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提纲教案完整版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精神文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
掌握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精神文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会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分析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精神文明,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精神文明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下的内涵和意义。
如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分析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分析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践行精神文明。
五、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2. 主体部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精神文明。
3.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分析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具体践行措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引导学生关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word教案

结论: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教师:举办奥运会本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部分。 但奥运场馆以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些表演设施却是人类物质文 明史中的一部分。高科技在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运用,一方面使奥 运会开幕式更加精彩无比,同事又使人类体育比赛中的物质设施、 演出器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使我国政府承若的绿色奥运理验 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通过设问, 了解精神文 明建设的根 本及根本任 务,通过学 生的探究展 示活动,懂 得民族素质 的重要性。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课前准备好的探究材料展示一下。
学生探究活动: 小组 1:展示唐山农民兄弟赴湖南、四川抗雪灾、抗地震图片,并
进行文字说明。 结论:(略) 三:拓展 教师归纳:为什么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被 与研究 中断的国家?为什么我国在历史上数次遭受列强侵略,不仅没有 被打败,反而能把侵略者赶出去了?为什么我们遇到如此大的自 然灾害,我们没有屈服,还涌现出了无数个像唐山农民兄弟这样 的英雄人物?因为我们有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总体上有良好的 民族素质,这就是我们中国!正是因为我们有着良好的国民素质, 我们才能解决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所以,国家的 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 疑是最重要的和最具潜力的因素。
过
教师归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两者不开偏废。(1)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2)精神
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物质文明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引言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例如: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花和大合唱》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等,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活动一】遇到不文明行为时的感受A、对于“上公交车时你推我搡,互不相让”的感受:气愤、不愉快。
因为这是一种不文明和没有素养的表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我会批评并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的。
B、对“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一点儿小事大吵打闹”的感受:不解、不可理喻;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素养的表现,在对他提出批评的同时,应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c、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的感受:感到痛心与不解,并热心帮助。
D、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肆意漫骂他人:感到气愤、不愉快。
因为这是一种不文明和没有素养的表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我会批评并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文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①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
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二】《惊涛骇浪》、《长征》和《大进军——席卷大西南》等电影的共同特点——属于先进文化(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1.1 设计背景1.1.1 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教案旨在提高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1.1.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1.1.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行动。
二、知识点讲解2.1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2.1.1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通过精神文化生活的积累和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文明状态。
2.1.2 精神文明建设:是指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
2.1.3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教学内容3.1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3.1.1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提高等。
3.1.2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艺术的繁荣等。
3.1.3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包括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文化生活、精神风貌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
4.1.2 学生能够掌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4.1.3 学生能够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5.1.2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5.1.3 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5.2 教学重点5.2.1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5.2.2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5.2.3 学生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行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教案、课件、投影仪、音响设备。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提纲

• • • • •
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⑴含义 ⑵形式 ⑶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 二、细微之处见行动
• 1、善于辨别、自觉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 2、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 • •
二、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 • • • • • • • • • •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⑴意义 ⑵内容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⑴、地位 ⑵、体系目标 ⑶、主要内容、要求 4、发展教育和科学 ⑴地位 ⑵意义
《灿烂的文明之花》学习提纲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提 纲
• 读引言: • 1、先进文化,始终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
人民的重要力量。 • 2、本课学习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习提纲
• 一、先பைடு நூலகம்文化的前进方向
•
•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四个建设”相
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 化,建设和谐文化。 3、什么是先进文化? 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⑴意义 ⑵最根本的要求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1.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3. 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意义、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3.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五、课后作业2. 制定一个个人精神文明建设行动计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调查身边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优秀事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他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课后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心得体会和行动计划的可行性与深度。
3. 实践活动报告:收集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表现报告,评估他们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付诸实践的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调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材或相关读本。
2. 参考资料: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学术论文、报道、案例等。
3. 视频资源:选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第八课投身精神文明建设(人教版教案)

【课题】第八课投身精神文明建设【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地位。
○ 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
○ 紧紧掌握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睦文化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
○ 紧紧掌握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一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乎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 精神文明创立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立。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 拥有紧紧掌握先进文化行进方向的能力。
○ 拥有抵制各样落伍文化和腐败文化侵害的能力。
○ 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执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建立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停增强自己的思想道德涵养。
○ 尊敬知识,努力学习,不停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质。
○ 自觉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立活动。
【学情剖析】跟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派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拥有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别性,社会心识和社会价值观也表现多样化的趋向。
从文化形态上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西方文化等。
人们的自想法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踊跃进步的思想看法是主流,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小集体主义、为非作歹等悲观有害思想还在不一样程度上存在并影响着学生。
在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的过程中,不赞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鼓动指导思想多样化者有之;任意窜改、任意扭曲马克思主义看法者有之。
面对思想看法多样化,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在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问题上,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和正确的指引。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
了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掌握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三、教学内容1.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
2.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3. 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法。
四、教学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2. 辅助材料:相关新闻报道、案例分析、文章论文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 网络资源:搜索引擎、在线新闻、论坛等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5分钟2.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新闻报道或案例,引发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提纲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感受中体会到,先进文化建设无论对于个人、单位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其对我国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等方面,感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从良好的思想道德对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及道德失范对个人、家庭、社会的消极作用两个方面搜集有关材料,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会“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自觉做“四有”公民。
【情感价值目标】从情感上认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辨识并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的文化;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形形色色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做法;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系你我他,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系你我他,以实际的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1,在思想文化日趋多样化的过程中,社会上不赞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鼓吹指导思想多样化者有之;任意篡改、随意歪曲马克思主义观点者有之。
在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问题上学生比较迷惑,而且感觉距离比较遥远,与学生的实际关系不大。
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有意识的强化。
2,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等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是主流,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为所欲为等消极有害思想还在不同程
度上存在并影响学生。
身在校园,学生的服务校园、服务社区的意识不是很强烈,甚至有拈轻怕重的心理,这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予以纠正和注意的。
【学生的需要】:1,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由于中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辨识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文化的诱惑,引起思想上的困惑。
在这种情形下,给他们以入情入理的引导和启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不仅有利于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把握正确的航向,而且有利于他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意义。
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
作为中学生不仅要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养成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规范,而且还要积极投入到各种建设活动中去。
但因为缺少经验,学生不知道如何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这是学生的困惑,我们在教学中应予以科学的引导。
有条件者甚至要能深入社区,以实践活动感染学生、指导学生、引领学生。
三,本课知识框架图
四,简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部分,让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
2,列举身边一些不文明现象
提问:我们该如何消除这些不文明现象呢?
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本P101至P103,归纳问题的答案。
主要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1,由小儿麻痹症导入三个文明的关系,具体内容见课件
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分别符合哪个文明建设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3,什么是先进文化
4,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及基本要求
二,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1,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把握基本道德规范的重点,原则等内容
2,教育科学文化
(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二课时,灿烂的文明之花
导入新课:由小偷的一封回信导入,提问:针对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一,神州开遍文明花
观看视频《徐本禹》,谈谈你的感受
问题探究一:1、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是什么 2、你能列举一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吗(至少三项)并任选其中一项,谈谈其作用。
由此归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及意义
二:细微之处见行动
图片展示身边的一些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
提问: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这些有什么危害
活动一:社区访谈:假如你是居委会主任,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活动二:奥运形象设计
活动三:建设文明校园献计献策。