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原理及详细解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常用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常用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常用蛋白质沉淀的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常用蛋白质沉淀的那些事儿。

你说蛋白质沉淀,这就好比是一场奇妙的“捕捉”游戏。

咱得想办法把那些调皮的蛋白质给抓住不是?先说盐析法吧,就好像是给蛋白质们撒下一把“魔法盐”。

增加盐的浓度,那些蛋白质就乖乖地现身啦!就像是在一群调皮孩子中,突然来了个厉害的老师,他们就不敢乱跑了。

这办法简单又好用,能让我们把想要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还有有机溶剂沉淀法呢,这就好像是给蛋白质们制造了一个“温柔陷阱”。

有机溶剂一出现,蛋白质就不知不觉地掉进去啦!但可得小心哦,用不好可就麻烦啦。

就像你去抓蝴蝶,太用力可能就把蝴蝶弄伤了。

然后是等电点沉淀法,这个可有意思啦!蛋白质在它特定的等电点时,就像个犹豫不决的小孩子,不知道该往哪儿走,然后就沉淀下来啦!这不就是找到它们的弱点然后一举拿下嘛。

再说说重金属盐沉淀法,这就有点像给蛋白质吃下了“毒药”。

重金属盐一碰上蛋白质,它们就没法跑啦!不过可别乱用哦,不然把好的蛋白质也给误伤了可不行。

还有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呢,这就像是给蛋白质设下的特别“圈套”。

它们一旦进去,就出不来咯!咱在做这些的时候,可得像个细心的猎人,小心翼翼地操作。

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把目标弄丢啦,或者把不该弄的也给弄了。

你想想看,要是咱不注意这些方法的细节,那不就像闭着眼睛抓东西,能抓到啥呀?所以啊,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

总之呢,常用蛋白质沉淀的方法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要注意的地方。

咱得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己的朋友一样,这样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准确地把蛋白质沉淀出来呀!这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得用心,得有耐心!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方法,它们可是咱在生物领域探索的重要工具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原理及详细解析

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原理及详细解析

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原理及详细解析在生化制备中,沉淀主要用于浓缩目的,或用于除去留在液相或沉淀在固相中的非必要成分。

在生化制备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沉淀方法和沉淀剂:1.盐析法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分离纯化。

2.有机溶剂沉淀法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产品的分离纯化,有时也用于蛋白质沉淀。

3.等电点沉淀法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它两性物质的沉淀。

但此法单独应用较少,多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4.非离子多聚体沉淀法用于分离生物大分子。

5.生成盐复合物沉淀用于多种化合物,特别是小分子物质的沉淀。

6.热变性及酸碱变性沉淀法用于选择性的除去某些不耐热及在一定PH值下易变性的杂蛋白。

第一节盐析法一般来说,所有固体溶质都可以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而沉淀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

在生化制备中,许多物质都可以用盐析法进行沉淀分离,如蛋白质、多肽、多糖、核酸等,其中以蛋白质沉淀最为常见,特别是在粗提阶段。

盐析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叫Ks分段盐析法,在一定PH和温度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实现,用于早期的粗提液;第二种叫Kb分段盐析法,在一定离子强度下通过改变PH和温度来实现,用于后期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结晶。

一.影响盐析的若干因素1.蛋白质浓度高浓度蛋白溶液可以节约盐的用量,但许多蛋白质的b 和Ks常数十分接近,若蛋白浓度过高,会发生严重的共沉淀作用;在低浓度蛋白质溶液中盐析,所用的盐量较多,而共沉淀作用比较少,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适当选择。

用于分步分离提纯时,宁可选择稀一些的蛋白质溶液,多加一点中性盐,使共沉淀作用减至最低限度。

一般认为%%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适中。

2.离子强度和类型一般说来,离子强度越大,蛋白质的溶解度越低。

在进行分离的时候,一般从低离子强度到高离子强度顺次进行。

每一组分被盐析出来后,经过过滤或冷冻离心收集,再在溶液中逐渐提高中性盐的饱和度,使另一种蛋白质组分盐析出来。

离子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离子半径小而很高电荷的离子在盐析方面影响较强,离子半径大而低电荷的离子的影响较弱,下面为几种盐的盐析能力的排列次序:磷酸钾>硫酸钠>磷酸铵>柠檬酸钠>硫酸镁。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蛋白质沉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几种常见的蛋白质沉淀试剂的作用特点。

3、观察不同条件下蛋白质沉淀的现象,分析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其分子表面带有许多可解离的基团,如氨基、羧基等,在一定的溶液 pH 值条件下,这些基团会解离,使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此外,蛋白质分子还具有亲水性,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当溶液的条件发生改变,如加入某些试剂、改变溶液的 pH 值、温度或离子强度等,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分布和水化层会受到影响,导致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常见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重金属盐沉淀法、生物碱试剂沉淀法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鸡蛋清:新鲜鸡蛋,打破后取蛋清备用。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饱和硫酸铵溶液。

丙酮。

3%硝酸银溶液。

10%三氯乙酸溶液。

5%鞣酸溶液。

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01mol/L 盐酸溶液。

2、实验仪器离心机。

恒温水浴锅。

试管、滴管、玻璃棒、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盐析沉淀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鸡蛋清溶液和2ml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缓慢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边加边轻轻搅拌,直至出现沉淀。

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并记录所加饱和硫酸铵溶液的量。

2、有机溶剂沉淀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鸡蛋清溶液和2ml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 4ml 丙酮,边加边轻轻搅拌。

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3、重金属盐沉淀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鸡蛋清溶液和2ml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缓慢滴加 3%硝酸银溶液,边加边轻轻搅拌,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4、生物碱试剂沉淀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鸡蛋清溶液和2ml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缓慢滴加 5%鞣酸溶液,边加边轻轻搅拌,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蛋白浓缩方法

蛋白浓缩方法

蛋白浓缩方法概述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分子,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许多实验室研究中,需要从混合物中将蛋白质有效地浓缩出来,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蛋白浓缩方法,包括凝胶过滤、离心浓缩和亲和层析。

二级标题1: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浓缩方法,基于凝胶的分子筛效应。

以下是凝胶过滤法的步骤: 1. 准备一个合适孔径的凝胶过滤离心管。

2. 将待浓缩的蛋白混合物按照比例加入离心管中。

3. 使用低速离心,使混合物通过凝胶过滤器。

4. 进行高速离心,将蛋白质浓缩到凝胶过滤器中。

5. 从凝胶过滤器中收集浓缩的蛋白质溶液。

二级标题2:离心浓缩法离心浓缩法是一种通过离心作用将蛋白质浓缩的方法。

以下是离心浓缩法的步骤:1. 将待浓缩的蛋白质混合物加入一个离心管中。

2. 选择适当的离心管和离心机参数,进行离心。

3. 根据离心力的大小和离心时间的长短,可以控制蛋白质的浓缩程度。

4. 倒置离心管,将浓缩的蛋白质收集在管底。

5. 通过取出上层液体,得到浓缩的蛋白质溶液。

二级标题3: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亲和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浓缩方法。

以下是亲和层析法的步骤: 1. 选择合适的亲和基质,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和目的进行选择。

2. 预先处理亲和基质,使其具有高度的亲和性。

3. 将待浓缩的蛋白质混合物与亲和基质充分混合,并进行孵育反应。

4. 通过洗脱步骤,将与亲和基质结合的其他物质洗去,只留下蛋白质。

5. 从洗脱液中收集蛋白质,得到浓缩的蛋白质溶液。

三级标题1:凝胶过滤法的优点与缺点凝胶过滤法的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蛋白质,具有较好的适用范围和通用性。

•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可以一次性浓缩大量样品,高效。

凝胶过滤法的缺点:•需要特定的凝胶过滤器,成本较高。

•浓缩效果受到凝胶孔径和蛋白质分子量的限制。

三级标题2:离心浓缩法的优点与缺点离心浓缩法的优点:•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蛋白质沉淀和凝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不同沉淀剂对蛋白质沉淀的作用。

3、观察蛋白质凝固的现象及其条件。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分子表面带有许多可解离的基团,如氨基、羧基等,在一定的溶液 pH 值条件下,这些基团会解离而使蛋白质带电。

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差异,使得蛋白质在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

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试剂时,可破坏其稳定因素,使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根据沉淀剂的不同,蛋白质沉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这是因为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中和,同时破坏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从而使蛋白质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不变性,经透析或超滤除去盐后,蛋白质仍能溶解并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学活性。

2、有机溶剂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同时破坏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有机溶剂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会部分变性,其溶解度降低。

3、重金属盐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如汞盐、铅盐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如巯基等)结合,从而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4、生物碱试剂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生物碱试剂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基团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而沉淀。

蛋白质的凝固是指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强酸、强碱等),其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化,从溶液中析出并形成不溶性固体的现象。

凝固后的蛋白质一般完全变性,失去其原有的生物学活性。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鸡蛋清溶液:将新鲜鸡蛋的蛋清与蛋黄分离,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体积,搅拌均匀备用。

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

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

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tca-doc沉淀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低1)一个卷的蛋白质溶液,嵌入2%的1/100vol.doc(na鸟苷胆酸盐、洗涤剂)。

2)漩涡,使挤30分钟在4摄氏度。

3)添加1/10的三氯乙酸(tca)100%的漩涡,让坐在在4摄氏度(制备100%柠檬酸:454毫升水柠檬酸/公斤。

保持在黑暗bottleat4摄氏度。

小心,使用手套)4)转动15分钟4摄氏度在microfuge最小速度(15000克)。

认真振动沉在表面的颗粒和留存:潮湿管通过反演薄纸(颗粒可能将很难看见)。

(挑选:用一个卷热丙酮冲洗球两次(丙酮维持在-20oc)。

极速涡和repellet样本5分钟洗脸)之间。

5)真空下潮湿的样品(速度放假)或潮湿的空气。

page-sdsresuspend样品在样品的最轻体积缓冲器。

(一些柠檬酸的存有可以给一个黄色的颜色由于样本的酸化缓冲器;电解1n氢氧化钠或1mtrishclph8.5赢得正常的蓝色样品缓冲器颜色。

)正常的柠檬酸消解tca可溶性阻碍和蛋白质浓度1)样本的蛋白质溶液添加三氯乙酸(tca)100%13%最终浓度。

混合和保持5分钟-20oc 然后15分钟4摄氏度,或长时间在4摄氏度-20oc一步降低蛋白质浓度。

建议:如果走蛋白质浓度很低。

(制取100%柠檬酸:454毫升水柠檬酸/公斤。

维持在黑暗bottleat4摄氏度。

小心,采用手套)2)转动15分钟4摄氏度在microfuge最小速度(15000克)。

认真振动沉在表面的颗粒和留存:潮湿的玻璃管反演在薄纸(颗粒可能将很难看见)。

3)page-sds,resuspend 样本的最轻体积样品缓冲器。

(一些柠檬酸的存有可以给一个黄色的颜色由于样本的酸化缓冲器;电解1n氢氧化钠或1mtrishclph8.5赢得正常的蓝色样品缓冲器颜色。

)丙酮沉淀消解丙酮氢氧化物阻碍和蛋白质浓度1)增加1卷的蛋白质溶液4卷冷丙酮。

混合和保持至少20分钟-20oc。

醇法浓缩蛋白

醇法浓缩蛋白

醇法浓缩蛋白一、引言醇法浓缩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浓缩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醇类物质与蛋白质之间的亲和性差异,通过加入醇类物质使蛋白质沉淀从而实现浓缩。

该方法在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醇法浓缩蛋白的原理1. 醇类物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醇类物质与蛋白质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和性,这种亲和性是由于它们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作用、疏水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醇类物质与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

2. 醇法浓缩蛋白原理图示以乙醇为例,当乙醇添加到含有蛋白质溶液中时,由于乙醇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力较强,导致水分子围绕乙醇形成一个包裹层,使水分子的有效浓度降低。

而蛋白质则不同,由于其表面上带有一定的电荷,因此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不容易被包裹在乙醇分子周围。

当乙醇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与乙醇形成复合物沉淀下来。

三、醇法浓缩蛋白的优点与局限性1. 优点(1)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2)对蛋白质活性损失小,适用于易变性的蛋白质。

(3)适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

2. 局限性(1)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蛋白质聚集或凝集。

(2)对于某些类型的蛋白质可能不太适用。

(3)需要进行后续处理以去除残留的醇类物质。

四、醇法浓缩蛋白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设备和试剂,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2. 加入醇类物质将适量的醇类物质加入含有蛋白质的溶液中,并缓慢搅拌。

3. 沉淀蛋白质使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使蛋白质与醇类物质形成复合物沉淀下来。

4. 分离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可以采用离心或过滤等方法。

5. 去除残留醇类物质用适当的方法去除残留的醇类物质,如洗涤、溶解等。

6. 浓缩蛋白质将分离出来的蛋白质进行浓缩处理,可以采用凝胶过滤、超滤等方法。

五、醇法浓缩蛋白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 蛋白药物制备中常用该方法进行纯化和浓缩。

2. 可以提高蛋白药物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蛋白质浓缩的方法

蛋白质浓缩的方法

蛋白质浓缩的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和应用蛋白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需要将蛋白质进行分离和纯化,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蛋白质浓缩。

蛋白质浓缩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蛋白质溶液中的水分减少,从而获得较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的过程。

蛋白质浓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蛋白质溶液的浓度,减少蛋白质样品的体积,方便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浓缩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浓缩方法。

1. 半透膜浓缩法半透膜浓缩法就是利用半透膜对溶液进行过滤,使水分通过半透膜离心蛋白质质量浓缩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在半透膜中使用较小的孔径过滤蛋白质溶液,可以去除相对较大的溶质和水分,从而高效地浓缩蛋白质。

2. 碳热沉淀法碳热沉淀法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活性炭,在低温下搅拌,利用碳热吸附效应将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从而浓缩蛋白质。

此方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溶液,能够较好地保留蛋白质的活性。

3. 盐沉淀法盐沉淀法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如硫酸铵或乙酸铵,将盐浓度提高到饱和,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然后通过离心的方式将沉淀蛋白质分离出来,即可得到浓缩后的蛋白质。

4. 脱水法脱水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蛋白质溶液中的水分。

物理脱水法可以利用沸腾等原理将蛋白质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从而浓缩蛋白质溶液。

化学脱水法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溶解蛋白质,然后将有机溶剂蒸发掉,获得浓缩后的蛋白质。

5. 超滤法超滤法是通过在蛋白质溶液中使用分子量截留较小的膜,将水分和较小分子的溶质过滤掉,从而实现蛋白质浓缩的方法。

超滤法具有高效、可控性好和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较大体积的蛋白质溶液的浓缩。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蛋白质浓缩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

蛋白质浓缩既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浓度,也可以去除溶液中的杂质和干扰物,有助于后续的分离和纯化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沉淀浓缩方法原理及详细解析
令狐文艳
在生化制备中,沉淀主要用于浓缩目的,或用于除去留在液相或沉淀在固相中的非必要成分。

在生化制备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沉淀方法和沉淀剂:
1.盐析法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分离纯化。

2.有机溶剂沉淀法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产品的分离纯化,有时也用于蛋白质沉淀。

3.等电点沉淀法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它两性物质的沉淀。

但此法单独应用较少,多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4.非离子多聚体沉淀法用于分离生物大分子。

5.生成盐复合物沉淀用于多种化合物,特别是小分子物质的沉淀。

6.热变性及酸碱变性沉淀法用于选择性的除去某些不耐热及在一定PH值下易变性的杂蛋白。

第一节盐析法
一般来说,所有固体溶质都可以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而沉淀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

在生化制备中,许多物质都可以用盐析法进行沉淀分离,如蛋白质、多肽、多糖、核酸等,其中以蛋白质沉淀最为常见,特别是在粗提阶段。

盐析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叫Ks分段盐析法,在一定PH和温度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实现,用于早期的粗提液;第二种叫Kb分段盐析法,在一定离子强度下通过改变PH和温度来实现,用于后期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结晶。

一.影响盐析的若干因素
1.蛋白质浓度
高浓度蛋白溶液可以节约盐的用量,但许多蛋白质的b 和Ks常数十分接近,若蛋白浓度过高,会发生严重的共沉淀作用;在低浓度蛋白质溶液中盐析,所用的盐量较多,而共沉淀作用比较少,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适当选择。

用于分步分离提纯时,宁可选择稀一些的蛋白质溶液,多加一点中性盐,使共沉淀作用减至最低限度。

一般认为2.5%-3.0%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适中。

2.离子强度和类型
一般说来,离子强度越大,蛋白质的溶解度越低。

在进行分离的时候,一般从低离子强度到高离子强度顺次进行。

每一组分被盐析出来后,经过过滤或冷冻离心收集,再在溶液中逐渐提高中性盐的饱和度,使另一种蛋白质组分盐析出来。

离子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离子半径小而很高电荷的离子在盐析方面影响较强,离子半径大而低电荷的离子的影响较弱,下面为几种盐的盐析能力的排列次序:磷酸钾>硫酸钠>磷酸铵>柠檬酸钠>硫酸镁。

3.PH值
一般来说,蛋白质所带净电荷越多溶解度越大,净电荷越少溶解度越小,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

为提高盐析效率,多将溶液PH值调到目的蛋白的等电点处。

但必须注意在水中或稀盐液中的蛋白质等电点与高盐浓度下所测的结果是不同的,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溶液PH值,以达到最好的盐析效果。

4.温度
在低离子强度或纯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浓度下,蛋白质、酶和多肽类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对盐析温度无特殊要求,可在室温下进行,只有某些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酶要求在0-4℃进行。

二.硫酸铵的使用
硫酸铵中常含有少量的重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巯基有敏感作用,使用前必须用H2S 处理:将硫酸铵配成浓溶液,通入H2S饱和,放置过夜,用滤纸除去重金属离子,浓缩结晶,100℃烘干后使用。

另外,高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一般呈酸性(PH=5.0左右),使用前也需要用氨水或硫酸调节至所需PH。

硫酸铵的加入有以下几种方法:1)加入固体盐法用于要求饱和度较高而不增大溶液体积的情况;2)加入饱和溶液法用于要求饱和度不高而原来溶液体积不大的情况;3)透析平衡法先将盐析的样品装于透析袋中,然后浸入饱和硫酸铵中进行透析,透析袋内硫酸铵饱和度逐渐提高,达到设定浓度后,目的蛋白析出,停止透析。

该法优点在于硫酸铵浓度变化有连续性,盐析效果好,但手续烦琐,需不断测量饱和度,故多用于结晶,其它情况少见。

使用固体硫酸铵时:1)必须注意饱和度表中规定的温度,一般有0℃或室温两种,加入固体盐后体积的变化已考虑在表中;2)分段盐析中,应考虑每次分段后蛋白质浓度的变化。

一种蛋白质如经二次透析,一般来说,第一次盐析分离范围(饱和度范围)比较宽,第二次分离范围较窄。

3)盐析后一般放置半小时至一小时,待沉淀完全后才过滤或离心。

过滤多用于高浓度硫酸铵溶液,因为此种情况下,硫酸铵密度较大,若用离心法需要较高离心速度和长时间的离心操作,耗时耗能。

离心多用于低浓度硫酸铵溶液。

第二节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的沉淀机理是降低水的介电常数,导致具有表面水层的生物大分子脱水,相互聚集,最后析出。

该法优点在于:1)分辨能力比盐析法高,即蛋白质或其它溶剂只在一个比较窄的有机溶剂浓度下沉淀;2)沉淀不用脱盐,过滤较为容易;3)在生化制备中应用比盐析法广泛。

其缺点是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容易引起变性失活,操作要求在低温下进行。

总体来说,蛋白质和酶的有机溶剂沉淀法不如盐析法普遍。

有机溶剂的选择首先是能和水混溶,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是乙醇、甲醇、丙酮,还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和2-甲基-2,4戊二醇等。

有多种因素影响有机溶剂的沉淀效果:1)温度低温可保持生物大分子活性,同时降低其溶解度,提高提取效率;2)样品浓度和PH 与盐析法中的作用基本相同;3)金属离子一些多价阳离子如Zn2++和Ca2+在一定PH下能与呈阴离子状态的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大下降,而且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4)离子强度盐浓度太大或太低都对分离有不利影响,对蛋白质和多糖而言盐浓度不超过5%比较合适,使用的乙醇量不超过二倍体积为宜。

第三节其他沉淀法
一.等电点沉淀法
两性电解质分子上的净电荷为零时溶解度最低,不同的两性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以此为基础可进行分离。

如工业上生产胰岛素时,在粗提液中先调pH8.0去除碱性蛋白质,再调pH3.0去除酸性蛋白质。

利用等电点除杂蛋白时必须了解制备物对酸碱的稳定性,不然盲目使用十分危险。

不少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结合后,等电点会发生偏移,故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时,必须注意调整PH值。

等电点法常与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或其他沉淀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其沉淀能力。

二.生成盐复合物沉淀法
1.金属复合盐法
许多有机物质包括蛋白在内,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沉淀。

根据有机物与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羧酸、胺及杂环等含氮化合物类,如铜锌镉;亲羧酸疏含氮化合物类,如概镁铅;亲硫氢基化合物类,如汞银铅。

蛋白质-金属离子复合物的重要性质是它们的溶解度对溶液的介电常数非常敏感,调整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如加入有机溶剂),即可沉淀多种蛋白。

2.有机盐法
含氮有机酸如苦味酸、苦酮酸、鞣酸等能与有机分子的碱性功能团形成复合物而沉淀析出。

但此法常发生不可逆的沉淀反应,故用于制备蛋白质时,需采用较温和的条件,有时还需加入一定的稳定剂。

3.无机复合盐法
如磷钨酸盐、磷钼酸盐等。

以上盐类复合物都具有很低的溶解度,极易沉淀析出。

若沉淀为金属复合盐,可通以H2S使金属变成硫化物而除去,若为有机酸盐或磷钨酸盐,则加入无机酸并用乙醚萃取,把有机酸和磷钨酸等移入乙醚中除去,或用离子交换法除去。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方法常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应用时必须谨慎。

三.选择性变性沉淀
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敏感性不同,有选择地使之变性沉淀,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此方法可分为:1)利用表面活性剂(三氯乙酸)或有机溶剂引起变性;2)利用对热的不稳定性,加热破坏某些组分,而保存另一些组分;3)酸碱变性。

四.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
非离子多聚物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沉淀剂,最早用于提纯免疫球蛋白、沉淀一些细菌和病毒,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核酸和酶的分离提纯。

这类非离子多聚物包括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NPEO、葡聚糖、右旋糖酐硫酸钠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聚乙二醇。

用非离子多聚物沉淀生物大分子和微粒,一般有两种方法:1)选用两种水溶性非离子多聚物组成液液两相体系,不等量分配,而造成分离。

此方法基于不同生物分子表面结构不同,有不同分配系数。

并外加离子强度、PH值和温度等影响,从而扩大分离效果。

2)选用一种水溶性非离子多聚物,使生物大分子在同一液相中,由于被排斥相互凝聚而沉淀析出。

该方法操作时先离心除去大悬浮颗粒,调整溶液PH值和温度至适度,然后加入中性盐和多聚物至一定浓度,冷贮一段时间,即形成沉淀。

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的应用,主要在细菌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三个方面。

如可以葡聚糖和聚乙二醇为两相系统分离单链DNA、双链DNA和多种RNA制剂;在20世纪六十年代,聚乙二醇开始用于蛋白质纯化,其分子量多在2000-6000之间变化,多数认为PEG6000沉淀蛋白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