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面山次生灌丛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并对二者测度指数分别进行了海拔高度和 DCCA 第
一排序轴之间的回归分析.
3 结果分析
3. 1 排序轴与环境变量的关系 从 DCCA 排序结 果看 (表 2) ,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 3 个层次的前 两个 排 序 轴 特 征 值 占 总 特 征 值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43. 9 %、50. 5 %、54. 6 % ,说明排序效果良好. 乔木层 排序中 ,海拔和土壤含水量与 DCCA 第一轴存在着 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 ,有机质含量与 DCCA 第一轴 相关性较好 (0. 458 7) ; 灌木层排序中 , 仅海拔与 DCCA 第一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土壤含水量和 有机 质 含 量 与 DCCA 第 一 轴 有 一 定 的 相 关 关 系 (0. 394 9 , - 0. 350 8) ; 草本层排序中 ,pH 值和土壤 含水量与 DCCA 第一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海拔 与 DCCA 第一轴有一定的相关性 (0. 359 1) ,并且 3
17 1 440 W. S45 45 4. 32 7. 35 36. 94 35. 5
18 1 480 E. S30 19 4. 37 7. 01 31. 94 41. 9
19 1 520 E. S60 30 4. 35 9. 12 31. 63 34. 4
20 1 540 N. E50 45 4. 46 7. 74 34. 89 38. 2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 海拔梯度 ; 常绿阔叶林 ; 四面山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8395 (2004) 0420405205
植物群落多样性是研究植物群落在组成 、结 构 、功能和动态方面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差异. 因 此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是群落生态研究中十分 重要的内容[1] . 植物群落多样性是指群落中物种的 数目和每一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度[2] . 植物群 落多样性随环境因子及演替梯度的变化特征是揭 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面[3] . 对群落多样性进行梯度分析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 方面. 植物群落的梯度特征是指在群落组织水平上 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随某一生态因子梯度的有规律 性的变化. 山地植被群落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规律一直是生态学家感兴趣的问题[3] . 海拔高度被 认为 是 影 响 物 种 多 样 性 格 局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之 一[4~7] . 但是 ,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并未形成共识 ,大致可以归为正相关 、负相关 、中间 梯度膨胀 、无关等[3] . 因此 ,有必要加深对群落物种 多样性与海拔梯度格局的关系研究.
重庆四面山青堰村生态环境研究

重庆四面山青堰村生态环境研究孟祥江;马正锐;薛沛沛;周飞;李玉敏;侯元兆【摘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堰村生态环境(土壤、水、空气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殖健康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青堰村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殖健康:(1)土壤中的硒含量较高,可能与双胞胎高出生率有一定的关系;(2)水体的各项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优质的水源是生殖健康的重要保障;(3)空气中具有较高的氧气含量和负离子浓度,较低的PM2.5/PM10含量,同时含有近20种对人体有益的萜烯类物质,洁净且富有活力物质的空气保障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殖健康;(4)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5)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生殖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四面山;青堰村;生态环境;生殖健康;双胞胎【作者】孟祥江;马正锐;薛沛沛;周飞;李玉敏;侯元兆【作者单位】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武陵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重庆400036;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武陵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重庆400036;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武陵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重庆400036;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武陵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重庆40003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的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空气污染[1~2]、水污染[3-4]、土壤污染[5]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6~7]。
保护环境、改善健康状况成为人类追求发展的最终目的。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研究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研究重庆缙云山山脉位于重庆西南部,长约50公里,是重庆市境内陡峭的山区。
在重庆缙云山上积蓄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中草药的价值,是重庆市珍贵的自然资源。
随着人类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重庆缙云山的有机植被景观正在发生变化,其树种组成、植被面积及树种层次结构等分布特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重庆缙云山是重庆市重要的休养和自然景观和多样性资源保护重地,其珍贵的植被和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重庆缙云山的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有马尾松、落叶松、云杉、苹果条松等树种混交栽培。
这种植被覆盖面积占重庆缙云山总面积的97.45%,其丰富的树种和结构复杂性也被认为是地区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类型,构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植被层次结构上,针阔混交林是马尾松乔木层、乔木林篱和下层灌木植物的混合树种结构,乔木层由马尾松、落叶松、云杉等乔木构成;乔木林篱由苹果条松等小灌木植物及泡沫榆等矮灌木植物组成,有细根草丛、荒地草等植物混在其中。
泡沫榆和果树等下层植物构成了树种层次的最底层,药用植物分布也极为丰富。
为了保护重庆缙云山自然植被景观,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开展针对性的植•被调查和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森林景观构成形成过程,以及森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
对森林景观树木及其分布形态、质量、均衡性、空间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管护和管理措施,推进植被的更替、优化和建设,以实现重庆缙云山市场的生态系统恢复。
针对重庆缙云山植被变化,有必要开展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和树种结构复杂性等研究,以找出重庆缙云山林隙树木更替规律,深入理解林隙树木更替影响因素,更好地利用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的集结性,为地理空间分布变化的预测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重庆都市区残存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及其意义

20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 由城市化引起的各种负面环境问题使得作为城 市生态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植被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McKinney, 2002; Dana et al., 2002; 杨 永川等, 2003; Sukopp, 2004; Zhao et al., 2006), 作 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的重庆市 也不例外。
Abstract: As a consequence of extensive urban development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the vegetation has been damaged severely in th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only some natural forest patches remain on the Pingxing Mountain Ridges in eastern Sichuan Basin. The forest in Tieshanping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the core of Chongqing is the only well-protected ty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t lower altitude in mid-subtropical China. In 2006, we established a 0.2-hm2 permanent plot (29˚37.606′ N, 106˚41.737′ E) and divided it into 20 subplots, then conducted a detailed community survey. A total of 58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were recorded in the community, belonging to 46 genera and 32 families. Of these, there were 39 monotypic genera and 20 monotypic families. The analysis of floristic geographical el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tropical elements were dominant but that temperate affinities also existed in the community. An analysis of life form spectra and leaf characters showed that the physiognomy of the commun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phanerophytes with meso- and microphyllic-leathery simple leaves. In this community, four distinct layers
重庆四面山4种类型天然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重庆四面山4种类型天然林枯落物水文效应张焜;张洪江;程金花【摘要】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litter hydrological effect of four natural forest types in Simian Mountain of Chongqing by field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testing to discuss the hydrology effect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ree Gorge Reservoir Region in Yangtze Ri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tter in broad-leaved forest is the best for storing precipitation, and that in broadleaf-conifer mixed forest is the worst. The litter in bamboo forest is also good for storing precipitation because of its low natural moisture content.%为探讨长江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并为三峡库区营建水土保持型森林体系提供依据,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四面山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楠竹林4种类型天然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林枯落物对降水的拦蓄效果最佳,针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拦蓄效果最差;楠竹林枯落物由于其自然含水率最低拦蓄效果也较好.【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1)003【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重庆四面山;枯落物;水文效应【作者】张焜;张洪江;程金花【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5.3枯落物层作为森林系统拦蓄降水的第二个活动层,是森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主城区杂草物种组成特征及多样性格局

重庆主城区杂草物种组成特征及多样性格局重庆是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直辖市,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山地区城市。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差异,重庆主城区的杂草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1. 物种组成丰富:重庆主城区由于地形多样、气候湿润,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因此杂草物种非常丰富。
常见的杂草包括狗尾草、曼陀罗、蓬莱公子、猪殃殃、罗勒等。
2. 物种多样性高:重庆主城区的杂草物种多样性较高,这主要归因于气候条件和地形因素的综合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重庆主城区位于中国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多样性。
重庆主城区的地形复杂,山地、丘陵、河谷等地形差异大,为不同杂草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3. 季节性变化明显:重庆主城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杂草的生长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
在春夏季节,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适宜杂草生长繁殖;而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且降雨相对较少,杂草的生长活动较为有限。
重庆主城区的杂草物种组成在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
1. 分布呈斑块状:重庆主城区由于地形复杂,不同植被类型和杂草生态系统的分布呈现出斑块状的格局。
这种格局主要由于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使得不同杂草种类在特定的环境中独立分布。
2. 物种组成差异性明显:重庆主城区不同区域的杂草物种组成差异明显。
这与地形、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密切相关。
河谷地区多为湿润环境,适合水生杂草的生长;而山地区则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不利于杂草的繁殖,因此物种组成相对较少。
3. 数量和密度变化明显:重庆主城区的不同区域杂草的数量和密度也会有所变化。
一般而言,城市中心区杂草数量相对较少,由于人类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导致杂草密度比较低;而城市边缘区和郊区的杂草数量较多,相应的密度也较高。
重庆主城区的杂草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受到地形、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些特征对于城市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四面山5种不同配置模式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重庆四面山5种不同配置模式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作者:卢炜丽, 张洪江, 王伟, 王波, 张锐, LU Wei-li, ZHANG Hong-jiang, WANG Wei , WANG Bo, ZHANG Rui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刊名:西北植物学报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年,卷(期):2009,29(1)被引用次数:0次1.谢晋阳.陈灵芝Species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deciduous forests in the warrfl temperate zone of North China 1994(04)2.常学礼.邬建国Species diversity during desertification on Kerqin Sandy Land 1997(02)3.吴统贵.吴明.萧江华Dynamics of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vegetations in beach wetlands of Hangzhoo Bay[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8(08)4.杨殿林.韩国栋.胡跃高.乌云格日勒Effects of grazing intensity on plant diversity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Stipa baicalensis grassland[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6(12)5.李振基.刘初钿.杨志伟.何建源.林鹏Study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closed stable forest and the disturbed forest of Castanopsis eyrei i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期刊论文]-植物生态学报 2000(01)6.常学礼.赵爱芬.李胜功Responses of species diversity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on fixed-dunes of the Naiman Banner region[期刊论文]-植物生态学报 2000(02)7.阎海平.谭笑.孙向阳.耿玉清.任云卯.董俊岚.王铁柱Studies on species diversityof plantation community onBeijingXishan[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02)8.何友均.崔国发.邹大林.郑杰.董建生.李永波Plant species di-versity of main forest community types in San 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期刊论文]-林业科学研究 2007(02)9.马姜明.李昆.郑志新A study on species diversityofplantations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01)10.刘国花.谢吉容A preliminary study on vegetation survey of the Simian Mountain scenic spot in Chongqing 2005(01)11.饶良懿.朱金兆Evalu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Simian Mountain of Chongqing City[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 2003(05)12.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Plant communitydiversityinDonglingMountain Beijing China:Ⅱ Species richness,evenness and species diversities[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5(03)13.朱圣潮.王昌腾.徐燕云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aishan Mountain in Lishui of Zhejiang[期刊论文]-山地学报 2006(02)14.周择福.王延平.张光灿Biodiversity of main typical manmade communitiesin forest region of Mountain Wutai,Shanxi[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5(02)15.肖文发.程瑞梅.李建文.马娟.韩景军Community diversity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1(01)16.李志辉.朱日光Studies on Lithocarpusglaber community in central Hunan'S hilly country[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0(01)17.饶良懿.朱金兆.毕华兴Hydrological efects of forest litters and soil in the Simian Mountain of Chongqing City[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1)18.郭剑芬.杨玉盛.林鹏Eco-hydrological function of forest floors in Schima superba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me 2006(04)19.黄荣珍.杨玉盛.谢锦升.王维明.张金池Properties of soil reservoir capacity in diferent forest land types in Minjiang River upper reaches of Fujian[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02)20.黄运菲Study onwater retention ability ofPinusmassoniana Mixedforests[期刊论文]-江西林业科技2006(01)21.林开敏.马祥庆.范少辉.张小全.卓仕安.金昌雄The laws of understory plant growth i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期刊论文]-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0(03)22.齐实.王云琦.孙阁.朱金兆.肖玉保.杨海龙SteveMcNu-hy modeling the efects of reforestation on peakflow rates of a small watershe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05)23.王巧红.宫渊波.陈林武.沈迪玉.王海英Analylsis of biodiversi-ty in different deposition model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orest in low mountain and rainfall areas of Sichuan Basin[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5(06)1.期刊论文杨平.王海燕.张洪江.YANG Ping.WANG Hai-yan.ZHANG Hong-jiang水土保持林及其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009,16(3)为了认识不同水土保持林及其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的保护效应,以重庆四面山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土保持林不同时期的土壤养分含量.该文对土壤养分含量先后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提起的两个养分综合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空旷地、人工林及天然林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天然林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是人工林.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为:82.61 g/kg、2.81 g/kg、8.86 mg/kg、120.91 mg/kg和59.80 g/kg、2.14 g/kg、8.43 mg/kg、98.81 mg/kg.与空旷地土壤养分含量相比,分别同比增加了231.08%,212.06%,11.77%,84.39%和139.67%,138.12%,6.32%,50.69%.10 a生与5 a生人工林土壤第一主成分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前者第一主成分养分含量比后者增加了127.59%.它们的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及速效K平均含量与空旷地相比,分别同比增加了202.47%,265.01%,10.06%,76.22%和125.12%,75.39%,3.46%,42.14%.10 a生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保护结果达到了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在本研究中,不同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林,对土壤养分影响差异不显著.2.学位论文杨平重庆四面山水土保持林土壤-植物养分及生物多样性研究2009土壤侵蚀引起土壤养分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式,而水土保持林是治理水土流失及控制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重庆市植物多样性

重庆市绿化植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摘要:植物多样性是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基础,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为形成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也是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古树、保护一、植物多样性城市中的植物群落对环境有明显的美化和改善作用,同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场所和开放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研究和发展城市植物群落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生态建设的一个潮流,并且充分利用树木也是我国当前城市绿化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分析、城市植物群落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以及对其的维护和管理,而且,国外对该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转向对生物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上海、沈阳、合肥、广州等城市的园林工作者对城市及其周边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树种利用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展开,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为我国城市植物群落的营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重庆该方面的研究属起步阶段,且多数研究局限于特定区域类型的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主城区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几乎没有。
因此,本文就重庆主城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适合重庆营建城市植物群落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一是植物种类单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使用植物都在千种以上。
例如伦敦使用园林植物种类有3000多种。
而在我国,气候条件最好、植物种类最多的广州市,使用的植物种类也不过只有1000种左右,绝大多数城市使用的植物种类只有三四百种。
植物种类的单一,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南京、武汉等许多大城市都将二球悬铃木作为行道树主栽树种。
再如灌木,从南到北处处是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毫无个性可言。
1.是植物色彩单一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