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合集下载

纳米WO3的性质及应用

纳米WO3的性质及应用

纳米WO3的性质及应用摘要:WO3是一种过渡金属半导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6 周期 VI B 族,带隙约为2.6eV,有着非常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能,本文就WO3性质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WO3,性质,应用1 引言WO3是带隙约为2.6eV的过渡金属半导体,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

WO3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6 周期 VI B 族,在自然界以钨华或钨赭石矿物态存,在空气和氧气中煅烧钨酸或仲钨酸铵,可以得到三氧化钨。

WO3的结构类似于ReO3的晶体,它的结构单元是钨离子位于八面体的中心,六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正八面体的顶点[1]。

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以及掺杂都对WO3的晶相有很大的改变。

WO3常见的晶系有单斜晶系,正交晶系,立方晶系和六方晶系。

WO3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传感器,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WO3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作简要的概述。

2 性质及应用WO3的密度为7.2~7.4 g/cm3,沸点1700~2000℃之间,高于800℃时显著升华,三氧化钨不溶于除氢氟酸以外所有的无机酸,但易溶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和碱金属氢氧化物及碳酸盐的溶体中。

水热法制备WO3的过程中很容易带上结晶水而得到WO3.nH2O,对其进行退火就能脱水得到WO3,很多科学家在上个世纪都对带结晶水的WO3进行过研究,发现其与WO3的性质并无不同。

2.1 气敏性能WO3具有很好的气敏性能,是一种很好的气敏材料,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制作为气敏传感器。

研究表明,氧化钨基气敏材料能准确检测出H2S,O3,NH3,NO2等,被认为最有前景的气敏材料之一。

WO3纳米材料由于比较面积大,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功能,当它与空气中的H2、NH3接触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为H、Na等阳离子,当阳离子注入透明的WO3薄膜时, WO3的颜色由淡黄变为深蓝,AxWO3是含W5+的钨青铜。

纳米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陆静蓉朱炳龙李静秦恒飞岳喜龙童霏吴娟樊红杰周全法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06期摘要:纳米金材料有着特殊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电学、磁学、光学和化学性质方面具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优越性能。

综述了纳米金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纳米金材料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纳米金材料;制备技术;应用领域中图分类号:TB3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6-0033-05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与微观原子、分子和宏观物质不同性质的新型材料,在电子、化工、航天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金是直径为1~100 nm的微小颗粒,通常以胶体的形态存在于水溶液中,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尺寸及其表面特性,当尺寸减小到纳米范围时就会表现出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

[1]纳米金酷游独特的光、电、催化等特性,在化工、环境、光学、电子、生物医疗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1 制备方法纳米金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散技术将金直接转变为纳米粒子,主要有气相法、液相法、高能机械球磨法等,该方法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生产费用昂贵,得到的粒径分布较广,大大限制了这类方法的应用。

1.1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有氧化还原法、微波法、电化学法、微乳液法等,该方法具有粒径可控、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生产纳米金材料的主要途径。

1.1.1 氧化还原法通过向高价金离子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并制备纳米金颗粒,常用的还原剂有抗坏血酸、柠檬酸钠等。

纳米金颗粒粒径与还原剂的种类、用量等因素有关,通常制备粒径在5~12 nm的纳米金时用白磷或抗坏血酸,制备粒径大于12 nm的纳米金时用柠檬酸钠,纳米金颗粒粒径与还原剂的用量成反比。

[2]周睿璐等[3]以氯金酸为原料、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采用经典的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金溶液,利用目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金粒子尺寸均匀、呈球形单分散分布。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纳米材料综述摘要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及结构特征, 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光谱、催化、光电化学及反应性等化学特性及应用.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0.11 nm, 100nm 的超微粒子纳米微粒及由其聚集而构成的纳米固体材料。

纳米固体材料分为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非晶态材料及纳米准晶态材料。

其中纳米晶体材料按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四类:1 零维纳米晶体, 即纳米尺寸超微粒子;2 一维纳米晶体, 即在一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一维纤维, 一维碳纳米管;3 二维纳米晶体, 即在二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纳米薄膜、涂层;4 三维纳米晶体, 指晶粒在三维方向上均为纳米尺度, 如纳米体相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

另外, 还有纳米复合材料, 以复合方式不同分为0-0、0-2、0-3 型复合, 即零维纳米粒子分别与纳米粒子、二维及三维材料复合而成的固体材料。

纳米材料科学是现代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谱学特性,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 找出纳米材料的特殊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展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体系;2 探索新的制备方法, 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 研究制备工艺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 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2、纳米材料的性质2.1、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特性纳米粒子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是由数目很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聚集体。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壳层结构。

粒子的表面原子占很大比例,并且是无序的类气状结构, 而在粒子内部则存在有序-无序结构,这与体相样品的完全长程有序结构不同。

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使其产生了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

铁基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在环境中的应用

铁基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在环境中的应用

铁基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在环境中的应用摘要:由于纳米级金属材料的特殊性能,人们开始对研究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本文是一篇关于铁的纳米材料环境中的应用的综述文献,它们在水、废水处理以及空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详细讨论了纳米铁基颗粒在环境中的应用,包括去除含氯有机物、重金属及无机物。

关键词:环境应用,纳米颗粒,性能一引言米级金属材料是指有着纳米级颗粒和结构,大小范围在在1到100nm的金属。

近期的研究表明许多这些材料的性质取决于其在纳米级机制的颗粒大小【1】。

此外,纳米材料的结构也同样会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新奇重大的变化。

例如,磁性材料的强大磁力会发生改变【2】,表面反应和催化性能得以提高【3】,机械强度会增加五倍甚至更多【1】。

在结构问题上,纳米颗粒的表明效应极其重要。

例如,当从微米颗粒缩小至纳米级范围时,微晶的表面化学会下降,并且会发现它们独特的化学反应。

同样,它们巨大而独特的比表面积使得纳米颗粒在宏观尺度产生表面能,因此会影响它们的综合性质。

对于3mn左右的特定纳米球形颗粒,大约有50%的原子或电子是在表面,使得其控制综合性质成为可能。

因此,表面结构的最优化可能有效提高纳米颗粒的整体行为。

在环境中的应用,铁基纳米材料被证明是清洁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非常有效的工具。

由于铁基纳米材料粒径较小,因此其比传统的铁粉活性更高,且可在溶液中分散并很容易直接泵送至污染区。

铁元素本身没有毒性效应,考虑到它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金属之一,当暴露于空气中,铁元素会被氧化成砖红色的氧化铁,当有机污染物如TCA,TCE,PCE或四氯化碳等有机化合物遇到氧化铁时,会被降解成为简单的低毒含碳化合物。

此外,氧化的铁可以还原重金属如铅、镍或汞等成为不可溶形式,使其能够锁在土壤中。

因此,本文详细阐述详细讨论了纳米铁基材料的制备、性能以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二在环境中的应用与微米颗粒相比,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表面反应点,纳米级铁级颗粒有着更高的反应率。

纳米材料在防腐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在防腐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在防腐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引言:腐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问题,它会导致金属材料的性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防腐蚀技术和材料。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防腐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纳米材料在防腐蚀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纳米材料在防腐蚀领域的优势1.增强防护层性能: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涂层的致密性和硬度,提高防护层的耐磨、耐蚀性能。

2.提高抗腐蚀性能:纳米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高表面能,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有效抑制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减缓金属腐蚀的速率。

3.调控物理与化学性质:通过调整纳米材料的组成、形貌和尺寸等特征,可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对防腐蚀行为的调控。

二、纳米涂层在防腐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纳米复合涂层:将纳米颗粒与基础涂层材料复合,通过纳米颗粒的增强作用提高涂层的抗腐蚀性能。

研究表明,纳米复合涂层能够显著延缓金属腐蚀的进程,提高涂层的耐久性。

2.纳米二氧化硅涂层:二氧化硅是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硅涂层能够有效减缓金属腐蚀的速率,提高材料的耐蚀性。

3.纳米氧化铝涂层:氧化铝是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铝涂层能够显著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延缓腐蚀的发展。

三、纳米颗粒在防腐蚀涂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纳米金属颗粒:纳米金属颗粒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位点,可以有效阻止金属的腐蚀反应,延缓腐蚀的发展。

研究发现,纳米金属颗粒可以与涂层基质形成复合结构,大大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

2.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陶瓷颗粒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研究表明,纳米陶瓷颗粒可以均匀分布在涂层中,形成致密的保护层,提高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3.纳米复合颗粒: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成分和比例,可以实现对涂层防腐蚀性能的调控。

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产 铁 、 、 、 、 、 等 多 种 纯 金 属 和合 金 纳 米 粉 钴 镍 铬 银 铜 末 5 0k , 分 产 品 现 已批 量 出 口引美 国 和 欧 洲 等 0 g部
方面 取得 了显 著 成 效 。根 据 有 关 资 料 , 国 内 纳 米 将 材料 和 纳米 技术 的应用 研 究现 状及 发展 趋 势作 一 综 述, 以飨读 者 。
抑 杀率 均达 9 % 。 9 19 9 7年 , 津大 学 利 用 纳 米 技 术 , 制 出铁 、 天 研 镍 纳 米金 属材 料 , 该材 料 已广 泛应 用 于 机械 润滑 、 磨损 自修复 、 密度 记 录 、 波 吸 收 、 天 、 疗 等方 面 , 高 微 航 医
中在 纳米 材料 的合 成和 制备 、 描探 针 显微 学 、 扫 分析 电子 学 和一些 纳 米技 术 的应 用 等方 面 。 一 目前 , 国纳 米 产 业 正 蓬 勃 发 展 。 据 20 年 5 我 01 月统计 , 国共有 纳 米企 业 33家 , 会投 入 资金 3 全 2 社 O 亿 元 。现 国 内 已初 步 形 成 以北京 、 海 、 上 深圳 三 大纳 米 研发 中心 为核 心并 辐射 四周 的纳 米科 技格 局 。几
Ke od N mi a r l yw rs a ti m ea
N m cnl y a ieho g t o
A pct n pl ao i i
D=l m m u n Ee p e ed 、o

纳米 是 一 种度 量 单 位 , n 等 于 1 一 i。纳 米 1m 0 n 材料 是 指 晶粒 尺寸 为 纳米 级 的微小 颗 粒制 成 的各 种 材料 , 括金 属 、 金属 、 机 、 包 非 有 无机 和 生物 等 多种 粉

纳米材料综述

纳米材料综述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江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江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i n。

自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Gleite}2]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已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一100 r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

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

通常分为零维材料哟米微粒久一维材料值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久二维材料(}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久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

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

1国内外研究现状50年代末,美国著名物理学家Richard.P Feyn-man曾经设想“如果有一天能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和分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他提出逐级地缩小生产装置,以致最后直接由人类按需排布原子以制造产品。

这在当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这个梦想正在逐渐地变成现实。

进入60年代后,人们就开始对分立的纳米粒子进行了真正有效的研究;70年代末,德雷克斯勒成立了NST (NanoscaleScience & Technology)研究组;1984年德国科学家G 1e ite r首先制成了金属纳米材料,同年在柏林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纳米粒子和等离子簇会议,使纳米材料成为世界性的热点之一;199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生;1994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二届NST会议,表明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焦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对纳米材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制备技术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纷纷将其列人近期高科技开发项目。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纳米技术在21 世纪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纳米器件、微型机器、分子计算机制造的最可能的途径之一。

纳米材料学作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科学家们利用纳米颗粒作为结构和功能单元,可以组装具有特殊功能如特殊敏感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的纳米器件。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在量子物理,信息存储,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其中,金纳米粒子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其独特的光学、催化特性而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这主要是因为:金是一种惰性元素,其化学稳定性良好;金和硫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键合作用,这有利于在其表面组装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单分子层。

由于纳米金粒子这些特有的化学性能以及独特的光、电性能,自上世纪80 年代至今,化学界对纳米金粒子的应用及其功能化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一.化学还原法制备法超细金粉制备原理:将金化合物的适当溶液通过化学还原而得到单质金粉.1.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生产超细金粉工艺①王水溶金将黄金用去离子水冲洗,在置于稀硝酸中煮洗5~10min后,适当加热以启动反应,当反应较为平缓后,可再加入少量王水,直至大部分尽快获金粉溶解.反映结束时应保证体系中有少量未反应的黄金存在,即在投料时必须保证黄金的过量.②浓缩,赶硝将溶金液倾入另一烧杯中,用水洗净未反应的金块或金粉,转入下一循环使用。

洗液并入溶金液。

加热并在此过程中滴加浓盐酸以赶尽氮氧化物,过滤,滤液转入旋转蒸发皿进行浓缩结晶,然后配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

③还原将抗坏血酸配成饱和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氯金酸溶液滴加到抗坏血酸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h,静置沉降。

④清洗、干燥和筛分将上层清液倾出,用水和乙醇以倾析法清洗金粉。

所得金粉置于真空干燥。

冷却后,将金粉过筛分级,得到不同粒度的球形金粉末。

2.Na3C6H5O7 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5-20nm 之间Na3C6H5O7 为还原剂时,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5:1 时最佳;采用HAuCl4 溶液加入到加热的Na3C6H5O7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溶液Na3C6H5O7 溶液加入到室温的NaBH4 与PVP 混合溶液制得的纳米金溶胶的颗粒分散性好,粒径小且更均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纳米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许多问题的发展都与纳米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中,它的制备、特性、性能和应用是比较重要的方面。

本文概要的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发现发展过程,并结合当今纳米金属材料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成果,简述了纳米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金属材料、纳米技术、应用
一、前言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mater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

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

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粒子异于大块物质的理由是在其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超微粒子的表面布满了阶梯状结构,此结构代表具有高表能的不安定原子。

这类原子极易与外来原子吸附键结,同时因粒径缩小而提供了大表面的活性原子。

纳米技术在世界各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美、日、德等少数国家,虽然已经初具基础,但是尚在研究之中,新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仍然方兴未艾。

我国已努力赶上先进国家水平,研究队伍也在日渐壮大。

二、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发展
1861年,随着胶体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开始了对直径为1~100nm的粒子体系的研究工作。

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技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Technology),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从研究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发掘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材料体系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热点。

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

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

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
倍。

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

2、纳米陶瓷材料
传统的陶瓷材料中晶粒不易滑动,材料质脆,烧结温度高。

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容易在其他晶粒上运动,因此,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可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

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形,然后做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使纳米材料成为一种表面保持常规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而内部仍具有纳米材料的延展性的高性能陶瓷。

3、纳米半导体材料
将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

例如,纳米半导体中的量子隧道效应使某些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输运反常、导电率降低,电导热系数也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下降,甚至出现负值。

这些特性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光电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4、医疗上的应用
血液中红血球的大小为 6 000~9 000 nm,而纳米粒子只有几个纳米大小,实际上比红血球小得多,因此它可以在血液中自由活动。

如果把各种有治疗作用的纳米粒子注入到人体各个部位,便可以检查病变和进行治疗,其作用要比传统的打针、吃药的效果好。

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生产过程越来越精细,并在纳米材料的尺度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

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

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

5、纳米碳管
1991年,日本电气公司的专家制备出了一种称为“纳米碳管”的材料,它是由许多六边形的环状碳原子组合而成的一种管状物,也可以是由同轴的几根管状物套在一起组成的。

这种单层和多层的管状物的两端常常都是封死的,这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管状物的直径和管长的尺寸都是纳米量级的,因此被称为纳米碳管。

它的抗张强度比钢高出100倍,导电率比铜还要高。

在空气中将纳米碳管加热到700 ℃左右,使管子顶部封口处的碳原子因被氧化而破坏,成了开口的纳米碳管。

然后用电子束将低熔点金属(如铅)蒸发后凝聚在开口的纳米碳管上,由于虹吸作用,金属便进入纳米碳管中空的芯部。

由于纳米碳管的直径极小,因此管内形成的金属丝也特别细,被称为纳米丝,它产生的尺寸效应是具有超导性。

因此,纳米碳管加上纳米丝可能成为新型的超导体。

6、家电
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多功能塑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可用为作电冰箱、空调外壳里的抗菌除味塑料。

7、纺织工业
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加纳米SiO2、纳米ZnO、纳米SiO2复配粉体材料,经抽丝、织布,可制成杀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内衣和服装,可用于制造抗菌内衣、用品,可制得满足国防工业要求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维。

8、机械工业
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对机械关键零部件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使用寿命。

四、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经纳米Au修饰前后的结构分析
纯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和不同纳米Au修饰量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可以看出,波长为368nm处出现一个比较强的金属锌及其氧化物吸收峰。

在525nm处出现较宽的纳米Au的吸收峰。

纳米Au的吸收峰随Au含量的变大而不断变强,还伴随显著的红移现象。

可能是因为Au和金属锌及其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致使纳米Au的吸收峰产生了显著的红移现象,可能给金属锌及其氧化物材料的气敏特性有重要作用。

据估算,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达到500亿美元。

目前,发达国家政府和大的企业纷纷启动了发展纳米技术和纳米计划的研究计划。

美国将纳米技术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2001年年初把纳米技术列为国家战略目标,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01年近5亿美元,准备像微电子技术那样在这一领域独占领先地位。

日本也设立了纳米材料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五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开发重点,将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与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保护等并列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

德国也把纳米材料列入21世纪科研的战略领域,全国有19家机构专门建立了纳米技术研究网。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改善及人体健康的保障都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将是一个纳米世纪。

由于表面纳米技术运用面广、产业化周期短、附加值高,所形成的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以及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升级,产业化市场前景极好。

参考文献
[1] 陈百万. 纳米科技方兴未艾,现代物理知识[M]. 科学出版社,2000
[2] 祁恩泽、邹小平. 纳米材料与物理学,大学物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蒋冰岚、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
[4] 杨兰. 纳米技术的应用[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5] 沈健. 纳米技术进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4
[6] 魏璐璐. 纳米技术的哲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
[7] 高原. 开发和应用纳米技术应确保安全[N].中国社会报,2007
[8] 平其能. 现代药剂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