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共32页)精品PPT课件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共32页)精品PPT课件

贾母之于鸳鸯:“义仆型”
如果按照后来人的结论,鸳鸯应该是被贾赦害死的, 这个结论在鸳鸯抗婚的时候有照应,但是高鄂和程 伟元续后四十回的通行版本,却是她为贾母而上吊 自尽。在《红楼梦》里,她是首席丫鬟,管理着贾 母的起居生活和财政经济,那次她去凤姐屋里恰巧 遇到贾琏,贾琏说,“姐姐怎么今日贵脚踏贱地”? 可见她在贾府中之地位。她对贾母之忠,并不是世 俗型的,但只图些荣华富贵,是打心眼里的。
封建家族衰 亡史说
吴调公在《评〈红楼梦〉的爱情主题说》一文中说:“《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以贾家的矛盾斗争 图景作为当时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缩影的书。封建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官僚制度、宗法制度、 科举制度、家庭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都触及了,都暴露了,也都批判了。当然,作者因为 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否定得不彻底,而批判的同时也有所维护,但是从批判的精神和揭 露的广度来看,不失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的书, 是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罪恶史和衰亡史。”
太虚梦游,隐喻结局
●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 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 的悲剧为中心,展开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任务二、读《林黛玉进贾府》跟着林黛玉 的视角熟悉贾府人物与环境。
角门

凤姐院 大门
穿堂 粉油影壁
后廊
抱厦厅
任务一、对照回目,理清故事情节结构
《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仿似小说的“眼睛”,简洁明了。请阅读 各回回目,编写章回提纲,初知小说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梳理小说线索结构。
《红楼梦》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第1回至第5回是全书的“序 幕”,也是阅读全书的“纲领” ◎第6回至第18回为第二大段 ◎第19回至第54回为第三大段 ◎第55回至第78回为第四大段 ◎第79回至第120回为第五大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PPT教学课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PPT教学课件

四大家族
王家: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为军官将领之家。王熙凤之父世袭县伯爵位。王子腾初任京营 节度使,升迁为九省统制和九省都检点。 薛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为书香继世、豪门富贵之家。现领内府帑银行商。薛宝钗之父任皇商 总商,兼任户部职名,其子薛蟠世袭皇商家业与户部官职。薛宝琴之父是皇室任命,为皇 宫搜罗海外奇珍异宝的皇商。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均有权有势、富贵逼人,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且都人丁兴 盛。贾王两家为军功起家,史薛两家是文臣之后。四大家族都是一门朱紫,艳绝一时的豪 门贵族。
谐音梗
甄士隐
甄费,字士隐。 他家的丫头娇杏,"偶因一回首,便为人上人",雨村发迹后成了他的夫人,后来 又成为正室夫人,实乃"_______"。 士隐的女儿英莲,是甄家的掌上明珠,元宵夜被佣人霍启抱去看灯,被拐子拐 卖。从此"______(霍启)":房子被烧了,士隐出家了,英莲长到十二三岁时 被拐子卖给了冯渊,接着又被拐子卖给了薛蟠,一女二卖,各不相让,薛蟠打 死冯渊,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案子,冯渊永远"______"。英莲被薛蟠买 去,成了薛蟠的侍妾后更名"香菱",后来又被夏金桂改名"秋菱"。用肃杀之秋易 温润之香,完成了判词里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画境,走上了不可避免的 "_______"的悲剧结局。 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能保护,英莲的父亲甄费是"_______"。
假语存
“其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寓其家某某,凡性情遭际,一一默写之,唯非真 姓名耳。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 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 名字是假的。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秀课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秀课件
礼制观念
书中对封建礼制的描述,反映了儒家对礼的重视 。
中庸之道
人物性格中的平衡与调和,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 想。
道家思想融入与阐释
自然无为
书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体现了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求,反映了道家的超越现实思想 。
阴阳调和
人物命运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体现了道家的阴阳调和思想。
古典雅致
语言典雅优美,大量运用古诗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古典文学的 韵味。
含蓄蕴藉
语言含蓄内敛,不直接表露情感,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 法来传达深意。
生动形象
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人物、情节和环境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心灵感受。
05 社会历史背景解 读
清代社会风貌展示
1 2
林黛玉
她的敏感多疑和才情出众,使她既 受到众人的喜爱和尊重,也让她在 情感上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挫折。
薛宝钗
她的温婉贤淑和封建淑女的典范形 象,使她在家族和社会中获得了广 泛的认可和尊重,但她也牺牲了自 己的个性和追求。
03 故事情节梳理
总体情节概述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 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 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 两人虽无深厚感情基础, 但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 同面对家族的兴衰。
林黛玉与薛宝钗
两人既是情敌又是友敌, 既有相互嫉妒、争风吃醋 的一面,也有相互理解、 惺惺相惜的一面。
人物性格与命运探讨
贾宝玉
他的叛逆性格和对封建礼教的反 抗,注定了他无法融入当时的社 会环境,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
等情节深入人心。
修辞手法赏析
比喻
01
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使描写更形象生动,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90页)精品PPT课件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90页)精品PPT课件

• 2、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
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 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 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 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 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 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 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 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 ,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 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 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 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 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作品地位——红学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 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 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其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王国维把《红楼梦》赞誉为可与西方伟大作家歌德的《浮士德》相媲美的 文学巨著。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 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国外学者列为关于中 国的三门世界性显学。
12
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 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 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 简明“人物表”。
13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贾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敷 贾珍-贾蓉
贾 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琏 (赦贾邢夫人)(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举家食粥酒常赊”, 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但他性格耿介,豪放。爱新觉罗·敦诚在诗 中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 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 年三十搁笔长逝。死后,“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连手稿也无人 整理。几位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作家。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优秀PPT课件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优秀PPT课件

思考6: 写宝黛初见时的似曾相识感,在全书中有何作用?
1.缘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 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通过宝黛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的默 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懵懂顽劣之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 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 五色丝条,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第二回:林如海与贾夫人生下林黛玉,爱如珍宝,想让她读书识字,聘贾雨村做她的老师。又通过冷子兴之 口,介绍了宁国府、荣国府现状,梳理了贾家主要的人物关系,特别提到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美玉、抓周时抓 到胭脂,为后续的人物刻画、情节推进奠定基础。
第三回: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贾雨村官复旧职,将回到京都,林如海托他带上黛玉去荣 国府投靠外祖母。接着便通过黛玉的眼睛,描绘了宁、荣二府的繁华景象和诸多生活细节,以及宝、黛二人第一 次相见的情况。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 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 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 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 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 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思考7: 宝黛两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有相合之处,但表现方式有什么截然不同?
宝玉: 更多地诉诸行动、语言。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优秀PPT课件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优秀PPT课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大观园女儿国的美和美的 毁灭的悲剧,正是客观上对中国封建社会作了最深刻的揭露和最有力的 抗争,这或许也是《红楼梦》的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最永恒的美学价值。
3、悲剧与历史的统一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一个人的灾难和不平,往往很难被另外的人所感受,理解。 但是悲剧艺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呈现在人的面前,让 人看到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从而唤起同情,引 起思想的共鸣,产生一种悲剧的美。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包括美与丑)作用的结果。而这种 美学的悲剧,更多的强调最终抵抗的无效。
为一种非常脆弱与敏感的特质”。在《红楼梦》中,所谓美,不仅仅 是大观园中那些少女美的外形,更多的还包括他们美的思想,美的心 灵和美的才能。如对林黛玉的那种轻灵超然,不染尘埃的艺术形象即 代表了这种美的极致,而贾宝玉最倾慕林黛玉的正是这种极致的美。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中,是从不关注人生的审美价值, 从不关注人性的自然发展,而是执著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生命价值 已经本末倒置了。人性的纯真已然完全丧失。因此,美与世俗的生活 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美在世俗生活中遭到了践踏,一切美好都已被世 俗“零落成泥辗作尘”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 爱情的毁灭,大观园中“女儿国”的最终消亡,都象征了美的终结。
《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每一个悲剧主体都处在特定 的现实社会中,每一个悲剧都是由其主体的价值选择和现实 关系得复杂关系造成的,是一种悲剧命运与历史必然相统一 的美学意义。
环境描写举例
1、荣国府: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居住地,是一个庞大而华丽的 庄园。作者通过对荣国府的建筑、园林、室内陈设等方面的描 写,展现了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奢华和气派。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共50张PPT).ppt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共50张PPT).ppt

“雅谑”,雅致的玩笑。
“补余音”,指黛玉取笑宝钗差点把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报复”宝
钗之前教训她的事。
鞍晶装瓣化差君寨溺学玉鼠虽毁舞宁话个慧需灸以銮疑腹宝
黛玉的声音回荡整个房间。
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攒(cuán)”,
拼凑。
“不了情”,无法割舍的情。 “撮”,抓取。
题目讲解:贾府的人在闲来无事之际,偶然想到了集钱一起为凤姐过生日之事。贾
题目讲解:王熙凤设计相思局,贾瑞正面照风雨宝鉴。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龙禁尉”,官职,皇帝禁中侍卫。
题目讲解:秦可卿死后被封为龙禁尉的妻子,王熙凤在此期间协助管理 宁国府。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 指官员的去世。 题目讲解:林如海在扬州城去世,贾宝玉路途中遇到北静王。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弄权:把持权柄,滥用权力
题目讲解:大雪过后红色的梅花显得格外显眼,大观园呈现出琉璃一般的景象。涂 着胭脂的少男少女们吃着烤鹿肉。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题目详解:在芦雪广这个美丽的地方,大家争相联句,即兴创作描绘眼前景色的诗歌; 而在温馨雅致的暖香坞中,众人则精心制作春天的灯谜,共享欢乐时光。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虎狼之药”:枳实,晴雯只是外感风寒,内无积滞,加上古时女孩子本就体弱,因此
题目讲解:王熙凤正直的话弹压嫉妒袭人的李嬷嬷,这里也指赵姨娘嫉 妒宝玉受贾母疼爱。林黛玉用俏皮的有趣的话惹得大家开心。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娇嗔:假装生气的样子。箴(zhēn): 规劝。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共67张PPT)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共67张PPT)

作者介绍
曹雪芹(名沾,约1715年5月28 日—约1763年2月12日),字梦阮, 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 辽阳(一说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生于南京,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 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中国古典名 著《红楼梦》的作者。
作者介绍
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富足纨绔的 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 获罪被抄家,随家人迁回北京,后移居北 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语文统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下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
新知导入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缈,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主要内容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2、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 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线索主题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为 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这是 明线、主线。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 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了以贾宝玉 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 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 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这里面包含了曹雪芹自身 的家族和个人背景,以及他对人生的认识。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 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 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 科——“红学”。
《红楼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勋谈红楼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 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 在他的心目中,都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都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他 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 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宝玉, 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 与占有。《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 《红楼梦》的阅读,因此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
3.悲剧与历史的统一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个人的灾
难和不平,往往很难被另外的人所感受,理解。但是悲剧艺术将最有价 值的东西的毁灭呈现在人的面前,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的 毁灭,从而唤起同情,引起思想的共鸣,产生一种悲剧的美。这是一种 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包括美与丑)作用的结果。而这 种美学的悲剧,更多的强调最终抵抗的无效。《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 每一个悲剧主体都处在特定的现实社会中,每一个悲剧都是由其主体的 价值选择和现实关系得复杂关系造成的,是一种悲剧命运与历史必然相 统一的美学意义。
【整体把握】 《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 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 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 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 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 55回是全书转折处。 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 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 结局。
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 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 月,一个人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 夏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 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是 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清人所说:开谈不说 《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将艺术扩展到了文学之外的广袤空间,如服饰、化妆、器用、 建筑、园林、饮食、医药、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等,几乎 涵盖了所有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红楼梦》是一部记录并 创造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
1.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 分别在第一回
2.玉在柜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一回《甄干隐梦幻 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
3.身后有馀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 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 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 两鬓又成霜?
要整体把握 《红楼梦》,要先 做到两点:熟读前 五回,记住两张表 (贾府人物关系表、 贾府平面地图)。
其中前五回是 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 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 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 格有隐喻作用。
因为在历史上,女子一向受到的对待方法与态度是很不美妙的, 比假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定然能 够达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境界。倘能如此,人生、社会、国家、世 界,也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
三、古典诗词对联
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 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
四、整本书阅读
曹雪芹及红楼人物谱
1.人手一套,不要简本。 2.提前读1—5回 3.精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4.查找复印红楼人物谱
曹霑 字梦阮 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满 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 四野沾足。”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 人和均占 。“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 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 “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 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 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 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 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 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 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 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一、美学价值
1.美与世俗生活的对立
在中国传统美学里,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飘逸,又表现为一种非常脆弱与敏感的 特质”。在《红楼梦》中,所谓美,不仅仅是大观园中那些少女美的外形,更多的还包括 他们美的思想,美的心灵和美的才能。如对林黛玉的那种轻灵超然,不染尘埃的艺术形象 即代表了这种美的极致,而贾宝玉最倾慕林黛玉的正是这种极致的美。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中,是从不关注人生的审美价值,从不关注人性的自然发展, 而是执著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生命价值已经本末倒置了。人性的纯真已然完全丧失。因 此,美与世俗的生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美在世俗生活中遭到了践踏,一切美好都已被世 俗“零落成泥辗作尘”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爱情的毁灭,大观园 中“女儿国”的最终消亡,都象征了美的终结。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 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 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 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 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 于“还泪”之说,正与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 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 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 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 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 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 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 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 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在《红楼梦》中,雪芹以他的彩笔和椽笔,使我们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地看到了 我们中华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 感发,如何举止行为。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情趣,他们的遭逢,他 们的命运,他们的荷担,他们的头脑,他们的心灵……你可以一一地从《红楼梦》 中,从雪芹笔下,寻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写照!中华民族面对的“世变” 是“日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光彩与境界,都是不应也不会亡失的——它 就铸造在《红楼梦》里。这正有点像东坡所说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 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逝者未尝往也。”
二、名家谈红楼
蒋勋:《红楼梦》佛经,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 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 的书。《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 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 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 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 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随 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 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 经”。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 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 都是觉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 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 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 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 粥酒常赊”。
《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 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 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 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2.美与美的毁灭
大观园中的众多女子都春残花落,香消玉殒,“千红一哭,万艳 同悲”,这是“美和美的毁灭”,是一种悲剧的美。在这种毁灭中, 那充满无限风光的“女儿国”,那多姿多彩,优美动人的女孩们美好 的形象得到永生。这也正说明在那个焚琴煮鹤的毁灭一切美好东西的 社会里,任何善良的人,真诚的人,都没有好的命运。在中国封建专 制主义长期统治下,人的一切正常要求,美好情感,都和礼教制度, 文化禁锢政策相互水火不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里所描写 的大观园女儿国的美和美的毁灭的悲剧,正是客观上对中国封建社会 作了最深刻的揭露和最有力的抗争,这或许也是《红楼梦》的最广泛 的社会意义和最永恒的美学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