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美PPT课件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品读课文
(5)学生朗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 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用一个词来形容?
悲,痛; 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品读课文
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 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 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
品读课文
介绍人物背景:相传伯牙是当时 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 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 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 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 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 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 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品读课文
(2)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锺子期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樵夫,但音乐是不分贵贱的,这份艺术上的共鸣 是极其难得的。锺子期从伯牙的音乐中听懂了他这个人,而不仅仅是 音乐本身。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 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 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 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认为该书包括了 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其为《吕氏春秋》。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课件(共43张PPT)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课件(共43张PPT)




下 册
因为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

弈 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
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
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
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学 弈
书戴嵩画牛
书写
《书湖阴先生壁》 《回乡偶书》


级 语

文 下


年 级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语 文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

册 学
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
弈 汤伯牙乎希望若自己流像流水水一。样奔锺流不子息、期智慧死灵动,。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之志
能听懂琴声,又能听懂志向,他们真是一对知音。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弹琴弹



语 文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下 册
——《诗经》


伯牙鼓琴
六 年
伯牙 锺子期



下 册 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鼓琴
行文简练
六 年
这篇文言文讲的故事就是——



下 册 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下 册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对于牧童笑指《斗牛图》一事,苏轼又

级 语
是怎样的态度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文言文二则 人教部编版 (共32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文言文二则 人教部编版 (共32张PPT)

2.杜处土尤其珍爱的《牛》画作,他是怎么 珍藏的?
答: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杜处士把画用锦 囊装起来,用玉做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3.《书戴嵩画牛》教会了我们什么人生道理?
答:教会我们要做事不能凭空想象,要认真、 观察事物。
杜处士好书画----收藏百种
书 戴 嵩 牧童拊掌大笑----谬矣 画 牛
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 故事,表达了两个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心志,情志
高大的样子 像
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好啊
像大山一样高峻
诗意: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在一旁听琴。伯牙 弹琴时,心里想着巍峨的高山,锺子期立刻说:“琴 弹得真好!声音就像巍峨险峻的大山一样雄伟、壮 丽。”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像流水一样浩荡
诗意:伯牙弾琴时,心里想着宽广的江河,锺 子期接着说道:“此琴弹得妙啊!就像山涧奔騰的流水 一样浩浩荡荡。”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 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 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 句子的 深刻含 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 法体现 白鹭的 美,体 会作者 对白鹭 的喜爱 、赞美 之情, 激发.学 生对鸟 类,对 大自然 的热爱 。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 通过对 比的手 法和从 多角度 描写白 鹭的美 。理解“ 白鹭实 在是一 首诗, 一首韵 在骨子 里的散 文诗”的 含义。 5.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 法体现 白鹭的 美,体 会作者 对白鹭 的喜爱 、赞美 之情, 激发学 生对鸟 类,对 大自然 的热爱 。 6.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内容, 学习本 课通过 多角度 描写白 鹭的美 的方法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共95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共95张PPT)

助学资料
《吕氏春秋》是在秦 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 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 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 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 论为基础,以名、法、墨、 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 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 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 的智慧之光。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 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 ◇ 牛在角斗时会出现多种情况。 ◇ 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 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凡事要仔细观察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展开 想象。
怎么做
怎么说
怎么想
◎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
板书设计
杜处士 尤所爱 戴嵩画作《牛》“耕当问奴,
交代表现了伯牙对锺子
期无比的敬重和深情的怀 念,同时也表现了两人之 间山高水长的深厚的友情。
课文结构
伯牙:鼓 锺子期:听
伯 牙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鼓 琴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不复鼓
知音难得 情谊深厚
课文主题
《伯牙鼓琴》通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琴的 故事的记叙,表达了两人山高水长的深情厚谊。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其代表作有《题西 林壁》《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等。
课文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犹 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时无刻不焕发出夺目的光 彩。它可以是一首曲、一幅画……今天,让我们在 高山流水中细品知音佳话,在《斗牛图》中感悟艺 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演练
一、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1.断绝 2.穷尽 3.走不通的 4.独一无二的 5.极、最
破琴绝弦( ) 绝处逢生( ) 绝大多数( )
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 牛。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 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 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织布的女佣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耕田的农民。
大意: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
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 不会改变的。
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 问婢。”不可改也。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 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 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书戴 嵩画牛》的故事吧!
课堂演练
一、解释下列蓝色的字。
好书画: 喜爱。 一日曝书画: 晒太阳。 处士笑而然之: 同意,赞同。 古语有云:说。
二、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
错误的两项是( BD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结构梳理
书 当成宝贝 戴 嵩 指出错误 画 牛 笑而然之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课堂小结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伯牙鼓琴”的故事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互相 理解、互相欣赏。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摔 琴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而这也 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课后习题
用自己的话写写《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 画有几百幅。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 图》,他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 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2.牧童看了《斗牛图》,为什么会“拊掌 大笑”?
因为牧童发现这幅画上的情景不符合生活实 际。牛在打斗时,尾巴应该紧紧地夹在两腿中 间,而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牧童 的判断来源于自己天天放牛、经常观察的生活 经验。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共22张PPT)
2.怎样理解第二、三句的意思? 用两个例子具体表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琴。从中能体会到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美和伯牙 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伯牙的乐曲,只有 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 钟子期能真正理解。心意相通,这才是知音啊!
当堂测试
《伯牙鼓琴》一共有四钟子期善听琴展开。 第一句是概括讲。第二、三句举两方面的例 子具体讲。第四句以“伯牙破琴绝弦”从侧 面再一次强调了钟子期善听,也表达了伯牙 对钟子期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PPT课件

我会认
zāi wēi zhōng shāng




识字方法

加一加:山+ 魏=巍



换一换:钟-钅+月=肿
洪 钟
字源识字法

词语解释
鼓琴:弹琴。 造句: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 复鼓琴。
终身:一生;一辈子。 造句:老师对我的关怀、教育,令我终身难忘。
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造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种地 )当问( 农夫 )
道理: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 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有经验的劳 动人民虚心学习。
想一想
会“问”就够了吗?从这个故事和 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 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 因事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小知识
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 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不少 人以画动而闻名,如:齐白 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 蝉画鹰,张大千画虎,黄胄 画 驴 …… 他 们 画 的 动 物 栩 栩 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 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 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 的文学艺术造最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关于戴嵩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 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 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 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 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 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 微。与韩干之画马,并称"
多音字
shāng
汤(浩浩汤汤)

tāng
汤 (鱼汤)
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文言文两则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文言文两则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 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 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 以务学而好问也。
译文:
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 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 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 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 然是这样。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 观察事物,即使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 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 地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第二课时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 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 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 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 牛》。
1.读准“轴”“锦”“曝”“矣”等易混 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戴嵩画的《牛》,两牛牛角冲撞,相斗正酣, 而牛尾摇摇摆摆,似很悠闲。牧童看到此画,根 据他的经验,牛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 在两条大腿之间,不可能摇晃起来的,画作违背 了生活实际,所以会笑;加之他是一个天真无邪、 无所顾忌的孩子,所以会“拊掌大笑”。
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 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研读“知音”
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扣动你 的心弦?画出来,读出你的感 动。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 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 怎么赞叹?

深悟“知音”
1.联系上下文想象:钟子 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 乐生活中?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 苦煎熬。
联系上下文思考:“破”“绝”“终生不复”给家人听。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
把赞美之词放到前面,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能更强 烈地表达锺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美。把赞美之词放 到后面这种效果会减弱。
伯牙鼓琴,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研读课文: 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 弹琴时想着泰山,锺子期说:“弹得 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儿, 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 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 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 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 琴的人.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鼓 琴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鼓:弹琴。
方:正,正在。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志:心志,情志。
若:像。
巍巍:高大的样子。
善哉:好啊。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以为:认为。
少选:形容时间极短
足:值得。
复:再。
翻译下列句子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 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伯牙不复鼓 琴的理解。
深悟“知音”
知音:通晓音律 知己,能赏识自己的人 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士为知己者死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知音故事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 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 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 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 仲之谋也。
“破”“绝”“终生不复”这些词 语表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
悲痛欲绝,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 式表现出来,破琴绝弦。这既反 映了音乐的魅力,又体现了古人 的高尚情操。
研读课文:
伯牙为什么终生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一行为充分写了伯牙失去知 音的巨大悲痛和不再弹琴的决 绝态度。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一接之,贤者奚由 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 诗经·小雅·鹿鸣》
弹奏
研读课文
得知音之喜 失知音之悲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鼓琴,为谁而鼓? 鼓得如何?
锺子期
善哉
从文中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喜欢弹琴,锺子期则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 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 般奔腾不息的情感。而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 的听出来。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合作学习
(1)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 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2)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 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 话的意思。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 记录下来。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 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 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 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初读感知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要者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注意停顿和延长,读出文言的韵味
指导朗读
古琴故事
广陵绝响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 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 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 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 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 《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第一课时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 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 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 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 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 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 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 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 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 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 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 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 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明确目标
1.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 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 挚的友情。
知识链接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 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全 书共160篇。
《吕氏春秋》是研究先秦思想 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先秦 文化史的可贵资料。
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 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 (据传, 《广陵散》并非嵇康独作,而是嵇康游玩洛西时,为 一古人所赠)说完后,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
知音故事
张季鹰吊顾彦先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 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 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 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 不?" 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 出。
伯牙鼓琴,志在 ,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志在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志在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锺在 ,
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研读课文: 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 乐生活中?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的煎熬。
琴弹得再美妙,没有人懂,又有什 么意义呢?
研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