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故事

飞夺泸定桥故事“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古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之一。
它发生在清朝末年的1900年,当时中国正遭受八国联军的侵略,国土沦丧,百姓疲惫不堪。
"飞夺泸定桥"的背景是华西地区的一片动荡不安,川滇、川黔、川陕交界处的泸定桥,是唯一的要道,各大洋洲的侵略军也在这里集结兵力,意图夺取它。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军队和百姓们一起,展现出了中国人民最浓郁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斗志。
"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川军总指挥刘湘的两个儿子刘文藻和刘文辉。
1900年6月,刘湘率领的川军在抗击多国联军的战斗中被打败,撤退到了泸定桥附近。
这个时候,多国联军的战舰顺利进入了乌江打响了“打通中缅公路”的战斗,而川军却被困在极为危险的困境之中。
泸定桥成了唯一的希望之所在。
那时,为了防止川军在泸定桥遭遇惨败,在此危急关头,川军军制作出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刘文藻和刘文辉听命而行,提出了这个惊天动地的计划,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这个计划十分危险。
当时的泸定桥是一座桥长约100米、宽约4米,横跨川滇交界的澜沧江,河流奔腾湍急,洪水激湍,桥梁穿行于峭壁之间。
桥上有一个桥头堡,由四位机枪手守卫,多国联军的主力也驻扎在桥头堡内,可以全面控制桥梁。
尤其是多国联军还有一门叫“机枪炮”的新式武器,这种武器火力十分凶猛,一旦轰鸣开火,就可以毁掉整座桥。
在这样的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计划显得艰巨而又危险。
可是,刘文藻和刘文辉并不退缩。
在深夜里,他们渡河爬上了峭壁,在另一端设法将多国联军诱到桥的另一端,自己却不顾一切地跑到了桥头堡战场,用刺刀和手枪打伤了值守机枪炮的监视员,让川军也爬上了峭壁,用枪指着机枪手,几乎不断地射击机枪手的间隙。
随后,川军利用机枪狙击手的火力配合,把多国联军的桥头堡卫兵全部消灭,后来许多官兵拍打桥面,爬滚过去,最终击退了多国联军。
在这个过程中,刘文藻因中弹牺牲,刘文辉也负伤濒于死亡,白色的裤腿染成了鲜红色,但他们没有退缩,他们的舍身保泸、保国保家的决心,以自己的生命安息,也化作了永久传承的精神之火。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介500字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介500字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当时,中央红军在四川境内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决定从大渡河上抢夺泸定桥。
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全长约100米,由13根铁链组成,每根铁链长约8米,宽约1米,上面铺有木板供行人通过。
然而,这座桥已经被国民党军队破坏了一部分,只剩下几根铁链悬挂在空中。
中央红军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了一支突击队,由林彪率领,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穿过敌人的防线,到达泸定桥,并且要在敌人增援之前将其夺取下来。
突击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攀爬着铁链,冲过了敌人的防线,成功地到达了泸定桥。
他们在敌人的炮火下,用石头、木棍等武器攻击敌人,最终将国民党军队赶出了桥头堡,成功地夺取了泸定桥。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为中央红军打开了通往川西北的道路,也为整个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泸定桥的概况
三、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四、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五、结语
正文:
一、背景介绍
飞夺泸定桥,是一段发生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的英勇事迹。
当时,日本侵略者对我中华大地进行疯狂侵略,我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奋起反抗。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飞夺泸定桥。
二、泸定桥的概况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是一座跨越大渡河的铁索桥。
桥全长103.6米,宽3米,由13根铁链组成。
在当时,泸定桥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三、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1935年5月29日,红军长征途中,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夺取泸定桥。
红军先头部队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冒着敌人的炮火,冲过激流险滩,终于在5月29日凌晨成功夺占了泸定桥。
四、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战役的胜利,使我军顺利渡过大渡河,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展现了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对我军战斗力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飞夺泸定桥,这段英勇的历史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丰碑上。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斗争。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内,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古老石桥。
这座桥建于1701年,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这座桥上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就是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事件。
1935年5月,国共两党为了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达成了抗日合作的协议。
然而,日本军队并不甘心中国的统一,一直企图破坏国共合作。
1935年8月,日本军队趁机向四川进攻,企图占领重要的交通要道,包围中国军队。
泸定桥作为连接川滇两省的重要通道,成为了中国军队的重要战略要地。
然而,泸定桥守军实力薄弱,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
此时,中国军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他们用尽一切办法,死守泸定桥,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民用身体和鲜血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与日寇周旋了几个月之久。
最终,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采取了“飞夺泸定桥”的战术。
1935年9月,中国军队在夜幕降临之际,突然发动了猛烈的夜袭,一举夺回了泸定桥。
这一壮举震惊了整个中外,也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中国军队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抵抗。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成为了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不仅是中国军民的壮举,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生动写照。
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无比的勇气,向日本侵略者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一个缩影。
他们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用热血书写了民族的壮丽史诗。
这段历史不仅教育了后人,更激励着整个民族,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英雄史诗。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飞夺泸定桥背后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背后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背后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巴颜喀拉山脉。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争夺巴颜喀拉山脉的控制权。
泸定桥是通往巴颜喀拉山脉的唯一通道,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这座桥是由当地的村民建造的,由于地理条件困难,施工十分艰难,但他们意识到控制桥梁的重要性,决定尽一切努力来保护它。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他们在战场上与日军进行对抗。
游击队的领导者——王力,是一名勇敢而聪明的战士,他带领着队伍进行一系列的战斗和游击行动。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游击队发动攻击泸定桥的时候。
日军派出了一支大批士兵来保卫桥梁,游击队面临着人数和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劣势。
然而,王力并不气馁,他决定采取一种大胆的计划——用一个团队抵挡住日军的进攻,同时他和另一支小分队,利用山谷中的绳索悄悄地爬上山崖,然后从背后袭击日军。
在激烈的战斗中,王力和他的小分队成功地潜入了日军的防线,给他们一个致命的打击。
与此同时,另一支队伍也坚守住了泸定桥,用尽全力抵抗日军的进攻。
最终,中国共产党游击队成功地夺取了泸定桥的控制权,在战斗中打败了强大的日军。
这个胜利不仅令中国人民感到自豪,也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和坚韧精神。
飞奔泸定桥的故事

飞奔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9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
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
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
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练习题及答案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练习题及答案泸定桥,一座着名的桥。
一座在长征史诗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
下面是的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飞夺泸定桥的故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雅安市的泸定桥上,这是一座横跨母亲河岷江的大桥,是连接川西和川北的重要桥梁,也是历史悠久的古代道路的一部分。
在1935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泸定桥,这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
1935年的春季,中国人民正在经历着国共内战,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红军之间的战争处于白热化阶段。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萧条也影响着中国,这使得农民们生活十分困难。
由于这些原因,中国共产党决定在1934年12月着手组织一次万里长征,意在将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扩大到农村。
而整个长征行程中,最著名的一幕,就是在四川省的泸定桥上。
当时,红军已经从中国南部撤退到了四川省,但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敌对力量威胁。
出于这个原因,毛泽东决定从泸定桥开始,领导一个小分队飞夺桥梁,以获得更深入的立足点。
这个决策很冒险,因为泸定桥作为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被国民党军队重点保护,周围有阵阵敌人哨兵,形势非常危险。
尤其是入夜后,桥梁两端的敌人会同时发动攻击,加上泸定桥所在地形复杂,峭壁陡峭,极难攀登。
但是在毛泽东的决策下,形势已无法反悔,军队只能奉命执行。
在5月29日晚,毛泽东领导的一百多名红军战士,开始了飞夺泸定桥的行动。
他们很快遭遇了阵阵火力,随着枪声不断响起,敌人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双方在夜晚激战几个小时,红军最终用炸药炸毁了桥上的八个桥墩,成功震慑了对方,自己也获得了了宝贵的时间,随即转攻左右山峰,登顶搭桥,生生造出一座"不可能完成的"天险桥,让中国红军得以安然通过。
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毛泽东以及他手下的红军部队,一路打出了一条路线,经过了大大小小的客观险阻,向北迈进,最终东征陕西,加入了抗日战争,并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炮。
而在此战役中,飞夺泸定桥的战役形成了一个极其传奇的故事,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史册上永恒的经典。
350余年后,泸定桥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富历史价值,成为旅游观光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英雄们奋勇前进,穿过大火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激战两小时战胜了敌人,英
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
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
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时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长辈们发脾气,还因为挑食,怪饭菜不好吃。
可是你们知道吗?故事里的那个时侯是连饭都吃不上,许多老百姓都是因为饥饿而死去。
衣服破了,缝一缝。
寒冷的冬天连棉被都没有,只有用茅草来盖一盖。
有些红军,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还弄得妻离子散,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可他们却执意要保卫国家,可见红军们对共产党忠心耿耿。
作为学生,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