启动后19秒的时间, 记录的量同故障录波。显示方式同故障录波。
3.3 故障记录
能够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记录20次故障发生时模拟量采 样值,及故障时间(精确到毫秒),及故障类型,所有信 息均可在液晶显示或上位机上进行显示。
线参数整定,测量显示,试验控制等操作,能显示试验波形和 故障波形,以及故障类型和事件SOE。 8. 方便实用的上位机管理软件
ESM-V1.0为WKKL-2000微机励磁调节器专门配套使用的 上位机管理软件,支持励磁系统实时数据的的显示,参数整定 ,故障记录,故障波形显示,定值报告,试验报告的自动生成 系统及打印输出。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 科
3. 其它辅助功能
3.1故障录波功能 WKKL-2000 发电机励磁调节器记录故障前10秒故障后10秒
的测量数据,记录的量包括,发电机电压UG1,UG2,自动给定 值UGREF,手动给定值IFREF,触发角ARF,有功功率P,无功功 率Q,转子电压U f d ,转子电流 I f d ,发电机频率F0,本柜输出电 流ILA,它柜输出电流ILB。基本含盖了所有模拟量,故障波形能 够在控制器自带的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也可以通过串口上传到 笔记本电脑,在EMS V1.0上进行显示,处理并打印。故障录波的 启动方式分为突变量启动和故障启动两种方式。
9. 高度集成化硬件设计 WKKL-2000 采用超大规模逻辑器件CPLD,该器件通过灵
活编程能实现传统的数十个芯片组合才能完成的功能,一个芯 片即完成了CPU的所有外围电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关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你们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出来的有关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欢送阅读!专业概况专业薪资区间占比通过166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状况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4650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资按工作和工龄统计,其中工资¥4730,0-2年工资¥5780,3-5年工资¥6700。

你认为上面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薪酬统计准确吗?和你理想中的薪酬有多大差距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42684份就业数据分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6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学170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电气类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比拟大?根据42684份就业数据分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地区是“上海”,占2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需求量第一的行业是“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占16%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分布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地区分布“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开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开展的趋势所在。

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芒的前途。

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

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

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开展非常有利。

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穿插甚多。

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局部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开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内最早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点。

该学科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前苏联专家援助建成,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获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建立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经过/211工程0项目建设,学术队伍日趋合理,形成一支学术水平精湛、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极富开拓精神的队伍。

目前有工程院院士2人(其中兼职1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平均年龄44岁,副教授平均年龄35岁。

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已获博士学位者为40%,已获博士学位和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达76%。

另外学科还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本学科始终关注着国际上电力系统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在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新型输配电技术、电力系统仿真培训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九五0期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电力公司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7项,科研经费总额达2800余万元。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获专利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15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13篇;
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

本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美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所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

/九五0期间,共派出约50人次分别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地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共有80余人次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并有多人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

本学科还4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本学科建有电力系统智能保护与控制实验室,是1996年由原电力工业部确定的首批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目前已建成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系统数模混合实时仿真系统和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原有动模实验室也进行了更新改造,大大改善了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成为本学科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基地。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科研方向为: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市场与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动态EM S 系统、柔性化供电技术、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等。

未来5年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关注国际上电力系统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提出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瞄准原始创新,实施跨越战略,力争在一些能够体现本学科发展水平和综合研究实力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将本学科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国内一流的学科。

七大公司联合设立/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0
据5中国电业6消息,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日前在北京签署了共同出资设立/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0的有关协议。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电力公司根据国务院有关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精神,在原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基础上设立的。

该奖项的设立,对激励创新、加速人才培养、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电力科研水平和促进电力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方针,高度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面向全社会,不仅
得到了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视,也得到了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外一些综合类大学、电力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0的规定,以及国家电力公司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设奖者由国家电力公司变更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七家单位,承办机构由国家电力公司变更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具体事务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共同负责。

#
84#电力科学与工程EL ECT RI C PO WER SCIEN CE AN D EN GIN EERI NG
l 1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