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法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3篇)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践教学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验课程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实践经验匮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3.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场地等资源,而部分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条件较差。

4.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需求。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

(3)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

2.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中师 范 大学 信 息技 术 系, 华 湖北 武 汉 4 0 7 ) 3 0 9
摘 要 : 师课 堂教 学质量评价是 高校教 学管理 的重要 环节。科学反映课 堂教学效果有利 于教 师课 后教学反 思,进 教

步 改 善教 学 质 量 。采 用 层 次分 析 法 , 过 建 立 数 学模 型 ,构 建 了课 堂教 学质 量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从 而 实 现 了 对课 堂 通
c re tdfiute nt ewo k o u l ye u ain,t es se d s n d a d i lme td b sdo / d l n g — u r n i c l si h r fq ai d ct f i t o h y tm ei e n g mpe n e a e n B S mo e ma a e
为 研 究 学 生 思 想 行 为 动 态 提 供 了 真 实 有 效 的 资 料 。 本 系 业出 版社, 9 19 9

As 李世 杰 . P
出版 社
。 .
统 已经应用于实 际的学生综合 素质评 定工作 中 , 使得 学生
素 质 管 理 工 作 更 具 科 学 性 和规 范化 , 提 高学 生 管 理 工 作 在 效 率 的 同 时 , 进 了学 生 工 作 的 数 据化 进 程 。 推
m e tp a f r f rc l g t d n sq aiy e u a i n,c m p e e ieq aiy o o lg t d n sA u n ia i n u l a n lto m o ol e s u e t u l d c to e t o r h nsv u l fc le e su e t q a tt t a d q ai — t ve t t n lss m p o e t u l y o d c t n o o lg t d n ss a d r ie t e m a a e e ta d efce c . i a ay i ,i r v heq a i fe u a i fc le e s u e t t n a dz h n g m n n fiin y ve t o

电子信息专业课课程教法的改革与理论实践

电子信息专业课课程教法的改革与理论实践
文化教 育
2息专业课课程教法的改革 与理论实践
赵 慧
( 疆伊 犁 州体 育 运 动 学校 , 疆 伊 宁 8 5 0 ) 新 新 30 0
摘 要 : 电子信 息专业教 育的课程改革 中, 于实践导 向模 式 旨在提 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 在 基 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 课程越 来越 受到关注和重 视 , 多 学校 和 教 师 正致 力 于 “ 论 与 实践 一 体 化 ” 程 的研 究 和 开 发 。 究和 开发 课 程 的 目的 是 为 了课 程 的 实施 , 学组 织 要 适 应课 程 特点 、 许 理 课 研 教 目标 、
的 、 互交 叉 的状态 。 相
l 学习内容的设计。 _ 2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 , 而是强调动手动 脑的实践过程, 特别是电子信 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 它不能依靠教 师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是强调学生 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 。 当前教学中学生 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 的学习, 它适用 于事实性知识 、 技能性知识 、 规律性 知识的掌握, 但对于策略性知识 、 价值 、 态度和情感类知识 的学 习往往不 能 奏 效 , 些 知识 学 习只 有通 过 自主 .学 习 , 能 内化 成 学 生 自身 的经 验 这 1 生 才 体系。 2 ‘ ‘ 理论与实践—体化” 课程的教学要求 “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特点 , 使其对教学有特殊 的 要 求。 21 教学方法 。 . 课程内容是以项 目形式呈现的, 所以“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 程 的教学 适 宜采用 项 目教学 法 。项 目教 学法 是德 国行 为 导 向教 学模 式 的经 典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师生通过实施—个完整 的项 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活 动。一般包括“ 目设 i 项 寸 —项 目实施—项 目评价” 等环节。通过“ 资讯、 计划 、 决策 、 实施、 检查 、 评估” 一系列完整的行动来实施教学活动。 2 学习方式。 目的教学如果能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 2 项 能取得更好的教 学效果。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 课程的实施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这种 学习方式把学生个性差异看作是一种资源, 根据“ 组内异质, 组问同质” 的原 则,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 2 4  ̄ 人学习小组 , 组内有合作 、 互助 , 间有竞争 、 组 互 检。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 竞争意识 , 又能通过合作相 互学习、 共同提高。 2 教学环境。以实践为导向、 - 3 能力为本位 、 目 项 为载体的课程特色 , 要求 “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的教学必须在模拟工作情境中展开 , 要把教室和 实训车间合二为一, 把工作台和书桌合二为一, 把讲台 、 演示台合二为一 。 2 教 学 时间 。 统教 学时 间 以课时 为单 位 , . 4 传 一课 时一 般为 4 分 钟 。“ 论 5 理 与实践—体化” 课程的教学时问以 9 0分钟为一个教学时阔单位为宜。这样 更有利于项 目和任务教学完整性 , 更接近工作实际, 更有利于技能操作。 2 教师素质。“ - 5 理论与实践~体化” 课程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 个实践过程 , 既是一个学习过程又是一个生产的过程。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要担任多重角色, 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指导师, 既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又 是生 产过 程 的管理 者 , 协调 员 和质检 验 员 , 就对 教 师 的素质 提 出 了更 还是 这 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 和熟练专业技能 、 扎实 的教学基本功和运用 自如的教学策略, 还要懂得管理学的知识 , 会组织能 协调。 3 “ 理论与 实践 —体 化 ” 程教学 的 基本 程序 课 “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教学程序按项 目驱动合作学 习来组织 , 有以 下 五个 基本 环节 :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多的功能。例如我 们在 信号 类课 程 中 利用 Maa db制作 出的系统 框图具 有信 号的仿真功能 , 教学效果较好。还有我 们选课 , 强学 生分析 加
问题 的能 力 。
三 、 善 实践 教学 环节 完
() 1对一些对动手能力要求高 的课 程, 我们将课 堂教学直接引进 到实验室。 例如, 原来的《 电子 C D 课程是把讲课 A) 和实验分开 , 上完一次课程 , 然后在实验 室 上一 次机 , 样学 生不 能 马上 自己动 手 这 实践老师上课讲过 的东西 , 教学 效率不 高。我们后来将该课程改为全部引入实 验室 , 效果 明显 增强 。 教学 () 2 在课 堂实 验方 式 中加 强 了学 生综 合性 和设 计性 实验 的比例 , 制定 了 支持综合性 、 设计性 实验 的鼓 励政 策 , 对综 合性 、 计性 实验项 目进 行认 定 , 设 保证 了综 合 性 、 计性 实 验 的 教学 质 设 量 。综合性 、 设计性实验对学生 开展思 维活 动, 提高学 生学 习兴趣 , 发学 生 激 创新精神 , 促进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是非 常重要的 。学生和教师普遍反映 , 合 综
在具体 的课程 中, 我们应 根据 情况 来制作相应 的课 件 。针对 不 同课程 的 不同知识点 , 择相应 的教学 方法。如 选 对电子类及 数字 与信号类 课程 的基 础 理论 , 考虑到它是整个课程 的基础 ,我 们要进行详 细 的、 系统的介 绍 , 在教 学 上要 注意加强例题及定理 的讲解 , 尽量 板 书书写推 导步骤 或将其 动态 地在课 件中播放 出来。例如 在 电路类 的基础 课程 《 电路 分 析 中》 戴维 南 等基 本定 , 理的讲解就需要反复讲解 , 占用较 长的 时间。而对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 , 课件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反映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构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从而实现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价。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0 引言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学水平、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掌握简明扼要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且还需要借助于合理的数学方法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并表达出来。

就评价指标体系本身而言,其评价指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典型的多指标综合性评价,常见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度法、TOPSIS 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考虑到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忽视评价者的主观性,经过对多个评价模型的仔细比较, 最终确定选用层次分析法。

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 教授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逐步完善的,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分析方法。

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

之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该方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安排方案模板一、课程背景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课程安排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电子技术基础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 信号与系统本门课程主要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通信原理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通信系统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

4. 电子信息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络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5. 电子产品设计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电子产品工艺设计、电子产品测试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践、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等内容,帮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教学方式1.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研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3. 实习教学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和项目,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习评价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

六、课程附加价值1.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发展空间。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二)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二)

引言: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善教育过程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继续探讨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概述: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评估和学生参与等。

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目的。

正文内容:一、教学设计1.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信息化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清楚地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要教授的知识和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的准备和使用等。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1.使用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平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3.个性化学习工具的应用:通过应用个性化学习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评估1.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即时互动评估、作业评估、项目评估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2.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评估分析:通过利用教育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生参与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参与。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来主动获取知识,并自主解决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改革初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改革初探

有些教 师 即使接受 ,但 由于运 用不 当反成 了 “ 放羊
第 6期
夏春华 ,等 :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 内容 改革 初探
5 9
式 ”教 学 。
结 。上 述 五大 教学 环节 ,相 对独 立 、互相 依存 、分 别 作用 ,形 成 了一个 有 机整 体 ,层层 深入 和环 环 紧 扣 ,体 现 了现 代教 学 的新 理念 。
系的教 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 、和教学 手段 已是必 然 。
手段 的改革 势在 必行 。
2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方 法
和 内容 改 革 的 设 想
下 面 ,就近些 年来 本人 的教 学实践 ,谈谈 个人 对 电 子信 息工 程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方 法及 内容 改 革 的
式和 研 究型等教 学方 法 ,探 索一条 电子信 息工程 专业课 程教 学 方法及 内容 改革 的新路 。 关 键词 :电子信 息工程 专 业 ;课 程 ;教 学方 法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6 2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9—5 6 (0 00 0 5 —0 102 1)6— 0 8 4
与手 段 的总称 。长期 以来 ,我 国大学 教学 在知识 为 本教 学观 指导下 ,多采用 注入 式教 学方法 ,在教 学
目标上 重视 知识传 授而 忽视创 新能 力培 养 ,在教 与
学的关系上将教师的权威绝对化 , 而将学生视为接
受 知识 的存贮 器 。然而 ,这种 注入 式 的教 学方 法 , 在 我 国大学教 学 中广泛 的流行 ,教 师对 照课本 宣科 的轻车熟 路 ,对 书本 知识 累积 的过于崇 拜 ,对 死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内容
课程 整体 设计
课程 教学 设计
说课程定位 说课程目标 说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说教学组织与实施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说考核与评价 说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说课程定位
课程名称: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法 授课对象:职教师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 课程定位:职教师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专业教学法基本概念、电子信息类专业常用专业教学法基本
专业基础包括电子电路类;信号系统 类;电磁场类;计算机类必修课程
专业方向提供应用电子技术方向,计算 机应用方向等至少2个方向专业课程
另外提供电子信息工程其他专业方向选 修的基础课、专业课若干
电子工艺基础,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等
职业素养在课程体 系中的融合贯通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法
教师 教育 平台
教育理论课 教育技术课 教师素质课
教材既包含传统专业教学方法, 还包含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 学方法,同时还提供有实践教 学知道方法的介绍和运用,并 对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教学特 点进行了剖析,教材具有较强 的适用性、针对性及先进性。
二、 课程教学设计
说教学组织实施
课题:项目教学法及其教学案例设计
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典 型专业教学方法,是职业 教育教学必备教学技能
实践 教育 平台
校内实践平台 企业实践平台 中职实践平台
职业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规、 职业道德等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
班级管理,应用文写作,教育语言艺术
素质拓展,课程实验,专业实训,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习,认知实习,技术实训,毕业 实习等
教育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
通识教育以职业素养的养成为重要 目标,课程期望整合职业素养,通 识教育成果将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多对矛盾共存
学习兴趣高,知识运用形成能力难; 学生动手能力强,分析、设计能力弱; 教学方法认知容易,专业教学设计应用难;
利于以学生为本体,以课程为载体,因材施教!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说课程定位
职教师资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一个理念,四个平台,三元共育,四条路径,三种融合
职 教 师 资 本 科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结
内涵、实施步骤、适用范围等知识,通过各常用专业教学方法对应的 教学案例剖析和实战演练,培养职教师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根据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 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能力。 课程学时:32学时 学 分:2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说课程定位
已满足前提条件
学生已学习了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以及电子信息 工程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具备学习本门课程的知识基础;
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 育学相关知识、必要的专 业课程知识
基础
单元教学内容
项目教学法基本内涵、原 理,实施步骤、主要特征、 以及教学案例示范
知识目标:掌握项目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实施步骤以及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并初步具备能够基于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说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立足实际专业教学能力培养,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特 点以及职教学生认知规律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不但系统介绍常用专业教学 方法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实施方法,还提供专业课程教学案例,以供学生 体会、模仿并加以实际运用。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说课程目标
掌握电子信息类常用专业教学方法的 内涵、原理、实施步骤及适用范围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 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科学、 恰当的使用专业教学方法 或者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运用,并能根据选择的教 学方法进行专业课程的教 学设计,促进教学能力的 形成和提升。
知识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团队协作、组织沟通意 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能力、理实交融的理 念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初步形成专业教师教学 设计、教学实施的基本 素质
校内实践以独立设置的实验、课 设、实训为主;企业实践以专业实 习实训为主;中职实践以教育实习 为主。三大实践平台全面检验、巩 固、提高职教师资三种核心能力,
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教学法在课程体系中扮 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是职教师资人才培养 “懂专业、善教学、有技能、 敢创新”的善教学指标的重 要载体; ——是联通学科专业教学和 教师教育教学两大模块的重 要纽带;














四 任
五 演
六 模
七 讲
八 探
九 四
十 实
十 一









驱 动 教
教 学 法
教 学 法
教 学 法
教 学 法
段 教 学
教 学 及
信 息 类 专








法 及 其
其 教 学
其 教 学
其 教 学
其 教 学
及 其 教
指 导 方
职 业 教 育











以理实交融为目标,借助CDIO 理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等教学模式,实施一体化教学, 并选择特定课程试行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与教学法的有机融合,
探索三性融合的有效途径。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法体现专业内 容与专业教学法的有机融合,体
现职教师资根本特性。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 学、心理学与心理疏导、职业道 德、理实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开发、班级管理。体现职教 师资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法

通识 教育 平台
专业 教育 平台
思政教育课 文化素质课 数理基础课 基本能力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方向课 职业技术课
马克思主义原理,道德法律,毛邓,近 代史,形势政策,军事理论等
素质选修课涵盖民主法治,沟通交流, 文献检索,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等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
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大学英语,就 业指导,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





学 特 点

层次递进
各自独立 平行排列
根据职教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遵循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整体认识,分项解剖,理实一体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说课程内容设计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说课程内容设计
自编教材
学习任务单
参考教材
教材及教参
企业员工培 训方法资料
精彩一课视 频资料集锦
紧贴大纲要求,按照认知基本 规律,教材首先厘清概念,熟 悉原理,然后提供设计案例、 范型引导,方便学生尽快达到 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